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叶兆言

  • 挽歌

    作者:叶兆言

    本书是“叶兆言自选集”之一。同是先锋派代表作家,与苏童的大宅院不同,叶兆言的小说人味多于鬼气。不过也不要因此误读了叶兆言,他的小说由言情写到侦探,由拟旧写到新潮,其实他更是一个描摹世情的高手。他渊博的历史底蕴以及多面手的才情使他能够轻松地游荡在故事和哲思之间,时而绚烂妖冶,时而平实淡泊,他让看客在历史背后唏嘘动情,又让读者在现实面前黯然无语。本书是叶兆言短篇小说集,收入其《战火浮生》等代表性短篇小说佳作4篇。
  • 艳歌

    作者:叶兆言

    叶兆言,一个当今文坛无法忽视的名字。与其他作家不同,他的小说,由言情写到侦探,由拟旧写到新潮,关注的是犯罪、死亡、爱情、欲望等人们面临的普遍状态和永恒困境。独特的视角,诡异的笔触,别样的风格……无外乎有读者读了一篇《挽歌》后,说它是“一面挂在天空的黑旗帜”。那么,你呢?至少,这一系列自选集(《艳歌》、《挽歌》《儿歌》)会领着你和作者共同去感受——“写作,生命的摆渡”。
  • 马文的战争

    作者:叶兆言

    《马文的战争》中的文字,就题材来说,都是现实中的现实,都是当下的生活,然而与历史中的现实生活,并没有太大本质不同。小说家关心的是那些永恒话题,譬如爱情婚姻和亲情家庭,譬如忠诚和背叛,譬如离怀愁苦和伤痛死亡,譬如有或没有硝烟的战争。故事在什么背景下发生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为什么要叙述这样那样的一些故事,当然还包括如何有效地去叙述,包括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独特观点。 现实生活终究会变成历史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妨喋喋不休。
  • 夜泊秦淮

    作者:叶兆言

    “叶兆言创作的题材并不独沽一味,但他最耀眼的作品,首推《夜泊秦淮》系列。这四个中篇从清末讲到四十年代,南京城内小户人家里的传奇喜剧,士绅门弟后的情色冲突,叶以模拟鸳鸯蝴蝶派的笔法,写来丝丝入扣。叶著不乏世故警醒的禀赋,因此在涕泪之外,别有所见。”
  • 玫瑰的岁月

    作者:叶兆言

    《玫瑰的岁月》主要内容包括:黄效愚与藏丽花的婚礼、在学雷锋的日子里、邵老先生和藏丽花、藏丽花的故事、还是藏丽花的故事、黄效愚对书法的迷恋、黄效愚与藏丽花的故事等等。
  • 没有玻璃的花房

    作者:叶兆言

    这是一部成长小说。 小说中的“成长历程”除了血腥、背叛、惊栗、爱情及性的培育之外,还有青春,还有鲜艳,还有秘语灵文的滋润。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人的灵魂由正常到不正常,由健康到不健康,由光明到黑暗的可能。 写作就像修行,这是叶兆言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所以,小说的想象力不仅有自由浪漫的行走和学识五彩底蕴的折射,还有凿凿有味、开卷如真的气息,有放逐种种禅病的纵横快意,也有尺牍或题跋般精致的情绪玩味和主客观视角像两根电线一样绞在一起接上电流灯就亮了的美妙。
  • 驰向黑夜的女人

