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於1993年作為專題叢書第6種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王世元教授主編的《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出版。這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考證精確,對漢語詞滙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問世后受到各國學者的很高評價。 -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in Chinese Education, 1895-1919
The study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proclaimed in 1917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placement of the classical language by the vernacular as China’s national language and medium of national literature. A unique, multifaceted approach is used to explain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lassical/vernacular divid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social change that followed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5. Seeing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 battleground for all debates on language, the study in six thoroughly documented chapters investigates the language policy of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governments, vernacular journalism of the revolutionaries, the activities of urban script reformers, the linguistic thought of the national essence advocate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scholarly interest in the vernacular in academic circles. -
洪堡特
目 录 序言 上篇 引言 第一章 宗教认识 古今宗教对比——对宗教和教会的态度——神性是 一个理念——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混合——内在 创造 第二章 人文主义政治观 国家是手段而非目的——国家的主要功能是教养 ——民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第三章 古典文化研究 毕生所好——古希腊人是完美人性的典范一评判 人性完美与否的标准——自由性和规律性——想象 力和思辩能力——个性和民族性 第四章 美学求索 美的定义——审美力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 即遵照规律创造性地运用想象力——人类之美的表 现形式:男性美和女性美——诗歌与散文 第五章 人的研究:比较人类学规划 人的研究——比较人类学——对人的观察和比较 ——巴斯克人研究——马来人研究 第六章 世界史的考察 史学家的任务:数学的解释和创造性的解释——世界 历史的三种推动力:生成、教养、惰性——世界史是 精神的运动史——人类精神和精神个性 第七章 自我教育和教育改革 人文倾向的自我教育一一理想主义的教育改革:个人 的全面教育;大学教育的一般性和纯科学性;教育的 全民性和独立性;教学与科研并重;人文科学的重要 性——洪堡特教育革新的影响 中篇 引言 第八章 语言中的辩证法和洪堡特的辩证精神 语言是“一”,又是“多”——语言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第九章 语言研究的蓝图 “总体语言研究”三领域——语言学是经验科学—— 与众不同的比较语言学 第十章 比较语言研究一例:《论双数》 第十一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起源和语言起源——语言的发生是一种创造 ——最早的语言:歌唱——分节音的产生及其必要 性——语法形式的产生——精神起源论——语言的 完善和不完善——语言的阶梯式发展和语言的分类 第十二章 关于汉语和汉字 汉语语法的特点——潜藏的语法和形式的语法—— 印欧语言中心论一汉语的“优点”和“缺点”——汉 字与拼音文字 第十三章 语言的系统 整体与部分——要素和关系——系统的层次——系 统的演变 第十四章 语言有机体 语言是一种官能——有机体的比方——语言的有机 构造和方法 第十五章 形式、语言形式和内在语言形式 形式与内容(质料)——语言形式和语法形式——形 式的同形性或统一性——内在语言形式 第十六章 语言的创造性 语言与言语,活动与产品)规律的创造和非规律 的创造:有限的手段,无限的运用;精神个性的作用 ——语言创造与艺术创造——多重角度的理解 第十六章 语言与思维:语言世界观 语言不但是表达手段,而且是认知手段——世界观 和语言世界观——感性占先还是理性、逻辑居上 ——指称行为和范畴行为——不同类型的语言作为 思维工具的差异——母语和外语——语言的“威力” 和精神的“强力” 下篇 引言 第十八章 洪堡特与同时代人 恩格尔,雅科比,福斯特——康德——赫尔德——席 勒,歌德——史雷格尔兄弟——黑格尔——费希特, 施莱尔马赫,谢林——卢梭——史达尔夫人——阿 德隆,赫尔伐斯——本哈迪,伐特——葆朴,格里姆, 拉斯克 第十九章 来自德意志观念世界的影响 机械论——活力论——德意志观念世界最基本的特征: 唯精神说(1.精神的独立性和本原性;2.精神的能动 性;3.精神创造的突然性或非规律性;4.精神活动的 有机性)——辩证、深刻和晦涩——独特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认识洪堡特:从施但塔尔到乔姆斯基 施但塔尔的评说——波特的《洪堡特与语言学》—— 青年语法学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以外的洪堡特 的研究:英语国家,俄国——本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 界对洪堡特的认识和再认识,德国,意大利,俄国、 前苏联,美国——乔姆斯基 第二十一章 近年来的研究 关于洪堡特语言哲学的来源——关于洪堡特语言哲 学与现代语言学的联系 注释 人名索引 参考书目 后记 -
中国语文札记
本书收集了美籍华人教授杨联陞1945年至1974年发表的论文共18篇。内容涉及汉简考释、东晋南朝县令的俸禄制度等史学论文,有关道教、佛教典籍的考释和论文,有关中国语文、语法的论著,以及一部分考订文字和书评。本书对于国内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
The Stories of English
