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儒学

  • 原儒

    作者:熊十力

    《原儒》是熊十力先生论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分上卷《原学统》、《原外王》篇,下卷《原内圣》篇,以《周易》、《春秋》、《周官》等儒家经典为依据,综合考辨分析,论述孔子开派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宗旨与内涵,责斥后世对孔子儒家正统思想的曲解与比附。同时又立足现代政治生活的现实,探讨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和对中国现当代的影响和贡献,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寻找理论的支点。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作者: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主要内容:围绕《论语》一书,梁漱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非刑罚、礼乐、孝弟、不迁怒不贰过、天命。同时,还结合中国现时的思想及西方思想,谈了新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再审视、再理解。大家之笔,尽是神来之处,寥寥十万字把一个“儒”字解释得淋漓尽致,读来不禁为之拍案!
  • 儒教

    作者:杜维明

    本书作者杜维明现为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作为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作者以精简的篇幅展现出他以简驭繁的能力。他以道—圣人—经典—儒者这样的“四象性”穿织起东亚历史的大脉络,以个人—群体—自然—上天这一条连续性的线索作为总纲领,接着论及儒家精神在历史中的开展,清楚生动地勾勒出儒家的形象。我们看似熟悉的儒家精神,但大都只是笼统的了解。什么是《大学》从个人到平天下的修养过程?儒家的五经又是怎么回事?五伦与三纲的关系又是什么?透过作者深入浅出的现代诠释,读者会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什么是儒家之道? 定义儒家精神 自我:创造性转变 群体:人类繁荣昌盛的必要载体 自然:我们的家园 上天:终极的自我转变的根源 儒学传统的形成 作为东亚生活方式的儒教 历史脉络 孔子的生平 儒学第一期的发展 孟子:儒家知识分子的典范 荀子:儒学的传承者 政治的儒学化 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 佛教和道教盛行时期的儒家伦理 儒学第二期的发展 人文宇宙观 浑然与物同体 儒家经典的核心价值 《论语》所体现的儒家观念 孟子的五伦观 儒家对三纲的批判 五经是五处理解方式 儒家精神职向的显著特征 学以成人 现世精神 内在超越 人际关系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变:家庭的动力 儒学第三期的发展 儒学与当代的关联 儒家的生活方式 未来的展望 推荐书目 丛书后记
  • 大学 中庸

    作者:[宋]朱熹 章句 金良年 导读,胡真 集

    《大学•中庸》是“大学经典”之一,《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行权”。《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大学》、《中庸》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它们是《礼记》中的二篇。
  • 儒家思想新论

    作者:杜维明

  • 儒家的困境

    作者:狄百瑞

    随着东亚的复兴,儒家思想重新成为全世界学术领域的重要话题,东亚的崛起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能起到何种作用? 作者用旧约传统中的先知同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君子进行比较,认为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对朝廷的不义进行谴责和矫枉。君子和帝王之间的张力是中国政治中重要的主题。 君子的力量源于替百姓和上天代言的社会角色,但是君子却没有有效地得到百姓的托付,也没有从上天那里获得宗教性的支撑,而是一直陷入黎民苍生和专制皇权的裂缝之中,这成了历史上儒家最大的困境。
  • 儒教三千年

    作者:[日] 陈舜臣

    何为儒教?儒教自圣天子尧舜周王的神话时代被传承至今,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的时间,贯穿中国历史。《儒教三千年》介绍了三千年间儒教之诞生、发展和变化历程。随着儒教的体制化和国教化,其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与中国等身大。随着儒教思想的不断传播,从而对周边邻国韩国、日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儒教精神的影响下,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盛极一时。儒究竟属于“宗教”,还是“道德伦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儒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该书将带领我们去探寻儒教之精神。 《茶事遍路》是一本有关茶史茶话的历史随笔。茶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数千年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日华人、作品风靡东瀛的历史作家陈舜臣先生饱览了各种史料和诗歌文献,亲身游历考察了许多茶产地,以细腻且饱含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又富于哲思的笔触,将茶源、茶品、茶人、茶地等娓娓道来。特别是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茶诗佳作,再加上作者平易浅显的解读和考证,历史随笔《茶事遍路》有如一股涓涓细流,供读者细细品味,就像慢慢品饮一壶清醇沁心的茶一样。此书获得日本第四十届读卖文学奖,爱好茶文化的朋友不可错过。
  • 朱子语类(全八册)

