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禅

  • 禅卡秘义

    作者:李司南 编

    “智光禅卡”最早的起源相传是黄栌寺六十四幅玄幻神秘的壁画。壁画的作者正是一代高僧智光禅师,智光禅师精通佛学易理,雅擅丹青。他将五十年的修为及对人生因果奥秘的参悟,蕴藏在六十四幅神秘的壁画中,暗合八八六十四卦位。每幅图画,既有对《易经》的精湛解析,亦有对禅理的疏证,更蕴含了指引人生迷途的神秘力量,所有一切,无不体现“释道合一”的高深境界。智光禅师留在黄栌寺的壁画,最终经由丹青大师李昭先生的神来之笔临摹成附有禅语和易数释意的智光禅卡,流经百年,风靡东南亚,最终传入西方并衍生出不同的版本,而被称为“智光神卡”的李昭临摹版本,始终都被世人视为所有版本中最具权威的一种。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此次推出的《禅卡秘义》,系李昭大师的族兄李司南先生所著。与西方及东亚地区流传的其他禅卡所不同的是,此书所附带的禅卡确为李昭大师之临摹真迹,是难得一见的画中珍品,附有指迷人生的功用,极具收藏价值。
  • 禅的故事

    作者:保罗·李普士

    《禅的故事》系由专攻比较宗教学的美国著名学者保罗·李普士所编纂。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神话一0一则”叙述中国和日本禅师历时五百余年的实地经验,这一0一则故事充满睿智隽趣,不但发人深思,而且极堪玩味。第二部分,“无门关”是有关禅师学者发悟的有关公案,文献原由中国一位禅宗大师于一二二八年编辑而成。第三部分,“十牛图”约完成于十二世纪,原用中文写成,阐述发悟的历程,足以启发读者对禅学的领悟与深思。第四部分,“中道”系一部古代梵文手稿的抄本,该文所提示的古老教法,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很可能是禅学的始源。
  • 禅与东方文化

    作者:季羡林,吴亨根

    《禅与东方文化》讲述了:现在全世界都在关心禅,因为它是东方文化宝库中令人注目的瑰宝。历史上中国禅宗的诞生,使中国佛教有了大的革新和发展。禅在古代中国影响于诗歌、绘画、园林、书法、风俗等广泛的文化领域。文化是每个民族智慧的集中表现。每种文化都打上了各民族独特的印记;但是,它又是在各种文化的互相交流、撞击中向前发展并得到繁荣。中国古代禅文化的繁荣就是一个杰出的例证。
  • 画禅

    作者:林谷芳

    《画禅》讲述了: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减法,而且是彻底的减法,直说之,它就是生命的归零。既然是归零,一切都放下,禅其实也就不应该“是什么”。禅不是什么,但因为这不是什么,它却又尽是什么,不是什么,是它“只破不立”,尽是什么,是它“触目皆道”,有一句话说,“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直指的正是这禅者的生命风光。
  • 禅宗美学

    作者:张节末

    该书对中国美学史上从庄、玄到禅的历史转换做了别人基本没有做过的研究。作者从比较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印度佛教被中国玄学所接纳的过程,并试图在与西方现角学的比较语境中揭示禅宗审美经验的特质;还运用还原式描述的方法,从最基础的禅的感性经验人手,勾画禅宗现象空观的哲学史、美学史转换线索,揭示了禅的感性经验与其背后的哲学思辨、价值体系和心理特征之关系。
  • Where the Heart Beats

