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学

  • 现代汉语通论

    作者:邵敬敏

    这是一本全新的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它总结了近20年来在现代汉语教学的经验教训,力求培养学生观察、搜集语言事实和分析、研究语言事实的能力。在总体构思、内容取舍、章节安排、练习设计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充分吸收了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带有突破性的现代汉语教材。
  • 新编现代汉语

    作者:张斌

  • 赵元任全集(第3卷)

    作者:赵元任

    本卷收入赵元任最重要的二部语言学著作的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和《语言与符号系统》。其中,《中国话的文法》是语言学界最重要的汉语语法著作之一。这部书吸取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以直接成分分析法作为研究语法的主要方法,更结合中国语言的现象和特点研究汉语语法。方法谨严,系统分明富于创见。《语言与符号系统》是作者有英语言学的一系列演讲的记录稿。书中不乏明达的见解和精碎的议论,是研究汉语者较理想的语言学入门书。
  • 古汉语词汇纲要

    作者: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由蒋绍愚编写的,试图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另外,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汇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在词汇理论方面也不乏精辟的见解。但这些成果大多比较零散,而且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对传统训诂学进行总结、整理和创新,而不能墨守传统训诂学的条例和方法。《古汉语词汇纲要》的另一个意图是在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中努力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
  • 广韵声系(上下)

    作者:沈兼士 编

    这部书是沈兼士先生所编,刘文兴、葛信益等人襄助而成。沈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文献学家,对后学启迪不遗余力。往者于三十年代幸接教诲,得以略窥为学门径。《广韵声系》这部书是把《广韵》原书所收的文字依照谐声的系统排列,在全书所出现的谐声声旁中举其最初的声符按四十一声类重编,每一声类序列《广韵》中声母相同的主谐字下所有的谐声字,每一字下都照录《广韵》原书的反切和义训,同时还在本字的旁边注出它的声韵部类和开合等第。纲举目张,条理统序,类似清人所作的《说文谐声谱》。不过,清人所作的《说文谐声谱》是以古韵部为纲的,《广韵声系》乃是以声类为纲,别具一格。根据这样的排法,我们可以从谐声的关系上研究古声母的类别和读音,还可以就同在一个声母下的谐声字做综合比较,研究其有关文字、语词的发展以及音义联属的关系。这是一部《广韵》改编本,很有用处。
  • 宋本广韵

    作者:陈彭年

    文化,古代和现代不同,表现在辞书上,古代也和现代不同。为了文化的传与承,为了语文的教与学,辞书应运而生。古代的辞书,在字书出现之后,又有韵书,韵书是按韵(韵是汉语语音的要素)编排、依韵检字的辞书,在现代辞书中,韵书只占极小的比例。而在古代则不然,『唐从盛为诗赋,韵书当家置一部,故陆、孙二韵,当时写本当以万计。』(王国维书吴系将氏藏唐写本唐韵后)唐宋是韵书的兴隆时期溯其原始,南北朝时期,韵书和音义书已臻发达,诸家蜂起,隋文帝开皇(五八一—六OO)初年,南北精英,即当时的音韵学家、人文学者、诗人共十人参与的长安论韵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导源于此,仁寿元年(六O一)陆法言的切韵成书。 宋代在统一中国后,偃武修文,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封神榜 初诸帝很重视韵书、字书的规范工作。王应麟(一二三三—一二九六)玉海卷四五『艺文·小学』的『雍熙新定广韵』条云:『太平与国二年六月丁亥,诏太子中舍陈鄂等五人同详定玉篇、切韵。』是年为公元九七七年。
  • 音韵学通论

    作者:胡安顺

    《音韵学通论》一书由中华书局初版于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错误及少数提法,同时增加了《五音集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简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是书出版一年来,承蒙读者不弃,使其暂得承乏献芹,部分高校且采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参考书,对此,本人既觉荣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 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作者:(加)蒲立本

    本书原题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刊载于AsiaMajor 9(1962):58-144;206-265。汉译本完成后,承作者蒲立本教授对译文予以审订,并且作了若干增补,附于书后。译者表示深切感谢。为了便于中国读者的阅读,译者根据中华书局的建议对文中音标作了少许改动。而且改动范围只限于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藏文转写、日语转写和汉越语转写。 序言 符号和缩写 1.《切韵》系统 2.上古汉语的声母g和h 3.喉塞音的音值 4.h在西汉的音值 5.舌根鼻音η、ηh 6.η的转写 7.圆唇喉音和舌根音 8.6和hw的分布 9.圆唇喉音、圆唇舌根音与唇音的谐声关系 10.舌根音和喉音的腭化——介音i/j的来源 11.舌根音腭化的年代 12.舌齿塞音 13.舌齿塞音的腭化 14.卷舌音和介音-l-的失落 15.舌齿擦音 16.*θ->*h- …… 40.鼻韵尾 41.仄声的鼻韵尾 42.*-η跟*-h或*-η之间的交替 43.唇韵尾 44.唇音在异化作用下的消失 45.对第一部分的附加说明 附录:(1)匈奴语 (2)写在《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之后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著作 (2)现代著作和论文 ……
  • 音韵学读本

