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论

  • 文艺批评文集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这些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符号学理论就文学、艺术、批评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二是对部分符号学理论做了简明生动的阐述,这些阐述大多结合日常言语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所以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预示着作者符号学研究的开始,也为其后来的多部符号学专著打下了基础。 1971年序 初版序 对象世界 对象文学 波德莱尔的戏剧 失明的大胆妈妈 布莱希特的革命 戏剧服饰的病态 文字文学 如何再现古代 何种戏剧的先锋派? 布莱希特批评的任务 “想要在使我们冲动” 最后的快乐作家 不存在罗伯一格里耶流派 文学与元言语活动 塔西佗与忧郁的巴洛克风格 《巫婆》 《扎齐在地铁里》与文学 工人与牧师 卡夫卡的回答 关于布莱希特的《母亲》 作家与写家 当今文学 彼此 文学与不连续性 杂闻的结构 关于罗伯一格里耶 有关符号的想象 结构主义活动 拉布吕耶尔 眼睛的隐喻 两种批评 何谓批评? 文学与意指 术语对照表 附论 ……
  • 哲学的艺术

    作者:(法) 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艺术评论开始的。十九世纪,浮世绘在欧洲画家中蔚为盛行,由此衍生的漫画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哲学的艺术》收集了波德莱尔《哲学的艺术》、《一八五九年的沙龙》、《论几位法国漫画家》等艺术评论。 在漫画方面,英国人是些极端论者。“啊,深深的、深深的大海呀!”一个肥胖的伦敦人在一种怡然自得的凝视中喊道,他平稳地坐在一只小艇的凳子上,离港口只有四分之一里远。这个蠢家伙过于出神了,看不见他亲爱的妻子的两条粗腿直直地伸过水面,脚趾指向天空。水的样子伎这个头脑迟钝的家伙欣喜若狂。过了一会儿,这个酷爱自然的人将寻找他的女人,不过,他再也找不到了。
  • 镜与灯

    作者:[美] M.H.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依然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逻辑的精密性对当代学者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同时它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另外,艾布拉姆斯还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
  • 翻译与文学之间

    作者:王宏志

    本书是中国香港著名学者王宏志教授关于文学与翻译研究的论文集。作者以跨学科、多角度的学术视野,将翻译研究融入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史活动,仔细考察了翻译与文学、文化、政治等领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为学界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拓展出更为丰富的发展空间。
  • 劳伦斯论美国名著

    作者:(英)D.H.劳伦斯

    这是一个英国文豪对美国经典文学作家和作品的诛心之论,为我们了解美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当然我们还能从中领略一个英国文豪独特的文风和品位。 本书在美国一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不仅是对美国经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对美国文化的研究。但是也有人认为劳伦斯对美国文学圣殿发起了攻击。本书开美国文学研究之先河,正如劳伦斯这位极具争议的文坛巨星在序言中所声称的,他是“这个胎儿的接生婆”。
  • 诗与真

    作者:梁宗岱

    《诗与真(精华插图本)》内容简介:从许多回忆文中可以看出,梁宗岱先生是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诗人、学者、教授。魅力迷人,不是他的外形,而是他论诗说文时澎湃的激情,高远的识见,以及忘乎所以的沉醉状态。在艺术创作中,“神秘的颤栗”是梁先生的一个论点。这种迹近生理反应的论说,其实正道出艺术诞生的秘密。梁先生还说诗是“精神活动的一个奇迹”,把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诗篇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是“奇迹”,则有焦灼的等待,妊娠的痛苦,沉睡千年的爆发,撕裂天幕的雷电;是“奇迹”,则是精神生活的创世纪,“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是的。梁宗岱先生是相信奇迹,并且把生命寄托于奇迹出现的人。晚年,他在历尽磨难,万念俱灰后,逢人便说他研制的药品是奇妙疗效,不就是要从化学反应中看到科学的奇迹,让生命有一连串的惊喜吗?——相信他年轻时对诗的痴迷。相信他与瓦雷里、罗曼?罗兰、徐志摩说的那些诗话,相信吧,梁宗岱曾登上“一切的峰顶”,得到了直经。 “梁宗岱著译精华插图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   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文艺评论集,是旧本《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合集。
  • 文章例话

