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学

  • 隐喻的生命

    作者:张沛

    该书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中西隐喻研究资料;书中界定了隐喻研究的历史分期、领域以及类型;从隐喻的转换生成特性进行了考察等内容。
  • 现代汉语(增订3版上)

    作者: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3版)增补了词义的分解、语义场、语境和词义、短语、句群、语体风格等节。1997年7月出版的“增订二版”主体框架不变,但调整了部分内容,吸收了新的科研成果,如语音章增加了发音操练、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的分析等。这一次的“增订三版”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仍分上下两册出版。
  • 中国人与中国文 语言与文化

    作者:罗常培

    【书籍简介】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仰仗它来推进。本书收录了罗常培先生关于语言和文化的若干演讲和随笔,包括“中国人与中国文”和“语言与文化”两部分。是罗常培先生对于中国的语言与文化进行的深入研究的结晶,也是罗先生比较经典的著作,在上述两书之外,本书围绕语言文字的主题,附录了《汉字的声音是古今一样的吗?》《反切的方法及其应用》《我是如何走上研究语言学之路的?》三篇文章。 =========================== 【编辑推荐】 罗常培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三巨头”。 《语言与文化》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语言里蕴藏着民族的特征,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心理和文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句话,潜藏着一个民族的秘密。 罗常培先生以传统小学为功底,运用现代语言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全面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新疆界,开启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 ======================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语言学家王钧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综合,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 有人说罗先生是“继往开来”,我认为“继往”不难,难在“开来”。他的成就是时代的。 ——语言学家王力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作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

    本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4100余个(不包括异体字)。古今意义相同而且现代汉语中也很常用的字,古书中很少出现的生僻字和意义,古白话和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字和意义,以及诗词曲中特有的意义一般不收。并酌收少量的双音词,约2500多个。本字典附录有《难字表》、《中国历代纪元表》两种。其中《难字表》收2500余字,只有注音和释义,不举例,作为字典正文的补充。难字表中的字和正文的字统一列在检字表中。
  • 危机下的中文

    作者:潘文国

    《危机下的中文》是本汉语言研究论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编内容:上编具体分析了汉语(中文)目前面临的种种危机,包括中文生存危机、中文发展危机、汉语研究危机和语文教学危机;中篇分析了产生这些危机的原因,利用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翻译学、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下编则提出了克服这些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作者: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

    本書奠定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里程碑,開創譬喻研究的新紀元,啟迪我們重新思考心智研究中的基本觀點:意義(meaning)、真理(truth)、思維本質(the nature of thought),以及身體在心智成形過程中的作用。 譬喻思維無所不在,運用於詩學,也存在於時間、事件、因果、情感、道德,以及事業等通俗平凡的概念之中。我們的思維活動依存譬喻,譬喻便與我們如何生存息息相關。成書至今二十五年,其深遠的影響不限於語言學、認知科學與哲學,也遍及文學、政治、法律、臨床心理學、宗教,甚至數學以及科學哲學等領域。已譯為數十種語言流傳世界各國。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作者:章太炎 讲授,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 记

    章太炎先生是清学的殿军人物,也是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之一。这份《笔记》,是章太炎研究《说文》的直接成果,反映了章太炎建立的以《说文》学为核心的中国语言文字学的思路与方法,并反映了三位整理者向章太炎学习《说文》的经历,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一部难得的原始资料,不仅具有文献学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学术史与文化史的意义。书末附字头索引,方便查阅。
  • 文言津逮

    作者:张中行

    《文言津逮》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谈的是讲文言或学文言时会碰到的一些问题。“从古今文字的异形、异义、异用,讲到反映在文字上的古今风俗习惯的差别,又讲到由于传钞、版刻的不同而产生的疑难。以过来人的资格,把学习文言所可能遇到的困难,给读者一一指明,并且告诉他怎样去克服,正如一个有经验的障碍赛跑运动员指点后来者怎样通过那花样繁多的重重障碍。”书后附有工具书举要,从读者实用的角度出发,简明扼要,为初学文言者指明了门径。
  • 唐诗三论

    作者:高友工,梅祖麟

    本书辑录了海外著名学者高友工、梅祖麟于1968至1978年间共同撰写的三篇研究唐诗的经典论文:《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实践.》《唐诗的句法、用字与意象》《唐诗的语义、隐喻和典故》。两位作者从语言学角度,运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研究唐诗,对诗歌的语义变化、节奏转换、繁复意象及错综语汇进行了细致详实的分析,并在论述过程中对中西诗歌作了精湛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进入中国古典诗歌世界的可能路径。
  • 汉字百话

    作者:(日) 白川静

    “汉学泰斗”白川静穷毕生心血,为一般大众写的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之作。白川静认为,汉字决不仅是语言的表记形式,而拥有自身的价值。汉字体现的,正是天地间万物万象所展现栩栩如生的姿态。《汉字百话》融合了日本国宝级汉学家白川静对神话、考古、民俗、训读细节的敏锐观察,捕捉每个文字构件所隐含的象征意义,并援引《诗经》《九歌》《周易》《礼记》与日本《万叶集》《古事纪》等经典,将渔经猎史融入汉字解析。这位一代汉学家,以他宏阔的学识和想象,通过汉字一笔一画的解读,让中国上古时代的世界观与生活史历历在我们眼前展开,为我们找回汉字根本的思维与记忆。
  • 文言和白话

    作者:张中行

    本书介绍同文言与白话相关的一些知识,探讨了作为书面语言的文言与白话的渊源、特点、功过、白话替代文言的历史过程等等有关问题,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文言和白话。作者五十余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及编辑工作,功底深厚,知名度高,作品风格平易近人,文字随和亲切易读,篇幅适当,为中学以上学生及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 语法讲义

