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哲学

  • 柏拉图书简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此译本由年轻的柏拉图学者完成,作为译著,译文忠实于古希腊原文且文笔优美;作为研究,文前题解、文中注释详尽而深入。目前国内虽然已有一种柏拉图书信的译本在先,但未加笺注,帮助有限。因此,这个译本可以称得上柏拉图书信研究领域的填空之作。

    译本在追求“信”与“达”的基础上,兼顾文本的文学价值。语言从容不迫,不紧不慢,稳步前行,既保留了古希腊原文雍容宁静的风度气质,读起来也晓畅明白,毫不缠夹。几可媲美另一部柏拉图译作,即吴飞老师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柏拉图的作品,除了对话录之外,还有十三封书简。这些书简是柏拉图实际写就,还是虚拟性的、类似于小说的文学创作,迄今仍是不解之谜。这些书简展现了柏拉图一生的行迹,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柏拉图与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柏拉图对哲学的理解。

    本译本基于希腊文文本译出,同时吸纳多个英译本、法译本的注释,意在提供汉语学界第一部可靠翔实、可供研究者使用的译本。

    译者为每封书简撰写“题解”,说明书简写作的时间、语境、收信人身份,概述书简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指出西方学界相关的研究和争议。注释部分极其详尽,广纳各家之说,涉及文本问题、背景考证、义理阐释等等,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篇末另附有人名和地名索引,可供读者进一步查考。

  • 马刺

    作者:[法] 德里达

    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西方许多著名学者如海德格尔、福柯、德勒兹等都曾经对尼采的思想进行过解读。德里达是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重要亦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非常重视和欣赏尼采,本书是德里达研究尼采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德里达以其突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敏锐风格将女性问题与尼采遗留给现代世界的挑战结合起来,并对之进行了深刻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尼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

    作者:[英] 杰西卡·利文斯顿

    如今,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是作为经验论、怀疑论的代表人物而被人们所铭记,但有趣的是,休谟在世时,却被公认为一名杰出的史学家。正是那部多次再版的《英国史》,让他得以扬名立万。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遗忘了作为历史学家的休谟?他那杰出的史学才能,同经验论哲学思想又有何种实质关联?

    唐纳德·利文斯顿在这本经典的休谟研究中,精彩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他令人信服地指出,阅读休谟的哲学作品,不应停留在理论哲学和形而上学层面,而要看到其背后的伦理指向:休谟试图通过一种有限的怀疑主义,来帮助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至于休谟的史学作品,一方面在创作时间上与他的哲学作品重合,并没有学问上的明显转向;另一方面,他笔下的历史叙事,也是对抽象哲学原理的精湛运用。

  • 叔本华哲学随笔

    作者:[德]叔本华

    这本哲学随笔集选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主要篇目有:哲学史散论、论大学的哲学、论宗教、论基督教、论一神论、论理性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论见到鬼魂及与此相关的东西、逻辑和辩证法、对自在之物与事物现象两相对照的思考。这些内容是叔本华完成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30年之后,对哲学问题的再思考。大部分篇目还没有中文翻译。

  • 安全、领土与人口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在1976年底提出的生命权力问题的基础上,福柯打算研究在18世纪采用的这种新的权力技术。这种技术不同于规训机制,其对象是人口,并在了解其具体规则的基础上对人口进行管理。安全技术与以“放任自流”原则为治理合理性的自由主义密不可分。

    福柯的分析表明了治理概念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从第四节课开始,福柯选择把自己的问题域转到治理史的框架下。这是一场理论政变,它突然改变了课程的前景:不再是关于安全部署的历史,而是关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谱系,后者通过各种程序实行对人的治理。

  • 哲学史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本书是海德格尔于1926/27年冬季学期举办的马堡讲座《哲学史:从托马斯·阿奎那到康德》的讲课稿,列入德国克劳斯特曼出版社“海德格尔全集”第23卷,中译本据此全集本译出。本书包括一个“引言”和五大部分,以及出自海德格尔手稿的“附录”。在这部讲稿中,海德格尔脱离常见的以笛卡尔为近代哲学开端的哲学史分期,将托马斯·奎那纳入其中,认为托马斯通过亚里士多德对古典哲学有了可靠理解。在彻底研究了托马斯之后,讲稿论述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沃尔夫和克鲁西乌斯的篇幅逐步递减,最后只有一页文本简论康德。海德格尔认为,这些哲人的目的都是为哲学重新奠基,但在这些哲人那里,存在本身仍如在古代那样,并未成为问题。讲稿以此指引结束,预示了《存在与时间》的主导性问题。