    作者:周振甫

    本书是〈诗词例话〉、〈小说例话〉的姊妹篇。本书从古代谈文章的文话及部分近人、今人的有关文论中,选录具有独到见解的段落百余条,按阅读、写作、修辞、风格四个方面归类编排。全书的重点是联系这些文话或文论中谈到的名篇佳作,进行分析比较,论其高低得失,详加发挥阐述,引导读者扩大视野、开阔思路,体会文章立意构思之巧、遣词用句之际妙,从而提高对古文的阅读水平和文章的写作能力。
  •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作者:郭绍虞,王文生

    尚书・尧典〔节录〕 帝①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注释】(1)帝:指舜。(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乐。(4)教胄子:胄,长。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一说,胄子指嫡长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10)歌永言:永,长。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 克谐??达到和谐。(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 无,毋。(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16)於:音乌,叹词。(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旧注谓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 【说明】 《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著,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把下半篇分出,并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 这里节录的一段文字,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的认识基础上,已注意到“采诗观志”,并曾经把“采诗”作为一种制度,力图充分发挥诗的认识作用,使之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
  • 结尾的意义

    作者:(英)弗兰克・克默德

    本书是作者在布林・莫尔学院的讲座用稿在书中作者分六章对虚构理论进行了深入透辟的研究阐明了西方阐释学的原则――结尾必须申明开端的目的,必须赋予中间过程以秩序和意义――在文学上的价值:文学这类”解释性虚构”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这本书作者承认。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生活的时间和世界的时间的关系”,并主张文学与批评必须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并不相信历史连续性会被断裂与危机所取代,要有一条可行的中间又不使自己变得连续”。
  • 文学性讲演录

    作者:孙绍振

    该书分6个单元,共40讲。作者以文学形象问题开篇,阐述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诸多理论:如表达力、想象力、审美价值、审美规范等。作者特别重视对文学文本的微观分析,从《诗经》到朦胧诗,从李白、杜甫到艾青、王蒙,从托尔斯泰到马尔克斯,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文本均有涉及。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对一些传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质疑与批判,揭示其不合理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学观点和审美范畴,体现了批判与超越的魅力。 全书幽默风趣,热情洋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目录 第一单元形象结构和真善美价值错位 第一讲面对理论与审美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 第二讲生活、情感和形式:三要素结合在逼真的幻觉里 第三讲细节的特点和情思的深度 第四讲真善美三种价值的错位 第二单元创作心理:非智能与智能结构 第六讲心理素质:多情善感 第七讲观察的深度和精度 第八讲从寻找人物的区别开始 第九讲感受力:找到自己 第十讲感受力:把自我的特点和对象的特点结合起来 第十一讲想象力:联想的渠道——相似、相近、相反 第十二讲表达力:语言的常规用法和超常规用法 第十三讲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无理陌生化 第十四讲表达力:外部细节的洪流 第十五讲表达力:内心效果的精致 第十六讲表达力:现代叙述——电报文体和冰山风格 第十七讲表达力:对话的心口错位 第十八讲形式感:不同媒介,不同的优越和局限 第十九讲形式感:艺术形式对生活和情感的规范 第二十讲形式感:丰富的统一 第三单元诗歌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二十一讲意象:客体的概括性和情感的独特性 第二十二讲浪漫想象和意境:强烈感情和不强烈感情 第二十三讲感受层次:从审美到审智 第二十四讲直接抒情和一向并列 第二十五讲诗歌是把米酿成酒 第二十六讲想象:逻辑的变异——无理而妙 第二十七讲主导意象和从属意象的有机整体 第二十八讲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第四单元散文的审美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二十九讲审美和审智的调节 第三十讲情趣、理趣和流派的缺失 第三十一讲审美、审智和审丑 第三十二讲亚审丑——幽默:以丑为美,以歪为美 第三十三讲审智的感觉和过程 第五单元小说审美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三十四讲人物情感的多元错位 第三十五讲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 第三十六讲情节:审美因果超越实用、理性因果 第三十七讲性格:寻找情感的着迷点 第三十八讲情节的淡化:意识流和魔幻因果 第三十九讲环境的强化和虚化 第六单元审美规范的解构和重构 第四十讲风格和流派:对审美规范的突破 附录: 一、 冲破理论与审美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 二、主要著作简介 三、主要论文
  • 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本书是英国著名批评家伊格尔顿的重要著作之一,作品简明扼要地评介了20世纪后半期的各种理论流派,包括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权主义等。为读者勾勒出当代西方学理论的主要脉络。本书是西方高等学校生学习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必读著作,清晰易懂,被誉为批评理论的“普及本”。 本书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主要批评理论,在英美各大学颇受欢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理论在学术界越来越受重视,另一方面是伊格尔顿把这些晦涩的理论变成了比较通俗的语言,使人们容易读懂,不必花很大气力就能对各种理论的概况有所了解。 全书的基点是:文学理论是由特定历史阶段决定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理论的变化发展都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现实有关。 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是文学?”,通过追溯英国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说明文学的观念实际上是个时代的观念;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文学理论;最后,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得出结论: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本书的意图是为那些以前很少了解或不了解现代文学理论的人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
  • 王佐良文集

