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哲学
-
萨特引论
萨特引论,ISBN:9787100051224,作者:杜小真 著 -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是根据我2007年上半学期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由于我的重点是讲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所以关于费希特、谢林和后来的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讲得很简略,显得各部分不太平衡。其实这些哲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费希特和谢林,本来还应该讲得更详细一些。但由于本人功力所限以及时间不够,只好带过了。好在《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的宗旨不是严格的德国古典哲学断代史研究,而只是让本科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这一段哲学史的概貌,启发他们的哲学思考,所以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由于有很多表述是现场发挥,书中免了有讲得不到位甚至讲错了的地方,还望方家不吝赐正。 -
哲学与真理
尼采的部分笔记。语录体。 -
海德格尔导论
本书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总体介绍。从最早期的实际性的解释学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Geviert),作者都基于海德格尔文本做了深入浅出的勾勒与描述。本书不仅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主题,即亚里士多德、时间、荷尔德林、尼采、技术等主题给与充分关注,而且对原始基督教、恩斯特·荣格等这些为中文学界所忽视的主题进行了必要阐明。这将带来对海德格尔思想更加完整的理解。作者对海德格尔思想有长时间的研读和根本同情,对想要概观海德格尔思想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可靠的入门书籍。 -
逻辑研究(第二卷 第二部分)
《逻辑研究》被公认为当代哲学最重要“突破性”著作。它的影响不仅规定了当代许多著名哲学家的思维方向,而且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逻辑研究》的第二卷由六项研究组成。第六研究单独构成该卷的第二部分。胡塞尔本人以及后面的研究者都最为关注此项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此项研究(尤其是其中的第五、六章)已经切入了存在问题。同时它也从现象学上澄清逻辑明见性以及在价值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明见性开辟了道路。 -
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蒂迈欧篇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提出两个重要概念:载体和理型。载体指称的是事物的材料来源,而理型则为事物提供了形式结构的来源。载体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在别处读不到关于这个概论的讲座。本概念提出和含义在拍拉图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理型柏拉图的著述中是讨论得最多的概念。 -
系于孤独之途
《系于孤独之途:海德格尔诗意归家集》内容为: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当代最有创见的思想家、最杰出的本体论学者、技术社会的批判者。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一直寓居于世界,被持续地“抛人”这个世界里,并无可避免地在走向死亡。海德格尔展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问题——存在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可以说,海德格尔一直先知似的来帮助人们回到对存在的思索及其救赎结果上来,并诱导危机中的人们去反思、去用诗的态度生活。 -
第一哲学(上、下卷)
《第一哲学1923/4》由上卷《批判的理念史》和下卷《现象学还原的理论》两卷组成。胡塞尔在本书中一方面通过的批判将自己的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哲学与历史上已发生的种种超越论哲学尝试加以对比,以突出自己的超越论现象学的哲学之特征与本质;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自己哲学的方法的详细阐明突出了自己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而将自己的哲学作为一门全新的哲学之整体向世人展示出来。由于这两个部分的这种独特设计和巧妙配合,为人们正确理解他的思想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
《纯粹理性批判》是哲学史中转折点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在百年之后的今日加以注释,还是不能希望它可以极臻完备、无以复加的。时至今日,有些东西我们是比康德同时代的人清楚多了,可是在另一些主要方面,我们的观点又比康德反而后退了,而决定我们的见解的历史记载还远远不够完备。然而此外还有性质上更为严重的一种困难。《纯粹理性批判》所处理的问题在今日依然是聚讼纷纭的,而这些问题的解释又只能从一定的立场上来作出。这一定的立场和形成这立场的哲学环境都有其局限性,而难免影响对原文的体会,使之受到歪曲或者使其意义模糊。因此,在这解义中,我尽力避免我个人的武断的或者限于个人的见解。我唯一的目的乃是尽其所能地达到对康德这部伟大著作的一种毫无偏见的理解。 -
哲学谈话录
在一个你无法把握的世界里,你能否让自己的有限的一生散发出人性的极度光辉?在西方古代,这是以“斯多亚派”的名义进行思考的哲学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是著名的罗马时期斯多亚派三大哲学家之一,大约生活在公元50-120年。其学生阿里安记载他的许多谈话编辑而成的这本灵动、隽永、深刻的《哲学谈话录》。 -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对笛卡尔 的诘难》内容简介:伽森狄(1592-1655)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前驱。他写作的《对笛卡尔 的诘难》,反对笛卡尔的唯理论,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伽森狄和笛卡尔的论战,并未取得胜利;然而在进一步反对经院哲学,把哲学思想向前推进,同时为18世纪较完备的法国唯物主义作了准备上,他的功绩是很大的。 -
自我的超越性
