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晚清

  •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

    作者:贾小叶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中东部若干督抚为中心的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一。作者以晚清时期中部、东部的督抚为中心,观照督抚整体,由督抚与近代中西文化的关系切入,透过督抚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动与晚清社会发展间的互动,系统考察了督抚在晚清大变局中的历史角色。
  • 国闻备乘

    作者:胡思敬

    本书共4卷,记述了清末掌故、轶事,叙事翔实,为研究清末政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史料。
  •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

    作者:李仁淵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ISBN:9789867862778,作者:李仁淵
  • 明信片清末中国

    作者:陈玲,王佳楠,蔡小丽

    想想看,当年一些西方人把他们看来的“东洋景”筛选出来印成明信片,另一些西方人到了中国买了来贴上中国的龙票寄回遥远的西方。多少年以后,这些在辗转中没有丢失的明信片被收到它们的西方人认为有价值而保存丁下来,再被另一些西方人认为有价值而买—卜收藏了起来。又过了多少年后,仍然被认为有价值而拍卖,再被一对中国画家跑遍世界各地,少则百英镑、多则几百英镑,一张张地甄选回来。 通过两位长期旅英的中国著名画家王佳楠、蔡小丽多年收集的大量在国外购买的有关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状况的明信片,我们可以了解清朝末年外国人如何看待清朝的昏庸腐败、对于人民的麻木愚昧的鄙视和轻蔑,以及当时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强烈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绪。本书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些明信片最初本来都是买来自己玩的,但是积攒的多了,把它们按不同的场景,依照历史的顺序排列组合起来仔细地看进去,看到的却是一个悲悲怆怆的大清政府的雄浑落日,一个庞大的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被外人欺负的史实,还有那时的无数壮丽风景和建筑如今已经灰飞湮灭的令人痛心,这一切都不免让人生出深深的惋惜和无限感慨……
  • 郑孝胥日记(全五册)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劳祖德

    《郑孝胥日记(共5册)》内容简介:郑孝胥自光绪十七年(1891年)充驻日使馆书记官以后,一直跻身政界;《郑孝胥日记》自光绪八年壬午(1882)23岁起,到民国二十七年戊寅(1938年)79岁止,延续56年之久,留下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等很多资料。郑孝胥是清末明初朝廷中一位重要人物,所记除了身边的琐碎小事,笔下不乏流露宫中秘闻、上层轶事及其所处年代的历史“花絮”。
  • 最后的神话

    作者:张建伟

    明末清初,一批批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为了打开东方古国的大门,他们利用西方先进的的科学技术为大清国做出了应有贡献……由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曾经强盛的大清衰败了,而曾经谦卑的传教士们却骄横起来,耶酥与玉皇大帝在天灾人祸中展开生死搏斗,古老的中国那最后的神话――义和团应运而生……
  • 百年嬗蜕

    作者:杨国强

    十九世纪初年,中世纪的最后一个盛世刚刚过去。此后的百余年,是一个“回海变秋气”的衰世。值此大变局中的人们既为古今中西之争所苦,又不能不在古今中西文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这个过程体现了中世纪的历史进化。本书着重讲述了中国近代,士与社会的关系,其中《鸦片战争与儒学》、《新世纪来临之初的知识分子和文化论争》等文章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 图像晚清

    作者:陈平原,夏晓虹

    本书截选了《点石斋画报》中160多幅图画,以图解说晚清,这些图的内容均涉及当时的生活状态。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今时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距,但为使我们能更客观地认识历史,本书基本保留了所选图文。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相关图画的史料,供各位相关爱好者参考阅览。 本书从《点石斋画报》四千幅图像中,“摘取其关于生活状况者”约 160幅,再加以阐释与补充,使晚清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其中均有绝佳的展现。书中的某些内容与我们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距,但编辑尊重本书编注者“为历史打开一扇奇妙小窗”的编选宗旨,在审稿中基本保留了所选图文。
  • 八国联军占领实录(上下)

    作者:汪寿松,郝克路,王培利,刘海岩 编

    这是一份历史细节的真实记录。都统衙门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在天津成立的临时政府。本书是都统衙门执政两年惟一存世的正式文本,三百余次政府会议的纪要,再现了一个特殊时期的详细历史过程。内容涉及市政制度、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城市卫生以及经济、社会、法律等诸多方面,为了解和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用文字记录了一幅真正的历史图景,透过这些记录,可以看到在跨入20世纪的时候,一个中国城市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历史是如休在复杂的社会进程中进入一个新时期的。 本书是法文资料“Procès-verbaux des Séances du Gouvernement provisoire de Tientsin”的中译本,原书题目的中译为“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书题的另一部分“八国联军占领实录”是我们加上的。于是,中译本的书名便成为现在的《八国联军占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原资料成书于1902年,由天津“益闻西报馆”(The China Times,Ltd.,)印制,为16开本。全书共有626页,后附索引7页。原书没有目录,全书除首篇“天津城行政条例”外,其余皆按会议召开时间先后为序编排。该书是作为法律文件交给清政府的代表袁世凯的,不屙于正式出版物,在一定意义上更像是一部历史档案。介绍和评述这部资料,自然应当从成书的背景说起。
  • 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