  • 极简西方哲学史

    作者:[英] 杰瑞米·斯坦格鲁 / [美] 詹姆斯·加维

    《极简西方哲学史》真正做到了一本书讲透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本书从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写起,一直写到当代“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福柯,全面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到20世纪的各个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和成就。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在英国影响力很大的哲学学者,长期致力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为了向大众普及哲学而创作了这本哲学入门书。书中语言轻松、幽默,内容通俗好读,尤为适合哲学爱好者阅读。翻开这本小书,斯坦格鲁与加维两位博士将带你推开哲学之门。

    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对人性问题的思考,或是一种思维方法,抑或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你支持哪种观点,都会有数位伟大的哲学家支持你。哲学已经发展了2000多年,在这么长一段时期内,如果所有哲学家的想法都一样,那真是个奇迹!不管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仍在继续发展,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学术研究方法论

    作者:[德] 谢林

    1803年出版的《学术研究方法论》记录了谢林1802年夏季学期在耶拿大学的讲授课内容。这门课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关注,谢林从他的“同一性哲学”立场出发,不仅阐发了“科学的整全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的本质”等经典哲学问题,而且深入讨论了学术机构的“科学使命和道德使命”以及学术机构内部的各门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这些思想对于威廉•冯•洪堡(1809年筹建柏林大学)的现代大学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就此而言,谢林的《学术研究方法论》(1803)和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1794)、康德的《系科之争》(1798)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这部讲授录里,谢林尤其阐发了从事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书和谢林的许多著作一样,同时发挥着“哲学导论”的作用。

    本卷亦收录了谢林于1802年发表的几篇重要论文,即《论自然哲学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的关系》、《论哲学中的建构》、《论哲学视域下的但丁》。这几篇论文涉及的问题与《学术研究方法论》相互呼应,更全面地展示了谢林的“同一性哲学”的思想。

  • 色情

    作者:[法]乔治·巴塔耶

    【编辑推荐】

    ★比《色情史》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色情研究著作。

    ★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张璐翻译。

    ★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内容简介】

    1957年,乔治•巴塔耶出版《色情》一书,相比其1950—1951年撰写,但并未完成的草稿《色情史》,这本《色情》展开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色情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他关于色情的理论,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理论作品。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禁忌与僭越,从内在体验、死亡禁忌、生殖禁忌、僭越、杀戮与战争、献祭等多方面分析了色情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不同方面中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结合金赛、萨德、列维-斯特劳斯及巴塔耶本人的研究成果或文学作品,对色情主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巴塔耶循序渐进地分析多种形式的色情,让色情这一庞大的主题从深陷的黑暗中脱身而出,从而揭开色情的秘密。

  • 启示哲学导论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

    本卷中译除1842/43年的“启示哲学导论”外,还加入了另外三个文本,即1839年的“对肯定哲学本原的另一种演绎”,1841年的“柏林首讲”和1850年的“论永恒真理的源泉”,这四个文本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入“启示哲学”,或者说谢林晚期哲学的“大导论”。其中“柏林首讲”奠 定了谢林晚期哲学的基调,同时表明了他最终的关切。本卷中1842/43“全集版”的“启示哲学导论”则是谢林对“启示哲学”专门做的第二个导论,第一个导论是1832年慕尼黑的“肯定哲学奠基”。本卷中导论的论说策略是,通过批判从康德以来整个德国唯心论的思想进程,来论证“否定哲学(negative Philosophie)”和“肯定哲学(positive Philosophie)”之区分的急迫性,并论证从这一区分向“启示哲学”过渡的必要性。“肯定哲学”的任务是颠覆形而上学始于巴门尼德、在近代哲学中达至巅峰的“思有同一”传统,要求从作为“先行于一切思想的不可预思之在(das unvordenkliche Sein)”出发,重新建立存在与思想的“历史性的、现实的同一”,进而超越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辨同一性,因此谢林也就把自己一直以来所构想的“同一哲学”提升为了一种历史性的实践哲学,进而终结了近代哲学并为现代哲学开辟了道路。“对肯定哲学本原的另一种演绎”和“论永恒真理的源泉”是对这一处理方式的进一步呈现,特别是前一个文本,极受当代新实在论的推崇。

