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论
-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由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联手合著。此书以简洁清新、深入浅出的文字把艰深晦涩的当代文学理论表述得明白晓畅,为学生勾勒出一幅斑谰而醒目的当代文论气象新版图,一问世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吸引了大量读者,成为不断再版的好教材(1985,1991,1993,1997, 2005)。该书第4版修订并扩充对近20年来最新文论的概述,后四章[后结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同性恋理论与酷儿理论]几乎占用全书的一半篇幅,当代文论的最新流变得到了简明而清晰的梳理与展示。这本《导读》并不伪称自己提供这一领域的广阔画面,它的论述只能是有选择的、部分的(在这两种意义上),它所提供的只是对过去的30年(1967-1997)理论论战中最显著的、最具挑战性的潮流的一个简单扼要的概述。 -
诚与真
《诚与真》是特里林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涉及众多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又包容了黑格尔、弗洛伊德有关精神的自我实现及潜意识理论,这部演讲集的思辨色彩很浓。他认为,对真诚和忠于自我的不懈追求在道德生活中占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进一步的变化中,这种地位却被强劲的现代真实观念所篡夺。在整个西方文学和思想领域中比比皆是的例子都暗示着“诚”与“真”这两种观念所引起的矛盾和反讽。 -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汇集余英时研究《红楼梦》的八篇专论。文章考证缜密,论述生动,对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探寻曹雪芹的思想轨迹有指导意义。 -
追忆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焦虑;更体现了 “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
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五编中每编都对文学及其背景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如下:1、文学指向或者说对应于某些文本外的现实吗?文学所追求的是什么类型的“真实”?2、作者或读者的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可以对文学文本的生产作出贡献?3、文本在何种程度上是“自主的”?文本的形式和结构特性是什么?一个文本的结构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4、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吗?我们能够认识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地理及其他历史过程决定或制约着文学文本的生产吗? 5、文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经验的形式吗?作者的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清晰的或无意识的)决定他们的创作本质吗? -
Literary Theory
What is Literary Theory?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fact, what is Literature, and does it matter? These are the sorts of questions addressed by Jonathan Culler in a book which steers a clear path through a subject which is often perceived to be impenetrable. It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orie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whether literature is a form of self-expression or a method of appeal to an audience, and outlines the ideas behind a number of different schools: deconstruction, semiotics,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structuralism amongst them. -
再解读
《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内容简介:“再解读”作为一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作品重读为主的方法曾经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这种研究把西方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各种文化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后殖民理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引入当代文学研究实践中,对于把文学研究推向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一书就是在这一解读过程中最好的成果,《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一共收入14 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包括刘禾、黄子平、孟悦、周爱民、贺桂梅、唐小兵、李杨、戴锦华、马军骧等等,虽然学术背景和学术路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再解读”的策略是共同的:都是重新进入文本,试图重构文本的语境和体制,并由此进一步梳理和解释文本与泛文本之间的间隙、共谋、不对称和相互补充。 -
德勒茲論文學
《德勒茲論文學》是第一本關於德勒茲文學論述的全方位介紹性著作。博格詳細閱讀德勒茲關於文學的主要著作,清楚而有系統地闡述德勒茲對書寫藝術的看法,包括薩德─馬佐赫及路易斯‧卡洛爾的疾病與健康,普魯斯特的符號,卡夫卡的文學機器,「少數文學」的概念,卡米羅‧班納的少數劇場,以及T. E. 勞倫斯與貝克特的「景象與聲響」。 本書鎖定這些著作,並旁引眾多德勒茲生涯中的其他相關散篇著作。 【名家推薦】 ◎「博格的著作探索並闡釋德勒茲的全部作品,對德勒茲與文學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卓越而清晰的洞察力」 --Clair Colebrook,愛丁堡大學,《德勒茲》一書作者 ◎「《德勒茲論文學》一書再一次證明為什麼雷諾‧博格長久以來被公認是最有影響力的德勒茲詮釋者。看似輕鬆,但這本關於德勒茲文學論述的全方位著作展示了德勒茲文學與哲學批評之間,及語言哲學與生活哲學之間的連續性。對德勒茲『批評與臨床』的哲學及文學研究取徑有興趣的人,本書無疑價值非凡。」 ──Paul Patton,新南威爾斯大學,《德勒茲與政治》一書作者 ◎「這些書出版之後,便不再需要撰寫如何閱讀德勒茲之類的書籍了」──Dorothea Olkowski,《吉爾‧德勒茲與再現的崩毀》一書作者 -
