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冷战
-
间谍与叛徒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最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 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顶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最高级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阿尔德里奇·埃姆斯,正是一名暗中为克格勃服务的线人。
通过揭露美国、英国和苏联三方互相扰乱的故事,戈尔季耶夫斯基戏剧化的生涯故事在他1985年从莫斯科逃亡时到达高潮。麦金泰尔*的这部作品可能也是他最好的一部。
-
冷战国际史研究-8
《冷战国际史研究8》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纸板城堡?——华沙条约组织秘史、华约及其巴尔干成员国的冲突(1959-1969)、从欧洲导弹部署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根一布什和密特朗的政策、中苏关系正常化与邓小平对苏外交决策、1960年代美国政府中国问题专家艾伦·怀廷教授访谈录、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一马法贤老人访谈录(二)、冷战与东南亚共运的兴衰:1948年马来亚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回顾、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一)等。 -
柏林1961
两个棋手的数次对弈 决定了一个民族近三十年分裂的开始 柏林墙倒塌25周年纪念 2011年《经济学人》历史类最佳图书 大西洋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肯普 宏篇巨作 1961年,赫鲁晓夫把柏林叫作“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一年后的古巴导弹危机被广泛讨论,但1961年的柏林危机在塑造冷战格局上却更为关键、更为凶险。美苏两方如此近距离地荷枪实弹、列阵对垒,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一次失误、一个头脑发热的指挥官——核大战的触发就在瞬息之间。一方是未经试炼的美国年轻总统,他还未从猪湾事件中彻底脱身;一方是苏联总理,被中国人、东德人还有苏联政府中的强硬派包围。随着重要的党代会的临近,他知道,柏林的危局不但关乎苏联帝国的兴衰,更关系着他本人在克里姆林宫的权位。 一方从不试图理解另一方,双方都极力掌控局势。如此,一周接一周,危险步步滋长。 基于大量文献和采访,辅以新颖而惊人的洞察力,如戏剧一般的写作手法,本书以一种对20世纪历史的关键事件——这些事件对于21世纪的我们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地缘政治格局变迁,我们轻易地忘记了冷战中最恐怖、最危险的一次危机。那时美国和苏联的坦克近在咫尺,剑拔弩张。《柏林1961》情节紧张,引证丰富,发人深思,为今天提供了诸多教益。——亨利·基辛格 这是最好的历史写作。肯普娴熟地剖析了冷战时期东西方最为重要的一次战略对抗,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冷战的复杂性。——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真是绝好的一出戏!1961年柏林的对峙是冷战的转折点,远比古巴导弹危机更为重要,更富启示。这是一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个魅力型领导人基于误读的碰撞,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肯普引人入胜的叙事是文学与学术结合的典范。——沃尔特·伊萨克森,《爱因斯坦传》《富兰克林传》《乔布斯传》作者 弗雷德抓住了一个非凡的故事,这个戏剧性的故事造就了二十八年的世界秩序。《柏林1961》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在危机四伏、变幻不定和进退两难的当今世界局势中,具有借鉴意义。——查克·哈格尔,美国现任国防部长 弗雷德里克·肯普用生动的描述、机敏的分析以及严谨的研究为冷战中关键而危险的一页提供了新的洞见。他将徘徊在核战边缘的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又带回到我们身边。——斯特罗布·塔尔博特,布鲁金斯学会主席 -
叛谍
“1985年5月到12月期间,中情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损失了大量长期合作的苏联线人。灾难爆发之前毫无迹象可循,但我们的线人却都被告发给了苏联当局。无论性质如何,但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叛谍》不仅仅是由事件亲历者所写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本详细记录“鼹鼠抓捕”行动的著作。书中总共描写了这段历史中的16个典型案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格勒乌上将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波利亚科夫,他被尊称为“王冠上的宝石”,是冷战期间为美国政府服务的苏联最高级别的间谍。在和美国政府合作的20多年间,他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报。 经过多年等待,全程参与整个行动的桑德拉•格瑞姆斯和珍妮•维特弗伊,终于可以在退休后开口讲述这个中情局恶名昭彰的叛徒埃姆斯,以及被他出卖的特工们的故事了!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只有猎捕过中情局“鼹鼠”的人才能讲述的故事这是一场以生命和自由为代价的博弈 美剧The Assets原著 拨开冷战疑云,真实呈现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埃姆斯间谍案”始末 中情局“鼹鼠抓捕”小组核心成员,首次公开讲述叛徒特工埃姆斯和中情局的故事 只有《叛谍》的作者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绝伦的内幕故事,所有从事间谍工作的专业人士和对冷战期间谍战背后现实生活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认真阅读本书。 ——迈克尔•苏利克,前中情局国家秘密行动处处长 《叛谍》这一真实的故事,比那些间谍小说和虚构的电影精彩上千倍。 ——伯顿•格伯,前中情局行动官员,《美国情报机构转型及拱形镜与面具:重新发现美国情报界》合作编辑和撰稿人 本书的描写引人入胜,对于我来说,是本令人一读便难以释卷的好书! ——托马斯•A.布鲁克斯,美国海军少将(已退休),前海军情报处处长 -
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在冷战时代,美国政府和学界的相互联系与支持空前加强,社会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制定。当美国着手建立一整套针对“欠发达世界”的政策理念和行动方案,兴致勃勃地要对这些经济停滞、政治衰败、文化畸形的“落后民族”施行援助和“发展指导”时,社会科学家更是得到了施展其学术专长的空间。这些“出类拔萃之辈”相信自己把握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能够为新兴民族国家开列出达致“发展”和“现代化”的药方。这是一度统御美国社会科学主流、也在第三世界国家被广泛“消费”的“现代化”理论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社会学背景。通过细致深入的历史分析和个案研究,历史学家雷迅马揭示了:第一,信奉“自由发展主义”的美国主流社会科学家如何影响乃至塑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发展”政策;第二,以追求知识的客观性自命和自信的美国社会科学,却在何等严重的程度上成为了美国国家意识形态自觉不自觉的支撑者和追随者,而这又在何等程度上损害了美国社会科学的科学品质和实践效用。 -