The Stories of English is a groundbreaking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by David Crystal, the world-renowned writer and commentator on English. Other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on the subject, but they focused on the educated, printed language called standard English. Crystal turns the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on its head and provides a startlingly original view of where the richness, creativ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language truly lies--in the accents and dialects of nonstandard English users all over the globe. Interwoven within this central chronological story are accounts of uses of dialect around the world as well as in literary classics from The Canterbury Tales to The Lord of the Rings. For the first time, regional speech and writing is placed center stage. This significant shift in perspective enables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everyday, previously marginalized, voices in our language, and provides an argument for the way English should be taught in the future. -
契丹小字词汇索引
前言 自1922年比利时传教士梅岭蕊(L.Kervyn)首次在庆陵发现契丹文字哀册以来,迄今出土的契丹小字石刻已多达30余种,契丹大字石刻也有10余种。契丹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最难破译的文字之一,除了这种文字先天存在的问题之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缺乏活的语言资料。契丹自公元14世纪以后就不再以单一的民族形态而存在,它的语言早已消亡,今天的契丹语文学家在解读契丹文字时往往不得不借助于阿尔泰语系中的某些亲属语言,如达斡尔语、蒙古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恩格尔语)甚至满语等等,但大量的解读实践告诉我们,契丹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在它与上述诸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 其二是缺乏对译的文字资料。虽然辽代墓葬中同时出土契丹小字(或大字)墓志与汉文墓志的情况并不少见,如《道宗哀册》、《兴宗哀册》、《仁懿哀册》、《宣懿哀册》、《皇太叔祖哀册》、《耶律仁先墓志》、《耶律智先墓志》、《耶律宗教墓志》、《宋魏国妃墓志》、《耶律延宁墓志》、《萧袍鲁墓志》、《耶律习涅墓志》等等,但其内容都是各自独立的,迄今发现的契丹大、小字石刻,除了一个不足百字的《郎君行记》外,其它都不是与汉文对译的。 其三是没有任何形式的工具书。我们知道,不少民族古文字都有古人留下的工具书可供利用,如西夏文、女真字、回鹘文等,这些文字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世的工具书。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女真字,虽然女真字的出土资料非常有限,但由于有明人留下的《女真译语》可资参考,因此民族语文学界对女真字的解读就远比契丹字要深入得多。宋人著有《辨鴂录》、《夷语录》、《北虏方言》等三种记录契丹语言资料的书籍,对解读契丹文字想必是非常有用的,可惜的是这几种书都未能留存至今。[1] 契丹小字研究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中外学者并未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解读方法。直至70年代中期,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凤翥、于宝林和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清格尔泰、陈乃雄、邢复礼等五人组成的契丹文字研究小组,才以契丹小字中的汉语借词为突破口,第一次找到了破译这种死文字的有效手段。这种方法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契丹小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二三十年来,契丹文字研究一直长盛不衰,尽管目前距离契丹大小字的彻底解读仍很遥远,但无可否认的是,今天的契丹语文学早已成为阿尔泰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契丹大小字石刻也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民族历史资料。然而直至今日,国内外的辽金史研究者还大都不能掌握和利用契丹文字的石刻资料。究其故,大抵可以归结为两点。一则是因为长期以来辽金史学界与民族语文学界彼此十分隔膜,以至于有不少历史学家至今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民族语文资料对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其实,就契丹大、小字石刻对辽史、契丹史研究的潜在价值来衡量,若能对它们加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其重要性恐将不亚于突厥语文之于突厥史、蒙古语文之于蒙元史。二则是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能够检索契丹文字石刻资料及其研究成果的工具书,对于不谙契丹文字的历史学家来说,若想利用契丹文字石刻资料,哪怕是民族语文学家现成的研究成果,都常常会感到无从措手,这也是历史学家所面临的一个实际困难。 《契丹小字词汇索引》的编纂,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对目前出土的契丹小字石刻资料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编纂出一部内容完备且便于检索的工具书,一方面将有助于改善民族语文学家解读契丹文字的困难局面,另一方面也将为历史学家利用契丹文字资料提供一座津梁。 