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晚清
-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本书利用大量史料尤其是报纸杂志,第一次全面、系统、详尽、真实地展现了清末立宪运动史的全貌;朝野活动场面不断切换,人物情景经常交替,动态地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观点鲜明,提出许多创造性的独到的新见解;史论结合,论证严密。评价冷静理性客观公允。史料扎实,广征博引,抉择精细。学风严谨,纠正诸多舛讹。本书不仅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 -
睇向斋秘录
《睇向斋秘录》、《睇向斋逞臆谈》、《睇向斋谈往》的作者均是陈灨一(1882—?)。江西新城人。曾经创办《青鹤》杂志。《睇向斋秘录》所记主要为清末政坛人物逸事,可作为写实之清末官场外史来读。《睇向斋逞臆谈》主要记民国初年政界要人岑春煊、杨度、康有为、熊希龄等人逸事及政治活动,其中如《辛亥和议之秘史》、《唐内阁瓦解之真相》等篇,因作者当时在袁世凯幕中任文案,洞悉其中奥秘,有未见于他书记载者。《睇向斋谈往》专记作者在张学良幕中之见闻,对张氏父子及奉系中诸要人名士之逸事,内部派系之关系等,均有论及,可供研究者参考。 -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本书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披览了许多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是近年来反映中西交流方面非常值得阅读的文本。 -
假如光绪不死
《假如光绪不死》讲述了: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悲惨一生的光绪皇帝死于南海瀛台。在他弥留之际,病骨支离的慈禧太后命人抬了自己,来到光绪的房间,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直到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20个小时之后,慈禧也一命归天。光绪与慈禧几乎就在同一天死去,如此蹊跷,如此巧合,让时人齐感愕然,惊讶不已。究竟是谁害死了光绪,是慈禧?是袁世凯?抑或是李莲英、崔玉贵?他们为什么要害死光绪?他们为什么能把握得那么好,恰恰就在慈禧死亡之前害死了他? -
最初的国会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相互矛盾,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这样,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1910-1911年间,满清资政院召开会议预备修宪,推动君宪政体,但结果却令国人失望,立宪派在绝望中改弦易辙,走向共和。 虽然满清政权最终走向了崩溃,而资政院的精英们在政治、教育、财政、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治国理想,给后来的中国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丰厚遗产。 -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晚清读书人面对无所作为的政府,是如何走向决裂的? 孙中山与康有为分分合合的幕后细节 汪精卫、胡汉民、黄兴留日与暴动的点点滴滴 近代中国知识人认为,亡国并不可怕,只要知识者人心不死,国魂尚存,终有复苏振兴之一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面对“大局日非,伏莽将起”的严峻形势,他们舍生忘死,企图在自我脱胎换骨的同时,使得民族重现生机。本书以当时留日学生与新学之士为主,围绕其结社活动,探测其群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如何活化国魂,维系国体的心路历程。作者目光如炬,对于史料史实,穷搜深究,不厌其详,对于史实的解读别开生面,全景再现了当年一幕幕历史剧。期待通过史家的努力,达到中国知识人的使命与史学济世的交集。 -
毕竟战功谁第一(精装)
清史学者、《战天京》作者 谭 伯 牛 牛饮•之一 《毕竟战功谁第一》(精装) (曾、胡、左、李,晚清大佬的明争暗斗?) 编辑推荐: 广东“流亡政府” 少磕一个头罚了一年俸 军痞、间谍与史学“转型” 木关防轶事 女馆错在哪儿 越缦堂与湘绮楼的孽缘 军机处的大话痨指的是谁呢? 湘军攻南京,第一位冲入南京的将领到底是谁? 曾国藩与左宗棠是一对冤家,他们的梁子是从什么时候结下的呢? 火烧圆明园的来龙去脉是如何的? 曾国藩的阅读书单有哪些? 曾国藩到底想不想做皇帝? 李鸿章为何对左宗棠晚年的“浮夸”不以为然? 淮军系中有哪四大著名贪官?人送外号“官界佛子”的是哪一位? 木关防是怎么回事?为何它给曾国藩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伤害? 太平天国时期,湖南郴州人有一项最厉害的手艺是什么? 戈登眼中的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个什么样子? 天下第一愚人到底指的是谁? 内容提要: 曾、胡、左、李,晚清大佬的明争暗斗? 湘军攻入南京,入城首功是邵阳人李臣典,还是锦屏人朱洪章?作为前敌统帅,曾国荃为什么不在二十年前如实报告,让功臣享受实至名归的待遇? 曾国藩到底想不想做皇帝?其实,曾国藩无意干预清廷的权力之争,他是一个本分人。但旁人、后人不这么想,总想让他干点破格的事,即便羌无故实指,也不妨碍他们津津有味的“意淫”。 本书是谭伯牛专栏“牛饮•之一”的文章结集,不仅涉及湘军、淮军、太平军的秘闻轶事,也谈到了一些史实翻案,有理有据,读来趣味盎然。 -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
