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学

  • 傅雷谈翻译

    作者:傅敏

    《傅雷谈翻译》讲述傅雷以其严谨的作风,广博的学识,穷毕生之精力,为文艺界读书界提供了十几部世界名著,为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傅译以传神为特色,成就较高,传布较广,自成一种译派。在文艺创作上,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在文学翻译中,不同的翻译风格也可以各放异彩;在文学翻译上,不同的翻译风格也可以各放异彩。解放后,外国文学的翻译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展。打倒四人帮之后,随着文艺事业日趋繁荣,文学翻译也必须会有新的发展。在翻译作品源源出版之际,开展翻译批评,探讨翻译理论,鼓励各种译派发挥艺术特长,必将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文学翻译之花迎风怒放,傅译只是翻译界的一派,百花中的一花,只有各种译派呈妍争艳,才能开创翻译园地百花竞放的盛况。凡是有定评有影响的作品,包括傅雷译过的那些,都可以出几种译本,使读者有爱好的自由,选择的余地。
  • 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全书共分十二篇,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到第九篇都是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到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篇述说语文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第十二篇结语,述说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初版是1932年,分上下两册,由大江书铺在上海先后印行。以后再版重印过多次,作者也不断地有所修改。这次重印,由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根据作者生前修订的一九六二年本和一九七五年本参照校订,并作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正。
  • 说文解字

    作者:[汉] 许慎 撰,[宋] 徐铉杨 校定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 古代汉语(第三册)

    作者:王力 主编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3册)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 马桥词典

    作者:韩少功

    1968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的韩少功在15周岁时被下放到一个偏僻的村子“马桥”。楚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汨罗江就在这个村子旁流淌。当时文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国共产党把大批知识份子下放到农村或工厂从事体力劳动。韩少功在马桥生活了6年。 作者韩少功在湖南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中国著名作家后编写这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的115个词条。既有外部世界从不使用的独特词条,也有外界广泛使用的词条,但在马桥,有些词条的意义稍有不同。僻如说“晕街”,这是只在偏僻农村才有的单词,指人到城里才会出现的脸发绿、失眠等现象。相反,“醒”在外面的世界中是指从“梦或酒醉状态醒来”,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这个词在马桥却用来表示“愚昧”。 “世人皆醉我独醒”来自屈原的诗在马桥人听来已完全别有体会。韩少功从这简短的趣闻中解读出了(一直受中央政权压迫和漠视)的马桥人享有的独特历史和思维。 虽然一段一段的文字看上去简短精致,但却是贯穿于马桥人的历史和苦难。《纽约时报》评价说“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马桥人奇异的思维之中,这是一部像抽象派美术作品一样的小说。作品通过马桥方言展现了文革期间发生的各种微妙的精神失落感和可笑的冲突。” 小说的主线不可以概括为“主人公A遇到主人公B,作了一件事C。”韩少功写道“我开始逐渐不喜欢有主导性人物或主线或主流情绪的小说。相比之下,由2、3、4个的因果关系交错复杂的线索组成的群体故事颇为好感。” 从这一点看,这部小说与塞尔维亚诗人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小说《哈扎尔辞典》结构相似。帕维奇也是借助辞典的形式描写了古代和中世纪生活在黑海沿岸继后被灭亡的哈扎尔民族的历史。
  • 语言哲学

    作者:[美] A.P.马蒂尼奇

    语言哲学在20世纪一直是英语国家的哲学家的最重要研究领域。本书线索清楚,信息量大,我们可以较全面、准确地把握语言哲学的发展概貌、发展脉络及其当代取向。本书中的大部分论文国内以前均无译文。本书择选关于当代语言哲学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35篇,并按内容题材分别纳入8个语言哲学专题。该文选在选编上有如直特点:不仅对全书有个总的引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研究语言哲学的意义、语言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专题以及一系列有关的技术性预备知识,而且对各专题都各自有个引言。在入选文章的选择上,基本上做到了客观全面,内容新。立足于从当代眼光看历史,以质取文。各专题后面均附有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
  • 四川方言词典

    作者: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

    “操哥”“操妹”“耍朋友”“铲铲”“瓜眉瓜眼”“踏屑”“甩空手”……这些词语你是否觉得熟悉而亲切呢?《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让子弹飞(川话版)》等影视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的四川方言无不为国人津津乐道。四川方言是一种财富,乍听,直白粗犷;细品,面红耳赤。信手翻开一夜之间突然引爆网络的《四川方言词典》,每一个词条或例句无不透露出四川方言的鲜活与魅力,四川方言的诙谐幽默、感性直白、骂中含情、俗中见雅等特点在本书中得到淋漓精致的呈现。本版次的图书仅对1987年初版书中个别明显的表述或文字错误进行了订正,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本书是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的一部四川方言词汇大全,收录的7000多个词条主要采自文学作品及四川口语。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四川人学习和了解方言词汇,更可以帮助外地人,甚至外国人通过四川方言了解四川,了解四川人。
  • 单词的历史

    作者:马丁·H·曼瑟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某物称为a red herring?为什么说某人的行为beyond the pale?treacle一词的原始含义是什么?本书考察了约800个单词和词组的起源及其衍变,作者追根溯源,为你讲述这些词语的来历及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你在识记单词的同时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 符号学原理

