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乌托邦

  • 蚂蚁社会

    作者:[德]尼尔斯·韦贝尔

    【内容简介】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从作家到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们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人类社会的最佳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个体到整体的社会,从君主制到民主社会,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式全能国家到《美丽新世界》中的集权乌托邦,再到原子化、网络化的后现代社会,蚂 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能被象征性的解读,并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形成了巧妙的一一对应。作者从社会学专著、小说文本,乃至电影文本出发,探索了这一类比的迷人历史。

    在本书中,蚂蚁,成为人类社会的绝对隐喻。人不是“像”蚂蚁,人就是蚂蚁。

    【编辑推荐】

    ☆ 横跨政治学、社会学、昆虫学、文学与电影评论

    ☆ 展现人类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文明前景的所有野心和企图

    ☆ 塑造人类文明的,是个体的自由,还是是集体的逻辑 ?

    ☆ 政治制度、战争体系、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全部隐喻

    【本书获誉】

    这本书的主题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但蚂蚁是唯一的镜子,让人类可以将自己视为群众和集体的存在。甚至像韦贝尔展示的那样,我们与宇宙外星人的相似程度也无法和我们与小邻居们的亲密程度相比。

    ——《南德意志报》

    韦贝尔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它永远不会忽视蚂蚁的隐喻在科学和文学中的反馈作用。正是由于蚂蚁以社交昆虫的身份出现,并具有集体智慧的特征,所以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被象征性地解读——尽管情况大不相同。

    ——《文学世界》

    韦贝尔原创性的文化史……预示了未来。在未来,塑造我们世界的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集体的逻辑。

    ——《文化时间》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全二册)(英汉对照)

    作者:(德)曼海姆

    (一) 第一章 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 思想的社会学概念 第二节 思想的当代困境 第三节 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的根源 第四节 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问题的对集体无意识的控制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第一节 概念的定义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三节 从意识形态的特定概念到总体概念 第四节 客观性和偏见 第五节 从意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的转变 第六节 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七节 从非评价性到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过渡 第八节 非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中暗含的本体论判断 第九节 虚假意识问题 第十节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第三章 科学政治学的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问的关系 第一节 为什么不存在政治科学 第二节 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决定因素 第三节 各种视角综合成的一个政治社会学问题 (二)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社会学问题 第五节 政治知识的本质 第六节 政治知识的可交流性 第七节 三种知识社会学 第四章 乌托邦思想 第一节 乌托邦、意识形态与现实问题 第二节 愿望的满足和乌托邦思想 第三节 乌托邦思想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各阶段 第四节 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第五章 知识社会学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 第三节 对传统认识论片面性的证明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 知识社会学领域中历史一社会学研究的技术问题 第六节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概括 译者后记
  • 乌托邦

    作者:Thomas More

    《乌托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 有趣的金书》,是才华横溢的入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St.Thomas More,1478—1535)的名垂史册之作,也是西方哲学史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 力的作品之一,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入文主义的最高成就。作者在《乌托 邦》中描摹了一个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不仅开创了乌托邦小说 这一体裁,而且激发了几代八政治改革的灵感。五百年后的今天,这部作 品依旧是一本丝毫没有退色的经典。
  • Architecture and Utopia

    作者:Manfredo Tafuri

    Written from a neo-Marxist point of view by a prominent Italian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Architecture and Utopia leads the reader beyond architectural form into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of architecture to society and the architect to the workforce and the marketplace. It discusses the Garden Cities movement and the suburban developments it generated, the German-Russian architectural experiments of the 1920s, the place of the avant-garde in the plastic arts, and the uses and pitfalls of seismological approaches to architecture, and assesses the prospects of socialist alternatives.
  • 伊加利亚旅行记(第一卷)

    作者:[法] 埃蒂耶纳·卡贝

    法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卡贝(1788—1856)的代表作。1840年发表,名为《威廉·加利斯达尔爵士在伊加利亚的旅行和奇遇》,1842年第二版时改名为《伊加利亚旅行记:哲学和社会小说》。文学体裁。书中对旧社会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抨击。认为旧社会制度有三个弊端:(1)财富与福利的不平等,(2)私有权是产生社会弊病的根本原因,(3)货币是产生社会弊病的重要原因。对资本主义的各种罪恶现象,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并指出现存政治制度的主要弊病产生于“法律是由贵族或者富人来制定”的,而旧制度中的军队、监狱和警察则是“报复与压迫”人民的工具。从而他得出结论,根除和消灭不平等制度及其产生的根源,代之以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平等制度。书中设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和人们自愿联合起来的“伊加利亚共和国”。这个理想共和国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和兄弟并在权利、义务上完全平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实行社会所有。主张新的理想国家在经济上应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充分发挥人们的才智,最大限度发展生产力,是工农业和交通发达与技术先进的社会,社会成员消费品分配上实行“按需分配”;政治上是一种“民主共和政体”,即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行人民的主权,立法和行政分离并且后者从属于前者,实行集体领导,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并接受其监督。此外,理想国家中将重视教育事业,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同外国实行互相友好、不背信弃义、不对外扩张和不干涉邻国事务的原则。其著作中不少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但从总体上讲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理性”学说,既缺乏科学性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书出版时,博得广大劳动群众的热烈欢迎,是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 生态乌托邦