    作者:叶兆言

    叶兆言通过竺欣慰与冷春兰长达30年的姐妹情谊与命运纠葛,勾画了一幅贯穿民国、“文革”、当代的历史长卷。欣慰出身于银行界新贵,是个活泼好动思想前卫的女孩,而春兰出身于没落世家,是个内向腼腆、冷艳傲气的姑娘。1941年,她们相识、相知于一起学唱昆戏的卞家花园,青春年少的她们缠绵于多情而伤感的昆曲情境里,全然不知生逢的乱世,已悄悄决定了多舛的命途。 1945年日本战败,汪伪覆灭,蒋介石还都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败逃台湾;20世纪60年代,“文革”又带来新的浩劫……被一段段残酷时代摧残得遍体鳞伤的两个女人,在命运的河流里相互凝视,用只属于各自的性情活着或者死去,终于从梦一般的甜美到铁一般的冰凉,冷却成历史旧梦中被遗忘与被消失的一部分……
  •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作者:叶兆言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主要内容包括:杰出的语言学家丁问渔,是南京某国立大学外文系的教授,曾在西方留学17年。在一个喜庆的婚礼上,他疯狂地爱上了年轻漂亮的新娘雨媛,雨媛是国民党军界元老的女儿。这桩爱情有着重重障碍,丁问渔是一个早就有家室的中年人,由于他经常对女性产生兴趣,声名狼藉,最著名的一次是他走进教室,突然拒绝上课,理由是来上课的女学生太少,他没情绪。他追求雨媛的疯狂举动显得滑稽怪诞,成了人们的笑谈。新郎余克润英俊潇洒,又是个飞行英雄,他几乎成了传奇一般的人物。新郎新娘珠联璧合,新娘对丁问渔的痴心妄想不屑一顾。 看似天作之合的婚姻,由于难以启齿的隐情开始产生裂痕。雨媛结婚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余克润就公开和别的女人同居。丁问渔每天给雨媛写一封情书,尽管她从不回信,丁问渔锲而不舍的追求,使得爱情在雨媛心中逐渐萌发。
  •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作者:叶兆言

    这是一个用大时代大事件作背景的简单爱情故事:一个中年花痴丁问渔在婚礼上爱上成为人家新娘的任雨媛。那是一九三七年一月份的事,然后一直到了十二月,死追烂缠又诚意无限的丁问渔终于如愿以偿,和雨媛爱情成了两情相悦的局面,然而日军进城,即将展开历史上著名的大屠杀…… 看的出来,作者花了很多力气检阅史料,将民初一大群名人和一堆史事,用丁问渔为线,全都罗织在一起,成为一本虚实相映照的小说。吸引人的部分就是这一大部分,至于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倒不是那么容易令人动容的,并不能很清楚感受到一个寻花问柳的中年公子哥,怎么会突然爱上的在婚宴上穿戎装的小女生,感觉上不过是个为爱情的滋味而爱的人,爱着主体竟然好像并不重要。 最后的结局更是愕然,和爱人走散的丁问渔在江边被日本人个快艇机枪扫射,倒了下去,故事就完了。好像作者写累了,又或者是对南京大屠杀这样大的体裁不知从何下手,只好半途撒手,让主角入土为安。 所以这样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没有动人心扉,也没有辗转反侧,只是对不时跳出来的历史部分,觉得趣味盎然就是。
  • 苏珊的微笑

    作者:叶兆言

    《苏珊的微笑》内容简介:你真的认识你的另一半吗?睡在枕边的其实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官场、情场、生意场上永远没有公平竞争,她出身名门,嫁给了凤凰男,眼看他仕途得意,婚姻却出现了危机……她天真娇憨,爱上已婚成功男,为他放弃了“蚁族”男友,却无力走进他内心深处…… 他起于贫贱,凭着过人的智慧和毅力走上仕途顶点,躲过了官场上暗流汹涌,却在情人与发妻之间纠结不已,一场忽如其来的官场风波,将他推上风头浪尖…… 房子、孩子、父母、小三、保姆……
  • 陈旧人物

    作者:叶兆言

    本书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二十九篇,所记叙的人物,上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下至苏青、张爱玲等江南才女,既有林琴南、闻一多、朱自清、吕叔湘等文学大家,又有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本书既是作者的一部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同时也是一部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加上有点迂腐、俏皮的议论,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读着亲切,甚至也有几分感动。
  • 后羿