    作者:[法] 罗兰·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既然意义正在于分节,符号学便不能接受遥遥无期的暧昧”;既然社会不断归化并掩饰着符号的内涵,符号家就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客观破译符号所指的工作。作者梳理了源于索绪尔的符号学基本概念,确定了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方向,并在传播符号学的同时,向我们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中
  • 作为修辞的叙事

    作者:(美)詹姆斯・费伦

    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ISBN:9787301054963,作者:(美)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著;陈永国译
  •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作者:赵毅衡

    本书介绍: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无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
  • 唐朝官話的研究——漢字語音的探源

    作者:邱從容

    唐朝時代,日本派了大量的留學生到中國首都長安學習漢字語音及文化,運用日文五十音來標注漢字語音,並將之帶回日本,唐朝時的漢語音就這樣大量地在日本以五十音的標注方式代代保留下來,近代日本人將之編輯成《漢和辭典》,成為筆者研究唐朝漢語音非常實際而重要的語音資料。 在本研究中,筆者即以《漢和辭典》為主要工具,利用日文中保留的的漢字語音和現存的主要漢語,包含客家語、閩南語、粵語、吳語、福州語及贛語,另外也利用韓國及越南語裡的漢字語音還有現今的國語做輔助,從實際的語音上做各種聲韻的比對,證明了唐朝的官話是客家語,而且客家語就是所有漢語方言及日本、韓國、越南等語言中漢字語音的源頭。
  • 普通语言学问题

    作者:埃米尔·本维尼斯特

    本书所收集的文章,均选自作者近年发表的作品。另有一些更为专业的论文。之所以在此冠之以“问题”之名结集出版,是因为这些文章整体上以及其中的每一篇,都是对言语活动(langage)这一重大问题的探究。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论题包括:语言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关系,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符号与客体的关系,象征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内部分析等问题。对于那些在其他领域发现言语活动重要性的人们来说,可借此看到一个语言学家如何来探讨大家共同面临的某些问题,并且或许会进一步意识到言语活动的形态决定着所有的符号系统。 ——埃米尔·本维尼斯特
  • 隐喻

    作者:[英]戴维·E·库珀

    本书系统研究了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正确评价了其为不同话语形式所作出的贡献,提醒读者重视隐喻这一问题,证明了以隐喻为代表的非字面语言,不仅在诗歌中存在,也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和日常语言中。隐喻这一主题应该成为语言哲学家们研究工作的重心,而不是仅仅作为某种附属物。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全面而一般的语言哲学,对隐喻问题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 中译本序 致谢 第1章 隐喻的凸显 1.1 划界问题 1.2 “隐喻及其他” 1.3 字面的与非字面的 1.4 “一个多维度的问题” 第2章 意义与隐喻 2.1 传统观点 2.2 隐喻与言说者意义 2.3 无意义的隐喻 第3章 隐喻言谈的界域及功能 3.1 “死隐喻” 3.2 我们为何隐喻地言谈? 3.3 再划界 第4章 隐喻与真理 4.1 替代性真理 4.2 图式、摹拟与“视如” 4.3 无真值的隐喻 4.4 隐喻的首要性 注释
  • 符号学原理

    作者:罗兰·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一书的作者为法国首屈一指的文学和文化符号学家,本书为作者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发表以来,风行世界各国,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一。本书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广阔人文领域,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了一份简明教材,适合于关心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广大读者研读。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是一部符号学导论,也可作为有关文艺理论和符号学的长期参考读物。
  •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作者:特伦斯.霍克斯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Just A Phrase I'm Going Through

    作者:David Crystal

    Kidnapping, attempted assassination, espionage…not the answers you’d expect to the question ‘what happens when you become a linguist?’ But now, reflecting on a long and hugely successful career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David Crystal answers this question and offers us a special look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adventures, rewards, challenges and pitfalls of his life in language. Both an autobiography and a highly accessible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Just a Phrase I’m Going Through illuminates and entertains us with its many insights into the ever-fascinating subject of language. David Crystal is synonymous with language, both as a great populariser and linguistic pioneer,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is unparalleled. This is a book not just for students andteachers but for all lovers of language. For more about David Crystal at Routledge, visit: http://www.routledge.com/textbooks/9780415485746/
  • Don't Sleep, There Are Snakes

    作者:Daniel L. Everett

    A riveting account of the astonishing experiences and discoveries made by linguist Daniel Everett while he lived with the Pirahã, a small tribe of Amazonian Indians in central Brazil.Daniel Everett arrived among the Pirahã with his wife and three young children hoping to convert the tribe to Christianity. Everett quickly became obsessed with their language and it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implications. The Pirahã have no counting system, no fixed terms for color, no concept of war, and no personal property. Everett was so impressed with their peaceful way of life that he eventually lost faith in the God he'd hoped to introduce to them, and instead devoted his life to the science of linguistics. Part passionate memoir, part scientific exploration, Everett's life-changing tale is riveting look into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ought, and life itself.
  • The Linguist

    作者:Steve Kaufmann

  • I am a Linguist

    作者:R.M.W. Dix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