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哲学
-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思想文论》从叔本华的《附录与补遗》和《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中选出了12篇文章:论思考、论阅读和书籍、论文学、论历史、论语言和语言学习、比喻和寓言、论判断批评和名声、论学者和博学、论大自然的美、论音乐、论写作和文本、论死亡。在这些文章中,叔本华讨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素材,所用的语言又都平时自然。叔本华以他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深刻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论思考》中说:“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他反对大量阅读,认为涌入我们头脑的这些大杂烩永远不会自动成为思想、观念和信念的统一体,容易造成巴比伦式的语言混乱。在《论阅读和书籍》中,他指出:“坏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抨击人们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最好的书籍,主张“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人们神清气爽的了。”他对黑格尔式的文风深恶痛绝,提倡“言之有物”、“质朴无华”、“诚实自然”的文风。他在书中的诸多论述距今已经200年了,但仍像一股清新自然之风迎面吹来,让人觉得他在针砭时弊,他的思想之深刻阐释了“历久弥新”的含义。 -
论道德的谱系
本书论述了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社会、生理甚至病理条件,发掘了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价值判断的共同的原始动力。 -
康德书信百封
迄今,已发现的康德书信大约有300余封。这本《康德书信百封》主要是从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第10-13卷,即第二部分选出,并根据该版本翻译的。除此之外,编译过程中还参考了J.蔡贝编选的《康德书信集》的第1封、第50封选出;K.福兰德编《康德其人及其事业》;R.艾斯勒《康德辞典》;阿尔林古留加《康德传》,中译本。 康德书信是康德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包含了康德对自己思想体系的许多重要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康德哲学著作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且以动态的方式再现了康德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同时,它们也是康德生活与事业的忠实见证人。如何使这有限的百封书信成功地体现康德的思想和生平,是一项要求颇高的任务。在编选方面,编译者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一方面要尽可能挑稳定对研究康德思想和生平最有价值的书信,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康德生平各个时期的连续性,避免出现空白现象,为此,在体例上采取了编年史的方法,即按年代先后排列。 -
结构主义
比利时哲学家布洛克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重介绍了结构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其他各哲学流派、各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在本书中相当忠实地采取思想史家本人的见解,并使不同的观点相互对照,以尽可能地呈现时代的全景画面。本书为扩大新版,新增第六章中作者评述了后结构主义思想,反映了30年来作者有关结构主义看法的前后演变。这部著作是组织严谨的结构主义思想史的概观,是关于当代结构主义不可不读的、权威性的导论。 结构主义运动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本书对此思想运动的来龙去脉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论及四个发展阶段:莫斯科文学形式主义、布拉格哲学和文学功能主义、巴黎人文科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时代。《卢汶哲学评论》称此书为有关结构主义史的权威性著作之一。本书适合哲学、美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艺术理论各界读者阅读。 -
人性论(上下)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他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
斯宾诺莎书信集
《斯宾诺莎书信集》在消除一些对斯宾诺莎哲学观点过分夸大的理解方面也起了明显的纠正作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对其“规定就是否定”的理解。众所周知,黑格尔对斯宾诺莎这一命题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规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想(与广延相对立)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定,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早在29岁就出版了奠定其哲学思想体系的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思想随笔》出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和《作为意欲和表象世界》的第二卷,他全面论述了天才、命运、美学、性爱、伦理道德等人生思想的诸多方面。通俗而有力地回答了人类一直求解的重要问题。 -
理解自由意志
本书从自由意志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入手,详细阐发了由自由意志问题引发的各种流派、观点及其论证,重点探讨了相容论与不相容论对自由意志问题提出的种种解决方案。 当然,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描述自由意志问题本身的发展脉络,更在于揭示通过自由意志问题而达到的自我理解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 诚如作者所言:作为人,我们的尊严并不在于通过价值实验来形成一个完全具有原创性、但与世界没有任何合理联系的自我,而是在这一事实:通过认识和回应人类共同分享的道德理由,我们把自己塑造为一个道德上负责任的自我,那种对人类的共同命运充满关怀和同情、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对他人负责的自我。如果我们已经成功地形成了这样一个自我,那么人类的生活世界就会少一些不确定性,少一些使我们无法做出选择的道德困境。 -
汪堂家讲德里达
