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夏

  • 西夏佛教史略

    作者:史金波

    本書是一本研究西夏佛教的專著,內容包括佛教在西夏的發展、西夏的寺廟和僧人、西夏佛教的宗派和藝術、西夏佛經的翻譯印施和流傳及西夏滅亡後党項人的佛教活動等。同時對於西夏佛教發展的歷史背景和它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也有具體分析,書中並對諸如敦煌、榆林兩窟群中西夏時重修或新修的一百多眼洞窟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物中的佛經、佛畫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論述。
  • 夏漢字典

    作者:李范文

    《夏汉字典》主要内容:1997年版的《夏汉字典》,被誉为破译西夏文字、打开西夏文献宝库的“金钥匙”,但遗憾的是西夏人撰修的《同义》、《同音》背注手抄本、《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合编》以及《五音切韵》等重要字书、词书和韵书,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未能收入。作者经过10年努力,终于完成增订任务。新增加内容10万余言,共计160余万字。 据统计:初版共收单字6000个,其中异体字155个,实际上共收5845字,这在当时算是西夏字的总数。经过10年来的验证,发现未识的130字,误译、误释的54字,讹体26字,声韵不详的13字。作者根据新的资料一一作了译释和考证,使字典日臻完善。 《增订《夏汉字典》将会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它将成为21世纪西夏学的又一里程碑。
  • 番汉合时掌中珠

    作者:(西夏)骨勒茂才

    西夏文和汉文双解通俗语汇辞书。党项人骨勒茂才编﹐刊於西夏仁宗乾佑二十一年(1190)。1909年在中国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木刻本﹐蝴蝶装﹐共三十七页。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於番(党项)﹑汉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词语编排以事门分为九类﹕①天体上(天空)﹐②天相中(日月星辰)﹐③天变下(天体自然变化)﹐④地体上(大地)﹐⑤地相中(山川河海)﹐⑥地用下(矿产﹑植物和动物)﹐⑦人体上(君子﹑小人)⑻⑧人相中(人体各部)﹐⑨人事下(人事活动及有关事物)。最後一类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该书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解读西夏语起了重要作用。原书刊本现在苏联﹐目前流行的是罗福成1924年的手抄石印本。 俄国柯兹洛夫从黑水取走的《掌中珠》,原件现藏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一九一二年,罗振玉在日本会见当时的彼得堡大学教授伊凤阁,得见《掌中珠》一页,深知该书的重大学术价值,次年即向伊凤阁借得《掌中珠》九页,付诸影印,始在学术界流传,但尚不过全书的四分之一。一九二二年,伊凤阁到天津,罗氏又借得全书照片,即命其子罗福成校理抄写,一九二四年由贻安堂经籍铺作为《绝域方言集》第一种刊行于世,这便是后来流通较广的罗抄本。数十年来,由于苏联方面一直未将《掌中珠》全部原件发表,后人的研究就不得不以罗抄本为据,学者每以不见全豹为憾。七十年代末,美国学者陆宽田访苏,在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摄得《掌中珠》全部,归国后进行了初步整理研究,一九八二年以《合时掌中珠》为书名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刊布,书后附有《掌中珠》全部原件影照,陆宽田将其分为A本和B本。至此,湮没约八百年的《掌中珠》原件终于重见天日。
  • 西夏史稿

    作者:吴天墀

    《西夏史稿》在判定史实时力求言必有据,征引了大量旧集;叙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至今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研究史重要著作。《西夏史稿》采用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本。
  • 西夏美术史

