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哲学
-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内容包括:与国务大臣男爵瑞特立芝书、第一版序文、第二版序文、导言、先验原理论、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发见一切纯粹悟性概念之途径、纯粹悟性概念之演绎、原理分析论…… -
重估一切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是为尼采未刊文稿的独具匠心的编撰。尼采曾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视为其哲学的前厅,将“重估一切价值”的文稿比作未竣工的主体建筑。前者在我国已有各种不同的译本,至于后者,也已先后出版了几种汉译:最早的有《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出版)。尽管这本书依据的版本因尼采胞妹的作伪行径在德国备受争议,但并不影响汉译本在向中国读者介绍尼采遗稿方面具有的开拓意义。接着有贺骥翻译的《权力意志》(漓江出版社,2000年)。这是一个选译本,译自意大利学者Giorgio Colli 和Mazzino Montinari编订的《考订版尼采文集》(KSA)的第13卷,该卷收入1887年至1889年的遗稿,格言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随后有《尼采遗稿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虞龙法译,依据的是德国乌帕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君特?沃尔法特(G?nter Wohlfart)的版本,编者围绕“权力意志”这个主题从考订版第7卷至第13卷遗稿中进行选编,时间跨度从1869年秋至1889年初,所选的格言仍按年代编排。除此之外,近年出版的还有《权力意志》(两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该书依据《考订版尼采文集》(KSA)的第12卷和第13卷,上卷收入1885年至1887年的遗稿,下卷收入1887年至1889年的遗稿。 本书的编排体例完全不同。编者维茨巴赫长期担任尼采协会的主席,参与穆莎里昂版本的编辑出版,属于最著名的尼采作品和思想世界的专家。编者长期研究由魏玛尼采文库管理的遗稿,花了十年时间对尼采八十年代的全部笔记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翻阅本书的目录,就会发现,这个版本的格言不再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一次从尼采的遗作中提供了思想上属于这部自然哲学巨著的一切东西,并且在编排上用清晰的线条向我们展示了结构有序的尼采思想世界的巨大浮雕。全书分为四卷,每卷包含若干章节,读者通过标题可按图索骥地寻读尼采相关的思想。如果尼采的遗稿好比一付扑克牌,尼采胞妹的版本是将扑克牌的顺序搅乱,维茨巴赫的贡献在于,试图将本来排序就不规整的牌子按花色和数字顺序排好。这对于初学者了解尼采哲学,无疑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的末尾有一附录,标出了每段格言写作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不仅收入80年代的遗稿,而且还有早在1875年写的断片,对于写作时间不确定的,编者则注上“不明”。这份附录体现了德国学者治学的严谨,有助于读者了解尼采思想发展的脉络。 -
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原中译本长达五十余万言,其哲理性及喻理性均不敢指逆,但就生活于信息爆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今国内读者而言,难得将全书从头至尾地通读。“思考·思辨·思索”译丛所选定的《自由之路》较好地体现了罗素的烈社会关怀风格和正义、良知、壑智、温情、多姿多彩的博大胸襟。在书中,作者凭借他丰富的政冶的现实社会中,体现超越相对的人生自由,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地考察了一下壮大过程,继而对它们进行批判地分析,虽然其中没有哪一派是尽善尽美的,可它们都对未来社会的蓝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读《自由之路》,可使广大读者了解自己的根本意义。 -
在上帝与牛顿之间
本书中论及到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较为深刻的问题,由六个篇幅较大的演讲和一个附录组成,这些演讲都是作者在国内一些大学的讲坛上所做的学术演讲,它们带有较强的专业性色彩,但是所涉及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 2006年1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的第一部演讲集,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五次演讲,以及我在国内几所大学和城市讲坛所做的五次演讲,书名叫做《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这本书出版以后,比较畅销,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刷了四次。 -
罪与欠
舍勒论负罪之在与信仰之在 祈求与上帝的应答 灵知人马克安的现代显灵 保罗书信中的“身体”初探 《约伯记》的文学形式与个体信仰 哲人王俄狄甫斯 -
生存空虚说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螺旋形上升的过程。但在一定的时期,这个过程可能发生某种逆转。19世纪初叶叔本华哲学的出现,就是这样一种逆转现象。在叔本华之前,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已经发展到高峰,构成了庞大缜密的逻辑思维体系。但也许是由于这个体系太思辨了,太玄虚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来替代它。于是,叔本华应运而生了。他跳出来反对康德和黑格尔,然而,他却是降到更低的水准来反对的。他用一种简单的唯意志论,轻率地否定以理性为核心的德国古典哲学,这就造成了逆向的后果。因为德国古典哲学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十分强调理性的思辨,这毕竟能促使人们去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叔本华把一切都还原为主观的盲目意志,这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否定了科学。 -
文化与价值
书中收录了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五一年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笔记。笔记涉及哲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语言学、美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评论。从这些笔记的吉光片羽间,我们可以精要地概览这位有转变西方哲学思维之功的天才的精神世界、人生经历、文化修养和趣味。 -