  • 启蒙之梦

    作者:[英]安东尼·戈特利布

    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西方哲学史的故事讲得如此生动有趣。安东尼·戈特利布做到了。他认为在西方哲学迄今2500年历史中,有两个极其活跃的爆发期,每个时期有150年左右。第一个时期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雅典,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到公元前4世纪末,作者就此写成了《理性之梦: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哲学史》;第二个时期在北欧,在欧洲宗教战争爆发和伽利略科学兴起之时,这个时期从17世纪30年代延伸到18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大革命前夜,笛卡尔、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兹、休谟、卢梭和伏尔泰——即大多数最著名的现代哲学家——留下了他们的标记。《启蒙之梦:现代哲学的兴起》讲了这些人的故事。他们探究新科学和宗教剧变的含义,对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提出质疑。科学的进步对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对我们的上帝观有何影响?政府应当怎样对待宗教的多样性?究竟为什么建立政府? 这些哲学家仍然在对我们说话,但这易使我们误解他们。为避免我们用现代人的观点语言去理解他们,作者希望我们重新穿上这些哲人的鞋子,追溯他们的时代,理解他们的怀疑和重建。而这种回溯,不仅带给我们生动丰富的故事,也让我们深思:当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并改变人类自身,甚至创造机器人类之时,在文化冲突再次加剧之时,哲学又带我们怎样去认识这个世界?

  • 蒙田全集

    作者:[法] 米歇尔·德·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启蒙运动前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一位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本次推出的《蒙田全集》(全4卷)是国内首次收录蒙田全部作品的合集,包括《随笔全集》、《意大利游记》,以及书信、格言等集外文字。

    全集译者马振骋,1934年生于上海,法语文学翻译家,先后翻译了圣埃克苏佩里、波伏瓦、高乃依、纪德、蒙田等法国重要文学家的作品。著有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残缺的法兰西》等。其《蒙田随笔全集》(全3卷)2009年荣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并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好书”。

    《随笔全集》:共107章,分3卷,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其散文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不仅在法国散文史上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而且在世界散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书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全集传世至今已四个多世纪,仍然受到世界读者的追捧和喜爱。

    《意大利游记》:蒙田于1580年9月5日从法国博蒙出发,途经瑞士和德国,进行了为期共十七个月又八天的意大利之旅。离开蒙田城堡书房,作者有机会深入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象而生动地记录下了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的宗教信仰。与其他旅客关注点在名胜古迹上面不同,蒙田将目光停留在表现“人”的标志上,不论是乡野播种的土地,还是城市的行政结构、马路铺设、建筑特点,还有对于新出现的工艺技术与农耕器械,都表示同样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一一作一番认真的描述。蒙田旅行,就像蒙田写作,信马由缰,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界各种形态的生生不息演变,更了解到了五花八门的人生、观念和风俗。

    集外收集的蒙田文字包括书信、家庭纪事、书房格言等,隽永富有哲理,此前中译本没有完整收录,这次搜集所能找到的其他文字,全貌呈现,最大程度以成完璧。此外还附录《蒙田年表》,以供读者查阅。

    ……………………………………………………………………………………………

    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孟德斯鸠

    不要像小孩子那样,为了乐趣而读蒙田,也不要像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那样,为了寻求教化而读蒙田。不,读他,即是为了活着。——福楼拜

    我只知道一位作家,在诚实方面我认为他可以和叔本华并肩媲美,甚 至略胜一筹:他就是蒙田。有这样一个人写过的东西,可以增加我们在尘世生活的兴趣。——尼采

    大臣们的演讲和政治哲学家的论文极少受人欢迎,但蒙田的书却在以智慧之士座谈会的名义聚在一起的文明人中阅读、翻译和讨论,并且持续达三百多年之久。——房龙

    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们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茨威格

  • 悲剧的诞生

    作者:[德] 尼采(Nietzsche,F.)