    作者:刘晓南

    当代大学读本·国学基础系列之一。《音韵学读本》以历代名家名篇为基本材料,分类辑选,分为音韵学原则与方法、音节分析、音系归纳、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历史方言音韵等章节,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和不同方法参会比核,循序渐进,系统展示,让读者对音韵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音韵学读本》是国内首部音韵学综合读本。
  • 广韵校本 全三册

    作者:

    《广韵校本(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我国古代音韵学的研究源远流长,自汉末魏晋始,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不同类型的音韵学文献。这些文献既包括古人分析和描写古汉语语音的韵书、韵图,也包括系统研究古汉语语音状况的古音学专著,可谓弥足珍贵。二十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引入,音韵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上都有较大突破,出现了一批经典著作,成为进一步开展音韵学研究的出发点。
  •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作者:徐中舒 主编

    出版説明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是一部收録古文字字形的工具書,由著名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漢語大字典》主編徐中舒教授主編。參與本書的編寫人員有徐永年、伍士謙、陳剛、庾國瓊、諶貽祝、李宗貴、李崇智、歐昌俊、冷雪、周旭初、查中林、李玫等先生。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共十四卷,收列古文字字頭約三千個,古文字字形約一萬個。書末附有筆劃檢字表,可供查檢。在編寫上,本書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大體按文字發展的歷史層次分殷代、西周、春秋戰國三欄排列。二、主要選取《説文》小篆爲字頭,並依《説文》的次第排列;《説文》没有的,則寫成楷書並注明出处。三、所收字形絶大多數是從原拓本或原件照片中摹取出來的,少數未見原拓的字,則採用傳世影寫謹嚴可靠的摹本。四、對最初一個形體而有幾種用法,後來演化爲幾個字的,或先只有假借字,後來才出現專字的,參照《金文編》等書成例,採取重見的辦法。五、書中所收字形的斷代,主要根據董作賓和郭沫若二位先生的考證,也參考其他一些專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〇年出版了《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線裝本,共三册。一九八一年,該社將三册合爲一册出版,並增補了批注。後四川辭書出版社又多次重印。此次出版,得到徐亮工先生的大力支持。我們重新排印了書中的注釋文字,並修補、訂正了書中的模糊、錯訛之處。此外,張亞初先生於一九九九年在《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發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訂補》一文,對本書多有補充和訂正之處,我們徵得張亞初先生家屬的同意,將此文附於書後,讀者可以參考。 中華書局編輯部 二〇一〇年九月
  • 廣韻疏證

    作者:赵少咸著,余行达 易云秋整理,赵吕甫补证

    《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今天的学者还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学者还可以以《广韵》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广韵疏证》是当今《广韵》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总结性地研究了《广韵》中各韵部之间的纵横关系和内部规律,不仅包含有历代《广韵》研究的主要成果,更有作者赵少咸先生毕生研究心得。全书共分六卷,第一卷上平声,第二卷下平声,第三卷上声,第四卷去声,第五卷入声,第六卷则为引用书目及谐声表,全书共350万字,大16开精装10卷,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集声音、训诂、文献、版本四者于一,互相发明,溯源辨流,旁搜博采,以勘误正疑。程千帆先生曾致书作者之孙、著名语言学家赵振铎先生,以为《广韵疏证》“详校博考,辩以公心,盖自乾、嘉以来三百年中,为斯学既精且专者,(少咸)先生一人而已”。赵少咸(1884-1966),名世宗,以字行。成都人。其学师承乾、嘉戴、段、二王,而自成一家,其文字音韵之学,极为海内学者所推重。《广韵疏证》,为其学术研究之集中代表。曾执教成都高等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当代著名学者李一氓、徐仁甫、殷孟伦、殷焕先、李孝定、周法高等人,皆出其门下。
  • 古汉语词汇讲话

    作者:何九盈,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讲话》对古汉语词汇的研究,迄今为止还做得很不够。严格说来,这还是一块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进一步开垦的荒地。我们这样谈问题,并不是要把古人和今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笔抹煞;而是认为这方面要做的工作,的确还非常之多;而且跟语音、语法相比,古汉语词汇的研究算是最落后的了。
  • 元代汉语语法研究