作为契丹文字研究小组集体研究成果的《契丹小字研究》一书,不仅创造出一种切实有效的解读方法,在契丹小字字形规范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契丹小字字形和原字字形的规范是解读这种文字必须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契丹文字研究小组对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发现的所有石刻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和整理,据此厘定原字378个和契丹小字词汇4167个,并对全部原字和契丹小字词汇编制了索引。[2]这些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本书的编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书的特点及其学术价值可以归纳如下:第一,这是一部完整收录了目前已有契丹小字资料的工具书。1985年出版的《契丹小字研究》一书,共收入9种80年代以前出土的契丹小字石刻资料,而本书所收录的契丹小字石刻总计为33种,另外还有其它零星的契丹小字资料16件。每个词汇均列出其所有出处,以便于使用者查阅。第二,可以通过该书检索参考词义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契丹小字研究》虽然也编制了9种契丹小字石刻的词汇索引,但却没有参考词义一项内容。 本书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将已有的解读结论及其出处逐一列在相关词条之下,不但为契丹语文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由此解决了历史学家无法利用契丹文字资料及其研究成果的问题。第三,该书纠正了前人在契丹小字字形规范方面存在的若干错误。根据学界今天对契丹小字的认识水平,我们可以发现《契丹小字研究》的若干讹误:a)误将一词拆为二词,如第286、481页误将《许王墓志》第20行术不姑)一词分为、二词,又将误为;b)误将两词合为一词,如第338页误将《兴宗哀册》第3行 (庆陵之)录为;c)字形摹写讹误,如第263页误将《萧仲恭墓志》第2行(女真)一词摹为,等等。本书的编纂工作始于2003年,因工作量繁剧,迁延多年方始完稿。十年来,先后有我的多位学生参与了本书的编纂工作,每人分头负责编纂若干个墓志的索引,由我和康鹏博士总其成。具体分工情况如下: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耶律弘用墓志》、《皇太叔祖哀册》、《宋魏国妃墓志》、《室鲁太师墓志》、《耶律仁先墓志》(部分);同时承担部分学术史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汇纂参考词义,负责所有契丹小字资料校核拓本的工作,并根据校核结果修订录文。陈晓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耶律副署墓志》、《梁国王墓志》、《萧大山与永清公主墓志》、《尚食局使萧公墓志》;同时承担部分学术史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汇纂参考词义。高宇(吉林省委办公厅):《海棠山契丹小字墓志残石》、《涿州刺史墓志》、《耶律永宁郎君墓志》、《耶律糺里墓志》。曹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耶律慈特墓志》、《耶律智先墓志》、《萧图古辞墓志》、《耶律仁先墓志》(部分)。王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耶律宗教墓志》、《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耶律迪烈墓志》。尤李(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耶律(韩)迪烈墓志》、《耶律奴墓志》、《韩高十墓志》。乐日乐(中国国家博物馆):《萧特每夫人韩氏墓志》。毛利英介(京都大学文学部助理教授):《耶律仁先墓志》(部分)。 本书的编纂工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项目资助,并得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鼎力支持,谨致谢忱。 刘浦江2012年岁杪,于京西大有庄。 [1]参见刘浦江:《从〈辽史·国语解〉到〈钦定辽史语解〉——契丹语言资料的源流》,《欧亚学刊》第4辑,中华书局,2004年。 [2]清格尔泰、刘凤翥、陈乃雄、于宝林、邢复礼:《契丹小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
粵語的政治
作為身分政治工具和文化角力體現的粵語,近年來隨著香港劇烈演變的社會歷史境況,呈現出愈加複雜的脈絡和態勢。一方面,面對普通話的強勢滲透,粵語文化在多個場域不斷退守;另一方面,本土意識的興起又將語言保育引入公共視野;同一時刻,在香港多元族群文化譜系中,粵語呈現出主流文化符號的強勢權力,同化或排斥異質語言及其維繫的人群。 本書聚焦粵語在香港的歷史發展,從語言的媒介再現、日場操演和政治意涵三個向度,探索邊城香港中語言的政治與變遷,擴展香港研究的文化框架和研究範疇。 -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这部著作以社会经济、文化为背景,比较全面地论述世界各主要文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语言特点等方面谈到文字的类型学和分类学上的一些问题以及文字史学界在这方面的不同观点,阐述人文科学各学科与文字及其发展历史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作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比较正确地分析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发展途径,描述从远古图画文字到现今许多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同时还对文字发展的前景做了探索。 -
中国式英语
本书从社会语言学和历史的角度详尽并具有见地地论述了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史。 -
中古汉语词汇史(全两册)
《中古汉语词汇史(套装全2册)》内容包括:中古汉语研究综述、中古汉语的历史地位、中古汉语的时代划分、中古汉语词汇的历史地位、中古汉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历史、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等。 -
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
《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详尽地介绍了西方比较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于近代欧洲语言科学的发展、方法和成果做了综合的叙述介绍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以及16,17,18世纪的语言学的演进,叙述了印欧语系各个语支以及世界各个语系的研究情形,并从碑铭与考古的发现情况对文字史进行了探讨,最后还讨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论及其演进过程。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受到学界的赞许,文笔流畅生动,被中国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誉为“最好的一本介绍历史比较方法的书”。 -