    作者:(宋)黎靖德

    这本书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全书共一百四十卷,由南宋末期的黎靖德编成,书的全名是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殁后,黎靖德收集其门人分记的语录(朱子所讲的话),将之编辑起来,并按其内容分类为二十六个项目。语类的内容生动,极具魁力。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当然,朱子所说的话,常因时间或对象的不同,及抄录者理解力的不同,而有不少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想要深入了解朱子学派的思想,探寻其问题的本意,朱子语类乃是最宝贵的资料。
  • 论语译注

    作者:金良年

    《论语译注》撰者充分把握《论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取现代学者对原著的研究和论述,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层层深入,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
  • 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

    作者:朱鸿林

    本书从不同的人物传记、著作和历史评价的述析中,显示出宋末至清初儒者或受儒学影响者的一些学术、文化理念和理想,他们应对所遇到的身心家国和道德文化问题时的思想和作为,以及他们的构思和体现所受到的历史认受。这些人物的个人表现及其获得的当时及后代反应,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世读书和士大夫对于儒学的实质的思辨、习行和问学情形。
  • 孔学古微

    作者:徐梵澄

    徐梵澄英语著作首次翻译成汉语。 20世纪60年代,侨居南印度琫地舍里的徐梵澄先生,开始向印度乃至西方全面介绍中国文化传统之菁华,第一本英文著作便是《孔学古微》。 书中,徐梵澄先生旨在向外国学者全面介绍孔子,包括生平、著作,教导以及思想。在徐先生看来,这是一本讲述君子品格的书。 徐梵澄先生认为,我们个人在自己的记忆中可能会忘掉许多东西,但一个民族却不能,它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不仅不能忘记,而且还要在传统中获得新的知识,并且用现代眼光重新理解它和评估它,这正是学者的工作。
  • 儒学新思

    作者:龚鹏程

    《儒学新思》内容可分三部分:一为论述一般人还不清楚的儒家内涵,如儒家的饮馔政治学、星象政治学、历数政治学、圣典诠释学、心学与性学等。二是对儒学如何经世致用的探讨,具体评述了王船山,熊十力、梁漱溟、当代新儒学家等各家得失。二是提出当代儒学应如何发展成一种生活的学问的建议,提倡生活儒学的重建。 -------------------------------------------------------------------------------- 目录 “三教论衡”自序 一 儒家的饮馔政治学 (一)儒家所说的王道王制 (二)孟子论饮食口体之养 (三)饮食与儒家思维传统 (四)礼乐教化皆主于饮食 (五)由饮食观看儒道政论 (六)迈向生活儒学的重建 二 儒家的星象政治学 (一)为政拟喻于北辰 (二)以治历明时论政 (三)对天行的基本看法 (四)以北辰为中枢的天官体系 (五)以北辰为元一太极的思想 (六)北辰之作用在北斗 (七)斗建时节以正纲纪 (八)序天之道以立人极 (九)在政治与宗教之间 三 家的历数政治学 (一)推算即位年数 (二)由天命到定数 (三)推历数以知命 (四)孔子以历论政 (五)政治的历数学 (六)由卦推衍历数 四 家的圣典诠释学 (一)今文家遗说 (二)神秘的作者 (三)特殊的观点 (四)圣典解经学 (五)神圣的寓意 (六)文字的解读 (七)《春秋》之义例 (八)《春秋》之政略 五 家的性学与心性之学 (一)比德男女 (二)乐而不淫 (三)中和性学 (四)重德抑色 (五)禁欲爱主 (六)遏欲穷理 (七)不见可欲 (八)如好好色 (九)新的思路 六 家对法治社会的反省 (一)法治 (二)法不足以治 (三)法制之弊 (四)法治之思考 七 家丧失历史性的危机 (一)严男女之防 (二)明夷夏之分 (三)论士庶之别 (四)辨良贱之殊 (五)重尊卑之等 (六)见俗说之谬 (七)考船山之误 八 学经世的问题 (一)经世之弊 (二)儒者之迂 (三)复古之害 (四)思考之路 九 俗化的儒家:王充 (一)重勘:怎样讨论王充18l (二)颂汉:对时代的赞叹 (三)文儒:对士人的期许 (四)时命:士的时代苦闷 (五)干禄:运命说的重点 (六)才辩:《论衡》中的矛盾 (七)从俗:世俗化的哲学 (八)幸偶:从超越到偶俗 (九)圣王:命与国家权力 (十)商榷:重新理解王充 十 落的儒学史:东晋名教论 (一)倡礼教以正风俗 (二)据儒学以议时政 (三)敦孝义而定制度 (四)转虚玄而重名教 (五)合仙佛以契周孔 十一 宗羲民本思想探赜 (一)证人书院之学风 (二)理学经世之传统 (三)蕺山论治之实况 (四)抑君申民之精神 (五)民本政治之民主 十二 熊十力论张江陵 (一)以寄托论史 (二)历史的争辩 (三)熊氏张居正 (四)交光互摄的历史认知27l (五)独裁的民主主义者 (六)公羊家的诠释路向 (七)时代感受与微辞比兴 (八)一个开放式的结论 十三 儒家面对的处境与批评 (一)主流之外的儒家 (二)政治权威的护法 (三)形式主义的历史 (四)弄错靶位的射手 十四 在的感受:新儒家的学术性格 (一)存在的感受 (二)生命的学问 (三)致曲以有诚 (四)异化的可能 十五 当代儒家与基督教的会通 (一)新的亲和关系 (二)儒耶亲和状态 (三)必然紧张关系 (四)调和会通之路 十六 生活儒学与人间佛教 (一)现代化情境中的儒家与佛家 (二)当代新儒家与佛教的渊源 (三)当代儒学发展的困境 (四)生活儒学的新路向 (五)儒学发展策略的反省 (六)生活儒学与人间佛教 十七 生活儒学的重建:对朱子的新解读 (一)未受重视的朱子礼学 (二)仁礼双彰——论仁心仁政 (三)据孟子以言王者之道 (四)王道以制民之产为先 (五)论礼制务酌古今之宜 (六)与胡五峰辩仁礼体用 (七)斟酌礼制与乡里自治 (八)生活儒学的重建之路 十八 儒学与儒教,文庙与武庙 (一)宜兰碧霞宫的例子 (二)礁溪协天庙的例子 (三)庙宇与教派的儒教功能 十九 韩儒李退溪政治思想商兑
  • 论语