关晓红编著的《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既往清代科举研究方面的成果,多集中于考试程式和停科举后社会结构的宏观变化,对停废本身及具体影响的了解较薄弱。本课题鉴于研究空间,较大幅度地深入扩展科举停废相关史事的各个层面,通过实证和比勘史料,修正一些重要的既有结论,籍此推进科举制度史及清末改革史的研究,力求在清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制度性变动的整体中,显现科举停废的实际影响,进而恰当把握科举停废的历史地位。本书共分六章。 -
天朝拾遗录
本书主要记述了1844年以前的20年间中国南部的社会生活情景。亨特是鸦片战争前广州仅有的几个懂中文的外国侨民之一,在中国生活长达40年的时间,经历了中西关系深刻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情形有一定的了解。书中描述外商在广州口岸活动的情形,对当时广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并触及到广州下层社会的众生相。具有关于早期中西关系和中西贸易的史料价值。其中不少资料被中外研究者一再引用。 -
梦蕉亭杂记
本书作者陈夔龙(1855—1948年),号庸庵,别署庸庵居士。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年进士。历任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直隶总督。《梦蕉亭杂记》记述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和耳闻目睹之事。其中叙述戊戌变法、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戊戌六君子被害,义和团运动,以及慈禧太后西逃后,他充当奕劻助手,参与议和、签订《辛丑条约》等事件都比较详细,对于研究近代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海客述奇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和西洋算是有了正式的接触。又十年,有几个读书人竟因为种种机缘,或出使或游历,或避祸或考察,漂洋过海,在国外逗留了颇长的时间,对西洋作了较为近切的观察。他们的见闻,或者可以说是中国人了解西洋的第一步。他们留下的记叙这些经验的文字,因为各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常见参差;但其中的种种赞叹种种困惑,却是一致地反映出中西文化最初接触时的复杂情形。 这本书不正是想讨论这种复杂情形的一个方面,即利用这些登陆瀛洲的海客的日记看看他们对维多利亚科学观念和技术成就的反应,看看科学技术从一个文化到另一个认识结构完全不同的文化的传播过程。主要是描述,间有感慨;主要是谈一百二十年前的事,但对今时今地亦有深切的意义。 -
晚清史探微
本书收录孔祥吉的文章23篇,其中包括“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上层心态”、“光绪皇帝维新思想溯源”、“晚清政治改革家的困境”等。 -
帝国余晖
《帝国余晖: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描写一群挽救大清帝国于将倾的精英人物,讲述一场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去向的重大变局,展现一段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精选湘军十大风云人物:江忠源、刘长佑、曾国藩、罗泽南、王錱、李续宾、彭玉麟、胡林翼、鲍超、左宗棠,采用纪实手法,分别立传,讲述其最出彩的故事。 -
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上下)
《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中日朝东亚三国文人,以东京为舞台,以笔谈为手段,以汉诗汉文为纽带,展开了多种方式的文化交流。其情其景,宛如一幅幅画卷,跨越约一百三十年的时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套装共2册)》所收的笔谈资料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不仅可为近年来陆续刊行的《黄遵宪全集》、《何如璋集》等补充大量文献资料,而且还是我们研究何如璋、张斯桂、黄遵宪、沈文荧等首届驻日公使馆员外交、思想、文学、史学、学术、生活等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堪称明治初期东亚外交及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资料宝库。 -
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
