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理想国

  • 理想国

    作者:柏拉图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一般认为是柏拉图盛壮之年写成的,书中广泛探讨了优生、节育、婚姻、专政、独裁、民主、宗教、文艺、教育、男女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柏拉图草拟的一部宏伟的治国方略。因而,《理想国(英文详注本)》不仅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而且在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被称作古希腊的“哲学大全”。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理想国(英文详注本)》也以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仅次于《法律篇》。柏拉图的著作思想深刻,辞采丰赡,可以说对话这一.体裁在柏拉图的手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理想国

    作者:[古希腊] 柏拉图

    哲学大师柏拉图里程碑式大作,西方哲学的源头 张竹明教授全新修订译文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所有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爱默生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波普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伯特兰•罗素 大凡盖世绝伦的经典之作,必能自圆其说,自行付诸实施,自我外化为其所蕴含的神迹。因此,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利奥•施特劳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 ——成思危 《沉思录》是否能达到《论语》这样的地位很难讲,在西方历史上,能达到《论语》地位的大约只有《圣经》和其他少数几本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 ——梁文道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
  • 柱头上的《圣经》

    作者:啸声 编撰·摄影·绘图

    世界上关于基督教《圣经》的书,实在是汗牛充栋,不可胜计。可是,把“叙事柱头”按《圣经》故事编撰起来,毫无疑问是史无前例的独特创意。 西方中世纪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基督教艺术;基督教艺术就其大体而言,以《圣经》为内容。在柱头上表现《圣经》题材,亦即柱头与《圣经》结缘,成就了辉煌中世纪艺术最精彩的篇章。 在结构上担负着起拱承重功能的柱头,到了基督教的鼎盛时期,即艺术史所谓的罗曼时期(11至12世纪前后),在传统的花叶纹样装饰上又有独创性的发展,即表现《圣经》故事,称叙事柱头。由于基督教世界尤其是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这一时期建造了遍布各地的教堂和修道院,便对建筑及其装饰有巨大的需求,因此造就出许多天才工匠,他们又在叙事柱头上各显神通,创作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传世杰作。欣赏这宗珍奇,既赏心悦目,又广识益智。 本书作者在长期考察研究西方中世纪艺术过程中,对罗曼叙事柱并没有和装饰柱头格外关注,曾亲自拍摄下数千柱头的珍贵资料。《柱头上的〈圣经〉》在讲述有关内容的同时,由作者精选280个柱头,按照《旧约》、《新约》、后世和其它四部分编篡起来,成为一部左史右图的奇书,供我国读者翻阅把玩。
  • 古拉格之恋

    作者:[英] 奥兰多·费吉斯

    本书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是两位俄国青年,列夫和斯维塔。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他俩拆散了14年,他们人散心不散,坚守着爱情。列夫在斯大林的劳改营中挣扎求生,他和女友秘密通信有1200多封。奥兰多·费吉思以这些密信为素材,写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两个坚强的人,生逢乱世,在腥风血雨中呵护着爱情,坚贞不渝。
  • 打造新世界

    作者:杨照

    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我是谁?我为什么如此生活?我习以为常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来历?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究竟为何如此喜欢、讨厌、接受、拒绝?我该如何面对这样宰制我、决定我的现代观念与价值呢? 《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 奥斯维辛

    作者:[英] 劳伦斯•里斯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进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作者:杨奎松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

    作者:[英]约翰·汤姆逊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 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军机大臣宝鋆、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 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 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 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刘柠 客座主编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以中日关系为主轴,作者阵容强大,涵盖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辻康吾(日本独协大学教授)、约翰•道尔(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拉纳•米特(牛津大学教授)、唐纳德•金(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入江昭(哈佛大学教授)、矢吹晋(横滨大学名誉教授)、家近亮子(日本敬爱大学教授)、刘柠(日本研究专家)等知名学者和作家,梳理近现代日本的中国学乃至东洋学、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日本学,或介绍相关领域的学者及著作。访谈栏目收入对作家张大春关于他的新作《大唐李白》的采访;影像栏目收入摄影师北野谦的风景观念摄影;书评栏目收入路易斯•梅南对《到芬兰车站》的评论、與那霸润为内藤湖南旧籍重刊撰写的导读后记等。
  • 离线·机器觉醒