《自我的超越性》是萨特最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仅有的两部作品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哲学研究。其一是1927年发表的有关狄骥(Duguit)法律现实理论的文章,另一篇则是在1931年发表在《公牛》杂志上的《真理的传说》,萨特在这篇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萨特以这部著作开始了通向《存在与虚无》的探索。此外,萨特的生平纪事也可肯定它与萨特当时的哲学关注是一致的。可以说,萨特那时的所有著述,如果不是同时的,至少也是同时构思的。《自我的超越性》写于1934年,其中一部分是萨特在柏林为研究胡塞尔现象学而写的。1935年间,他还写了《想象》和《想象物》(分别在1936年和1940年发表),后来在1937年和1938年间完成1934年就构思的《心理》。后来他又从《心理》分离出另一部著作《情绪现象学理论初探》,于1939年发表。最后要提到随后在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他在《存在与虚无》中坚持《自我的超越性》的结论,又完善、深化了它所欠缺的对唯我主义的批判。 对这部年轻时代的作品,萨特只在一点上有所否定,而这一点在作品中几乎没有展开:即触及精神分析的内容。他对过去的观念进行彻底清算——即否定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和理解的观念,并不再坚持过去对这个领域的偏见。 但是,意识结构理论本身,以及作为超越心理对象的自我的根本观念始终没有变。 西蒙娜·德·波伏瓦对此有过明确的评论,尽管略嫌简短,这里不妨提上一句。她说“《自我的超越性》用胡塞尔的观点——而又对立于胡塞尔后来理论——描述了‘我’与意识的关系。在意识与心理之间,萨特坚持了他一直坚持的区分。当意识是直接的和对自我的明确在场时,心理就是对象的总体,这些对象只有通过反思活动才能被把握,它们就像知觉的对象那样只凭借侧面(Profils)表现:比如仇恨是超越物,人们就通过体验(Erlebniss)领会,其存在是或然的。我的‘自我’本身是一种世界的存在,他人的‘自我’也完全一样。因此,萨特建立了他的最古老、也最执着的信仰:存在一种非反思意识的自主性。拉罗什福科和法国心理学传统所说的自我的关系会败坏我们最自发的运动,它只在某些特别的境况中出现。对萨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为他人并以同样的对象方式使为‘我’存在的心理、自我脱离唯我主义。消除唯我主义,就能够避免唯心主义,萨特在结构中坚持他论证的实践贡献(道德和政治上)。” 大多数哲学家认为“自我”是意识的“居士”。还有一些哲学家把“自我”在“存在”内部的形式在场确认为统一的空洞原则。另一些——多为心理学家——则想在我们心理生活的每一时刻把“自我”的物质在场发现为欲望和行为的中心。在此,我要指出“自我”既不是形式地、也非物质地存在于意识之中:它在世界中,是外在的;它是世界的一种存在,就像他人的“自我”一样。 -
现象学及其效应
现象学及其效应 ――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 由胡塞尔在本世纪初 发起的现象学运动 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 已成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哲学思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任何对当代西方思想的研究, 如果缺乏对现象学的认识, 都将是片面而残缺的。 《现象学及其效应》一书 在资料搜集、概念分析、观点论证和 系统阐述方面所显现的功力表明, 它已经具有了现象学研究的国际水平。 ―一夏基松 《现象学及其效应》一书 因其资料丰富而值得较长时间的 阅读和查考。 本书亦从现象学总体来研究海德格尔, 对我国学界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对国内有些学者 用“东方圣人”的模式 来理解海德格尔。 实际上可以起到纠偏作用。 叶秀山 -
感觉与可感物
《汉译名著:感觉与可感物》写了:上世纪中叶,奥斯汀曾与赖尔并列为牛津哲学的主导人物。他逝世后一段时间里,其影响有增无减。此后,他的影响逐渐降低,不过,“日常语言学派”的一些主张和方法,仍然广有传人,并且程度不同地被其他倾向的哲学家接受。 奥斯汀的工作中,始终受到重视的是他关于记述式言语和施行式言语的研究;施太格缪勒那部广有影响的《当代哲学主流》,给了这个题目不少篇幅,此外几乎没有谈到奥斯汀的其他工作。我觉得这是件憾事,在我看,奥斯汀的哲学思想中还有很多宝藏未得到开发,他提出的很多问题,可以引导我们更深地运思。我打算和年轻学者合作,把他的三本书都译出来,杨玉成译《如何以言行事》,方旭东译《哲学论文集》,我来译这本《感觉与可感物》。 -
逻辑研究(第二卷 第一部分)
《逻辑研究》被公为当代哲学最重要“突性”著作。它的影响不仅规定了当代许多著名学的思维向,而且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 两卷本的《逻辑研究》在总体上展示出胡塞尔在意识现象学领域两方面兴趣:在客体(意相关项)方向上的逻辑学以及在主体(意向活动)方向上的现象。前一个兴趣主要集中在第一卷中,后一个兴趣则要体现在第二卷中。因而真正的现象学描述分析可以在第二卷的各项研究找。“现象学的分析便超始于此”(胡塞尔) 第二卷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该卷第一部分。前四项研究为后面关键性的第五研究和第六研究(作为第二第二部分)的现象学分析及其结论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批判。 -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 》分24个章节,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了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哲学的科学理论、直观的哲学、未完成的演绎、物理学化、宇宙论的矛盾等。人们可以将本研究当作一部致力于系统性的评注来读。在给出《批判》作为现代哲学关键文本的四个理由(第1章)这后,本研究在第一部分对于人们通常喜欢的简化进行了反驳,并从题辞、两版序言和“导言”开始,揭示康德更加宏大的、可供当今哲学绝大部分选择的规划。接下来,本研究试图逐一地为康德的“感性论”(第二部分)、“分析论”的“演绎”与“图型说”(第三部分)及其“原理”(第四部分)、“辩证论”(第五部分)与“方法论”(第六部分的第21至第22章)辩护,从而有力地批驳那些鲁莽的指责。每一部分我们都始之于引导性的文字,继之以解说与评注,最后给出批判性的评价,对于与新近的争论相关的讨论给予特别的关注。在每一部分得出阶段性结论的基础上,我们最后借助于考察康德的隐喻(第23章)做出总结性的回顾(第24章)。这一回顾给《批判》调以谨慎的节食配方,但又避免消瘦到形销骨立,战战兢兢,无法站稳。由于总是还有许多理由来赞许康德的著作,我们不妨借用荷尔德林的激情,将他的话(《书信》,235)转用到哲学上来:《批判》“你必须加以研究,那时你将没有足够的钱去购置一盏灯与灯油,从午夜到鸡鸣的时间也嫌不够。”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康德的 》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