    作者:李崇兴,祖生利,丁勇

    《元代汉语语法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汉语本体研究,下编是语言接触研究。上编选择五个专题展开讨论:语气词(第一章);含“得”“不”的述补结构(第二章);被动式(第三章);比拟式(第四章);选择问句(第五章)。此前我们曾做过《元典章·刑部》语法研究,撰成《(元典章·刑部)语法研究》一书,已交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次考察项目及考察角度的选定,都注意不跟已经做过的工作重复。下编六章:元代蒙汉语言接触的文献学考察(第六章);元代白话碑文的直译体特征(第七章);元代的“蒙式汉语”及其时体范畴的表达(第八章);元代的“汉儿言语”(第九章);《直说通略》的语言特色(第十章);元代语言接触对汉语语法发展的影响(第十一章)。
  • 说文解字集注(全三册)

    作者:蒋人杰 编纂,刘锐 审订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古字的古汉语字典名著,问世一千九百年来,尤以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最为重要。但时至今日,段注的局限性已愈加明显。为此,作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工作,十易寒暑,终于纂成《说文解字注》。
  • 古文字类编(增订本)

    作者:高明,涂白奎

    随着近些年地下出土的大量古文字资料的不断涌现,新识字渐增多,因此对1980年出版的《古文字类编》进行增订修缮已成当务之急。此次增订本依原本分为单体、合体和未识徽号文字三部分,其中第一编单体文字内容最多,所取单字皆按照甲骨、金文、其它文字,說文等四栏。 序 凡例 第一編 古文字 第二編 合文 第三編 未識徽號文字 引書目錄 引器目錄 檢字表 後記
  • 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

    作者:孙景涛

    本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的一种。作者在当代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对古汉语重叠构词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发展语音-形态交互作用的生成语法理论,以解释产生不同重叠类型的动因和过程,并就重叠研究对语音学音系学研究的作用作了探讨。本书的研究方法新颖,见解独到,反映了古汉语重叠构词现象研究的最新进展。本研究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对古汉语重叠作出全面描写;第二,发展语音一形态交互作用的生成语法理论,以解释产生不同重叠类型的动因和过程;第三,探讨重叠研究对语音学、音系学研究的作用。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及研究范围 1.2 理论方法 1.2.1 何谓重叠 1.2.2 如何确定重叠 1.2.3 分析模式 1.2.4 音节理论 1.2.5 区别特征 1.2.6 “字”本位理论 1.3 前人对古汉语重叠的研究 1.3.1 与古汉语重叠有关的研究 1.3.2 古汉语重叠的新近研究 1.3.3 古汉语重叠与联绵字 1.4 上古音构拟 第二章 逆向重叠 2.1 引言 2.2 动词的逆向重叠 2.2.1 辗转:一个逆向重叠之例 2.2.2 基式音节具有[+圆唇]区别特征的逆向重叠 2.2.3 基式音节具有[-圆唇]区别特征的逆向重叠 2.3 动词逆向重叠后变成名词 2.4 衍生形式带有固定韵母*一àη的逆向重叠 2.5 小结 第三章 顺向重叠 3.1 引言 3.2 指小顺向重叠 3.2.1 转指式指小顺向重叠 3.2.2 自指式指小顺向重叠 3.2.3 方言旁证 3.3 摹态顺向重叠 3.4 以*r-(>EMC 1-)或*1-(>EMC j-,d-)起首的基式及其对重叠音变的影响 3.5 流音声母*r-(>EMC 1-)与*1-(>EMC j-,d-)的交替 3.6 非流音声母充任第二音节声母的顺向重叠 3.6.1 前鼻音充任第二音节的声母 3.6.2 双唇鼻音和后鼻音充任第二音节的声母 3.6.3 喉擦音充任第二音节的声母 3.7 余论 第四章 裂变重叠 4.1 引言 4.2 裂变重叠的确立——据现代方言立论 4.3 中古汉语的裂变重叠 4.4 上古汉语裂变重叠例释 4.5 第一音节的韵母 第五章 完全重叠 5.1 引言 5.2 递进式完全重叠 5.3 重言与印象式完全重叠 5.4 粤语印象式完全重叠与基式陪义的凸显 5.5 印象式完全重叠所表示的“意义” 5.6 印象式完全重叠的来源 5.6.1 基于陪义的印象式完全重叠 5.6.2 基于语音象征性的完全重叠 5.6.3 基于拟声的完全重叠 5.6.4 源自“易音别义”的完全重叠 5.7 完全重叠在上古汉语中的发展 5.8 小结 第六章 重叠类型的生成机制 6.1 引言 6.2 两条原则 6.2.1 响度顺序原则 6.2.2 一音一义原则 6.3 顺向重叠的生成机制 6.4 裂变重叠的生成机制 6.5 逆向重叠的生成机制 6.6 完全重叠的生成机制 第七章 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全书结语 7.1 引言 7.2 重叠与A/B两类韵母的构拟 7.2.1 变形重叠中保持不变的成分是什么 7.2.2 哈尼语重叠所带来的启示 7.2.3 松紧元音的中古反映形式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7.3 重叠与喻四、定母的构拟 7.4 从重叠看介音在音节结构中的归属 7.5 裂变重叠与方言分区 7.6 全书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新编现代汉语

