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论

  • 沉默之子

    作者:(英) 迈克尔・伍德

    全书在导论、余论之外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小说地图”、“其他年代”和“故事与沉默”。伍德在整合当代西方文学的基础上,讨论了从托尼・莫里森到塞缪尔・贝克特,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到石黑一雄等11位作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当代文学的兴趣从小说转向故事,即“故事卷土重来了,而且往往出现在小说之中――甚至取而代之”,但故事与小说的区别在于“故事没有小说那么挑剔,更欢迎多样性,也不那么执意要从奇幻中筛选出记忆”。言下之意,当代小说的故事特征即是不提供忠告的具有“沉默”特征之类的东西;天堂观念――艺术作品所带来的享受时的乐趣――仍然存在;小说本身也承载了文学批评的功能等等。
  • 灵地的缅想

    作者:胡河清

    本书是作者在结束年轻的生命之前唯一留给世人的自编论文集。主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的对话、交融的角度,探索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意蕴。作者对东方文化有较长期的研究和积累,所以这些当代文学评论显示了作者有别于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路线,以及深含文化累叠的丰厚。
  • 必要的角度

    作者:黄灿然

    收有“花毯的探索者”、“希尼的创作”、“诗歌的纠正功用”、“信任诗歌”、“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诗路历程”等文学评论文章47篇。
  • 摹仿论

    作者:(德)埃里希.奥尔巴赫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曾再版九次,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各种不同写实风格及其发展脉络做了精辟的分析,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寸和方式问题”的分析方法已广为学术界所重视
  • 文学术语汇编

    作者:艾布拉姆斯

    收录条目200余,不仅囊括了当代重要的文学名词和术语,而且包括了数千年来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名词和术语,涵盖了文学、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多个方面,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术语词典。
  • 巴赫金全集(全7卷)

    作者:巴赫金

    『第一卷』 论行为哲学、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文学作品的内容材料与形式问题、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 『第二卷』 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 『第三卷』 长篇小说话语、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长篇小说话语的发端、史诗与小说 『第四卷』 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五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访谈录 『第六卷』 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
  • 西方文论讲稿续编

    作者:赵一凡

    本书封面为红色,专门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左翼思想家。分为两编:“西马英雄传”主讲西马五大思想家:卢卡奇、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阿尔都塞,并描绘西马在英国和美国的一系列当代群像;“后学面面观”则论及引领时下潮流的批判学者,从欧洲巨子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到美国学界领袖萨义德与詹姆逊。 本书作者的前一部书《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封面为蓝色,评述现象学、阐释学和结构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两部书彼此交织,绘出欧美思想百年变迁的宏大学术地图。
  • 关键词

    作者: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选取文学活动中的三十二个基本问题或关键词,如作者,人物、文本与世界、神秘、声音、修辞和比喻、动态的画面、意识形态、悬念、欲望、愉悦、战争、怪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等,从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文学的特征,或从新的学术视野透视文学作品,揭示各类文学问题的生成语境和变形图景,吸纳了很多鲜活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经验,勾画出文学活动丰富多彩的面貌。
  • 怎样做理论