    作者:[日]狭间直树 编

    《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修订版)》,本书2001年由我社出版。本书主旨是研究梁氏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是通过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化完成的。全书的内容极为丰富,梁启超思想的重要内涵都讨论到了。例如“新民说”是怎样来的,自由、权利与国家的关系如何,从革命到立宪的由来,儒家思想、佛学思想、文学传记思想等,均一一论列。以新发现的资料充实他们的议论和解释,发前人所未发,见解新颖而甚平实。
  • 李鸿章全集

    作者:李鸿章,顾廷龙,戴逸

    该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李鸿章著作汇编,共39卷、2800余万字,全面收录了包括奏折、附片、咨札、批牍、问答节略、题本、电报、信函、家书、诗文等李氏文献史料,其中近三分之二系首次公开披露。这些史料广泛涉及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对深入研究晚清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 李鸿章传

    作者:苑书义

    《李鸿章传》(修订本)介绍这位生前生后毁誉参半的人物,通过记述其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了半个多世纪,“坐镇北洋”、“汉臣中权势最巨”的生平,也透视了晚清政局与社会演变。

  • 中国网络政治的历史考察

    作者:[美] 周永明

    本书是“Historicizing Online Politics :Telegraphy, the Internet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的前半部分。英文原版作为最早探讨互联网与中国政治的专著之一,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欧美许多大学中国研究课程的必读书目。本书截取了原版中电报与清末时政的部分,单独成书。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出现对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影响巨大,但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机制极为复杂,当下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学术解释。本书着重考察清末电报(新技术)与时政的互动,乃是绕道历史,为我们理解今天互联网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角色提供一个可信的历史参照。
  • 紫禁城的黄昏

    作者:[英]庄士敦

    《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 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

    作者:潘光哲

    《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 本書是漢語世界的第一部閱讀史專著。作者以具體的個案,「濃描細寫」晚清士人尋覓接受「西學」的讀書歷程。在西力東漸的大背景下,有心知悉世事時局的晚清士人,開展追求「世界知識」的事業,追索與「西學」相關的書報,猶如進入一方積蘊豐富的「知識倉庫」。士人的閱讀實踐,從此大有改變。然而,士人讀書世界的變化擴展,往往遭遇「書本地理學」的障礙;意欲建立「讀書秩序」的努力,又承受既存價值系統的挑戰反擊。閱讀致知的理由,更與士人的功名之路息息相關,自然和「文化市場」的運作邏輯脫離不了關係。本書以閱讀史取向而描摹展示的圖像,不僅扭轉了既存的歷史成見,更為如何認識理解晚清中國的歷史世界,提供了另一個思考方向。
  • 清季的立宪团体

    作者:张玉法

    清季推动宪政,以立宪团体为主要机关。当时热心推动立宪的领袖人物,无不以组织团体为进行之方。倡导立宪的领袖人物首推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时期的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实开组织团体、推动政治改革之先河。戊戌政变后,康梁于海外先后组保皇会、帝国宪政会、政闻社,鼓吹立宪;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仿效而行,张謇组预备立宪会、杨度组宪政公会、张国溶组宪政筹备会,另有粤商组自治会。海内外立宪团体曾联合发动三次全国性的大请愿,迫使清廷缩短预备立宪的年限,并成立资政院以为国会的准备,成立谘议局以为省议会的预备,又建立内阁制度。民国建立之初的诸多民主措施,实奠基于晚清预备立宪时期,而预备立宪的主要推动力则为众多的立宪团体。
  • 翁同龢日记(全六册)

    作者:(清)翁同龢 著

    翁同穌(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状元,为同治、光绪两帝之师。历官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界颇有影响的人物,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时期都曾有重要活动。1898年6月15日被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被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1904年病卒。1909年诏复原官,后又追谥“文恭”。 本书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记叙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据一些学者考证,翁同穌戊戌罢归后,为避忌讳,曾对日记中有关戊戌变法和维新派的内容作过删改。
  • 晚清官场规则研究

    作者:任恒俊

    清朝未年,官场混乱腐败,吏治昏庸不饬,积重难返,最后王冠落地。如果人们把目光回溯到三个多世纪前,那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地处边陲一隅、只占全国人口几百分之一的满族,挥师入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王朝。 最后一个王朝,前朝的利弊得失、治乱兴衰,历历在目,“资治通鉴” 够多的了。入关前期各朝君臣,无一不希望王朝长治久安,传之万世而不竭。乾隆皇帝给子孙名字的第一个字排出三个;永、绵、奕,道光皇帝又排了五个:载、溥、毓、恒、启,连在一起,正是万世一系的心思。他们始料不及的是,溥字刚开始清王朝就结束了。 在中国历史上,官场腐败这个同质同构的历史剧上演到清未已2000多年了。清未诸帝重演了拨乱反正的努力,也重复了无济于事的结局----挽救危局的措施变成了倾覆社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