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哲学

  • 新哲学讲演录

    作者:张世英

    本书是作者在北大授课的录音整理,是他近20你那来对一些哲学问题思考的总结,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作者主张把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与西方近代的“主体――客体”关系式结合起来,提倡一种中西会通的哲学。他认为,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通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本书内容生活活泼、通俗易懂。如果说以往是要经过苦苦思索才能进入哲学之境的话,那么本书让你体会到哲学将怎样平易生动地走进你的生活……
  • 不正常的人

    作者:(法)福柯

    福柯认为“不正常的人”有三个源头,他们由历史上的三种人转变而来:“畸形人”、“需要改造的个人”和“手淫的儿童”。这三种人本身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畸形人的历史最为悠久,在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我们可以在疾病本身中寻找到某种原因。当然,福柯可以辩解说,他所坚持的方法就是外部分析,不理睬任何内部的逻辑。虽然如此,这么一个如此简单就能找到的原因,被福柯有意地忽略,不能削弱其分析的说服力。
  • 西方哲学史 下册

    作者:全增嘏

    《西方哲学史下册》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哲学、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康德的批判哲学、 费希特的哲学(附:莱茵哈特和雅可比的哲学观点)、谢林的哲学、黑格尔的哲学等。
  • 论确实性

    作者:[奥]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著,G.E

    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是对英国当代哲学家摩尔(G.E. Moore, 1873-1958)在其著名的论文《外在世界的证明》(1939年)中驳斥怀疑论所用方法的批判。摩尔在这篇文章中为了反对怀疑论而提出自己关于外界事物存在的“证明”。他通过举起自己的双手说“这里有一只手”和“这里还有另一只手”,从而得出心灵之外有事物存在的结论:摩尔知道某些哲学家不会对这种证明方法感到满意。他们要求对“这里有一只手”和“这里还有另一只手”这些前提给出逻辑上的证明。摩尔承认自己不能给出这种证明,但仍坚持说他确实能够知道这些命题为真。他认为有些真理是人们确实知道但却不能证明的。他也曾在较早的一篇论文《维护常识》(1925年)中列举一些命题,说他确实“知道它们为真”,比如说“我有身体”,“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以及“地球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存在”等等。 《论确实性》是维特根斯坦在其一生最后18个月中对知识和确实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实际上是他这一时期哲学思考过程的记录,读起来就像是作者的思想独白。每则笔记只是按日期把当时的思想记下来,前后顺序并没有照主题重新加以整理和安排。因此同一个讨论题目往往多次重复,前后论点有时也不免有相互矛盾之处。读者为了弄清作者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常常不得不在几百则笔记中前后翻阅,反复查看,所以阅读这本书要有极大的耐心。但是这种努力是值得的。人们在阅读中不时会发现个别语句闪耀出思想形成时进发出的光亮夺目的火花,而层出不穷的新颖思想更是不断扩大和改变读者的视野,仿佛让他们也随着作者在新的思想天地中漫游。这是一位大思想家以全新的眼光探讨知识和确实性这些最困难的认识论问题的思想结晶。维特根斯坦在这里最有力地抨击了笛卡儿以来认识论只顾追求某种“完全确实”的东西这一错误方向。《论确实性》代表了20世纪哲学在认识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
  •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作者:叔本华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ISBN:9787100027731,作者:(德)叔本华著、任立等译
  •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作者:美、卡尔・贝克尔

    正如大多数数人一样,我曾抱有过某些欢欣鼓舞的信念;我认为它们是有效的,因为它们是合乎逻辑地从已知的明显的事实事提出来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哪怕是我向他摆清楚了所有有关的事实,并且为了他的好处而反复追踪了应该使得一个有理智的头脑信服的那些逻辑步骤之后,却仍在反对我的这种或那种信念,——发现了这种情形往往使得我苦恼。情况可能是——事实上,几乎肯定总会是——,他无法反驳我的论据。但这没有关系。他坚信那是违反他的意愿的,他仍然坚持同样的见解;我终于认识到,不幸的是,他的头脑并不是全然开放的。某些混乱的情绪、某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或某些不经检验先入为主的成见,使得他看不见真理。 总目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何兆武译) 论《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彭刚译) 现代民主(林猛译)
  • 交往行为理论

