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学

  • 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作者:Guy Deutscher

  • Bilingual

    作者:François Grosjean

    Whether in family life, social interactions, or business negotiations, hal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speak more than one language every day. Yet many myths persist about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s. Does being bilingual mean you are equally fluent in two languages, or that you belong to two cultures, or even that you have multiple personalities? Can you become bilingual only as a child? Why do bilinguals switch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in mid-sentence? Will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confuse and delay their learning of any language? In a lively and often entertaining book, an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on bilingualism, son of an English mother and a French father, explores the many facets of bilingualism. In this book, Francois Grosjean draws on research, interviews, autobiographies, and the engaging examples of bilingual authors. He describes the various strategies - some useful, some not - used by parent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explains how children easily pick up and forget languages, and considers how bilingualism affects the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s, thoughts, and dreams. This book shows that speaking two or more languages is not a sign of intelligence, evasiveness, cultural alienation, or political disloyalty. For millions of people, it's simply a way of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life.
  • 语言、演化与大脑

    作者:王士元

    本书为《语言学论丛》的专辑。该书是王士元教授在北京大学“语言与大脑”系列讲座整理而成。本书从达尔文的演化论开始讲起,从灵长类到智人,从语言的演化到词汇的演化,从黑猩猩的语言到人类大脑的神经元,从语言学的发展到儿童的语言习得,从研究大脑的几种方法到声调与大脑、类别、音乐的关系……王士元教授带您走入语言和大脑神秘关系之旅。
  • 语言心理学

    作者:杰伊

    本书集经典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于一身,展示了人们理解、产生和获得语言的全过程。着眼于在社会发展中语言演变的情感层面,书中不但论述了“语言是什么”,而且论述了“语言能够做什么”,逻辑和思想性很强地道出了语言演变的过程,以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本书适合语言心理学的大学高年级课程,也写给所有要使用语言、希望能理解心理语言的丰富内含的人。本书具如下特色:将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广泛地应用到每天的生活中去,强调情感,侧重于语言在社会情景和交流中的应用,每章开头部分设置了开篇思考题;通过章末总结来呼诮开篇的思考题,章节练习和特色栏目贯穿始终。
  •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作者:Deborah Tannen

    Women and men live in different worlds...made of different words. Spending nearly four years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including eight months at number one,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is a true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phenomenon. This is the book that brought gender differences in ways of speaking to the forefront of public awareness. With a rar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insight and delightful, humorous writing, Tannen shows why women and men can walk away from the same conversation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impressions of what was said. Studded with lively and entertaining examples of real conversations, this book gives you the tools to understand what went wrong -- and to find a common language in which to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at work and at home. A classic in the field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is book will change forever the way you approach conversations.
  • 思维与语言

    作者:(俄)列夫·维果茨基

    本书研究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维果茨基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本书深刻地展现了具有高度创造性和慎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内部语言的最深刻分析,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过重大影响。
  • 人类沟通的起源

    作者:[美]迈克尔•托马塞洛

    本书是一本具有宏观视野的大作,把语言的演化与利他主义、互利共生等文化社会层面相联系,对生物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界而言,都是开创性的新见解。 本书先从动物的沟通开始,概述一般生物的声音沟通及灵长类的手势沟通,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以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来探讨语言的发展与成形。 作者认为:当某个社群发展了具备请求功能的句法后,随着人类产生了不同的沟通需求,为了因应告知、分享这两种新的沟通功能,就会渐渐再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来。作者不仅研究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观察儿童的语言学习,并论及家庭手语(home sign)如何像一般的口说语言,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作者根据实证发现,推论人类今日的语言沟通,始于手势沟通。
  • 语言本能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

    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的大门; 一个关于语言问题最权威的答案;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常识对谬论的彻底胜利。
  • 语言心理学

    作者:(美)D·W·卡罗尔

    《语言心理学(第四版)》是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经典教科书,为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机构广泛采用。第四版反映了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思路考察语言,着重探讨人们使用和习得语言的心理过程,把心理语言学当作认知科学或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部分的趋势。全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语言学原理,心理机制,语言的知觉,句子理解和记忆,会话互动,早期语言习得等。
  • 思想本质

