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女权主义

  • 违背我们的意愿

    作者:[美] 苏珊·布朗米勒

    本书被西方世界奉为“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创下30年畅销不衰的奇迹。它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 本书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此书一出版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列为“强奸经典”。根据全球最大网站亚马逊网站统计,有478部重要的著作引用了本书中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新闻周刊》把此书评价为“一部对强奸问题最为详细的研究,迫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具有毁灭性的犯罪”。《纽约时报书评》把本书列为本年度最杰出的图书之一,认为本书是一部“冷酷的史实,不朽的作品……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它立足于独一无二的政治史档案、强奸的社会学以及男女在法律上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简明而通俗,布朗米勒写就了一部具有持续社会重要性的决定性的、压倒性的、令人震惊的著作”。 《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自1975年出版以来持续处于热销中,2000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宣称《违背我们的意愿》为20世纪100种最重要图书之一。 此书至今已经有17种文字的版本,因此我关于强奸犯罪的分析已经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阅读和接受。令我欣慰的是,中国读者终于有机会用中文阅读《违背我们的意愿》这本书了。 个人声明 第一章 强奸的群众心理:引言 第二章 初期的法律 第三章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孟加拉国战争 越南战争 第四章 骚乱、大屠杀和革命 美圈革命 犹太人大屠杀 对摩门教教友的迫害 三K党:针对黑人的暴力行径 刚果:针对白人的暴力行径 第五章 英国历史上的两个研究对象 印第安人 奴隶制 补遗:计量史学家 第六章 警方记录在案的强奸犯 强奸、跨种族强奸、团伙强奸 “无偿行为,过度强奸” 奸杀 第七章 种族问题 第八章 权力:机构和政府当局 监狱强奸:同性恋体验 警察强奸案件 儿童性虐待 第九章 英雄强奸犯的神话 第十章 受害者:定位 意念中的强奸幻想 美丽的受害人 《旅馆客房里被杀死的金发舞女》 言情杂志:“他让我这么做的。” 第十一章 受害人:罪行 第十二章 女性的反击 译后记
  • 西方大师的智慧(全十册)

    作者:唐译 主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大师的智慧》包括《忏悔录》《第二性女人》《善与恶的彼岸》《君王论》《理想国》《梦的解析》《宽容》《散步者的随想》《国富论》《人论》,均使用同一ISBN。
  • 海蒂性学报告

    作者:雪儿·海蒂

    《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修订版)》中,作者想展示的便是女性性行为(男性性行为在另外一册中介绍),也即是许多世纪以来被主导各个社会的生育模式所忽略或压抑的性行为方式。女性性高潮是大多数女人在自慰时极易获得的性状态。然而,在我们所知的性定义之中,大多数女人达到高潮的性刺激-阴蒂刺激-往往被排除在外,这意味着,(在他们看来)要么女性性高潮不如男性性高潮重要,要么女人应该设法使自己从带给男性性高潮的同一种刺激-阴道交媾-中获得性高潮。事实是,大多数妇女在某种形式的阴蒂刺激中更易达到性高潮(几乎所有的女人都能通过阴蒂自慰轻易地达到性高潮)。本项研究揭示出,只有少数女人通过“性交”达到高潮,大多数女人在性行为中只是在男人面前伪装自己达到高潮。那么,女人如何才能成就自己,性行为如何才能更加平等并富于变化呢?根据她们的证言(《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修订版)》中比比皆是),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女人及女性性高潮毫无过错,需要改变性态度的是社会自身。女人在“性行为(交媾)”中获得性高潮的压力,使女人即使在最隐秘的时刻也不得不屈服于这个社会的排斥与压制。女人得到的教导是,她们应该改变自己,在“性交(交媾)中学会性高潮”然而,需要改变的不是女人,而是这个社会。它需要重新就“性”的定义做出评判。
  • 女人的一个世纪

    作者:德博拉.G.费尔德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1900-1909 1900 禁酒主义者凯利·纳逊大刀阔斧砍向酒馆 国际女装工人联合会成立 1901 发明电动洗衣机 1902 半麻醉无痛分娩技术得到应用 1903 全国妇女工会联盟成立 1904 玛丽·麦克劳德·贝休恩创办戴托纳黑人女子师范和工业学院 1910-1919 1910 曼法禁止州际贩运妇女从事不道德勾当 电影新媒介打造第一批电影女明星 1911 艾丽斯·汉密尔顿医生发表第一份职业病研究报告 一百余名服装女工在三角女式衬衣厂大火中丧生 庆祝第一个国际妇女节 1912 茱莉娅·戈登·洛成立美国女童子军 1914 纽约社交名媛玛丽·费尔普斯·雅各布斯取得胸罩专利 母亲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时尚》成为主要的时尚杂志 妇女和平党成立 1916 第一家节育诊所在纽约布鲁克林开张 珍妮特·兰金成为第一位美国国会女议员 1917-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 妇女选民联盟成立 1920-1929 1930-1939 1940-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参考书目
  • 女权主义简史