    作者:韩小忙,孙昌盛,陈悦新 著

    《西夏美术史(精)》主要内容包括:西夏历史与文化概述;西夏绘画;西夏雕塑;西夏书法;西夏官印;西夏工艺美术;西夏建筑美术等。
  • 西夏文字解读

    作者:(日)西田龙雄著

  • 西夏艺术史

    作者:陈育宁,汤晓芳

    当我拜读陈育宁、汤晓芳二位教授联袂撰著的《西夏艺术史》书稿时,似乎不时看到他们在灯下伏案解读,在野外风沙中考察,与同行切磋交流的身影。他们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西夏艺术专著。 陈育宁教授先后担任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银川市委书记、宁夏政协副主席,后又兼任宁夏大学校长、书记,被誉为学者型官员。他主持建立宁夏大学西夏研究中心,使之迅速成为国内知名的西夏研究重要基地。汤晓芳教授曾荣获中国韬奋出版奖,编辑出版大型图录《西夏艺术》。两位教授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有从事西夏艺术研究的基础,是完成《西夏艺术史》的最佳人选。 育宁、晓芳二位教授长期孜孜不倦地探索西夏艺术,早已进入西夏艺术堂奥,加之他们乃历史学科班出身,有善于考证的特长,使西夏艺术史的研究水准大幅度升华。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重的艺术历史感。作者在阐述西夏艺术各类别发展时,往往溯本求源,穿越时空,追寻该项艺术的发生、演变,开掘史料,增补史实,不囿于西夏王朝本身,涉猎国内各民族,甚至远及国外。 2、综合资料,构建完整体系。作者于前人整理基础上,收集整合,无论洞窟、遗址、馆藏,涵盖国内、国外,统编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碑刻与雕版、音乐舞蹈六大部分,将驳杂琐碎的众多西夏艺术品有序含纳其中,搭建成迄今最完整、内容丰富的西夏艺术体系。 3、利用比较展示艺术品个性。本书多引进中原地区各王朝、北方辽金王朝、西部藏族、回鹘王朝相关艺术与西夏对照分析,找出同异,探索原委,使读者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4、通过深入分析图书艺术品的感染力。作者在爬梳西夏艺术流变时,很注重艺术品的具体剖析,让读者品味西夏艺术的醇香,享受西夏艺术神韵。 5、以大量图片展现艺术的形象性。本书刻意多设图幅,将重要西夏艺术真品网络殆尽。 6、从理论上深化对艺术史的认识。本书对西夏个艺术门类精细研讨后,提炼认识,寻求特点,作出高度概括和综合分析。 陈育宁、汤晓芳所著的这部《西夏艺术史》是当前关于西夏艺术最全面、最系统的集大成之作,它将深藏密运的西夏艺术发展呈现给世人。希望读者通过此书深入西夏艺术宝库,了解神秘的西夏王朝,以不负作者的辛勤。 ——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西夏帝国传奇

    作者:唐荣尧

    《西夏帝国传奇(彩图版)》内容简介:贺兰山下有一处被称为“神秘的奇迹”和“东方金字塔”的美丽圣地,她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100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神秘王朝——西夏。《西夏帝国传奇(彩图版)》从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民族起源讲起,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与当地传说,用通俗优美的文字,详细介绍了党项人的崛起壮大,西夏王国从建国、兴盛、衰落到灭亡的全过程,并从西夏的角度为纷繁复杂的五代历史勾勒了一幅素描全景图。作者被誉为“中国第一行走记者”,他把自己十年来游走中国大地,探寻西夏后裔的故事和成果讲述给读者,引发读者对西夏这个遥远而神秘的王国的无限遐思,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历史通俗读物。
  • 党项西夏史探微

    作者:汤开建

    内容简介:该书收录作者二十余年来研究党项西夏论文二十余篇,针对党项源流、党项部落分布与迁徙、党项姓氏、党项风俗、西夏军事制度、宋夏战争、金夏关系、西夏文化及元代西夏遗民诸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考证与论述。
  • 西夏文教程

    作者:史金波

    本书概括介绍了西夏历史和西夏文文献,主要论述了西夏文字构造、西夏语音、词汇、语法,并解读各种类型的西夏文文献。其中有大量的例字、例词和例句以及大量文献图版。本书稿是作者集50年西夏文学习、研究的积累,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编纂成的国内外第一部西夏文教程,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 西夏通史