    作者: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

    一扇进入人类心智的窗户; 一次针对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最深刻的论述;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思想之本质的探索之旅。
  • 说服力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内容介绍: 著名影响力及说服力专家独创的说服力六大原则: ●互惠原则(即以恩报恩) ●权威原则(做决定时寻求专家帮助) ●承诺/一致性原则(即言行一致或行为与价值观相符) ●稀缺原则(即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喜欢原则(我们会对喜欢的人表示赞同) ●从众原则(即跟随他人做法) 本书将从多角度全面解析这些原则的内含,以及在不同场合中的运用,让说服力渗透到你个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 阅读推荐: 1、世界著名影响力及说服力专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最新作品,其《影响力》自引进以来,备受好评。本书是作者最新力作,持续登上欧美、日韩畅销书排行榜,全球畅销过百万册。 2、内容简洁实用,却发人深省。作者独创说服力六大原则,50个关于说服力的秘密,你也可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沟通大师。 3、金融危机来袭,实操性强的财经类作品会受到更多关注,而这本书将会对每一个有志于成功的商务人士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4、一本可以当做商务礼品的图书,本书被誉为送给商务人士的最佳礼品,国外媒体在评价这本书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有什么书用来送人时不会辱没对方的智慧?它就是《说服力》。”
  • 混合梵语语法与词典

    作者:【美】埃杰顿

    词典对每个混合梵语词汇都标注能与规范梵语和中古俗语对应的词汇。在标注中古俗语时,首选巴利语词汇。如果没有能对应的巴利语词汇,则努力标注能对应的半摩揭陀语或其他中古俗语词汇。这样做,便于学者在使用中观察和领会混合梵语与规范梵语和中古俗语之间的源流和关联。这部著作的编写原则是只收入佛经中的混合梵语语法形式和词汇,也就是不收入与规范梵语相同的语法形式和词汇。因为在现代通行的波特林格和罗斯的《梵语词典》(或称《梵德词典》)、威廉斯的《梵英词典》和阿伯代的《实用梵英词典》都是规范梵语词典,只收入少量的佛经词汇,而且是形态规范的佛经词汇。同样,现代通行的梵语语法著作也不涉及混合梵语。因此,在从事梵语佛经文献整理和研究中,作为工具书,埃杰顿的这部著作是不可或缺的。这部著作的语法分册对混合梵语的语法形态做了全面的归纳和描述,按照语音、连声、名词以及数词和代词的变格、动词的各种形式及其变化,分门别类,有序排列,查阅也很方便。
  • When Languages Die

    作者:K David Harrison

    It is commonly agreed by linguists and anthropologists that the majority of languages spoken now around the globe will likely disappear within our lifetime. The phenomenon known as language death has started to accelerate as the world has grown smaller. This extinction of languages, and the knowledge therein, has no parallel in human history. K. David Harrison's book is the first to focus on the essential question, what is lost when a language dies? What forms of knowledge are embedded in a language's structure and vocabulary? And how harmful is it to humanity that such knowledge is lost forever? Harrison spans the globe from Siberia, to North America, to the Himalayas and elsewhere, to look at the human knowledge that is slowly being lost as the languages that express it fade from sight. He uses fascinating anecdotes and portraits of some of these languages' last remaining speaker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at this knowledge about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is inherently precious and once gone, will be lost forever. This knowledge is not only our cultural heritage (oral histories, poetry, stories, etc.) but very useful knowledge about plants, animals, the seas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atural world--not to menti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pacities of the human mind.Harrison's book is a testament not only to the pressing issue of language death, but to the remarkable span of human knowledge and ingenuity. It will fascinate linguists, anthropologists, and general readers.
  •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语文文字编·方言卷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编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于1933年,是现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研究机构。史语所创立八十周年来,秉承傅斯年先生建所时确立的学术风格和人文精神,人才辈出,学术鼎盛,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其连续八十年出版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反映了史语所在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文字、文籍考订等各个方面卓著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影响重大。
  • 文字学四种