    《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辩、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悲剧的诞生》尼采后来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其实,“重估”的思想早已蕴含在他早期的美学理论中了。当时他就宣告:“我们今日称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终有一天要带到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的人生态度。
  • 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本书是他的一部名著,也是早期分析哲学运动的一部经典之作,原系罗素为哈佛大学洛威尔讲座所写的讲稿,共有8讲。在这些讲演中,他试图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哲学上逻辑分析方法的性质、能力和限度”,因为逻辑分析是哲学上惟一科学的方法,体现着一种新的哲学的本质特征 从这部语言精练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回溯到产生伊始的分析哲学思想。
  • 康德哲学诸问题

    作者:邓晓芒

    本书是对康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按照康德三大批判的问题系列编排,以期呈现出康德整个哲学的大致轮廓及思想深度。尤其是本书第五部分的评论,在分析牟宗三研究和理解康德哲学的失误的同时,试图展示国人治西学的常见问题。 一 认识论问题 Ⅰ.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Ⅱ.康德“先验”与“超验”之辨 Ⅲ.康德的“能力”和“形式” Ⅳ.康德论因果性问题 Ⅴ.康德的“智性直观”探微 二 道德与宗教 Ⅰ.Ⅰ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 Ⅱ.从康德的道德哲学看儒家的“乡愿” Ⅲ.康德道德宗教精义 Ⅳ.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译本序 三 审美与目的论问题 Ⅰ.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Ⅱ.审美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 康德的历史哲学:“第四批判”和自由感 Ⅳ.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Ⅴ.《判断力批判》中译本序 四 康德哲学总论 Ⅰ. “批判哲学”的归宿 Ⅱ.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 Ⅲ.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 Ⅳ.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五 阅读与批评 Ⅰ.杨祖陶:康德黑格尔再探本 Ⅱ.康德美学研究的新视野 Ⅲ.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一)——关于“先验的” Ⅳ.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二)——关于“智性直观”
  • 西方哲学名著提要

    作者:黄颂杰

    本书选择较多现当代哲学名著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和读者的这种需要。只是受篇幅限制,还有大量的古今哲学名著未能包容进这本书。本书在选择现当代哲学名著时不受国内学术界流行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划分的限制;根据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特点,本书编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较有影响的政治哲学、社会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科学哲学等方面的部分名著,共计近80余篇。本书汇集了从柏拉图到罗尔斯58位西方思想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及其力作的精髓。本书既不是哲学原著辑录或摘要,也不同于着重评论、发挥创新见解的专论,主要是根据每本哲学名著内容提炼出来思想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介绍分析。
  • 蒂迈欧篇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蒂迈欧篇》为柏拉图的晚期著作,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本篇对话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作为事物材料来源的载体,以及为事物提供形式结构的理型。柏拉图运用几何化的理型来解释万事万物的结构,并认为事物的内在结构是事物的本质。在第一部分中,柏拉图讨论了造物者的作用,在第二部分中,他指出宇宙生成是必然作用和理性作用的结果。必然作用即是载体概念和理型几何化的过程,而理性的承载者,即人类的生成,是理性“说服”了必然而产生的结果。因此,人的出现意味着宇宙演化的最终实现,造物者在自己的创造物中实现了自身:宇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神自身。
  • 自由、平等、必死性

    作者:汉斯·艾伯林

    这是一部真诚、坚定的哲学著作,它从不同的重要方面清理了海德格尔的哲学遗产,使之接上欧洲的文化传统,并对其有所更新,我们从艾柏林的分析中可以把握到欧洲当代哲学的大致走势,更可以从他的论述中窥见一个欧洲哲学家对保留自己哲学文化传统遗产的真挚情怀。正如艾伯林自己所言,尽管事实上我们不自由,我们不平等,我们肯定要死的,但是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平等。我们不要光为了死。人类行动的理想感性就是如此,以所有的灾难和通过所有的灾难去肩负起人类的远大抱负。人类需要哲学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排除来自所谓现实的全部阻挠而贯彻自由、平等以及倾向于消除必死性。
  • 积极自由的悖论

    作者:李石

    《积极自由的悖论》主要内容包括:积极自由的理论渊源、两种自由概念、积极自由和对动机的区分、实现积极自由的三个必要条件、解决积极自由的悖论等。
  • 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

    作者:杨祖陶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古典哲学,即在这一时期德国哲学革命中相继产生和形成的各种哲学学说或哲学体系。它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为纲,辨证逻辑地再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进程及其向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论发展的内在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