    作者:(德)沃尔夫冈·伊瑟尔

    文学理论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艰涩和深奥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因此,著名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写下了这本举重若轻的导读,简洁流畅地解释了文学理论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么多理论流派的原因;对部分影响很大的流派进行了阐释,包括现象学理论、阐释学理论、格式塔理论、读者接受理论、符号学理论、心理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文学人类学理论、艺术经验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勾勒出每一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梳理了该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译者前言 前言与致谢 第一章 导论 为什么需要理论? 硬理论和软理论 理论模式 理论与方法 理论与话语 第二章 现象学理论:英伽登 分层次的作品结构 理论中引出的方法 实例 第三章 阐释学理论:伽达默尔 理解 理论中引出的方法 实例 第四章 格式塔理论:贡布里希 图式与矫正 实例 第五章接受理论:伊瑟尔 对批评现状的反应 文本/情境、文本/读者之间的交叉 第六章符号学理论:艾柯 图像符号 审美的个人言语 实例 第七章精神分析理论:艾伦茨威格 创作过程 实例 补编——“镜像”:拉康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威廉斯 反映论 生产论 实例 第九章 解构主义:米勒 解构主义的运作 解构主义应用实例 第十章 人类学理论:冈斯 生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 人类学文学观 第十一章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 宙美经验 循环性 实例 第十二章 肖沃特的“建立一种女性主义诗学” 作为读者的女性 作为作家的女性 修改和增添 第十三章 理论视角 知识图景 理论的构造 理论的多样性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十四章 后记——后殖民话语:赛义德 话语的基本特征 后殖民话语的策略 作为帝国话语的小说 抵抗的模式 后殖民话语的秩序 术语表 附录1 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 附录2 埃德蒙德·斯宾塞:《牧人月历:二月》 附录3 T.S.艾略特:《荒原》“火的训诫” 索引
  • 修辞的复兴

    作者:[美国]韦恩·布斯

    简介: 以《小说修辞学》一举成名的韦恩·C.布斯,其一生的浩瀚著述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座巨大宝藏,而本书撷取了其中最耀眼的十几颗经典之珠,汇成了一部“精华中的精华”,从各个层面展现了这位举足轻重的批评家对文学、修辞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其充满智慧的哲思和雄辩有力的文风更是发人深省,振奋人心。作为韦恩·C.布斯漫长而荣耀的学术生涯的完美总结,本书是一部意义深远的纪念之作,它将带领我们更好地去探索听与说、读与写之艺术。 导读: 韦恩·C.布斯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对修辞艺术的研究之中……对于布斯教授来说,文学与其说是纸上的文字,倒不如说是一种综合的伦理行为。他把小说看做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契约,而其关键所在便是修辞——一种口头说服的艺术。 ——《纽约时报》 (这部文集)几乎涵盖了布斯的所有重要主题:从伦理、流行文化和教学,到简·奥斯汀、莎士比亚和巴赫金。他那振奋人心、使人愉悦的文风与他宽广深厚的阅读相辅相成……他如此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探险成果,令人读来激动不已。 ——《弗吉尼亚季评》
  • 阿克瑟尔的城堡

    作者:(美)埃德蒙·威尔逊

    本书是威尔逊陆续发表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的一组研究现代主义作家的论文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本但却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本书中,威尔逊研究了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分析了该运动对20世纪六位著名作家——叶芝、瓦莱里、T.S.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斯泰因的影响。本书被认为是研究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里程碑式的文学理论著作。
  • 批评的解剖

    作者:(加)诺思罗普·弗莱

    《批评的解剖》以相当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了西方现存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既是50年代以前西方文艺批评的系统总结,又是5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批评新动向的明确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批评专著。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但是在西方,真正把文学批评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其自身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的,应当说是从《批评的解剖》开始。
  • 小说理论

    作者:巴赫金

    关于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研究,巴赫金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他把诗与小说严格地区分开来,讨论了小说的话语特征。同时,他更敏锐地注意到类型在小说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对话、时空体,成为他的小说理论的重要术语。
  • 文学与文选四种

    作者:吕思勉

    吕思勉为史学大家,但在古典文学研究上亦非全无建树。本书即收入了吕先生该方面的一些著述。《宋代文学》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论诗》、《中国文学史选文》系吕先生1923至1925年在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讲义。《国文选文》亦为吕先生的授课讲义。这些文字反映了吕先生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涵养和造诣,十分珍贵,故亦将其收入《吕思勉文集》。以前出版时删除改动过的地方,现在都一一按原稿校对补正。作为一个史学家,吕先生的文学观点具有独特的视角,其所选的国文范文亦与一般选本大有不同。讲评更是独辟蹊径,发人深省。对习惯于流行观点的文学研究者来说,有醍醐灌顶之功效。
  • 得意忘言

