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冯骥才
-
冯骥才名篇文库.一百个人的十年
二十世纪的历史将以最浓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的暴行和文革浩劫,凡这两大灾难的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它,却又无法忘记它…… -
感谢生活
火车开过三站,这个包厢里的其他铺位依然空着,多半没人来,那可真要谢天谢地了,长途旅行中,没熟伴,也最好没生伴,一个人自由自在…… -
巴黎,艺术至上
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和图文相偕的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是作家写画家,又是画家写作家,亦文亦画,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 书的内容包括“美是精神的浪漫”、“历史是一种灵魂”及“巴黎的艺术家们”三大部分,收录《街头的吻》《巴黎的天空》《地中海的菜单》《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孤独者的自由》等散文。 -
冯骥才自选集
按照当下的小小说理论,对“小小说”划分的标准只是字数的多少。我认为,优秀的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短篇小说的一些重要特征在小小说里都能得到体现。在二十世纪末新时期的优秀小小说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它和短篇小说同样具备如下的一些品质:一、精神;二、表达;三、空间;四、语言;五、创造。 写作和阅读是一对同谋,它们有着共同的命运而且不可分割。阅读是一种交谈,既然是交谈,那么,我们就要面对智者。阅读是一种倾听,既然是倾听,那么,我们就要面对心灵的声音。阅读同样是生命的旅程,既然是旅程,那么,我们就要一起上路。对于我们来说,写作和阅读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完成的事实,我们永远都处在一个创造和发现的过程中,处在一个未知的状态之中,写作和阅读的意义不再是所谓的生活,而是一个通过写作和阅读进入精神世界的过程。 -
以心吻美
名作家冯骥才沉寂久矣,而今捧出这本游记散文集,想必是花了不少心思。本书的文字覆盖着“大冯”风尘仆仆走他国的足迹,也融注着他挥之不去的“中国心”。从维也纳情感到穿西服的日本人,从走马意大利到法老的国度,从雾里看伦敦到巴黎十日及海外趣俗,作者对西方世界的社会政治、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进行了一番饶有兴味的“中西文化比较透视”。比如,他说:“外国人看中国人,与中国人看中国人绝对不一样;中国人看外国人,也与外国人看外国人不一样。”又比如他说:“外国人来中国,不过瞧个新鲜新奇;中国人在外国,却总是想着自己。” -
美人欧罗巴
本书的内容包括关于“九万里旅行书系”、记下这美人、浪漫的灵魂、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散漫的天性、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亲吻春天的姑娘、天籁、百水的怪楼、葡萄美酒夜光环、咖啡香飘三百年 如梦的瓦豪、西方的书法家、辉煌的书巢、一先令的古堡、永远的吻、短命的天才、沉醉于星空的断想、雕刻在大墙上的历史、古希腊的石头、意大利断想、原作的力量、伦敦生活、在旧梦中甜睡、塔滋梭夫人的蜡人、荷兰风景、神奇的左手、街头的吻、巴黎女郎、地铁中的乐手、巴黎的天空、巴黎的历史感、精神的殿堂、爱犬的天堂、家庭的遗产、活着的空间具体内容。 -
泥人张
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 -
灵魂的巢
《灵魂的巢》: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了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社将推出一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书。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丛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
人生短篇