    作者:吕思勉

    提起吕思勉先生,人人都肯定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而多不及其他。其实,吕思勉先生的成就是全方面的。比如,他在文字学领域也是成就斐然。本书收录的即是吕思勉先生文字学研究的集中展示,包括《章句论》、《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说文解字考》四种。这四种文字学著作曾被多家出版社刊行,但均非全本。此次重新出版,则根据吕思勉先生生前修订稿,补上了有关文字。吕思勉先生文字学思想的全貌庶几可以得见。
  • 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

    作者:张赪

    《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结合历史文献以及方言调查、类型学研究的成果,描写和讨论了汉语比较句、数量短语与名词、数量短语与动词、“名受(+名施)+动”等四种句式与结构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指出句法和语义是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汉语语序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通过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研究,作者还对汉语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 古代西亚塞姆语和印欧语楔形文字和语言

    作者:吴宇虹

    本书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第一编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入门;第二编赫梯语法初探;第三编古代乌旮瑞特塞姆语楔形字母文字语法研究
  • 英语史

    作者:弗里伯恩

    《英语史:从古英语到标准英语(第3版)》是一部以历史文献为核心的英语史教程。它通过大量原汁原昧的选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书写法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英语的演变过程。选文来自各时期的经典文献,大多附有原文扫描圉片、转写文本(包括用古英语字体和当代英语书写体转写的文本)以及现代英语译文(包括逐词翻译及意译)。《英语史:从古英语到标准英语(第3版)》还配有专门的网站,提供选文的词汇表、文本详解和文本朗读,丰富了书本内容,而且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 文字書寫的歷史