    作者:李婷 主编

    当机器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机器会取代人类、 灭绝人类,还是漠视人类,就像人类现在对待其他非人物种那样?超人工智能有可能帮助人类获得永生,也有一百万种方法可以毁灭人类。面对终将到来的机器觉醒,人类何去何从? 本期专题部分,我们专访了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尔与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从研究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也邀请了六位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分享他们对未来的幻想。我们每天接触的社交网络、线上服务系统和数码设备突然间都觉醒,具备了超级智能,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除此之外,“遗产”重访了“超文本之父”的“上都计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挖掘超文本的意义。“未来”将带我们认识组装生命分子的年轻人。“工具”则潜入沉船,探寻一次技术潜水活动所需的全部工具。“写作”里,NASA研究员,“雨果”、“星云”、“轨迹”三奖得主在南极建造起了一座酒店。而在最后的“缓读”,将带你感受跑步和攀岩的技艺和哲学。
  • 食帖02:只为喝杯好咖啡

    作者:林江 主编

    《食帖02:只为喝杯好咖啡》,是食帖品牌的第二本纸质出版物,以“咖啡”为主题,从咖啡种植开始讲起,收集全球产地信息,揭开烘焙与冲煮方式带来的差异,邀请世界顶级咖啡师、评审员、咖啡馆与咖啡品牌创始人,探索咖啡永不止息的进化,并分享有关一杯好咖啡的秘密。
  •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

    作者:[英] 毛姆

    ★“即使一切消亡,仍然会有一个作家讲述的世界留存下来,从新加坡到玛贵斯群岛,它将完全而且永远属于毛姆。我们步入这个露天游廊和三角帆船的世界,就像走进柯南•道尔的贝克街,带着快乐和永恒的归乡之感。”——希瑞尔•康纳利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短篇小说作家。 马尔克斯将毛姆列为最钟爱的作者之一。奥威尔称毛姆是“影响我最大的现代作家,我深深地钦佩他摒除虚饰讲述故事的能力”。 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伯吉斯曾评价他写下了“英语文学中最好的短篇故事” 。《人性的枷锁》《刀锋》等长篇小说使毛姆名闻世界,而他的短篇则以编织故事的精湛技巧,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为其赢得了更多读者,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1951年,毛姆出版四卷本短篇小说全集,共收录91个故事,并亲自确定篇目和顺序,为每一卷撰写序言。1963年企鹅出版社在此基础上推出新版,自此被认作标准定本,多次重版。本书即译自2002年企鹅版全集。 毛姆作品中文译本繁多,短篇小说多以精选集形式出版。本次计划推出的《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四卷本)将以精彩译文再现毛姆短篇作品的全貌。本书为第一卷。
  • 少年理想国

    作者:陈虹羽

    飞扬“私青春” 自己的青春自己扛! 少年小说女王陈虹羽首部长篇作品 《萌芽》“小说家族”主力作者 每篇作品刊出后均引爆热议,并高居人气榜首! 最真实也最隐秘的成长体验,残酷与温柔交织,失望与希望并行。 青春十年,最后,所有少年都长成了“大人”。 你也有非常想实现的梦吧? 你也有愿意不顾一切拼了命都要去做的事吧? 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庸庸碌碌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切拼命的坚守,成功了便是传奇,失败了就成笑话。只因不愿沦为他人笑柄,就连一点点固执的努力也不愿付出吗? 《少年理想国》短篇版原名《理想》,2009年登陆《萌芽》,2013年登陆“豆瓣阅读”,数十万读者高度好评,并大呼感动。 现在,它变成了一个细节和人物更丰富的长篇故事,相信也会感动你。 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刻。
  • 一个人的收藏

    作者:姚谦

    著名音乐人姚谦,也是一位知名艺术收藏家。 既非大富大贵,也非学院派专家,他喜欢独立于主流热潮思考,善于另辟蹊径。 二十年来,姚谦凭借小康收入和对艺术的一腔热情,陆续收获了众多19、20世纪的艺术珍品,既有西方印象派经典作品,又有常玉、徐悲鸿等东方大师之作。刘小东、蔡国强还在早期创作阶段,他便已收藏。有的青年艺术家,名不见经传之时,就被他慧眼识珠,而后名声大作。 然而,价值增值从来不是姚谦关注的重点,他强调对于艺术品本身的钻研和共鸣,认为这才是收藏的精髓。他不将“伟大的收藏”视为唯一道路,致力于将收藏行为融入日常。他关于收藏的活动和写作,在两岸三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书是姚谦关于艺术收藏文章的结集。作者深入浅出,分享了20年来艺术收藏的宝贵经验。从如何买下第一幅作品,到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藏方向;从学习辨别纷繁的艺术市场信息,到巧妙避开热门寻找突破。他的文字见解独到,心得丰富,即使是普通读者,也可从中一窥收藏的奥秘。
  • 走着瞧