    作者:欧内斯特·卡伦巴赫

    《生态乌托邦》的雄心是提供一幅吸引人的画面,即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可持续”到底是什么样子,向大家展示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新的生活方式,确保人类可以比较舒服地在地球上生存更长时间。 书中描绘的许多日常生活细节,使得许多读者都为之着迷,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希望与乐观,对年轻读者格外有吸引力。它揭示了蒙在环境退化、社会异化、社区衰败、个人压力等看似不可避免的表象上的面纱,教导我们:敢于做梦是件好事,乐于尝试新观念新想法是件好事,想象自己快乐幸福是件好事,与我们的同伴拥有相互支持关系同样是件好事。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作者:卡尔·曼海姆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29);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F.科恩出版社,波恩,1929,现为舒尔特-布尔姆克出版社,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1931)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第一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文章。
  • 乌托邦之死

    作者:[美]拉塞尔•雅各比

    在《乌托邦之死》中,著名历史学家兼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清醒地审视了未来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雅各比揭示了人们对于曾经支持过异议与社会变革运动的乌托邦理想的抛弃;因此他号召作家和批评家矫正自己正在丧失的想像和骨气。 乌托邦精神,即相信未来能够超越现在的这种观念,已经消失了。甚少有人想像未来,它不过是今天的复制品而已,这复制品有时候比今天稍微好些,但是一般而言要比今天糟糕。出现了一种新的一致性看法:不存在其他选择。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政治衰竭和退步的时代的智慧。 在本书中,我绘制出了文化倒退的曲线图:激进派已经丧失了其刺激性,自由主义者也丧失了其骨气。在历史的优势力量或历史的经验面前,倒退并非不光彩的事情。难题不在于传统的失败,而在于思想的疲倦与装聋作哑,即假装每向后或者朝边道退后一步就标志着前进十步。 1799年,柯勒律治写信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建议他同广泛的精神不振和顺从竞争:“我希望你能给如下这些人写一首诗,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完全失败,他们已经抛弃了对人类改良的一切希望,正在堕入一种差不多是享乐主义的自私之中,在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想像性哲学的蔑视这种软弱的名号之下,掩盖了同样的享乐主义的自私。”尽管我没有写过诗,但是我很乐意想像,就其对于想像冲动的捍卫而言,这本书能够部分地实现柯勒律治的请求。 ——拉塞尔•雅各比 赞语: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世纪。这本书是对思想和文化环境的勇敢评价。 ——《伦敦书评》 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愿意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加相宜的希望很可能会遇上漠然的凝视或嘲笑,拉塞尔•雅各比是一名不可或缺的批评家。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 《乌托邦之死》一书学识渊博、见解大胆、具有煽动性,对进入政治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分子都给予了十分猛烈的批评,结尾部分充满了一种深刻的人道情感。 ——豪沃德•齐恩(Howard Zinn)
  • 乌托邦思想史

    作者:乔·澳·赫茨勒

  • 新大西岛

    作者:[英] 弗•培根

    本书是弗兰西斯•培根晚年未完成的一部著作,在他死后的翌年1627年出版。培根在本书中描绘了他理想的社会图景,在早期的乌托邦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书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后附有苏联作者撰写的“关于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岛》”一文,供研究参考。
  • 十九世纪乌托邦共同体的生活

    作者:[法]让-克里斯蒂安·珀蒂菲斯

    19世纪,无数乌托邦理想主义者在欧文、傅立叶等人的率领下,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只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创建美好家园。在欧洲和美洲,乌托邦共同体虽然昙花一现,但其激情足以彪炳史册。本书旨在将那段感人的历史重现,乌托邦人关于完美和谐社会的尝试、坚持和最终失败,是悲歌,更是赞歌。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试验 第一章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社团 新和谐村 伊卡里亚之旅 奥奈达社团 新澳大利亚社团 第二章 傅立叶派的试验 傅立叶和韦斯格尔河畔孔代社团 实践者 美国傅立叶分子 最后的试验 第三章 无政府主义社团 第一批极端自由主义社团 罗西和他的塞西利亚社团 自由派 第二篇 共同体的存亡 第一章 计划 号召 响应 资助 出发的组织工作 第二章 通往乌托邦之路 选址 先遣者 第三章 安置 抵达 建设 第四章 人员 招聘办公室 其他形式的宣传 人员的社会组成 游离人员 第五章 领导和行政管理 行政组成和改革 经济和社会组织 资金 第六章 平常的日子 日常活动 服装 食品 知识分子的娱乐和生活 宗教 第七章 妇女与家庭 妇女的要求 家庭还是共同体 第八章 外界反应 乌托邦还是革命 排斥 帮助和鼓励 第九章 争吵与分裂 社会竞争对手 争吵 分裂 第十章 社团的解体 原因 清算 结论 乌托邦的昨天与今天 书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想得很美-乌托邦的细节设计