    作者:孔丘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作者:李逸安 译注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三字经》用简明易记的三三一句押韵短文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经久不忘,奠定后世蒙学读物的基调。其内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而且像《三字经》这样用生动的口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个方面,传播“人之初,性本善”等积极人生理念,同时具有指导道德修养和学习次第顺序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完整明确的人生信念,被认为是古代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百家姓》集中国常用姓氏之大全,认祖归宗追根溯源,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百家姓》广泛引证相关历史资料,对500多个姓氏起源作了简明准确的注释,能使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繁衍至今的持久生命力。《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萧梁才子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弟子规》是清人李毓秀编纂的一部集中于儿童道德训示的蒙学教材,出世后风行海内,至今不衰。 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次译注作者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四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即保留了蒙学读物的优点,又简洁流畅,易于记诵,是同类读物中的优秀之作。
  • 经学历史

    作者:皮锡瑞

    《经学历史》是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中国经学起自西汉初年,绵延二千多年,各种著作,汗牛充栋,然而却缺乏严整、系统的经学通史。清末经今文学家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因此显得格外珍贵。此书对经学及其历史作了简要、清楚的介绍与评价,内容涉及经学史中的重要典籍、各种流派和代表人物。现代经学史家周予同先生又为此书作了详细、精当的注释,举凡典籍、人物、典章制度、生词僻义,均一一引征文献、详加阐发,为原书增色不少。
  • 孔子评传

    作者:匡亚明

    《孔子评传》内容简介:这是1985年3月《孔子评传》在齐鲁书社出版后的修订本,因已列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故现和全部丛书一道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根据几年来学习研究所得及读者建议,我对前版作了较大的修改。 修改方法可概括为三个字,即增、删、改。增,主要是增写第七章《经济思想》。删,主要是删去代序《对孔子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第三章附录《考察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解放前领主制封建社会时四位老人的谈话》和书末附录 箴言六十条译释》等。改的方面较多,有大改、中改、小改三种。中改、小改遍于各章,不一一列举;大改的主要有第一章《导论》、第四章《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第五章《伦理思想》和第十章《孔子思想在国内外影响源远流长》等。修订本和原本相比,虽然改动很大,但立论行文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态度则坚持不变。
  • 孔子传

    作者:钱穆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 春秋大义

    作者:熊逸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 论语新解

    作者:钱穆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 孟子

    作者:王常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