    作者:李范文(主编)

    全书目录 序一 /马启智 序二 /王钟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西夏文献资料 第三节 西夏考古资料 第四节 西夏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第五节 西夏史研究中的主要学术问题 第二章 党项的兴起与迁徙(4世纪-859年) 第一节 党项的族源及早期社会组织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党项 第三节 党项的迁徙及分布 第四节 唐朝统治下的党项 第三章 夏州拓跋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壮大(859-1032年) 第一节 唐末党项拓跋氏的崛起 第二节 五代时期拓跋氏割据势力的发展 第三节 宋初党项割据势力的削弱与复兴 第四节 西夏建国基础的奠定 第四章 西夏王朝的建立(1032-1048年) 第一节 元昊称帝立国 第二节 西夏立国与夏宋关系的演变 第三节 西夏与宋、辽的战争 第四节元 昊后期西夏的外交与内政 第五章 西夏王朝的巩固(1049-1086年) 第一节 没藏氏专权及谅祚亲政 第二节 秉常朝梁氏专权时期的内政 第三节 梁氏专权时期的夏宋关系 第六章 西夏王朝的鼎盛(1087-1193年) 第一节 母党再度专权与乾顺亲政后的统治措施 第二节 联辽抗宋扩大疆域 第三节 仁孝初期的自然灾害与阶级矛盾 第四节 仁孝的治国方针 第五节 粉碎任得敬的篡权分国 第六节 仁孝附金和宋的外交政策 第七节 乾顺、仁孝的功与过 第七章 西夏王朝的衰落与灭亡(1194-1227年) 第一节 纯韦占秉政与蒙古的崛起 第二节 安全篡权与蒙古征夏 第三节 遵顼即位及附蒙攻金 第四节 德旺执政与联金抗蒙 第五节 西夏的灭亡 第八章 亡国后的西夏遗民 第一节 西夏故地的遗民 第二节 移居内地的西夏遗民 第三节 青藏高原的西夏遗民 第四节 移居中亚的西夏遗民 第九章 西夏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央行政制度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 第三节 法律制度 第四节 军事制度 第十章 西夏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畜牧业与狩猎业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手工业 第四节 商业与贸易 第五节 货币与高利贷 第六节 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 第十一章 西夏的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语言文字 第三节 物质文化与风俗习惯 第四节 文学与艺术 第十二章 西夏的教育与科技 第一节 教育与精神文化 第二节 天文历法 第三节 医药卫生 第十三章 西夏的地理 第一节 疆域 第二节 交通 附录 党项西夏世系表 附录 西夏纪年表 附录 西夏与主要朝代纪年对照表 附录 西夏大事年表 跋
  • 简明西夏史

    作者:李蔚

    李蔚,原名李盛炎,安徽宿松县人。1934年11月生。195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现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教学和研究工作。会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古代考古室主任,现任教授。发表过《吴玠吴璘抗金史迹述论》、《西夏统治下的河西》、《清乾嘉年间南巴老林地区的经济研究》等论文近50篇,并出版了《西厦史研究》一书。 前言
  • 西夏史稿

    作者:吴天墀

    本书在编写方式上,照顾了普通阅览的需要,史料充实,引据可信,是一本适合学习的西夏史入门书藉;对有志进一步研究西夏史的读者,在寻找史料方面也提供了多量充分线索,把它作为前进的阶梯,可以避免或少走弯路。主要在给高等学校学生作课外读物,给中等学校教师作教学参考用书。在史料搜集的方面,也可供有志钻研西夏历史的读者作前进的桥梁。 本书的编制问题上,作者向读者说明如下几点:一、西夏史料主要散见于各种旧籍。本书在陈述史实,特别是征旧籍时,尽要能一一注明出处,以便读者进行核对,纠正错误。二、对于不便叙入正文的补充性资料和考证性文字,悉依重要程度,适当载入附注。三、本书在行文中摘录旧籍的文字,一般是浅显易懂的。摘录的用意,在于避免不必要的多一度转述而更能直接反映历史的真实。其次,也让读者适当接触我国古典史著作,以便于对中国历史(自然西夏历史也包括在内)作进一步的研究。
  • 西夏书校补