    作者:张斌

    目录 前 言 绪 论 一、语言符号 二、语言符号的符号 三、汉语 四、现代汉语 五、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六、语言分析 七、描写与解释 八、语言的发展变化 九、语言学习 第一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第二节 辅音和声母 第三节 元音和韵母 第四节 声调 第五节 音节结构 第六节 音变 第七节 音位 第八节 语音规范 第二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 第四节 字音、字义和形声字 第五节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六节 汉字的信息处理和汉字的应用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语素和词 第二节 词的构造 第三节 词的聚合 第四节 词义的性质 第五节 词义的聚合 第六节 词义的变化 第七节 词汇的构成 第八节 固定词语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 第三节 词的分类(下) 第四节 短语 第五节 句法成分 第六节 句型 第七节 句式 第八节 句类 第九节 复句 第五章 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第二节 语言的规范 第三节 选词与造句 第四节 修辞格 第五节 对话 第六节 幽默
  •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

    作者:罗常培,周祖谟合著

    本书由罗常培、周祖谟合著,原计划根据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文押韵和其他方面的资料,论述汉魏至陈隋 820多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拟分四分册:1.两汉时期,2.魏晋宋时期,3.齐梁陈隋时期,4.总论。后来仅有第一分册于1958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又收录了周祖谟先生《魏晋宋时期诗文韵部的演变》(1948年稿,1981年重订)、《齐梁陈隋时期诗文韵部研究》(1948年稿)两篇论文。
  • 切口大词典

    作者:吴汉痴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集切口之大成的词典.原名为《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开本为15Cm×11.5Cm,现据上海东陆图书公司1924年版影印出版。 何谓“切口”?其实就是各行业的隐语行话。正行生意可以叫“行话”,偏门生意即是“黑话”了。 八十几年前各行业的行话,会多么有趣,可想而知。 主编:吴汉痴 目录: 商铺类 一 金银业之切口 二 银楼业之切口 三 丝经业之切口 四 绸缎业之切口 五 金线业之切口 …… 行号类 五零 干茧行之切口 五一 烟土行之切口 五二 煤炭行之切口 五三 铜锡行之切口 五四 粮食行之切口 …… 杂业类 七零 商人共众切口 七一 油坊之切口 七二 冶坊之切口 七三 磨坊之切口 七四 酱园之切口 …… 工匠类 九八 理发匠之切口 九九 扦脚匠之切口 一零零 成衣匠之切口 一零一 泥水匠之切口 一零二 箍桶匠之切口 …… 手艺类 一四五 卖弹弓之切口 一四六 卖花样之切口 一四七 吹糖人之切口 一四八 卖纸鸢之切口 一四九 卖扯铃之切口 …… 医药类 一六八 参燕业之切口 一六九 医生之切口 一七零 药行业之切口 一七一 卖药人之切口 一七二 祝由科之切口 …… 巫卜类 一九六 和尚之切口 一九七 道士之切口 一九八 尼姑之切口 一九九 巫婆之切口 二零零 文王课之切口 …… 星相类 二零六 星家之切口 二零七 相家之切口 二零八 隔壁算命之切口 二零九 量手算命之切口 二一零 拉和琴算命之切口 …… 衙卒类 二一七 衙役之切口 二一八 侦探之切口 二一九 仵作之切口 二二零 讼棍之切口 二二一 写状之切口 …… 役夫类 二三一 茶担夫之切口 二三二 人力车夫之切口 二三三 轿夫之切口 二三四 脚夫之切口 二三五 马夫之切口 …… 武术类 二四七 教武艺者之切口 二四八 行程保镖者之切口 二四九 住宅保镖者之切口 二五零 卖拳头者之切口 二五一 妇女顶缸走索之切口 …… 优伶类 娼妓类 党会类 赌博类 乞丐类 盗贼类 杂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