    作者:王佐良

    《王佐良文集》作者王佐良,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讲师。1947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在教学、外研、翻译工作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

    作者:Frank Kermode

    Frank Kermode is one of our most distinguished and beloved critics of English literature. Here, he contributes a new epilogue to his collection of classic lectur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fiction to age-old concepts of apocalyptic chaos and crisis. Prompted by the approach of the millennium, he revisits the book which brings h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sights to bear on some of the most unyielding philosophical and aesthetic enigmas. Examining the works of writers from Plato to William Burroughs, Kermode shows how they have persistently imposed their "fictions" upon the face of eternity and how these have reflected the apocalyptic spirit. Kermode then discusses literature at a time when new fictive explanations, as used by Spenser and Shakespeare, were being devised to fit a world of uncertain beginning and end. He goes on to deal perceptively with modern literature - with "traditionalists" such as Yeats, Eliot, and Joyce,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schismatics," the French "new novelists," and such seminal figures as Jean-Paul Sartre and Samuel Beckett. Whether weigh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dern and earlier modes of apocalyptic thought, considering the degeneration of fiction into myth, or commenting on the vogue of the Absurd, Kermode is distinctly lucid, persuasive, witty, and prodigal of ideas.
  • 从柏拉图到巴特的文学理论

    作者:哈兰德

    《从柏拉图到巴特的文学理论》评价了自柏拉图到罗兰。巴特的重要文艺思潮发展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重要思想家。内容包括理论家的著述提要,理论流派的划分和各个时期理论发展的情况等,简洁清晰地解释了七十余个术语。并通过一份长大6页的书单反映出近三十年来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还结合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

    作者:胡经之 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是《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的上册,20世纪的西方文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新说迭出,需要学术前沿的研究。这次修订,把重点放在下卷。增加了论英美新批评、巴赫金、梅洛.宠蒂、伊泽尔、雅克.拉康、罗兰.巴特、德里达、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章,削减了伍尔夫、杜威、英伽登等章。在
  • 批评、正典结构与预言

    作者:(美)布鲁姆

    本书是布鲁姆特的著作精粹,也是“最大胆最有创见的一套文学理论”。本书收录了人民的宗教:上帝之国、约瑟夫・史密斯创造宗教的想象力、死者的施洗,未来者的精神、无可逃避的坡、爱默生:交叉的力量、批评、正典结构与预言:事实性的悲哀等十四篇论文,基本上大体反映了布鲁姆的批评风格和理论特色。
  •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作者:周作人

  • 诗学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理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为其中一册。
  • 被诅咒的诗人

    作者:周理农

    《被诅咒的诗人》描述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一部残酷的辩证法。选取并加以描述的19世纪几个法国诗人,造成他们选择困境的东西在今天也正折磨着我们,这种巨大的困惑对艺术的影响在于象马拉美这样的诗人,他直到今天在法国都仍然属于最“后现代”的诗人。
  •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作者:Harold Bloom

    'Literary criticism, as I attempt to practice it', writes Harold Bloom in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is in the first place literary, that is to say, personal and passionate'.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Bloom has shared his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written word with students and readers. In this, his most comprehensive and accessible study of influence, Bloom leads us through the labyrinthine paths which link the writers and critics who have informed and inspired him for so many years. The result is 'a critical self-portrait', a sustained meditation on a life lived with and through the great works of the Western canon: Why has influence been my lifelong obsessive concern? Why have certain writers found me and not others? What is the end of a literary life? Featuring extended analyses of Bloom's most cherished poets - Shakespeare, Whitman, and Crane - as well as inspired appreciations of Emerson, Tennyson, Browning, yeats, Ashbery, and others,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adapts Bloom's classic work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to show us what great literature is, how it comes to be, and why it matters. Each chapter maps startling new literary connections that suddenly seem inevitable once Bloom has shown us how to listen and to read. A fierce and intimate appreciation of the art of literature on a scale that the author will not again attempt,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follows the sublime works it studies, inspiring the reader with a sense of something ever more abou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