    作者:李奭学

    译事中的文化意蕴是本书最饶有兴味的话题。作者身兼译者与学者,对翻译与文化的思考深及义理、妙趣天成。本书从翻译的理念出发,通过一些现实的问题阐发中西文化的内核,颇具启发,对文坛、学界和社会万象也有独到的评论。书中文章是作者在教书、著书、译书之余,为台北《联合报》副刊等所写专栏的精选。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

    作者:赵毅衡

  • 经验与贫乏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雅明一直以一个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他几乎将一生奉献于写作。他写了大量的有关十九世纪的文化、文学论文。本书收编了作者自19 15年所写的《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1920年所写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1931年创作的《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1933年《经验和勇气》再到1934,《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8年的《致格尔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总计十二篇力作。其中《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评歌德的(亲合力)》、《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等几篇均写得有艺术见解,又有细腻情感的表达。
  • 现代性赋格

    作者:童明

    赋格是一种多声部对位的音乐结构。“现代性”(回答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思维的哲学思想)并非只有启蒙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一种,而是多义、多声部的相互衍生,以复调式在历史上拓展,宛如音乐中的赋格。 《现代性赋格》融当代文论思辨于散文篇章,力求实现诗性的思辨与思辨的诗性,复现19世纪欧洲现代化的历史语境,重温经典文学作品的启示,进入“现代性”的复调式思考,以期唤醒与现代体系形成对位张力的人文美学现代性。对于仍在寻找现代意识的中国,欧洲现代化的历史(包括其中的文学史)所能提供的借鉴,不可忽视。 全书按四篇展开,其中的各章可作为独立散文,但能彼此呼应,呈现多声部赋格。“启蒙篇”以启蒙为线索,引出现代体系和后现代思辨策略的对位声部;“法兰西篇”与“俄罗斯篇”相互对照,呈现发达状况和不发达状况下对现代体系两种不尽相同的反应;“尼采篇”则是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大格局对现代体系的思辨和应答。 童明,是著名作家木心的英文作品译者。
  • 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

    作者:杨义

    《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插图本)》中的两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风格独标的梦。一个梦萦绕于山间的清泉,一个梦飘浮在洋楼的酒浆。当泉水汇八江流,酒意受原野的清风吹拂的时候,梦也就残破,也就苏醒了。它们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错综复杂,展示了文学智慧的丰富层面,同时又不能全然逃避社会历史的动荡冲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们要理解审美的精魂的古今代谢的秘密,是不妨透过历史的重雾,往来于京派的牧歌和海派的爵士乐之间的。
  • 词的伦理

    作者:一行

    本书是对诗学文本的解读。作者通过对汉语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写作体验,从汉语的词的独特视角,用隐喻的方式回归中国的古典传统。作者对汉词语的敏感和关注,对词语所蕴含的政治与伦理意味的挖掘,是书中全部细读、评论和书写的立足点。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论欧阳江河”以当代诗人欧阳江河为个案,试图说明汉语现代诗歌在面对现代世界图景时,所经历的诗学理念和诗歌方法上的巨大转换,以及这种转换所包含的政治和伦理意义。通过细读欧阳江河,这一辑将展示出当代诗歌所达到的精神高度、技艺难度以及经验的复杂和精纯程度。第二辑“经验的上升”则主要包含了对其他一些诗人(穆旦、鲁西西、孙磊等)的阅读,其关注点在于诗歌中的经验是如何发生,在诗人那里又是如何转换为语言并在他的生命中不断变形的。此辑中论“口语诗”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对弥漫当代的某种诗学意见的梳理和警示。第三辑“词语”由诗学随笔构成,它们共同致力于对来到作者身上的某些词的领会。这些词曾给作者带来过某种性命攸关的激荡,如今它们带着各自的光泽、质地、重量与音色,在阅读和书写中被人触摸、弹奏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