书摘 你家院里有棵小树,树干光溜溜,早瞧惯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变得七扭八弯,愈看愈别扭。但日子一久,你就看顺眼了,仿佛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某一天,它忽然重新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不舒服。它单调、乏味、简易,像根棍子!其实,它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别扭起来? 这是习惯吗?嘿,你可别小看“习惯”!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别看它不是必须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不过,你也别埋怨给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比如说,你敢在上级面前喧宾夺主地大声大气地说话吗?你能在老者面前放肆地发表自己的主见吗?在合影时,你能叫名人站在一旁,你却大模大样站在中间放开笑颜?不能,当然不能。甭说这些,你娶老婆,敢娶一个比你年长十岁,比你块头大,或者比你高一头的吗?你先别拿空话戗火,眼前就有这么一对—— 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两头! 再说他俩的模样:这女人长得又干、又瘦、又扁,脸盘像没上漆的乒乓球拍儿。五官还算勉强看得过去,却又小又平,好似浅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细长僵直,臀部瘪下去,活像一块硬挺挺的搓板。她的丈夫却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辊儿;饱满,轴实,发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脚背啦,嘴巴啦,鼻头啦,手指肚儿啦,好像都是些溜圆而有弹性的小肉球。他的皮肤柔细光滑,有如质地优良的薄皮子。过剩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从这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色。他的眼睛简直像一对电压充足的小灯泡;他妻子的眼睛可就像一对乌乌涂涂的玻璃球儿了。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可是他俩还好像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邻居一家吃团圆饭时,这家的老爷子酒喝多了,乘兴把桌上的一个细长的空酒瓶和一罐矮墩墩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问全家人:“你们猜这像嘛?”他不等别人猜破就公布谜底,“就是楼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矮爷儿们!” 全家人轰然大笑,一直笑到饭后闲谈时。 他俩究竟是怎么凑成一对的?P49-50 -
巴黎,艺术至上
《巴黎,艺术至上》的文字表达和图文相偕的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是作家写画家,又是画家写作家,亦文亦画,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惟画家才有的艺术感觉以及散文诗般的精美文字,传达给人独特的意韵。《巴黎,艺术至上》内容包括:美是精神的浪漫、历史是一种灵魂及巴黎的艺术家们三大部分。作者凭着他大量的发现性的素材,全新的角度,惟画家才有的艺术感觉以及散文诗般的精美的文字,把他的答案如画一般呈现现给我们。这是一本独特的书,既是作家写的画家,又是画家写的画家。这是一本典型的北骥才式的作品。 -
文章四家·冯骥才
《文章四家·冯骥才》内容简介: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
雕花烟斗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画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闪亮点点,一直泄到地上,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 -
文人画宣言
《文人画宣言》内容简介:一次画展上,一位年轻的观者问我:“你的画是文人画吗?文人画和中国画有什么不同?”我笑道:“文人画就是中国画。”谁料他又把话倒过来,问我:“中国画是文人画吗?”把话倒过来,往往就换成另一个问题。这年轻人很善于思辨。我说:“不可以这么说,也可以这么说。”这话好似绕口令。他听罢感到不解。我想解释给他,但又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只能做如是说。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独有的概念。文人是有主见的人,故而自文人画崛起之日,各种艺术主张的旗号便高高擎起;而后历时千年,更是充满着自我的思想思辨和相互的理论争辩。由王维、苏轼、米芾、赵孟兆页、倪瓒、吴镇,及至董其昌、郑燮、齐白石等等这些中国艺术史上的精英,全都裹入其中。可以说文人画的历史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思想史与批评史。 -