    作者:叶兆言

    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中,后羿是一个盖世英雄——他先后射下九个太阳,使气候风调雨顺;杀死众多吃人的猛禽恶兽,使人类安居乐业。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害怕射日会招致天帝降灾,便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仙丹——她背叛了后羿,断送了爱情,一个人在月宫中过着寂寞冷清的生活。 在《后羿》一书中,著名作家叶兆言重述了这个神话,并赋予其全新的现代色彩:嫦娥忍辱负重抚养神的后代——羿,羿在嫦娥的帮助下完成了从神到人到皇帝的转变,嫦娥在羿成为皇帝后失宠被流放,羿在濒临绝境时意识到只有嫦娥的爱才是他力量的源泉,进而牺牲自己逼嫦娥飞天以离开这个乱世——嫦娥从人成为了神,而后羿则成为了人们传说中的曾经的英雄。小说中,阴谋与爱情、奉献与牺牲、忠诚与背叛、欲望与尊严轮番上演,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一段可歌可泣的惊世情缘。
  • 我们的心多么顽固

    作者:叶兆言

    这也可以称做是一部书写知青这一代人历史的小说。不同的是,知青这一代人的生活在想像中获得了真实性的重构。此前的知青小说,大多与“宏大叙事”相关。似乎知青这一代生来就是造就和承担历史的。当然这一历史幻觉和知青一代生活的具体情境有关。然而,在叶兆言这里,他改写了有关知青的历史叙事。小说的主角蔡学民——也就是老四或后来的四爷,和他的情人后来的妻子——薛丽妍或者阿妍,从一开始的相互吸引,就和人的情欲有关,他们的生活历程中的欢乐痛苦,也无不与人的情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情欲似乎和不断书写的至死不逾的爱情和忠诚无关,有关的是人对欲望的无限要求和肆意的放纵。即便在知青时代,放纵的条件极端有限的情况下,情欲之花仍然在悄然开放。老四和谢静文的第一次偷情,以及谢静文拒绝与老四建立爱情和婚姻关系,从一个方面透露了人的情欲的旺盛和蓬勃。禁忌只是表达了时代的意识形态,但对具体的人来说,情欲的要求并不可能得到平息。无论是宗教还是革命,在压抑情欲的同时,也从一个方面膨胀和激励了情欲的冒险想象。
  • 花影

    作者:叶兆言

    父死兄瘫后,妤小姐成了甄家大院的主人,她一心追回已逝的青春,寻求从不曾得到过的自由和欢乐。然而,封建家庭对她身心的毒害难以祛除,父兄的阴影亦时刻将她包围。最终,她以青春、激情和生命为代价,向黑暗的封建礼教作出了自己的抗争。
  • 1937年的爱情

    作者:叶兆言

    我的目光凝视着故都南京的一九三七年,已经有许多年头。故都南京像一艘装饰华丽的破船,早就淹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事过境迁、斗转星移,作为故都的南京,介绍信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已不可能再引起人们的青睐,这座古老城市在民国年间的瞬息繁华,轰轰烈烈的大起大落,注定只能放在落满尘埃的历史中,让人感叹让人回味。南京是逝去的中华民国的一块活化石,人们留念的,只能是那些已经成为往事的标本。南京的魅力只是那些孕蓄着巨大历史能量的古旧地理名称,譬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中的台城,譬如“王谢堂前双飞燕,飞落寻常百姓家”的“乌衣巷”。南京似乎只有在怀旧中才有意义,在感伤中才觉得可爱。
  • 陈年旧事