国际法在晚清传入中国,是历史大事,可以视作西潮东渐引发文化变迁的典型范例,影响深远,反映了西方文明渗透入中国思维的过程,更展示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崩解的具体情况。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探讨了晚清国际法传入中国,引起有识之士思考国际对策,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用夷变夏”的具体过程与思维变化,反映了东西方文明踫撞之时,遭受侵略压迫的中国,在被迫纳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时,是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秩序,在左冲右突、几乎可说是“困兽犹斗”的艰苦情况下,接受了西方国际法的挑战。同时也展示了所谓“国际公法”多面与多层次的复杂性,对于我们思考世界历史中不同文化进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书资料资料翔实、论证细密,是近年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
“清流”研究
《“清流”研究》讲述了:“清流”是清代同治光绪两朝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官方文献几乎不及一字,私人笔记则聚讼纷纭。一个半世纪以来,“清流”的记述和研究成果仍然呈现出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的状态。《“清流”研究》从清理晚清和民国所记载的“清流”公私文献资料入手,对“清流”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对“清流”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对“清流”与新时代媒体、与金石学热以及京剧热的相关度进行了考察,以期从新的视角和路径,在广阔的背景和视野下,探寻“清流”的真相。 -
淮军四十年
《淮军四十年》是一部由季宇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重要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以淮军四十年兴衰为主线,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清王朝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迅速衰朽以及各社会阶层奋力挣扎的历史。 从1862年创立,到庚子事变,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中,淮军经历了由镇压太平天国到清剿捻军、从洋务动动到中法战争、从甲午战争到庚子事变等等重大事件,在这“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社会大动荡中浮沉跌宕,留下了深深的轨迹。往事如烟,岁月如梦。 拨开历史的尘雾,重新回顾晚清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或一支军队的兴衰浮沉,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和悲痛。 -
晚清人才地理分布研究
晚清人才地理分布研究(18401912),ISBN:9787500498957,作者:王继平 等著 -
西洋镜: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是世界汽车运动的原始之旅,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跨洲的汽车赛事。这次赛事由巴黎《晨报》主办,中、俄等国承办。参赛车由轮船运抵上海、天津,再到北京。1907年6月10日早,5辆赛车从北京公使馆区的法国兵营出发,开往张家口,穿越蒙古草原、戈壁,抵达巴黎,历时62天。巴津尼搭乘博盖塞亲王的赛车,全程跟踪采访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及影像资料。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不仅推动了人类汽车运动的快速普及,而且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视角独特:一个西方记者眼中的中国首届汽车拉力赛 ★珍贵稀缺性:100张珍贵照片记录的人类历史上一次汽车远程 -
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本書從晚清畫報入手,以五個專題研究在晚清這一特定時空中,傳統中國的「左圖右史」怎樣與西學東漸的「圖像磘事」結盟,進而匯入到以「擧蒙」為標識的中國現代化進程。 與其他學者不同,作者關注的是整個晚清畫報,不僅僅局限於《點石齋畫報》一家;不僅關注晚清畫報在傳播時事和新知方面的意義,還兼及其在新聞史、繪畫史及文化史方面的意義;關注以圖像為主體所進行的敘事,與以文字為媒介所進行的磘事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是否可以相互溝通與補充。 作者陳平原教授長期從事晚清畫報研究,從世界各地圖書館中搜尋史料,發現了諸多珍貴文獻。加上本書二百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真實地再現了晚清畫報繽紛的面目。 當中一些圖畫十分有意思,如:《女學堂演對圖》表現一群小腳尖尖的女學生在列隊演操,其畫面在今人看來滑稽不已;另一幅《新石頭記》(文明境界的飛車)畫的是賈寶玉乘氣球飛車遨遊,讓我們驚異於繪畫者的想象力;這些有趣的圖片反映的卻是五四新女性的預演及晚清人對新知的熱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