    作者:Kay Larson

    “Every something is an echo of nothing.” —JOHN CAGE Where the Heart Beats is the story of the tremendous changes sweeping through American culture follow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 time when the arts in America broke away from centuries of tradition and reinvented themselves. Painters converted their canvases into arenas for action and gesture, dancers embraced pure movement over narrative, performance artists staged “happenings” in which anything could happen, poets wrote words determined by chance. In this tumultuous period, a composer of experimental music began a spiritual quest to know himself better. His earnest inquiry touched thousands of lives and created controversies that are ongoing. He devised unique concerts—consisting of notes chosen by chance, randomly tuned radios, and silence—in the service of his absolute conviction that art and life are one inseparable truth, a seamless web of creation divided only by illusory thoughts. What empowered John Cage to compose his incredible music—and what allowed him to inspire tremendous transformations in the lives of his fellow artists—was Cage’s improbable conversion to Zen Buddhism. This is the story of how Zen saved Cage from himself. Where the Heart Beats is the first book to address the phenomenal importance of Zen Buddhism to John Cage’s life and to the artistic avant-garde of the 1950s and 1960s. Zen’s power to transform Cage’s troubled mind—by showing him his own enlightened nature—liberated Cage from an acute personal crisis that threatened everything he most deeply cared abouthis life, his music,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life partner, Merce Cunningham. Caught in a society that rejected his art, his politics, and his sexual orientation, Cage was transformed by Zen from an overlooked and marginal musician into the absolute epicenter of the avant-garde. Using Cage’s life as a starting point, Where the Heart Beats looks beyond to the individuals Cage influenced and the art he inspired. His creative genius touched Robert Rauschenberg, Jasper Johns, Andy Warhol, Yoko Ono, Alan Kaprow, Morton Feldman, and Leo Castelli, who all went on to revolutionize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As Cage’s story progresses, as his collaborators’ trajectories unfurl, Where the Heart Beats shows the blossoming of Zen in the very heart of American culture.
  • 六祖慧能传奇

    作者:张志军

    《六祖慧能传奇》讲述了慧能的传奇一生。慧能(公元638-713年。亦称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而后,他又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 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风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 种种文献记载,慧能闻听了《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了。勿庸置疑,六祖慧能系天纵英才,然而,他的天赋,他的思想,与他特殊的经历密切相关。他三岁丧父,从小以打柴为生,正是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因此,本传记透过神秘的宗教色彩,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述慧能的形象,并从中探索出慧能独特禅学的渊源。也就是说,作者力图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怎样像释迦牟尼那样顿悟成佛的!
  • 你可以不生氣

    作者:一行禪師

    通常我們處理負面的情緒都是採取抗拒或是逃避的方式,對於生氣、恐懼、乃至於失戀或是病痛,莫不是如此。但是抗拒只會帶來更大的創傷和痛苦,而逃避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終究還是必須面對。 不管你的宗教信仰為何,一行禪師在本書提供了讓每個人好好照顧憤怒的方法,透過「轉化」的藝術,把內心負面的能量轉化成正面的能量。然而「轉化」必須透過禪修的實証和體會,才有能力在面對境界時泰然處之。 一行禪師在這本書中教導我們如何熄滅怒火,以許多實際的例子,告訴我們如何學習諦聽、深觀,並透過正念轉化我們的習氣,當怒火熄滅,煩惱就息止。其中他舉法國政府致力於照顧有暴力傾向的年輕人為例,深刻談到政府官員應深觀內在情緒的根源,非常值得當前台灣社會的政治人物自省。
  • 開悟第一

    作者:鈴木 大拙

    鈴木大拙博士在佛教哲學界擁有無比崇高的地位,他一系列的著作對世界文化及思想界產生了無遠弗屆的影響。作者擅長以現代的學術用語解說禪悟的歷程和經歷,使一般不得其門而入的有心人,能在他的導引之下,循序漸進,得窺禪學精蘊堂奧。本書共分四篇:公案的參究、兩部禪學教科書、佛教生活中的被動性、十牛圖、頌等,分別參究禪學史上有名的公案,縷述古今諸大師參悟的經驗,評述禪學教科書的義蘊,闡釋佛教生活的真諦、牧靈的十個階段,使人有茅塞頓開、恍然參悟之樂,允稱現代禪學實踐指導的最佳典籍。譯者對禪學精研垂三十年,其譯述造詣尤有獨到傳神之妙。名著佳譯,相得益彰,愛好禪學的讀者,祈勿錯過這本好書。
  •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第一部) Food for the Heart: The Collected Teachings of Ajahn Chah