这不是一只烟斗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著名的烟斗系列,在绘有一只烟斗的画中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句子,展现了图形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哲学和绘画领域引发了诸多兴趣和讨论。福柯在本书中从图形诗的角度入手,对马格利特这组烟斗画进行解读,在显示出他强大的哲学思辨力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幽默有趣的一面。这是本书第一次以简体中文单行本在国内出版,同时收入马格利特致福柯的两封信,以及国内学者关于福柯和马格利特的两篇研究文章。 -
论诱惑
1979年,波德里亚独具匠心地写下《论诱惑》一书,分为“性之食相”“表面的深渊”“诱惑的政治命运”三章,从各个层面论述他思想中的“诱惑”这一概念。此后“诱惑”这一概念在波德里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乃至其涵义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也许他的本意是试图用“诱惑”这样美文学的、空洞的反讽性范式再一次深化“拟真”这个激进的否定性范式,更重要的是,他想要通过对诱惑的批判性内省,界划自己与后现代话语的根本异质性。 -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本书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只有一次人生,因此都应该承担起“成为你自己”的责任,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 。青年人之所以需要教育家即人生导师,原因在此。哲学的使命是站在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其完整的意义。为此哲学家必须是真实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尼采认为,用这个标准衡量,学院哲学家是冒牌哲学家,他主张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把哲学从学院里驱逐出去,以此来捍卫哲学的纯洁性。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
西方哲学死了
西方哲学相关图书 -
“蝙蝠”文库系列丛书(4种)
本书是《蝙蝠文库·自由选择丛书》之分册。本书遵循“经典文本,轻松阅读”的宗旨,选择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作品。采用汉语翻译界的经典名译,遍求灵性高人配画设计,做出一套大众普及版本的汉译世界名著,构筑轻松愉快的经典阅读空间。本书所选内容均为久经历史考验所沉淀下来的经典名作,是世所公认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 希望本书成为普通读者和人文经典之间的一座桥梁,使更多的人品尝到读经典的愉快,也使更多的人文大师成为普通读者的心灵朋友。 -
尼采遗稿选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哲学家,他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本书收集了尼采部分遗稿,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德国乌泊塔尔大学哲学教授,他把多年来研究尼采哲学思想所得的看法以两篇论文的形式一起加以发表,这是对尼采哲学的重新诠释。 -
休谟经典文存
休谟(1711—1776)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的近、现代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怀疑论促使康德开创了德国的哲学革命,现代实证主义及第二代马赫主义、第三代逻辑实证主义都把休谟看作他们的宗师和重要理论来源。本书是从休谟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他就人生、艺术、认知方法、经济等方面的论还和思考。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本书内容包括:优雅而快乐的人、注重行为和德行的人、人性的高贵与卑劣、论技艺的提高、鉴赏的标准等。 -
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
《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在选辑译稿过程中,不同篇目约请了分别的译者和作者,而各篇目的内容间有相互引录的现象,所以在整部书中,出现了同一段原文不同译法的情况,为了文意上的连贯性,也为了珍视译者各自独特的行文风格,书中留存了此类差别而未加丝毫凿作,对于此不算规范的做法,请读者谅解。 最后,要感谢《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的编者何怀宏先生,他于病中为《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特此致谢。 -
当代西方哲学笔记
《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彰显理性的哲学写作一定是线性的吗?作者在此处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哲学写作,一种作者同自己文本之间的对话。或许所谓字里行间正是意义蓬勃生发的所在,因为思想的每一时刻都处在一个放射状的树冠顶点,莫非这就是最原初的理性。在此,作者正是要努力恢复理性这一原生质态。当代哲学笔记。 -
偶像的黄昏
这本书——题名已经表明——首先也是一种康复,一个太阳黑子,是转向一个心理学家的闲荡。也许还是一场新的战争?……而且要探听的是新偶像的底细?这本小书是一个伟大的宣战;这里所说的探听偶像的底细,指的不是时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触动这些偶像一样,我们要用锤子触动它们。绝没有比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胀的偶像了……也没有比它们更空洞的偶像了……这不妨碍它们是最被人们信奉的东西;也有人说,特别是在最重要的场合,根本就没有什么偶像…… -
战时笔记
《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于1914-1917年的战时笔记。记录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记录了作者对哲学问题所作的思考。《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重点文献。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