留住昨天
留住昨天(插图珍藏本),ISBN:9787500223849,作者:冯骥才 -
域外手札
书摘 离开巴黎的前一天,我去到旅游纪念品商店,打算选几张明信片做个纪念。巴黎的明信片花花绿绿,都很漂亮和诱人。但我没有像旅游者那样,去选那种风景名胜的画面。什么艾菲尔铁塔呀,巴黎圣母院呀,还有贝聿铭用他那个有名的玻璃金字塔做人口的卢浮宫呀。我从架上拿了这样一张——一对年轻男女正在街头忘情地接吻。这时,身旁一位陌生的法国男子朝我微笑着点一点头。他表示很同意我这个外来客的选择。我呢?向他得意地一扬眉毛,似在说:“我当然懂得,这才是巴黎!” 两个多月前,我到巴黎,便被主人安排在拉丁区一条又弯又窄的老街上。从这条街走出来便是巴黎人无人不知的圣·米歇尔广场。它在一座带有雕像与喷泉的纪念碑式建筑前,是一个三角形的广场。广场不大,但它直对着塞纳河上一座桥的桥口,又是几面临街,视野开阔,四通八达。无论地上还是地下的交通,这儿全是枢纽。故此,许久以来它一直是巴黎的情人们约会的地方。我每天至少两次经过这里。广场上总是站着一些等候情人的人,或男或女。逢到下雨,每人举着一把伞,痴痴立着,他们的倒影静静地反照在地上的雨水里,非常动人。没有等到情人的人都很孤单,正在相爱的人都很幸福。有时一大片站在那里,虽然彼此绝对地各不相关。但他们共同心怀着的那种爱的期待却令人感到一种无声的震撼。细看他(她)们——有的耐心伫立,有的不安地东张西望,有的着急地掏出手机打起来。最司空见惯的画面便是一对邂逅的男女激情地拥抱和亲吻起来,完全不管周围这个人来人往和车来车去的闹市。 街头的吻从来都是巴黎最迷人的风情画。 自从一八四八年照相机进人社会生活,巴黎的这种街头亲吻的情景便时时进入摄影家们的镜头,成为杰作,使得不少摄影家名扬天下。我曾对一位旅行者开玩笑说,你随便举着照相机,在巴黎街头胡乱地按快门,回去冲洗出来看看,保准每一卷都会有一张接吻的照片。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河边、桥上、地铁站、露天的咖啡店等,时时可以看到一对男女在那里亲吻。可以说,亲吻是巴黎人的一种公开的爱情语言。情感过剩的巴黎人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盈满的爱。如果他们过街时遇到红灯,在等候变灯时也会吻两下;如果他们驾车遇上红灯,那正是好好亲吻一阵子的好时候。我见过一对年轻人走到大街中央忽然紧紧拥抱,热吻起来,来往的车辆全都不按喇叭,而是鱼贯地绕过他们而前行。热吻中情人脚下的土地,永远是巴黎街心的安全岛。这样的画面除去巴黎,大概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出现。如果你再往细处看一看,会发现他们这种接吻的语言十分丰富,决不千篇一律。有的在表达着明媚而清纯的爱意,有的在诉说心中的缠绵,有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誓言。 巴黎简直是一块接吻的圣地!P14-15 -
众生故事
书摘 感谢生活 火车已经开过三站,这包厢的其他铺位依然空着,多半没人来,那可真要谢天谢地了!长途旅程中,没熟伴,就最好也没生伴,一个人自由自在。特别这些年,可能由于人与人关系变得太可怕,处处藏危伏险,一不留神就陷落下去,我便总喜欢自己陪着自己,在淡漠中寻求宁静。只有在没人的地方才自由么?在没人的地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几小时前天就黑了,可是猛然外边射进的强光照得眼睛发花,不等弄清是对面来车还是到达什么站头时,车身“咣当”一晃,停了,直把杯中的水晃出一半。那时司机就这么停车,总像憋着多大的火气拿旅客撒。不知哪个包厢的孩子被吓醒,哇地哭起来。我把脸贴着冰冷的窗玻璃往外看,原来是辽河平原上的郭家店车站。但在那一条条涂满口号的水泥桩子中间,看不见几条人影;寒风把刮落的大字报团成一个大纸球似的,在月台上缓缓滚过。很快鸣笛和关车门的声音过后,再“咣当”一下就动起来。看来今儿一夜这包厢属于我自己了。我躺下来,闭掉顶灯,扭开床头的小壁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里,松弛思维,放纵想像,打算任意享受一下孤独才有的安宁。忽然“哗啦”一声包厢门拉开。糟糕,来人了! 我忙起身开灯,没见人进来,却先拱进一个笨重的大牛皮纸箱。纸箱撂下,现出一个中年男人。我刚想和他打招呼,可他喘着粗气,脱下带着寒气的棉大衣往铺上一扔,回身又提进个破旅行包,拉锁坏了,中间用麻绳捆扎起来;还有一个绿帆布面的脏得发黑、边儿磨毛的大画夹。他把东西往里一放,赶紧回身把包厢门拉上,动作紧张得好像是个没票混上车的。他进来后没搭理我,而是扬着脸为他的大纸箱找地方放好。待他坐下来,我问他:“外边很冷吧?”谁知他好像没听见似的,又起身四下看看,再把那大纸箱挪到门上边的空格里去。我见他举那纸箱挺吃力,刚要问他是否需要帮忙,他一用劲,正对着我脸的屁股,“噗”地放了一个又粗又响的屁。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不通人情、不懂礼貌的人!