    作者:叶兆言

    遥想当年名士,因缘际会,成时代的风流人物。其人其事,令人不由得心向往之。名之曰“陈年旧事”,慨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陈年旧事》以简洁、朴实的笔法,勾勒了40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人物形象。作者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诸如胡适、林语堂、蔡元培、徐志摩、马寅初、吴梅、竺可桢等大师的老掌故老段子,将陈年旧事娓娓道来,道出一代名士不为人知的真情怀,读来别有一番味道。作者视野开阔,既问历史魂归何处,又涉现实关怀,其笔下人物令人神往,文字背后尽阅大师风范与时代沧桑。 自序 多少年来,习惯了被人称为小说家。什么是小说家呢,就是一个喜欢编故事的家伙,成天胡思乱想,同时用文字把思想固定下来,接二连三地杂志上发表,出版社出书,然后凭着这些成绩,便在小说家的椅子上坐实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断断续续一直在写小说,不温也不火,好歹都是坚持,转眼三十多年,蓦然回首,著作未曾等身,也已经有了几百万字。 于是开始写些非虚构的文字,说是散文也好,说是随笔也行,不紧不慢又出过几本书。我是个喜欢动笔的人,写什么都觉得津津有味,都能自得其乐。在非虚构的作品中,有一本《陈旧人物》似乎还受大家欢迎,常常有读者提到。本书的体例与《陈旧人物》大致相同,当作续集也未尝不可,无非说说过去的人,谈谈过去的事。以人叙事,以事论人,不同的只是每篇篇幅略短,但范围更广,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化人,政治和军事都有所涉及。 本书起因非常简单,既然有人愿意看这样的文字,读者喜欢,能写为什么不写,何乐而不为。我得到很多鼓励和督促,写文章的都盼望有人阅读,当然更因为喜欢写,技痒难熬自以为是,结果就一而再,再而三,欲罢不能。 怀旧是人生难免的一种情绪,陈年旧事说过去就过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最后还要唠叨一句,本书内容为第一次结集,有些被删节的文字,尽可能地恢复了。 二○一三年三月 马寅初:其实他和鲁迅一样,都是学地矿的 有朋友看了我的专栏,很感慨,说没想到国民党的两位中统特务头子,会是学地质矿物出身,而且都当过教育部长。我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天下事这么奇巧,书看多了,就觉得很正常。在过去年代,地质和矿物犹如后来的电机、计算机,还有生物,能够时髦与饭碗有关,大家都相信学了这个,日后找工作容易。 真正老资格学过矿物的,是鲁迅,还有后来的北京大学老校长马寅初。我所知道的著名人士,除了李四光学这玩意儿修成正果,其他人都是当作敲门砖,都半路改行。朱家骅和陈立夫从政当官,鲁迅成了文学家,马寅初成了经济学家。因此结论也简单,人生一世,学什么专业不重要,干什么才重要,干成了什么更重要。 李敖先生到北京大学演讲,狠狠地恭维了马寅初,说老先生坚持真理,竟敢和老人家的意思拧着干。马寅初以经济学家成名,生在乱世,没多少用武之地,一辈子也谈不上多大特殊贡献,能让人记住的,也就是提醒大家管好自己的玩意儿,注意控制人口。中国人太多了,多得让人一想到就心烦,就抱怨。 人口问题后果很严重,也很简单。用不着多少学问便想明白,掰掰手指就算清楚,以马寅初自家为例,他老先生生于一八八二年,比鲁迅小一岁,是家中的老五,也就是说,这一代兄弟五人。到子侄一代,有男十一人,女二十二人。到了孙辈,已变成四十七人,男二十人,女二十七人。 用传统眼光看,人丁兴旺是好事,在经济学家眼里,前景并不太妙,基本上是灾难。马寅初的本科虽然是矿冶,却是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经济的人皆会算账,他不得不对当权者说老实话和大白话。广大的农村没电,天一黑就睡觉,这是人口增加之重要原因,不计划生育不行。 尽管一再强调他的人口学观点与马尔萨斯无关,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信徒,毛主席还是一眼就看穿了这个资产阶级把戏。要知道,讲人口学的马尔萨斯,好人坏人都不待见,马克思不喜欢,斯大林不喜欢,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不喜欢,蒋介石恨,毛泽东也恨。 贩卖一个大家都讨厌的观点,很危险。马寅初逆水行舟,仗着岁数大,资格老,以为说几句不中听的肺腑之言,也算是感共产党的恩,帮同志们一把。所幸他并没有因此被打成“右派”,也没有遭过分残酷迫害,相对于另外一些敢说真话的著名人士,已经很幸运,有些委屈,还算不上太亏待。 马寅初是大清政府保送出去的留学生,毕业于北洋大学的矿冶专业。祖辈酿酒和卖酒,到了他这里,忽然想明白洋学问的好处。他爹原来只希望他长大当个小老板,自家酒店管管账,没想到儿子非要读洋学堂,而且以死相逼,不让我到城里去读书,就死给你老爹看。据说是真的投过河,他爹吓得不轻,只好送儿子到上海去读中学。 马寅初是浙江嵊县人,一个乡下人,能去城里读书,去大城市上海,后来又去天津上大学,说明家里有点经济实力。他最终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头衔,等到学成归国,大清朝已不复存在,袁大总统刚一命呜呼。一百年前的出洋留学,绝对真金白银,马寅初先在北洋政府的财政部混了一年,然后便是北京大学的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 当时别的教授上班都是黄包车,只有他神气十足,天天很威风地坐着大马车。出过国门的人就是不一样,难怪朱自清在日记中会不断提醒自己,没有留洋资历的人即使当了系主任,也一定要低调,要兢兢业业,否则弄不好就会被别人挤兑了。 平心而论,二十世纪一百年中,真正有机会搞经济的好日子并不多。乱世英雄起四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太平的日子居多,很长一段岁月,不是战争,就是政治运动。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好死不如赖活,话听起来有点糙,不过意思倒是不错。考察马寅初的一生,让人羡慕之事不少,说一千道一万,首先还是一个活得长。 马寅初活了整一百岁,经历得多,这政府那政府,都见过。遭遇了各式各样的运动,我们如今津津乐道的一代文化名人,大都是五四青年,可他却是不折不扣年近不惑的五四中年。他这一生,大多数时候吃香喝辣,新和旧的便宜都占。当北大教授不久,便公然娶妾,找了个刚满十三岁的幼齿。在以后的漫长岁月,始终一妻一妾,直到老死,害得胡适十分嫉妒,说他身体好性欲强。 马寅初在新中国政府中享受的是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级别相当高,高过省长省委书记。难怪有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老革命不服气,天下是老子打下来,你一个臭老九何德何能,竟然待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因为人口论争,他开始遭到冷遇,被迫辞了北大校长,行政待遇却一直享受。 一般老百姓也搞不太明白这行政待遇,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基本上是英国贵族的享受,有公家指定的很大的四合院,有专职司机,有秘书,还有服务员。
  • 南京人·续