    作者:阿姜查,譯/賴隆彥

    ■阿姜查最完整的語錄選集 ■華梵大學助理教授,香光尼眾佛學院講師 自鼐法師 專文推荐
  • 虚云和尚开示录

    作者:净慧

    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名倾海内。虚云大师宗风独擅,诚人天之眼目,被誉为禅学泰斗。近百年中,大师出世为人,建丛林,振宗风,高提祖印,成就众生,续佛慧命于末法之世,开示一切悟入佛之知见,功追昔圣,德迈时贤。 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凛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 http://www.bfnn.org/hsuyun/gb/
  • 观照

    作者:林谷芳,孙小宁

    “观照,是返观自照,它使万事不离平常心,使繁华不碍转身,使祖师语皆如家常饭。有观照,你才真能会通世出世间,道器得兼;有观照,你的知识学问才真是药,也才真能役物而不役于物;到此,你才真能荷担世间事。” 专心做事如何与个人心性的修养相协调?讨论式社会如何不把概念推到极致,死于句下?如何看待乔布斯给当下世界带来的变化?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谈论废除死刑才有意义?仓央嘉措的诗歌该做圣歌解,还是情诗解?…… 一位是华人世界深具影响的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一位是具知识分子敏感、深思、视野开阔特点的记者,林谷芳与孙小宁二人在《十年去来》、《如实生活如是禅》之后,第三度以对谈的形式,就时下内地知识群体与精英人群最焦虑的议题与最焦灼的话题进行叩问与开解。 面对问者的困惑与纠结,答者一一以“观照”拈提之,提醒应该摆脱语言尤其是概念的抽象,回到具体的人与具体的情景,尤其是破除知识带来的优越感与傲慢心,才有可能回到生命的安顿。
  • 偷禅

    作者:雾满拦江

    《偷禅:豁然开窍的最方便法门》讲述禅的本质是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斗争中获得智慧。求取智慧不是爬山,不是你爬得越高看到的越多;获取智慧好比跳墙,在没有跳过去之前,里边的东西你永远也看不到,哪怕你听别人说得再多,你还是一无所知,除非你有一天突然跳过墙去。哇耶,那时候你就豁然开悟,看到了你真正应该看到的东西。
  • 静思语

    作者:证严法师

    《静思语》(第1集)(典藏版)一书是证严法师的感悟集萃,以深入浅出的智慧之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痛苦与焦虑,读来颇有醍醐灌顶之快。证严法师本着“读书可以医俗,行善可以淑世”的宗旨,引导广大读者用正向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人生,把心中无穷无尽的烦恼,化为无量无边的菩提。全书共分一、二两集,本书为其中的第一集。
  • 圣严说禅

    作者:圣严泽师

    《圣严说禅》没有教授禅修的方法,而是用一百则禅语的解说,让读者体验禅修者的心境,遇到困顿逆境时,可以当做精神食粮;遇到烦恼痛苦时,可以当做清凉散;遇到无奈时,可以当做避风港;遇到消沉落魄时,可以当做良师益友鼓励;遇到得恴忘形时,可以当做缓和冲撞的手刹车。
  • 迎面撞上禅1

    作者:明一居士

    《读佛即是拜佛》系列作者最新巨著,市面上唯一一部关于禅的权威之作! 公元527年,达摩从天竺一苇渡江来,壁观婆罗门整整九年,等待“一个不被人欺瞒的人”,后有慧可断臂求道、六祖出世,由此展开了长达千年的禅宗历史…… 禅是清风明月,禅是工作学习,禅是喝茶吃饭,最质朴的常理,就是禅的真谛。十字街头好修禅,都市繁华蕴禅机。读禅,让心灵进入自在无碍的自由世界。 千百位禅师的灵感,伴你共度漫漫长路的悲欢离合。禅赐你宁静,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赐你勇气,去改变你能改变的,并赐你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 見佛殺佛-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