赫鲁晓夫的冷战
赫鲁晓夫一直是20世纪最有争议和令人费解的领导人之一。作者借助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和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档案资料,从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的视角,以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入点,对美苏冷战中这段最危险的时期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探析和描述:其中也叙述了赫鲁晓夫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从1955年的上台直到1964年的下台的这段历史。 -
We Now Know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first time, to begin writing its history from a trul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e reflecting Soviet, East European, and Chinese as well as American and West European viewpoints. In a major departure from his earlier scholarship, John Lewis Gaddis, the pre-eminent American authority 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ld War, has written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that conflict from its origins through to its most dangerous moment,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We Now Know is packed with new information drawn from previously unavailable sources; it also reflects the finding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old War historians. It contains strik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ideology, democracy, economics, alliances, and nuclear weapons, as well as major reinterpretations of Stalin, Truman, Khrushchev, Mao, Eisenhower, and Kennedy. It suggests solutions to long-standing puzzles: Did the Soviet Union want world revolution? Why was Germany divided? Who started the Korean War? What did the Americans mean by "massive retaliation"? When did the Sino-Soviet split begin? Why did the U.S.S.R. send missiles to Cuba? And what made the Cold War last as long as it did? This is a fresh, thought-provoking and powerfully argued reassessment of the Cold War by one of its most distinguished historians. It will set the agenda for debates on this subject for years to come. -
十三天: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事件的内情,一直极富话题性,而事件中双方高层的博弈与决策,更被认为是危机时刻领导决策艺术的典范。 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在事件中参与了美国方面所有关键决策,被后世研究者认为是化解危机的关键人物。危机尘埃落定后,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写成本书,记录下了牵动世界命运的那十三天发生的秘闻,讲述了在那个无比危险的时刻决策者们的情绪变化和运用的计谋与策略。 -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本书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必读参考书,有的评论者将它誉为本领域的“找鼎之作”。在当年出版时,本书以三个“新”字为期特点:材料新——所用材料很大部分是当时国内学者未曾涉及过的美英两国的政府和个人的原始档案,不少材料外国学者也没引用过。观点新——作者对于书中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几乎都有与中外其他学者有别的精辟独到见解。写法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既坚持学术研究为本,又兼顾著作的可读性。因此,本书既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同时又是一本适合多种层次读者群的大众历史。从国内外十多年各方面的反响来看,本书的这三个鲜明特点迄今依然闪现着耀眼的光彩。 -
冷战与"民族国家建构"
《冷战与"民族国家建构":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美国因素(1945~1987)》利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RUS)、《解密文件参考系统》(DDRS)和《数字化国家安全档案》(DNSA)等美国外交纸本文献或政府解密文件电子数据库,参照相关的二手资料,在美国对第三世界冷战战略的宏大背景下,考察1945~1987年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美国因素。这部著作为韩国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亚洲冷战史研究亦有推动作用。 -
冷战国际史研究2
本书分专题研究、特邀专论、国外学者论中国、青年学者论坛、书评·书介、口述历史、档案文献七个栏目。包括《英国、美国与朝鲜战争》、《冷战如何走向终结》、《论中国的斯大林化》等文章。 -