    作者:史提夫.羅傑.費雪,Steven Rog

    內容介紹: 文字書寫,已成為人類的知識最重要的工具(科學),社會的文化媒介(文學),民主表達與民眾知訊的管道(媒體),而且它本身就是藝術的表現(書法)。當今之世,完全以電子溝通為基礎的書寫系統正迅速蠶食到目前為止仍然以話語為基礎的書寫領域。文字書寫隨人類改變而改變,是判斷人類處境的一個依據。 本書配以豐富的文物圖片,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字起源與發展,從早期塗寫於石頭和獸骨上的文字,到現代的電腦和網路上的書寫無所不包。文字的出現源始於資訊的貯藏,首先聚焦於西元前四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出現的書寫體系。引證了腓尼基和受它影響的希臘字母表,對孕育許多符號書寫的西方、中國、越南、韓國和日本等地的文字系統,都有深入的探究。並對西歐中世紀的手稿和印刷的歷史,以及引領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技術革新和拼字規則上,分別進行探討。 新書內容搶先看: 以文字書寫未來 「書寫是聲音的圖畫」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在十八世紀這麼寫道,心中想的是他那個時代採取以人為中心的觀點評價書寫固有的目的和範圍。經過二百五十年又加上一場電子革命之後,許多人可能會同意書寫甚至超越人性,久戒不成,「戒」不斷理還亂。 經歷數千年使用算石符號和其他技巧以及在軟泥版和其他材料上的圖像等方式呈現「不完備的文字」之後,書記發展出「完整書寫」的觀念。界定完整書寫的整體語音功能顯然在西元前四千到三千五百年間於兩河流域首度出現,形式不一而足。書寫的功能與技巧透過「刺激擴散」——觀念或習俗從一個民族傳輸到另一個民族——啟發近鄰去創造類似的系統或文字。令人驚訝的是,歷史上只出現過三個主要的書寫「傳統」:亞非(兩河流域、埃及和黎凡特及其衍生文字)、東亞和美洲。這三大傳統可能都是來自共同的蘇美源頭。 這三大書寫「系統」也和許多過渡性的變體和複合體同時流通。所謂「過渡性」,指的是混寫的系統和混寫的文字(甚至兩者都包括,日文即是一例),無非是下列這三種的混寫: 1. 意音文字,又稱「單詞書寫」,也就是語素或書寫符號就代表單字。 2. 音節書寫,也就是語素承載個—別—的音節。 3. 字母書寫,也就是被稱為「字母」的符號代表個別的子音(子音字母表,如阿拉伯文與希伯來文)或個別的子音和母音(這是完整的字母表,如希臘文和拉丁文)。 時移歲轉,大多數的意音文字系統先後轉變為音節書寫系統,原本的語意內容逐漸被語音內容取代。字母書寫的改變卻不是這樣。先有古埃及書記精益求精,接著塞普路斯的希臘人使之「臻於完善」,字母書寫從此維持穩定的「系統」,即使有種種不同類型的先進文字爭相問世。時至今日,由於全球化與現代科技的推波助瀾,字母書寫正開始對所有其他的書寫形成挑戰。 十九世紀,有一位現代人類學的奠基者提出一種看法,雖有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卻不無參考的價值。他主張社會從「野蠻」演化為「文明」的關卡根本在於識字能力,在於閱讀書面語的能力。現在可能會比較傾向於視語言為社會主要的工具——把書面語當作握柄看待:書寫本身無法憑空促使社會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卻綽綽有餘。我們或許也有必要避免語言進化的觀點,硬要把語言的用途劃分為若干個演化的「階段」。意音文字、音節書寫和字母書寫這三大書寫系統都在特定的語言、社會與時代發展到極致。這三大系統並沒有等級優劣之分,也不是什麼「書寫演化」模型的不同階段——事實上「書寫演化」的模型根本是子虛烏有。它們只是書寫在開始發展之初適應不同語言與社會需求的不同形式,如此而已。 和一般人的看法背道而馳的是,追求效率和追求簡單並不是書寫系統或文字發展背後的動力,要不然像印度的婆羅米文字就不會從簡單的字音字母書寫「退化」成標示母音讀音記號的複雜系統,創造出一長串類似音節表的符號。書寫史上比追求效率和追求簡單更重要得多的因素是精確、語音方面的顧慮、系統的穩定、不模稜兩可、景仰之情,甚至還有許多通常很淺顯的因素。 不過是前沒多久的事,法國歷史學家馬丹宣稱:「文明創造書寫,書寫與文明息息相關,所有的書寫無不反映特定文明的思考方式。」果真如此當然很好,偏偏事有不然。實情是,看來並沒有自主的「思考方式」足以為構成文明的基礎,不論哪個文明都一樣;所有的書寫都離不開借用和變造的過程,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創造」;而且「息息相關」其實是社會需求捉襟見肘時,在語音方面採取應急對策的務實措施。在讀寫能力僅限於特定少數人的社會,如古埃及或是傳教士抵達之前的復活島,書寫事實上效果非常有限。然而,在讀寫能力普及的社會,書寫的衝擊效果相當強烈。書寫保存了口說語言,透過無遠弗屆的社會影響把許許多多語言取向的處理程序整平、標準化、訂出規範,並且豐富社會的內涵,進而引發社會的動能。先進的人類社會,就如同我們在第一世界所看到的情形,沒有書寫根本難以為繼。獲得讀寫能力已成為僅次於擁有語言本身的一件大事,至少就人類所獨有的成就來說是這樣。 如果說書寫的歷史給了我們什麼教訓,那就是書寫並非從無聲的圖畫逐漸「演進」而來。書寫始於以圖畫表達實際的話語那一瞬間,而且持續數千年都是以圖畫表達實際的話語。然而,改變看樣子方興未艾。現代的研究使我們了解到,閱讀一系列的詞符或字母——我說的是「閱讀」,不是書寫——大腦的運作會把那些符號直接連結到思想,根本就避開話語這一道程序。再說,現代的電腦如今不需要人類的中介照樣按既定的語法寫來寫去。倒不是這些現象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現象有新的了解,使得我們預期書寫的角色、外觀與技巧在未來將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