    作者:[清]周春,胡玉冰校补

    清代学者周春所修《西夏书》,是中国最早的,而且是唯一的一部纪传体断代西夏史书。传世的《西夏书》虽为残本,但它对于我们了解西夏历史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传世的汉文西夏史籍中,《西夏书》颇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西夏书》是清人著汉文西夏史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周春也是文献记载的乾嘉学者中最早为西夏国写专史的学者,他的治史方向对其他学者编写西夏专史影响很大,其后许多学者加入到治西夏史的行列。 第二,《西夏书》是汉文西夏史籍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纪传体断代西夏史书。编书者大胆采用纪传体写西夏历史,敢于冲破古代正统史学观念的束缚,这种精神是很可宝贵的。在中国历史上,西夏尽管立国近两个世纪,但中国封建王朝自宋迄清始终认为西夏国是割据政权,不承认它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封建王朝,所以封建史家在编史时一直遵循尊宋贬夏的惯例,绝不给西夏史以“正史”的地位。表现在史体选择上,不用纪传体这种封建史家推崇的史体编西夏史,而是选用编年体、纲目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编西夏史。在安排西夏历史在其它王朝史书中的位置时,或列入《外国传》,或列入《载记》中,绝不会将西夏历史置于和其它“正统”王朝历史相平等的位置。《西夏书》的编者虽然未能从根本上冲出这种束缚,依然把西夏立国后自景宗元昊至末主睍等十位夏主的事迹列入《载记》中,但他们敢于大胆采用纪传体写西夏史,以西夏国帝王将相为中心来记叙西夏历史,在《载记》中均以夏主年号纪年系事,这些作法,在清代治西夏史诸家中可谓独树一帜。传世的汉文西夏史书,凡编年体史书纪年均以宋、辽、金年号为正统,西夏年号为附庸,《西夏书》以西夏年号纪年,最为真实地反映了西夏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西夏专史。 第三,《西夏书·地理考》和《官氏考》为研究西夏地理、职官、姓氏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材料,为后人编写此类资料提供了借鉴。《地理考》记录了西夏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所辖城镇堡寨、山川河流、地望方位内容,是研究西夏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史料。《官氏考》专门辑录散见于各文献中西夏职官和姓氏资料,共列举了西夏姓氏67种,其中一字姓11种,二字姓45种,三字姓1种,四字姓1种,党项姓氏8种,元代西夏姓氏1种。这些都为清代张澍编《西夏姓氏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第四,《西夏书》采用“论曰”的形式发表编写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考证史实,或臧否人物,或纵论史事,均能直抒胸臆,观点鲜明。“论曰”内容丰富,涉及西夏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外交等各个领域,一方面反映史书编写者学识渊博,另外,这些补充可以补史传所未备。吴广成编修《西夏书事》即用“论曰”、史臣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只是他的议论太多,且重于说教,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次整理《西夏书》,一方面主要从宋元汉籍中辑录与西夏有关的资料补入《西夏书》,另一方面,对于《西夏书》及所辑录资料文字或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加以校勘、辨明。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本为底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对校本,参以宋、辽、金、元、明、清等朝傳世文献中之西夏史料,个别参以考古所获西夏文献。
  • 辽金西夏史

    作者:李锡厚,白滨

    两位长期致力于辽宋金史研究及西夏历史文化考察与研究专家的合璧之作,充分展现了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与宋朝并存的我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系统论述辽、金、西夏王朝的建立、兴盛,及其灭亡的历史过程、经验教训,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宗教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是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 西夏史稿