    作者:一行禪師

    「這些年來,言道者多,證道者少,固由於行門不彰,但行門之所以不彰,則往往來自對禪的誤解,而一行禪師的這本書就在讓行者能從『如實知見』中產生『如實行履』。坦白說,做為『心要』對這本書來說也許太沈重了些,但作為檢驗知見、行履之所據,它的確是簡潔、清楚、全面,既扣住原點,又針砭時弊的一本禪書。」──林谷芳(禪者、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見佛殺佛》(Zen keys)成書於1970年代,是一行禪師較早的一部著述。當時,禪師正因在越戰中開展佛教社會運動──反戰和救助戰爭受害者,而被迫流亡後不久所寫成。本書是一行禪師最早且最有系統地向西方世界講授禪法心要的作品之一,全書線索清楚、要語不繁,是一行禪師禪法的基本綱要。90年代,禪師本人再度對全書進行了修訂。這裏呈現給讀者的中文版,即是依據修訂版翻譯而成的。 由於這是提綱挈領性的講義,所以本書涉及的內容甚廣。從一行禪師禪法的核心概念──「正念」出發,闡述了禪宗的基本世界觀,包括無我性空、諸法緣起、互即互入、重在體驗等觀點,同時旁徵博引,講解公案的意義、效用和參究方法,並簡明扼要地介紹佛教、禪宗的歷史和基本經典。此外,傳統佛教的般若、中觀、唯識諸學透過一行禪師清新優美的筆調重新詮釋後,古今中西,全都圓融無礙。相信讀者──無論是不是佛教徒──不僅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有關禪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從閱讀本書中獲得一種禪的直接體驗。 「臨濟禪師曾說:『逢佛殺佛,逢祖殺祖。』對於一般虔誠的信仰者而言,這種說法會令他大惑不解。但這話的效用,實際上取決於聽聞者的心性和能力。如果學人有膽識,他就有能力藉此擺脫一切權威的束縛,體認究竟的實相。真理並非概念,如果我們抱持概念不放,就失去了實相。所以必須『殺掉』概念,才能讓實相本身得到彰顯。殺佛是見佛的唯一辦法,我們有關佛陀的任何概念,都會妨礙自己親眼見佛。」──引自《見佛殺佛》
  • 虚云老和尚法汇

    作者:虚云

    《虚云老和尚法汇》凝聚其毕生佛学思想,内容丰富,虚云和尚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内容有:元旦上堂、元宵、立春上堂、四月八日新戒请上堂、结夏、端节上堂、七月十五解制、师诞日大众设斋请上堂等。
  • 落花寻僧去

    作者:林谷芳

    禪家眼中的山河大地 與你我有何不同? 書中的種種主要緣於這些年在大陸、日本的遊歷,儘管所遇不一,卻都有著生命的觸發,也印證了過往所契的真實與虛妄,而無論所寫是人文、是禪思,更都不離那如斯面對的行者基點,也願有心人在看似抒情的筆調中仍可體得這宗門如實鍛鍊的本質。 禪家的生涯叫雲水,雲水指的是卷舒自如、隨緣自適,正是悟者一派自在的風光。 悟者雲水,未悟者也須雲水,這雲水是讓自己不留戀於一事一物,讓自己「闖盡叢林叩盡關」。 「闖盡叢林叩盡關」,是因不同叢林就有不同鍛鍊,學人一來可尋到對應自己生命情性的修行,二來更因無明幽微,只有透過不同禪關的叩應,才能讓自己的罩門現形。 這樣的雲水其實就是行腳。 行腳是禪家修行鍛鍊的重要手段,它是直對禪關叢林的扣問參訪,但禪關何只在叢林,行腳,更可以就是直讓山河大地現前。 山河大地現前,不僅因山色實相、溪聲廣長,還因我們脫離了慣性的生活,眼前種種就有一分新意,而到此,行腳也就不須如一般想像的,風塵僕僕,孜孜矻矻。
  • 星云大师《心经》五讲

    作者: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 五讲》内容简介:我们学习《般若心经》是一种自我的修炼。当我们把一卷《般若心经》听完,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以闻思修次第去修持,对人生的看法便不一样了。般若不同于智慧。有了智慧就知道怎么样赚钱,明白怎么样做人处事;有了般若,会找到解脱、自在、安心,会找到自己的生命。有了般若的人生,对有、无,好、不好,甚至生、死,都会看得很平淡,会增加对人生的希望,增加欢喜,增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