    作者:尤尔根.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这部著作是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并且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以被有关的某些人批驳或辩护,而这恰恰就是他们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是正当的或有根有据的。我们不能像经验主义者那样,限制理性行为的范围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以“交往合理性“的概念来弥补“工具认知理性“的不足。正如哈贝马斯自己所说的,合理性意味着交往,因为只有符合与至少另一个人达成相互理解的必要条件时,某事才是合理的。
  • 知觉现象学

    作者:[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代表作。他通过身体解读人的知觉行为,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的实证例子为依据,而整个知觉现象学是建立在胡塞尔的内部时间意识现象学基础之上的。
  • 演讲与论文集

    作者:(德)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这个集子收有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0-1954年)的作品。全部文章并没有简单地按创作的时间次序排列起来,而是被编为三组。第一、二组各为四篇,第三组为三篇。既分三组,自然就有个“主题”的问题了。第一组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存在的“聚焦”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第一个开端”(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探讨。由此可以看出,本书虽说被标以一个平淡无奇的名称“演讲与论文集”,但作者在篇目安排上决不是任意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前言 第一部 技术的追问 科学与沉思 形而上学之克服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第二部 什么叫思想? 筑·居·思 物 “人诗意地栖居 第三部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五十) 命运(巴门尼德残篇第八,第34-41行) 无蔽(赫拉克利特,残篇第十六)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 单向度的人

    作者:赫伯特·马尔库塞

  • 形而上学导论

    作者: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导论》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海德格尔一生都是在讲形而上学。因而他讲形而上学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评。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评竟认为需要蔑视形而上学。
  • 猜想与反驳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围绕着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不断清除错误而增长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广泛涉猎知识论、科学论、真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等领域。
  • 主体解释学

    作者:(法)福柯

    在《主体解释学》中,福柯对“关心自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于福柯来说,“关心自己”不仅仅是著名的德尔斐神渝“认识你自己”,而且还包括各种哲学实践。它旨在表明伦理主体是根据什么手段,步骤和历史目的在与自身的既定关系中自我塑造的。这个研究超过了严格的哲学史范围。福柯在描述古代主体化方式的同时,力图揭示现代主体化方式的暂时性。因为解读占代人,可以让我们探询我们这些现代主体的身份。
  •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作者:Bertrand Russell

    在线阅读本书 First published in 1946,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went on to become the best-selling philosophy book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dazzlingly ambitious project, it remains unchallenged to this day as the ultimate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 Providing a sophisticated overview of the ideas that have perplexed people from time immemorial, Russell's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offered a cogent précis of its subject. Of course this cannot be the only reason it ended up the best selling philosophy book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Russell's book was 'long on wit, intelligence and curmudgeonly scepticism', as the New York Times noted, and it is this, coupled with the sheer brilliance of its scholarship, that has made Russell's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works of all time.
  • 知性改进论

    作者:[荷兰] 斯宾诺莎

    《知性改进论》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知性改进论》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 形式显示的现象学

    作者:海德格尔,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1919-1923年)的讲座和论文被视为海德格尔思想的真正开端。作者在其中尝试了以“形式显示的现象学”为标识的思想和表达的革新实践。《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收录海德格尔这个时期的三篇重要论文,外加三个讲座稿的关键章节,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进入前期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读物。
  • 生活世界现象学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生活世界现象学》作者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学学科——现象学。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许多哲学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领域。《生活世界现象学》一书概括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所有基本问题:从感知行为类型的特殊分析到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核心内涵、从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研究到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对研究现象学的学者以及对现象学感兴趣的朋友很有启示,人们可从胡塞尔的学说中,依己所需,搜精取真。
  • 大哲学家

    作者:[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 尼采与后现代主义

    作者:戴维・罗宾逊,程炼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对20世纪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看来还会继续到21世纪。尼采质疑我们在现代世界中生活的意义所在。他是一位对人类知识的可靠性和限度提出了很多保留意见的反哲学家。他的激进的怀疑主义扰动了我们所秉持的最深厚的信仰和价值。出于这些理由,尼采对我们现在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现象和哲学现象投下了深远的阴影。 《尼采与后现代主义》解释了这位反基督的哲学家的关键思想,继而对在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尔和罗蒂等思想家那里体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的中心论题作出了清晰的说明,并最终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否可以合理地将尼采称为第一位伟大的后现代主义者。
  • 伦理学

    作者:斯宾诺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