而且他放好纸箱之后,也没向我道歉,只用他死鱼一样淡灰色的眼睛瞅我一眼。瞅我时,眼睛一觑,好像看什么费眼的东西,真叫人讨厌极了!我预感一次不愉快的旅行就此开始了。 我决定不再搭理这家伙,头靠一边,假装打瞌睡。但这家伙一会儿也不闲着,总出声音。先是“嚓”地划着火柴抽烟,吐烟的声音好像吹气,然后听见他总在自言自语念叨着,什么“车速太慢”,“暖暖手吧”,“黑夜、黑夜、黑夜……”我想大概这家伙精神上有点毛病。后来这家伙就折腾开了,坐不一会儿就站起来,总去把那纸箱弄得咯吱咯吱响,我把眼微微觑开一条缝,只见这家伙正踮着脚把棉大衣盖到纸箱上去,完事还没坐下,又去拉开棉大衣,让一个箱角露出来,原来这箱角上有一个撕开的}同。这引起我的好奇。纸箱装着什么东西怕冷又需要空气?显然是活物。起初我以为是偷运的鸡呀猫呀鸭呀之类的东西,但为什么没有叫声?即使不会叫的兔子,也会有响动。这时,更稀奇的事出现了。这家伙回头看看,以为我睡了,便轻轻登着铺边上去,把嘴对着箱角的小洞,居然小声说起话来: “憋坏了吧!忍一忍,天亮就到了!” 啊呀!这是人贩子吧!但两尺多长的纸箱绝对装不下一个人,多半是小孩吧。可他背着画夹子干嘛?伪装画画好遮人耳目吗?我等他坐下来,仔细瞧一瞧他。幸好我在阴影里,觑着眼看不出是醒是睡。却见这家伙头发像一团冬天蓬乱的干草。平板板的脸上蹭上一块块灰,好像刚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瘦瘦的手上净是伤疤。格斗留下的疤痕?再瞧,他从旧制服、破绒衣,直到里边的烂领子的衬衫,领扣儿全没扣。胸前一个扣子还扣错了眼儿。这副狼狈相,活像一个越狱出逃的犯人。可是细心打量一下,他浑身上下沾满颜色,新的痕迹压在旧的痕迹上边。还有种散漫的、不经意的、脱俗似的气息,不知从他身上还是脸上散发出来。他那天生的红眼边,给人一种忧郁感。一个落魄的穷画家吗?怎么坐得起软卧?这又和那神秘的纸箱怎样连到一起?我脑袋里对这一切无法形成明确的判断。好奇心和一种莫名的不安,使我忍不住问他: “那箱里是什么?” 他差点蹦起来。“你吓我一跳!你没睡着?”他惊慌失色,显然那纸箱里装着非常之物。 等他像刚才那样着意瞅我一眼后,便说: “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咱再往下说。” 他反而来问我。不等我开口,他进而把问题提得十分具体: “您是作家?q恩,我没说错吧!” “我?”我不知该怎么回答。那时,“作家”这两个字是一种光荣还是罪过?我苦笑一下说:“……以前写过东西。” “好了!其实我第一眼就认出您来。”他顿时松弛下来,脸上的惊慌像水纹一样忽然没了,身子往后一仰说,“您不会认识我,我是您的读者。以前在报刊上常见到您的照片。连批判您的文章也读过,当然是揪着心读的……” 这几句话,似乎使我们在相互了解之前就沟通了。我觉得,我对他那些猜疑也变得毫无根据。P8-11 -
100个人的10年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即在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无法忘却它。文学家与史学家有各自不同的记载方式: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的心灵。本书作者试图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的西宁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的真相。 -
倾听俄罗斯
敏锐的思想、文学的笔调、艺术的气息和独特的发现,四合一,构成这本《倾听俄罗斯》!在书中,冯骥才告诉我们:小小的奥廖尔城有一座作家博物馆;“列宁同志”正在阿尔巴特街上走来走去;“新俄罗斯人”的乡村别墅与白桦木屋的蒸汽浴;圣彼得堡珍藏着大批1897年的中国木版画;普希金的决斗实际上是他期待已久的死亡契机;柴可夫斯基故居并没有被德国人炸毁;圣彼得堡大学的汉学界在世界一流;希什金用刻画的手法展示俄罗斯大自然的形象;萨弗拉索夫用描述的方式感受俄罗斯大自然迷人的情感;列维坦则用挖掘的手段触到了俄罗斯大自然深刻的灵魂;还有――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到马雅可夫斯基全是画家…… 俄罗斯民族是情感化的,他们没有缜密的思维,却有随时到来的灵感,他们不喜欢数字的绳索,而热爱诗样的放纵的酒,所以他们在诗歌、小说、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都有着世界超一流的大师――这是冯骥才对俄罗斯的解密。 -
灵性
《灵性:冯骥才的文与画》收录作者日积月累而得的451条格言、警句式“思想与心灵的片断”,兼具诗思与哲理,包括了对自然、生命、人生、生活、艺术、历史、社会等诸多范畴的沉思和感悟。这些偶得与顿悟的随笔,形式上类乎纪伯伦与泰戈尔的散文诗,“通彻透明,充满灵性,好似带着天赐和神示的意味”。收入《灵性:冯骥才的文与画》的26幅画作,也属独抒性灵之作:四季风物,自然景致,澄澈唯美,和源自灵性的文字亲和、相融、相生。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