    作者:朱德熙

    《语法讲义》中某些论点以及提到的一些语言事实,曾经跟王还、陆俭明等同志讨论过,得益很多。此外,当年在班上听课的同学们提出的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和问题,对作者的启发是很大的。
  • 训诂学

    作者:郭在贻

    本书原为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讲课教材。1982年北京全国高校训诂学教材编写经验交流会给予好评。此次为最新修订单行本。该书的独创性与实用性强,多年来被一些高校和地方作为文科学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全书共十章,书末附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与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富有指导性与参考价值。
  • 孔子教拼音

    作者:周有光

    本书收录了周有光先生近年来有关语言学、文字学的文章24篇,全面总结了周老对语言文字长达半个世纪的思考。 作为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周老亲历亲睹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风风雨雨,这就使得周老能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描述由废除繁体字、中文拉丁化激起的论战场面,有理有据地论证语文改革为今天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妙趣横生地揭示语言文字与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轻松的阅读中,语言学、文字学不再是枯燥的学问,重新散发出了我们习焉不察、日用而不知的文化魅力。
  • 语文常谈

    作者:吕叔湘

    全书共分八章,重点分别为:一、语言与文字的辩证关系,二、汉字的语音、音韵;三、文字三要素的形、音、义;四,语句的结构;五、词义和句义;六、古今语言的变化;七、各大方言及推广普通话;八、汉字改革与汉语拼音。别看篇幅短小,这却是一本很有分量的普及读物,有实用价值,知识性也很强,如旧字典中的反切法、古典诗词中的压韵问题,都有精要的叙述。 吕叔湘先生还是一位翻译家。《未晚斋杂览》收录的七篇读书札记,就是介绍外国作家和作品的,曾在《读书》杂志刊出。一这些文章既生动幽默,又可见学者的修养与识见,1994年亦结集纳入“读书文丛”。 1998年,“三联精选”第—辑选人《语文常谈》;时隔八年出版的“中国文库”本将《未晚斋杂览》收作附录,因读者喜欢,今复收入本文库。
  • 執正中文

    作者:陳雲

    學好中文,保住香港。 政府、商界齊齊用「程式中文」炮製「病壞」公文。「程式中文」即以新造的合成詞彙及洋化句式來堆砌句子。研究、參詳、權衡輕重、斟酌情況……今日只是「積極考慮」;震怒、激憤、痛心疾首……用不得,就隨官腔說「極度遺憾」、「深切遺憾」和「強烈譴責」。 中英夾雜的程式語言如「極富娛樂性,又有教育性」,卻忘記上世紀的說法「寓教育於娛樂」;有「請你被告知」卻不懂「敬告閣下」。程式中文令語言貧乏、思想單一,社會表達難免都變成廢話。 《執正中文》分析各式公文寫作法,詳述公文三通則:簡明、完整、情味,對治冗長累贅、機械程式中文,遭受港式學校教育及官僚洋化中文,再探如何鍛煉文心、文理、文氣,將之還原為天真自然、合乎章法。概說中文章法之原理,充當津樑。
  • 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

    作者:刘宁

    汉语思想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经学传统中的注疏、经义、语录,子学传统中的论著体,文章学传统中的论、议等说理议论文体,都是重要的思想文体。这三大文体传统各有其形成渊源、形式特点,彼此交融互涉,共同建构了汉语思想的传统表达方式。 近代以来,汉语思想的表达传统,面对外来冲击,发生巨大转变,西学思想表达的论著体式,进入中国,并逐渐取得支配性的地位,严复、胡适、梁启超等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将详细分析这一过程,并指出,这并不是一个由论著体简单取代注疏体的过程,而是西学论著体式与汉语三大思想文体传统发生了复杂的冲突与交融。今日所谓“汉话胡说”之“胡说”的独特面貌,与这个交融的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到20世纪以后,思想史上的“怎样说”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思想的内容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之间同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学界对汉语思想“怎样说”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关注。《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揭示汉语思想表达的文体传统,从文体的角度说明,在中国历史上,“汉说”究竟意味着怎样的一整套丰富的表达方式。显然,重新认识汉语思想表达形式的独特内涵,对于今天国人的“思”与“言”意义重大。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作者:[美] 乔治·莱考夫,[美] 马克· 约

    本书作为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是公认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在国外隐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乃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该书完全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隐喻的狭隘看法,国内外但凡论及隐喻、认知的论文和专著,无不以此为经典。 在我所看到的众多关于隐喻主题的讨论中,本书是最具有原创性和最有价值的。 —— James D. McCawley(著名语言学家) 有趣而又引人深思……正如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每一页上所展示的,关于隐喻,最重要的是去体验它——这本书需要读者去体验,而不是去阅读。当读者和作者双方的概念结构同样在经验中得到反映时,这些观点才会发扬光大。这种人类的一切交流所共有的特性,通过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艺术洞察力,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强化,从而产生了一本论述重大人类主题的伟大图书。 ——John M. Lawler,《语言学》 通过丰富的例证和清楚的分析,莱考夫和约翰逊迫使我们关注隐喻与概念范畴这一对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彼此完全孤立的学科之间成功合作的实例。 —— Robbert Greene,《当代语言说明》
  • 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共分十二篇。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至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至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篇述说语文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第十二篇结语,述说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 得意忘言

    作者:李奭学

    译事中的文化意蕴是本书最饶有兴味的话题。作者身兼译者与学者,对翻译与文化的思考深及义理、妙趣天成。本书从翻译的理念出发,通过一些现实的问题阐发中西文化的内核,颇具启发,对文坛、学界和社会万象也有独到的评论。书中文章是作者在教书、著书、译书之余,为台北《联合报》副刊等所写专栏的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