西方文论关键词
《西方文论关键词》以一词一文的形式对西方文学及文化批评理论当中的关键用语和时新词汇予以明确阐释,共收录论文83篇,均提供简明扼要的概念解说和背景介绍,对每一概念的发展衍变过程进行了仔细的梳理辨析,且力求外国理论与评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学者的自家见解。 -
互文性研究
互文性这个词如此多地被使用、被定义和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以至于它已然成为文学言论中含混不清的一个概念;比起这个专来术语,人们通常更愿意用隐喻的手法来指称所谓文中的文的现象,诸如:拼凑、掉书袋、旁征博引、人言己用,或者就是对话。但互文性这个词的好处在于,由于它是一个中性词,所以它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诚然,文学是在它与世界的关系中写成,便更是在它同自己、同自己的历史搓系中写成的。文学的历史是文学作品自始至终不断产生的一段悠远历程。 -
诗学与访谈
《诗学与访谈》收录了巴赫金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论著和巴赫金的访谈录。在前一部分,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复调小说的概念,迄今仍在文学批评界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后一部分,巴赫金畅谈了他的身世和治学生涯,对于文学团体等研究领域提出高屋建瓴的见解。 -
作为修辞的叙事
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ISBN:9787301054963,作者:(美)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著;陈永国译 -
转喻
本书脱胎于热奈特在2002年国际叙述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它的出版代表着这位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跨媒介叙述学”领域所作的最新探索,引起广泛关注。转喻是西方古典修辞学意义上一个被忽视的概念,热奈特从修辞学中借用了这一概念,使其从最初纯粹的修辞格术语演变成叙述学意义上的“转叙”,并将之运用于叙事文本中换层叙述的研究。热奈特从文学、戏剧、绘画、电影等领域进行跨界分析,使荷马、维吉尔、普鲁斯特、卡尔维诺、皮兰德娄、马奈、希区柯克、伍迪•艾伦等大批艺术家在他的旁征博引下此唱彼和、交织呼应,热奈特在以探索性的姿态致力于基本理论范畴研究的同时,又令人眼花缭乱地展示着“转叙”这一换层叙述手法所造就的幻觉奇观。 本书同时收入约翰•皮耶所著《转叙》一文,是对热奈特《转喻》一书及相关思想的最好解读。 -
策兰与海德格尔
本书探讨了被誉为1945年以后欧洲最重要的诗人保罗·策兰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联系以及未完成的对话。本书运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策兰在阅读海德格尔时留下的读书笔记,海德格尔对策兰"Meridian"演讲的书面回应等等。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策兰思想发展中的批判层面,对策兰和海德格尔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洞见。 -
阿兰・罗伯-格里耶
引言 一、叙述形式的更新 1.《弑君者》(1949年) 2.《橡皮》(1953年) 3.《窥视者》(1955年) 4.《嫉妒》(1957年) 5.《在迷官中》(1959年) 二。从论战的战斗精神到游戏的形式主义 1.创作的理论与实践 2.电影材料的内部冲突 3.作品的自动描写 4.从刻板的老一套到虚构的发生器 5.艺术的单性生殖 三。自动写作的复兴:《幻想家》 1.一个不可能的计划的起源 2.作品,变幻不定的镜子 3.支离破碎的作品 2 阿兰・罗伯一格里耶 4.距离与荣光 5.冒名顶替者的面具 6.从游荡到厌恶 7.玄学与魔鬼 8.从铁匠到炼金术士 结束语 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大事年表 书中使用的缩写 -
沃尔特·本雅明
沃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众多对本雅明思想系统综合的学术研究不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理论的狂欢式结合为根本动力,犀利的笔锋直接本雅明本人的灵魂深处,不仅对本雅明的巴罗克寓言、作为文化客体的商品、弥赛亚式革命等中心主题做了独到解读,还将本雅明与艾略特、利维斯、布莱希特等人的观点相对照,重新思考了革命批评的诸多问题和可能性,强调了艺术的政治作用。特里·伊格尔顿的语言充满激情,恣肆酣畅,富于理论张力和话语快感,是一部具有“震惊”效果的向大师致敬的杰作。一部富有启发力的重要著作,它所表明的力量和方向是阿尔都塞之后马克思主义批评所明显缺乏的。——《英语研究年度报告》读者会反复阅读此书,去解开那些错综纠结的线索,获取许多其他著作所不能给予的思想之乐。——《选择》 -
白雨斋词话
《白雨齐词话》作者自称撰述的宗旨是“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非好与古人为难,独成一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于中,为斯诣绵延一线”(《词话自序》),是有意识的针对词坛风尚提出和阐述自成体系的论词主张。 《白雨齐词话》基本上持常州派主张,但在一些具体论断上并不拘泥于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周济等的意见。其论词强调“感兴”、“寄托”,认为“寄托不厚,感人不深”(同前),“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词话》卷六);突出阐发情意忠厚和风格沉郁,主张“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卷一)。所谓“忠厚”,即词“以温厚和平为本”(卷八);所谓“沉郁”,即措语“以沉郁顿挫为正”(卷八),使之“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卷一)。而比兴寄托、忠厚、沉郁三者是贯串为一的,“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卷二)。同时,强调“入门之始,先辨雅俗”(卷七),力避“俚俗”(卷六)。全书通过具体评论历代词人和词论,较详尽地阐述了上述基本观点。 《白雨齐词话》虽然不反对豪放派词,对苏(轼)辛(弃疾)亦有推崇,但过于强调风格沉郁,所以仍以温(庭筠)韦(庄)为宗,称赞温庭筠的〔菩萨蛮〕14章为“古今之极轨”(卷一);韦庄词“最为词中胜境”(卷一);尤其推崇王沂孙,认为“词有碧山(王沂孙),而词乃尊”(卷二)。所以不能认识苏辛词中较直接反映现实的词作的价值。而对民间文学也表现了鄙夷态度,认为“山歌樵唱”,“难登大雅之堂”(卷六)。 -
文心雕龙今译
《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今译《文心雕龙》,是就《文心雕龙选译》三十五篇补译十五篇而成,即就“文之枢纽”中补译《正纬》,“论文”补译《颂赞》以下七篇,“序笔”补译《诏策》以下七篇。《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是从“论文序笔”入手,即研究前人的著作和创作,按照文体分类,确定各体的选文,探讨各体文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归纳起来构成创作论,他的创作论是从研究文体论来的。他的文体论跟创作论密切相关,应该补译。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