    作者:叶兆言

    南京大萝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六朝人物精神在民间的残留,也就是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自由散漫,做事不紧不慢,这点悠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这个城市最适合文化人的到访,它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个城市的长处,还是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的文化。
  • 一号命令

    作者:叶兆言

    《一号命令》内容简介:一起震惊全国的政治事件!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多难之邦的浮沉起落!国家命运未知,个人前途未卜,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历史机密?动荡时局下,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1969年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惊动了全国,军校退役的赵文麟接到疏散命令,却不知该往何处。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打过日本鬼子,九死一生,解放前夕在四面楚歌中起义,虽然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却始终有点另类,一贯要求进步的妻子紫曼觉得自己嫁错了人,上吊自杀,让赵文麟愧疚终生。赵文麟回到老家,巧遇初恋情人沈介眉。当年美丽的大小姐、中央大学的老师,如今沦落到几近赤贫,赵文麟竟然认不出曾经刻骨铭心爱过的女人。 世事沧桑、人事变迁之残酷惨烈,令人感慨不已。 在这里,听到灵魂的呻吟!
  • 后羿

    作者:叶兆言

    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中,后羿是一个盖世英雄——他先后射下九个太阳,气候从此风调雨顺;杀死众多吃人的猛禽恶兽,百姓终于安居乐业。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害怕射日会招致天帝降灾,便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仙丹——她背叛了后羿,断送了爱情,一个人在月宫中过着寂寞冷清的生活。 在《后羿》一书中,著名作家叶兆言重述了这个神话,并赋予其全新的现代色彩:嫦娥忍辱负重抚养神的后代——羿,羿在嫦娥的帮助下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变,嫦娥在羿成为皇帝后失宠,羿在濒临绝境时意识到只有嫦娥的爱才是他力量的源泉,进而放逐嫦娥,使其飞天以离开这个乱世——由于嫦娥的爱,后羿从神成为了人;由于后羿的爱,嫦娥从人成为了神。在叶兆言令人目眩的精彩重述中,阴谋与爱情、奉献与贪婪、忠诚与背叛、欲望与尊严在小说中轮番上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一段可歌可泣的惊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