第一章 为学的人生 第二章 “解构”策略的制定 第三章 分延或延异 第四章 哲学与教育 第五章 文学之思 第六章 翻译及其抵制 第七章 性别与女性主义 第八章 正义的可能性 第九章 信仰与知识 第十章 为政治立言 第十一章 法律的悖论 附录 与列维纳斯同行 后记 文献目录 -
西蒙娜·薇依早期作品选
本书收集了西蒙娜·薇依八篇早其著作,对全面了解西蒙娜·薇依不无禅益。 -
康德的道德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以《道德的形上学之基本原则》与《实践理性之批判》为其代表作,此书乃牟先生选译英人阿保特之译而译成。牟先生认为康德书行世多年,但中文学界仍无一严整且较为可读之译本,是即宣告康德学始终尚未吸收到中国来。若吾辈若不能以独立之中文阅读康德、理解康德,便不能言吸收康德,而吾辈亦无法参与世界之康德学。甚至进一步推之,吾辈若不能以中文理解康德,将其与儒学相比观、相会通,观其不足,补充吾学,最后依“判教”方式处理之,便无法消化康德。牟先生谦称自己以英文译康德此举只是初步,期望将来学界能将康德从原文直接译出。但前提是需先精熟于儒学,乃至真切于道家佛家之学,最后才能通彻之。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浸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
权利与意志
本书著者彻底否定了宗教哲学思想,主张张扬权利和意志,建立比神高大的“超人”的新型人格。鼓励人类超越自我和软弱,直面痛苦和希望,才是充实丰富、伟大完全的人。 -
疯狂的意义
《疯狂的意义:尼采超人哲学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周国平翻译、编选并写序。打破衰弱的神经,还我一个超人的意志。这是尼采给予我们的冲击与新生。他高喊“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教育我们要“带着鞭子去见女人”。他谴责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就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尼采鼓吹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 -
来自德国的大师
《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是一部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精髓的深入浅出的好书。《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以平实的语言,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他故乡的政治文化及宗教传统,他大学时期的思想转变,如何成为地下哲学王及与犹太姑娘,后来的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恋情,纳粹时期的拙劣表演,光复以后政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评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该书不仅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二册)
本书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在书中,尼采塑造了一位反基督的形象——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形象以一个新价值的创造者的面貌出现。尼采大力宣传这个人的自我超越,并预言将来人们可以不要上帝的帮助便能实现自我与人性。在尼采所有著作中本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影响也最大,在世界上流畅甚广,一直以来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 -
朝霞
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essayistischer Kurzform),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Textes)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的和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Kurzessay)。 -
沉思录
总理天天读的书,要读就读大师的译作。梁实秋经典译本,传世之作中英对照。 盖瑞·威尔斯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克林顿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温总理也曾说过:“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沉思录》就是这样一本书,仿佛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哲学并非那么呆板枯燥,而是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供给我们心灵的清泉。此次推出的梁实秋的经典译本,更加简洁古雅、措辞优美,贴近大众读者。从思想深度来看,梁实秋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一向是打动读者的重要一面,在他的译文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他与奥勒留之间穿越千年的人文血脉。而书后附有的英文译本,更是被誉为“标准译本”、流通最广的的George Long译本,让经典传世之作更臻于完美。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书中,奥勒留考察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剖析了他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奥勒留强调人要过一种理性的生活,身体听命于心灵,感情服从于理智。作为人,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承担起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培养自己的德行,保持心灵的安静和自足。 译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字实秋,20世纪中国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左手散文,右手评论,兼长翻译,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沉思录》是梁实秋最推崇的作品,他也是《沉思录》在中国最早的推荐者。1958年梁实秋开始翻译《沉思录》,历经一年,始成此作,相比其他译本,梁实秋的译文更加简洁古雅、措辞优美,保持原作风格,堪称“人格修养之借镜”。 《沉思录》 卷二 1 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但是我,只因我已了悟那美丽的“善”的性质,那丑陋的“恶”的性质,那和我很接近的行恶者本身的性质——他不仅与我在血统上同一来源,而且具有同样的理性与神圣的本质,所以我既不会受他们任何一个的伤害(因为没人能把我拖累到堕落里去),亦不会对我的同胞发怒而恨他;我们生来是为合作的,如双足、两手、上下眼皮、上下排牙齿。所以彼此冲突乃是违反自然的,表示反感和厌恶便是冲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