    作者:马少华

    本书着眼于细辨乌托邦著作的发展,不仅揭示出晚期乌托邦著作与早期乌托邦的重要差别,而且揭示出当代人的思想、当代问题与那些乌托邦著作在思想源流上真实“对接”的部分。 本书尽可能多地介绍和探讨了乌托邦著作中的细节,这不仅是考虑到它的知识性和通俗性,以区别于抽象的理论著作,而且是考虑到,那些对美好社会的想象和设计,本身都是细节化的。正是在细节的设计中,前哲们凝结了无数心血和深刻的寄托。
  • 踢走港式英語小辭典

    作者:Aman Chiu

    熱氣食物 = hot food? 好厚面皮 = has got a thick cheek? 碌爆卡 = exceed the credit limit? 本書從50個典型的港式英語錯句入手,把港人常犯的英語錯誤逐一指出,並逐一修改,同時引用大量實例,扼要地加以分析說明,有助於讀者克服廣東話干擾,擺脫港式英語。 本書特別以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分析問題,並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在結構、詞義和表達等容易產生干擾的幾方面加以闡述,讓讀者認識中西文化思維的差異,同時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最後克服母語思維定勢對學習的影響,大大提高英語水平。
  •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作者:【美】莫里斯·迈斯纳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成名代表作,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思路和论证风格。 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力,试图全方位地恢复被扭曲的马克思著作中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本书根据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翻译。 如果说毛泽东主义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那么它确实造成了一个持久动荡的革命形势,为达到(或至少是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如果马克思要改变世界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的指令是衡量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的话,那么,与列宁主义者相比,毛泽东最后或许可以被判认是一个更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邦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 ——莫里斯·迈斯纳 (Maurice Meisner) 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那么,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 ——莫里斯·迈斯纳
  • 乌托邦

    作者:[英]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作者虽能设想一个产品丰富到用之不竭、人人都可以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但却不能想象生产力能够迅速增长。莫尔邦能输出的基本上只是些原料,如羊毛、亚麻、木材、染剂、生皮、黄蜡、油脂,以及蜂蜜、谷物、牲口之类。乌托邦人穿的衣服朴素简单,在其他生活方面也崇尚俭朴。总之,乌托邦大体上还保存自然经济的特点,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当于十六世纪初英国的水平。
  •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作者:[美]罗伯特·诺齐克

    本书作者诺奇克1938年11月16日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他很早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963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短暂任教,然后于1969年来到哈佛大学。1974年,他发表了《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以回应罗尔斯的政治学名著《正义论》,讨论了热门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等政治学问题。该书于197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 回顾

    作者:[美]爱德华·贝拉米

  •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作者:[美]罗伯特·诺奇克 著

    本书是对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最大的外国伦理学名著,为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属于极端自由主义。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自然状态理论,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国家;超越最低限度的国家;乌托邦。
  • 不完美的图像

    作者:[美]拉塞尔·雅各比

    乌托邦思想在今天遭到了普遍的怀疑。我们时代那些令人尊敬的知识分子,诸如汉娜·阿伦特、以赛亚·伯林、卡尔·波普尔塑造了现代反乌托邦主义并使它深入人心。更不用说那些反乌托邦小说,比如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了。 拉塞尔·雅各比对此提出了批判,他坚称,这些思想家和小说家错误地将乌托邦思想同纳粹主义及极权主义等同起来了。他进而告诉我们,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乌托邦主义传统,即蓝图派乌托邦主义和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主义。前一传统强调详尽无遗地描绘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设计出奇奇怪怪的未来之形象,几乎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思想家(他们是特奥多·阿多诺、瓦尔特·本雅明、恩斯特·布洛赫、古斯塔夫·兰道尔,以及其他卓越的犹太思想家)一如那些严格遵守《旧约》反对偶像禁律的人一样,既拒斥蓝图设计师对细节的痴迷,也抗拒现代图像的引诱。 在这两重区分之后,雅各比论证说: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精神将复活冬眠中的社会政治想像力,为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希望。我们需要学习并重返那种精神,使我们自身对更加富有想像力的未来之观念保持开放态势。
  • 乌托邦

    作者:(英)莫尔

    《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乌托邦》第一次向人们提出公有制的问题,并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渊源,必须消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