汉语流传欧洲史
《汉语流传欧洲史》讲述了: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语的对外传播史也堪称悠久漫长。可以想像,商周秦汉王朝在征服异族、统一国家、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汉语的推广和汉文化的传播。魏晋至唐宋不仅是中国社会架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主体生成的关键阶段,几乎在广纳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展示了本土语言文化的非凡魅力和持久张力。由于国力鼎盛、文化强势,这一时期的汉语传播力度无疑十分强劲。据史料记载,唐代居留中国的蕃民、胡商和胡奴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族繁杂,这些人显然是当时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传播汉语的生力军。不过,当时的汉语传播尽管声势赫赫,但波及范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不太广,主要限于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另外,这个时期的汉语对外传播似乎只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传习,我们几乎看不到当时域外人士进行汉语分析的资料。史料显示,汉魏六朝的佛经译者大多是胡僧,但他们对梵语的特点往往津津乐道,而对汉语的特点则似乎有点漠然置之。 -
日本汉字的确立及其历史演变
“汉字”内部蕴藏着自身特有的张力,它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变异,从而与自己所处的语境相协调并展现不同的价值意义。“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之后,其“音读”和“训读”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样的语言状态,使得部分日语汉字脱离了“中国汉字”原本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使得学习汉语的中国人常常处在茫然之中。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以“汉字”东传日本列岛作为研究的基点,在多年研究日语汉字的基础上,以丰厚的原典文本为依据,将“日本汉字”放置于历史演进中的各个相关的时间段中,揭示了“汉字”与特定的日本文化的内在关联,并重点梳理和研究了“日文汉文”这一日本最早的“语言”记录样式。 -
汉语白话发展史
从上古的甲骨文到五四的白话文,我们的母语汉语经历了什么样的变与迁?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缘何升堂入室取代了文言文?现代汉语又是从何孕育而来? 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历代文献中爬罗剔抉,张皇幽眇,选取代表性典籍进行剖析,首度展现了汉语文白嬗变的漫长历程。 语言与思维总是形影相随,一个民族的语言形式的嬗变,必然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汉语文白形式的嬗变反映了整个民族思想深层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文化由古典向现代的形态转变。 ------- 目录 内容提要 汉语白话发展史叙 前言 上编 第一章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第一节民族共同语的雏形 第二节文言的形成 第三节古白话的形成 第四节文言与古白话的性质和界限 第二章古白话系统概述 第一节古白话史的分期 第二节古白话的特点 第三节古白话的文献 一汉译佛典 二敦煌吐鲁番文献 三禅儒语录 四诗词歌曲 五戏曲 六散文 七笔记 八小说 九方言 十其他 中编 第三章白话的露头期 第一节先秦的白话 第二节秦汉的白话 一秦汉的乐府和民歌 二秦汉的白话散文和辞赋 三汉译佛经和道经 四秦汉的白话注释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白话 一魏晋南北朝的白话诗 二魏晋南北朝的白话文 三魏晋南北朝的汉译佛经 四魏晋南北朝的南北通语 第四章白话的发展期 第一节隋唐的白话 一隋唐的白话诗词 二隋唐的变文传奇 三隋唐的白话文 四隋唐的禅宗语录 第二节五代宋金的白话 一五代宋的白话诗词 二五代宋的语录 三五代宋的白话文 四五代宋的话本小说 五宋金的戏曲 第三节元代的白话 一元代的汉儿语 二元代的曲辞杂剧 三元代的白话文 第五章白话的成熟期 第六章文白转型的完成 下编 第七章书面语系统的演变 第八章文白转变的必然规律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
本书所述很广,所论甚多,堪称胜义纷披,令人如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俞先生讲:“中国语言学……一直跟着西方语言学‘转’。因此中国语言学何去何从,如何走一条既有中国语言学特色,又与外国语言学接轨的道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俞先生主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跟风。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语言理论,但不能成为外国理论的在华代理商,我们要从仰视洋人到平视洋人。我们可以参考外国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但不能依照外国的语言理论来套用汉语研究,不能成为外国理论的汉化版。我们不能一味采取拿来主义,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批判、学会拒绝。”掷地作金石声。 -
《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
《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有各种刊本与抄本传世。因传抄与刊刻者波斯文水平的不同与其他原因,各种本子之间互有不同,均包含错误。18世纪以后是书逐渐流传到海外,为各大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以北京图书馆本、柏林国立图书馆本与北京图书馆所藏袁氏抄本为底本,校以其他善本,并采用波斯文原文、汉译与汉字音译之间互校的方法更正单靠不同刊本、抄本之间比对不能解决的讹误,并将波斯文原文逐字拉丁转写,且作诠释,以为现代研究者提供一个可信的文本与研究资料。 -
上古汉语称谓研究
《上古汉语称谓研究》是关于研究“上古汉语称谓”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上古汉语的亲属称谓、上古汉语亲属称谓的分类研究、与父亲有关的亲属、子女及与其有关的亲属、上古汉语社会称谓的范围及研究方法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