    作者:Margaret Walters

    谁是最早的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思潮到底真正改变了多少女性的生活?这种思潮在当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何差异? 在这本《简史》中,玛格丽特•沃特斯着眼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探究妇女选举权、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权主义思想在今天是否依然有其价值等重大问题。她从欧洲讲到美国,再讲到第三世界,通过分析全球妇女的现状,向我们展示了女权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 女权主义与文学

    作者:康正果

  •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

    作者:凯瑟琳.A.麦金农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内容简介:“美国法律文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1997年10月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达成的“中美元首法治计划”(PresidentialRule0fLawInitiative),由美国新闻署策划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一大型法律图书翻译项目。“文库”所选书目均以能够体现美国法律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及法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为标准,计划书目约上百种,既包括经典法学教科书,也包括经典法学专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文库”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亦将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法治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 激情的政治

    作者:贝尔·胡克斯 Bell Hooks

    每一个女人,不论肤色,不论国别,只要想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就需要女权主义知识。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解套。我們或許意識到自己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承傳的限制,卻只能嘆息人微言輕、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與其他以提升女性性別意識為目的的書不同,這本書是寫給共同住在父權房子中的男人和女人看的。 # 目錄 譯序:父權的房子,用女性主義的工具拆解 序言 誌謝 首部曲 問世間,父權為何物? 第一章 我們在哪兒? 第二章 為什麼是父權體制? 第三章 意識形態、思迷與魔術:陰柔特質、陽剛特質與「性別角色」 第四章 父權這個體制:是它,不是他、他們或我們 第五章 女性主義者與女性主義 二部曲 迷於幻,是為障 第六章 關於父權的思考:戰爭、性、及工作 第七章 什麼父權體制 第八章 那一定是女人 三部曲 拆除父權違建 第九章 內疚、罪惡、責任 第十章 拆解性別千千結 附錄(一)拆解性別糾結的有用資源 附錄(二)國內性別相關網站 註釋 索引 補充資源:性別社會學書目
  • 女权主义

    作者:[英]简·弗里德曼

    本书是关于女权主义的概念探讨,但相比概念,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女权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为了剖析女权主义的复杂性,作者并未驻足于女权主义的不同流派以及女权主义思想,而是重点探讨女权主义者对与妇女有关的问题所做的各种分析。这一做法既承认了当代女权主义讨论的分裂与多样性,又超越了不同的女权主义思想流派简单对立的立场。尽管作者相信女权主义可以成为 拥有独立思想、历史和实践的领域,但作者也认识到,女权主义的思想、历史和实践远非统一的,而是有待于不断的、更深入的讨论。
  •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

    作者:吴庆宏

    女权主义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潮,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本书认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一,她不仅继承了早期的旧女权主义(women’s rights)的核心思想,坚持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法律权利,还特别强调女性必须彻底摆脱父权制思想观念的束缚,丰富和发展其特性,发出不同于男性的声音,从而实现了由强调男女法律上平权的旧女权主义向解构男性政治思想文化霸权、确立女性视角的新女权主义(feminism或译女性主义)的转变,为20世纪60年代末新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想理论基础。其二,她在对妇女解放的思考中,主张最终消除男女的二元对立,摆脱形而上学的性别划分,并且把目光投注到女性内部的阶级差异上,由此预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的发展方向。
  • 圣杯与剑

    作者:理安·艾斯勒 (Riane Eisler

    圣杯与剑,ISBN:9787509705872,作者:(美)艾斯勒 著,程志民 译
  • 假装浪漫

    作者:沈睿

    假装浪漫一个女人的视界,ISBN:9787807415978,作者:沈睿 著
  • 她们

    作者:【美】玛丽·麦卡锡

    玛丽·麦卡锡是一位重要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她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她们》开启了女性自我解放主题讨论的先河。 《她们》出版于1963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八个20余岁的女孩从美国著名女校瓦萨学院毕业后的人生轨迹。 她们名校毕业,心中满怀理想,她们不甘做没有自己姓名的家庭主妇,努力工作养活自己。但当她们与现实生活遭遇时,虽有惊喜,更多的却是种种问题。 虽然时代变迁,但每一代的女性其实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婚前性行为、不靠谱的男人、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人生的控制权其实并不在她们自己手里。她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但最后却发现,她们始终要接受自己作为第二性的角色。
  • 女性心灵成长经典