    作者:珊珊

    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尼泊尔、南非、捷克、土耳其、斐济……对,这是一个80后女生的旅行版图,她在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独自游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写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同热爱独自旅行的读者分享。这既是一本充满惊喜的游记,也是一本实用的旅行手册。80后女生温情版在路上,还等什么,让我们背起背包,走出自己的波西米亚人生! 本书既有独自旅行途中作者通过图像捕捉的风物,以甜点游、公园游等主题形式呈献给读者。也有独自旅行途中作者在异域感受到的温暖人情,不会当地语言、准备不充分、旅行经费不足……在限制之外也是接触、交流、融入的契机,在旅途中锻炼意志、培养敏锐知觉、结交地球村好友,以80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把握人生。
  • 八百万种走法

    作者:[美]劳伦斯·布洛克

    本书是劳伦斯•布洛克唯一一部回忆录,同时也是游记、自传,以及或许只有小说家才能写出的“运动历险记”。 从纽约、伦敦到马德里,从新英格兰的童军营到西班牙山区的朝圣路,从几公里的马拉松到二十四小时的长距离赛,布洛克数十年来走过了形形色色的酷日和雨天,但这并不是一本教人如何跑步竞走的工具书。布洛克用精巧的蒙太奇手法将他的成长经历、写作生涯、书中角色与行走心得融合为一部幽默、讽刺、褪去虚饰的人生之书,与世界分享他的成败与考验。 布洛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完成于那些挑战体能极限的比赛间隙,他也发现行走与写作的道理如出一辙:你要做的只是两条腿轮流向前,而秘诀就是留在赛场上,就是不停地前进。 “你必须前进。我无法前进。但最终我会前进。”
  • 葡萄柚

    作者:[日] 小野洋子

    ◎ 内容简介 《葡萄柚》是小野洋子关于音乐、绘画、诗歌、电影、艺术作品的声明及阐释,是她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文集。其中记录了小野洋子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 几十年来,小野洋子的作品一直忠实于她的艺术理念。她将艺术创作的重心放在通过艺术传递信息,引领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感悟。她试图改变人们惯常的成见,打破人固有的思维方式,让人们从新鲜、有趣的视角反思并审视艺术与生活。
  • 以平等之名

    作者:杨照

    托克维尔这本书,是为了当时的法国、当时的欧洲,针对当时法国、欧洲的现实问题而写的。《美国的民主》背后串联的问题意识是:如何在法国、在欧洲催生出较好的民主制度来? 托克维尔要写的不只是“民主是什么”、“什么是美国的民主”,而是进一步针对法国人解释:我们应该如何为一套较好的民主做准备。以美国有过的民主经验为本,协助法国人从中学习,替自己未来必然要走的道路做准备。这是托克维尔真正的用心,也是我们两百多年后重读这本书时,仍然应该记得的前提。民主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未来,只是在这个未来中,有较好的民主,有较糟糕的民主,如果能够借由美国的例子来辨认出较好的民主,我们就可以避免犯下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通过这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呈现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社会,让那些狂热的民主派了解:民主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光辉灿烂,更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梦想。民主有其众多必要的基本条件,缺乏一定形式的政府、缺乏一定的人民习惯,民主不可能正常运作。 同时,让那些反民主的人知道:民主有其高贵之处。民主的高贵,是让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高贵,有一点尊严,而不是让极少数的人拥有所有的高贵跟尊严。我希望让他们了解,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这个世界就是会朝愈来愈平等、愈来愈民主的方向发展。
  • 食帖01.Brunch吧!没那么赶时间

    作者:林江 主编

    《食帖01:Brunch吧!没那么赶时间》,是食帖品牌的第一本纸质出版物。通过呈现世界各国早午餐文化、分享各国经典早午餐食谱、专访国内外人气早午餐餐厅及美食家、设计师、摄影师、作家、生活美学家等,来探讨跨越国界、跨越行业的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作为新生活方式之一的早午餐,令都市人放慢脚步,体会如何温暖日益疏离的情感关系,并赋予人们一段回归自我、轻松聊天的珍稀时光。
  •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东方历史评论04》以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为专题,收入对国内著名历史学者杨奎松、王奇生、青年学者周濂、唐小兵以及海外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访谈,探讨漫长的革命世纪对中国的影响。影像栏目收录的是当代伊朗摄影艺术家施林•奈莎谈自身经历和创作的自述和访谈,并选取了她的8幅精彩的人物摄影。随笔栏目收入谈法国当代著名学者皮埃尔•马南的治学历程和思想变化、柬埔寨的现代历史、台湾青年流行音乐历史及未来走向等几篇文章,书评栏目则重点评介了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代表作《文明的进程》、新近出版的玻利瓦尔传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