Stasi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e powerful and brutal East German Secret Police In this gripping narrative, John Koehler details the covert activities of East Germany's Ministry for State Security, or "Stasi." The Stasi, which infiltrated every walk of East German life, suppressed political opposition, and caused the imprisonment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itizens,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secret police and espionage services in the world. Koehler methodically reviews the Stasi's activities within East Germany and overseas, including its programs for internal repression, international espionage, terrorism and terrorist training, art theft, and special operations in Latin America and Africa. -
冷战国际史研究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中国和东欧外交官论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欧关系,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档案选编等。书中所选文章、所论话题、所选编的档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史学界对冷战史研究关注的课题,而这些内容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本书中所选外国学者的文章,可视为一种学术交流,为我国读者了解有关冷战国际史的研究情况不无裨益。 -
十月风云
《十月风云:古巴导弹危机研究》充分利用各方新近解密的大量档案文献资料,广泛参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力图从国际史的视野全面、系统、客观地考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结果,分析影响美国、苏联、古巴三方领导人决策的各种复杂的国内外因索,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通过这一个案研究来揭示冷战的复杂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欧美学者在研究这一事件时,大都将重点放在美苏两国,而忽视了古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一次最为严重的直接对抗,危机将世界带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
冷战的历史遗产
《冷战的历史遗产:对安全、合作与冲突的透视》一书,是外交学院朱立群老师和国际关系学者沃伊切克·马斯特尼共同主编的作品。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部分对全书的论文进行了简要概括,并介绍了冷战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以及合作安全的概念;二部分主要介绍西方的经验,关注合作安全在欧洲的发展情况,分别以联合国、北约、华约、欧盟、欧安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三部分主要针对亚洲,主要讨论冷战期间这一地区出现的军事联盟和其他安全机制。本书试图通过对这些历史经验的讨论,帮助我们理解21世纪欧洲和亚洲所面临的安全挑战。 -
昨与今——战后世界的变迁
本书叙述了1939~1990年重大的国际事件,描述了冷战的开始和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瓦解,美国主宰地位的跌落,德日经济的崛起,苏联东欧的剧变等等。 -
新冷战史研究
《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冷战:东西方文明的冲突”的最终成果之一。书中具体包括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穿越铁幕”的宣传攻势、美国“和平演变”宣传策略研究、美国对中国早期空间发展评估及其动因等内容。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3 Volume Se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that dominated world polit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three-volume series, written by leading international experts in the field, elucidates how the Cold War evolved from the geopolitical, ide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o-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wo World Wars and the interwar era, and explains the global dynamics of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ystem. It emphasises how the Cold War bequeathed conditions, challenges and conflicts that shape international affairs today. With discussions of demography and consumption, women and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hnicity and race, the volumes encompass the social, intellectu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ld War. Through its various geographical and national angles, the series signifie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eld from a national - primarily American - to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approach. -
冷战史
本书作者1950年起在美国头家“思想库”兰德公司研究苏联军事,作为“苏联问题专家”崭露头角。1957-1979年先后任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高级官员及驻保加利亚大使,直接参与苏欧情报收集与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处理和美苏战略武器谈判等重要工作。1980-1994年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仍置身于美苏、美俄关系的事态演变之中。作为冷战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本书,他披露了美国政府高层人士当年对苏联形势的估计,争论及应对谋略等鲜为人知的内幕。...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