    作者:吴天墀

    这本由吴天墀所著的《西夏史稿》的编写,主要在给高等学校学生作课外读物,给中等学校教师作教学参考用书。在史料搜集的方面,也可供有志钻研西夏历史的读者作前进的桥梁。 在《西夏史稿》的编制问题上,要向读者说明如下几点: 一、西夏史料主要散见于各种旧籍。《西夏史稿》在陈述史实,特别是征引旧籍时,尽可能一一注明出处,以便读者进行核对,纠正错误。二、对于不便叙入正文的补充性资料和考证性文字,悉依重要程度,适当载入附注。三、《西夏史稿》在行文中摘录旧籍的文字,一般是浅显易懂的。摘录的用意,在于避免不必要的多一度转述而更能直接反映历史的真实。其次,也让读者适当接触我国古典历史著作,以便于对中国历史(自然西夏历史也包括在内)作进一步的研究。
  • 西夏社会(上下)

    作者:史金波

    这是一部反映西夏社会面貌的历史资料大全集。它探讨了我国古代西夏社会的农业、畜牧业、狩猎业、手工业、商业、借贷、社会结构、法律、职官、军队、文化教育、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饮食、服饰、居室、行政区划和交通行旅、婚姻、妇女、生育和医疗保健、丧葬、礼仪风俗、西夏后裔等内容,历史文献丰富,内容翔实,真实再现了西夏社会的全貌。
  • 探寻西夏文明

    作者:吴峰云

    本书是打开西夏神秘大门的钥匙。它不仅给读者介绍了大量负载西夏历史文化的文物,展现出西夏文物的多姿多彩,同时还披露出只有亲历者才能知晓的西夏考古的诸多动人内幕,如三十年前发掘西夏帝陵的艰辛和危险,考古专家们因陋就简、想方设法完成发掘任务的执著和智慧,国宝级文物鎏金大铜牛出土时工作人员和群众欢喜雀跃的场面,西夏重要佛教建筑宏佛塔的考察和命名经过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在作者的款款叙述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难以忘怀。本书尽管通俗易懂,但也不乏学术的切磋和探讨,有时以精辟而简洁的论证把读者带入深邃的西夏文化殿堂之中。比如在银川新华街发现的一批精美的鎏金青铜造像,究竟属于哪一时代,扑朔迷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作者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层层剖析,考订异同,论证属于西夏时期,持之有理,令人信服。 本书还在科学地介绍西夏考古时,插上丰富想象的翅膀,带领读者鸟瞰历史的沧桑。比如挖掘西夏陵园108号陪葬墓时发现了三具尸骨,其中两具确定为盗墓者。作者根据尸骨的鉴定和现场发掘情况,编织出一个三人盗墓 的故事。这个看似虚构的情节,却让读者看到盗墓者唯利是图、破坏文物的丑恶行径,自然地会联想到现实社会存在并非虚构的盗窃文物的现象,在今天也有启迪和教育作用。 通过本书还可以体会到一代一代西夏研究专家伏案面壁、穷经皓首、孜孜不倦、探索求真的精神;还可以看到西夏考古专家不畏冬天风沙,夏天烈日。在枯燥而烦琐的平凡岗位上,为民族文化贡献一生的可贵品质。正是这些专家再现了西夏文化的殿堂,使读者能领略西夏文化的风采。
  • 王朝湮灭

    作者:唐荣尧

    最悍勇的政权·最奇特的文明·最暖昧的宫廷 中华文明史上曾经阙失的一环 万里考古惊现往事,11世纪时,党项人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盘踞中国西北两百年,曾经与宋、辽、金、蒙古等并立。岂料横扫欧亚战无不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临终遗嘱要将西夏党项一族斩尽杀绝!在蒙古人的铁骑践踏与驱逐下,党项人失所流离,不知所终。诗人记者唐荣尧跋山涉水,将脚印送往历史故地的角角落落,步量访谈,与史籍印证,顺源溯流,追寻他们的蛛丝马迹,发现他们的最后去处,破解了一个被重重迷雾包裹着的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