    作者:乌特·艾尔哈特

    女人只有感受到自己身上蕴藏的能力,洞悉男女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在职场上、生活中与异性相处,并且利用这些优势去获取生活的乐趣。 没有人真正了解若干年后,生活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重要的是清醒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及时采取行动,让自己走向内心满意的道路。 成功和幸福的核心在于发挥你的优势。 没有女人的男人是一枚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让兔子去跑,别教猪唱歌。 要行动,不要犹豫。 ……
  • 道出真我

    作者:[美] 切丽·布莱尔

    全书以线性的描述追忆了切丽·布莱尔的成长历程、求学阶段、恋爱经过和成为“第一夫人”后的政治生活。作为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见证了其丈夫——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历程。书中讲述了布莱尔夫妇如何从平民阶层蜕变成为处于权力巅峰的风云人物,披露了他们在政治、生活和感情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点滴细节,试图还原布莱尔夫妇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

    作者:(法)弗朗西斯,(法)贡蒂埃

    西蒙娜•德•波伏娃于1986年4月14日逝世。二十多年之后,虽然她的作品和她的个人生活始终备受争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20世纪法国作家中的大师级人物。她的显赫声名,缘于作为一位文学家和一名存在主义学者在文学界与思想 界所拥有的卓著成就,而且,她又是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 本书是一部全面的波伏娃传记作品,内容大致分为儿时贫困时代、少年学习时代、青年创作时代、中年辉煌时代和老年“影响社会”时代,记录了波伏娃一生生活、感情、思想、创作等方面的种种历程,再现了她叛逆和传奇的一生。她和萨特“奇特的爱情”也是故事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二人的关系中,不断地有他或她的情人加入进来,在充满嫉妒、怨恨、厌倦的混乱状态中凸显了波伏娃—萨特组合的实质——思想高于爱情,对这些事情的讲述也揭示了波伏娃作为女性所具有的多情、 细腻、敏感、脆弱的一面。 这部作品也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认可的传记,资料分别来自传主的作品、与传主的访谈对话录,以及晚近发现的珍稀信件。“在涉及具体的事实时,激动不是理由。”波伏娃接受作者采访时作如是说。由此,就内容的真实性和材料的新鲜感而言,这部传记有独特的优势,可信而可读。
  • 厌女

    作者:(日) 上野千鹤子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 名士风流 II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波伏瓦以自己所处的写作、政治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知识分子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的命运,刻画出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历经磨难而坚守生活信念的作家,有鄙视功名而始终不甘寂寞的精神分析学家,有锐意进取而终于落拓的活动家…… 这部小说有纪实的影子,比如罗贝尔可以对应为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刘易斯可以对应为作者的美国情人、作家阿尔戈伦,小说开篇献词即点明小说是献给这位美国情人的。当时欧洲文化圈中的活跃分子也许都可从中有所比照。但是,作者还是运用小说写作技巧,不断变化人称,变化叙述者的口吻,变化时间、空间,将全文十二章以交缠的形式展开,既有爱情线索的延续,比如亨利与波尔从热恋到歇斯底里到相互怨恨的关系,罗贝尔与安娜持久、平静的终身伴侣关系,刘易斯与安娜一见钟情、无法厮守的爱情,又有对战争、对道德审判、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反映、思考,比如樊尚对战时投敌分子的暗杀行动,亨利与罗贝尔关于是否在《希望报》上披露现实弊端的争论。
  • 心航

    作者:贝诺尔特·克鲁尔

    《心航》主要内容:是谁,创造了男女之间那一份永不消退的激情?是谁,任凭时光匆匆流逝,也从未放弃捍卫自己的美丽爱情不受凡尘琐事的侵蚀?这个秘密,正是属于这对注定不应携手的男女。他,布列塔尼渔夫;而她,巴黎知识分子。他们几乎毫无相似之处,在一个充斥着繁文缛节与清规戒律的世界上,他们本该形同陌路。 从眉目传情到忘情相拥,从短暂的相见到海角天边的约会,命运将赐予他们一份似乎不可能实现却又不可抗拒的恋情。短则几日、长则数周的重逢,散落在他们的人生长河之上,这些零星片段,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因为短暂而愈加炽烈,构成了这个开始于青春肌肤的躁动却最终直抵内心深处的故事。在温存与肉欲的纠缠中,贝诺尔特·克鲁尔希望借此塑造一段辉煌的爱情和一位自由的女性。她用放肆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字,写活了这部记录着一份不离不弃的真挚情欲的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