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施米特
-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施米特的学说与施特劳斯的论题)》是作者两本著作的合刊——《施米特的学说》和《施特劳斯的论题》,主题都围绕“施米特与施特劳斯”而写。 -
论断与概念
内容提要: 本书是《施米特文集》的第四集。与马克思一样,施米特不仅能针对现实历史的政治问题搞大学问,也是写实际政论的高手。《论断与概念》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公法(宪法和国际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施米特的政治斗争是从凡尔赛和约和魏玛宪法这两大事件开始的。正如《论断与概念》的标题所示,施米特的政论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在国际公法方面,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日内瓦协议等不平等国际条约的扼制,在国内公法方面,则面临因魏玛宪政设计中的缺陷导致的国家分裂危机。 施米特生前自编过文集《论断与概念》,这本书论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涉及公法(宪法和国际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施米特的政论从凡尔赛协约和魏玛宪法这两大事件开始,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现代处境,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 目录: 中译本说明 第三版说明 序 1 政治神化论(1923) 2 现代民主制概念及其国家概念的关系(1924) 3 作为国际政治客体的莱因兰(1925) 4 现状与和平(1925) 5 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两张面孔(1926) 6 评梅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1926) 7 议会主义与现代大众民主的对立(1926) 8 政治的概念(1927) 9 1849年柯特斯在柏林(1927) 10 民主与财政(1927) 11 国际联盟与欧洲(1928) 12 莱因地区的国际法问题(1928) 13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形成(1929) 14 无名的柯特斯(1929) 15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 16 国家伦理与多元主义国家(1930) 17 转向总体国家(1931) 18 国家内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义和功能概观(1931) 19 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形式(1932) 20 在莱比锡宪法法院审理普鲁士邦起诉民国政府案时的最后陈辞(1932) 21 总体国家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1933) 22 帝国、国家、联邦(1933) 23 领袖守护法律(1934) 24 论普遍互助公约的内在逻辑(1935) 25 国际联盟的第七次变化(1936) 26 关于立法授权问题最近发展的比较性概观(1936) 27 论宪法史的新课题(1936) 28 总体敌人,总体战争,总体国家(1937) 29 海盗行为的概念(1937) 30 战争概念与敌人概念的关系(1938) 31 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2 国际法上的中立与民族的总体(1938) 33 论当今法律体制的两个大的“二元对立”(1939) 34 中立与中立化(1939) 35 以大空间对抗普世主义(1939) 36 国际法中的帝国概念(1939) 从囹圄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 与施普朗格的交谈(1945年夏) 答曼海姆的广播讲话(1945/1946年东) 浅说托克维尔的历史编纂(1946年夏) 两座坟茔(1946年8月25日) 从囹圄获救(1946年夏) 牢房的智慧(1947年4月) 花甲之年咏(1948年7月11日) 人名索引 -
政治的神学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集,刘小枫教授全新编订 ★在现代语境中阐发“主权决断论”,守护欧洲法学的传统品质 为施米特思想之基本信念追根溯源之作 ———————————————————————————————————————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 《教会的可见性》(Die Sichtbarkeit der Kirche: Eine scholastische Erwagung) 《政治的神学》(Politische Theologie Vier. Kapitel zur Lehre von der Souveränität) 《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Römischer Katholizismus und politische Form) 《政治的神学续篇》(Politische Theologie II. Die Legende von der Erledigung jeder Politischen Theologie) 《价值的僭政》(Die Tyrannei der Werte. Überlegungen eines Juristen zur Wert-Philosophie) 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 《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 《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 《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 《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
悬而未决的时刻
本书通过考察哈贝马斯、阿伦特、施米特、伯林、波普尔、柯拉科夫斯基、斯金纳、波考克等西方思想家与学者的研究著述,探讨了现代性论域中的诸多论题:知识与政治的正当性,自由主义、多元主义、民族主义,共和主义以及启蒙传统与乌托邦思想。作者认为,将现代性视为一个同质性总体的思想是一种幻觉。现代性内部蕴含着复杂的多样性与紧张。现代启蒙主义具有“理性的自负”的倾向,同时也包含着自我怀疑与批判的面向。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并不必然迫使我们在“自负的科学僭狂”与“反理性的虚无主义”之间做出抉择。这种极端的二元观念本身恰恰是典型的现代思想病症。现代性仍然是一个“活着的”生长变化的现实,其未来前景也蕴含着多种可能性。正是现代世界的不确定性邀请我们诉诸一种审慎的理性主义,一种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批判性思考,一种对历史与现实境遇高度敏感的实践哲学,由此探索应对现代性困境的可能出路。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现代知识与政治的正当性 第一章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哈贝马斯的思想史视野 一、黑格尔的十字路口 二、尼采及其精神后裔 三、哈贝马斯的抉择及其争议 第二章 大革命与现代政治的正当性:施米特与阿伦特的隐秘对话 一、作为现代性政治“开端”的革命及其正当性困境 二、“政治行动论”对“主权决断论”的挑战 三、结论:两种范式对于自由民主论的意义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的“越界”:关于“苏卡尔事件”的思考 一、苏卡尔事件的背景 二、一个物理学家对于文化研究的实验 三、对“越界”的回应:解析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科学图景 四、后现代批判的“主义化”倾向 第四章 后冷战时代的左翼政治:墨菲的激进民主构想 一、放弃全面革命,保持激进立场 二、公民、社群与激进民主目标 三、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 四、结语:左翼政治的想象与实践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的主权与人权:科索沃危机与政治理论的迷思 一、关于科索沃问题的争议 二、“新干涉主义”与国际政治语词 三、全球化语境中的人权尺度 第二部分 现代性与自由主义 第六章 面对多元价值的冲突:伯林论题的再考察 一、柏林的多元性论题及其双重悲剧性 二、自由主义对多元性困境的回应 三、伯林思想的内在紧张及其启示 第七章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 第八章 共和主义的复兴与自由主义的回应 第九章 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第三部分 现代性与乌托邦 第十章 波普尔与决定论的终结 第十一章 柯拉科夫斯基与不确定的现代性 第十二章 斯科特与现代化的代价 第十三章 里拉与节制爱欲的癫狂 附录:当代中国的知识场域与公共论争的形态特征 主要外文人名汉译对照 后记 -
政治的概念
本书共收入影响深远的论著6篇,另有3篇附录共计9篇论著,6篇论著按出版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分别为“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概念”、“合法性与正当性”、“游击队理论”、“政治的神学续篇”。本书的出版为国内学界提供了研究施米特的政治法学,进入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纵深并对其审慎思索的机会。 -
陆地与海洋
作者施米特系德国著名法学家,一直被誉为20世纪政治思想史上最具超凡魅力的人物。一生著述甚多,思想尖锐、独特。 本书的论域接近地缘政治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法理学的角度,采用历史的描述结合隐喻与象征的手法,气势恢弘而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欧洲近代政治格局的嬗变:海洋象征英美海洋国家及其法理传统,陆地象征欧陆国家及其法理传统,以及他们的诞生、演变、发展、衰落和冲突。其核心问题意识是:海洋和大陆分别代表两种法理传统和政治传统,两者的差异具有人类学的根源,战争也好,科学也罢,哪怕是人类未来不可思议的进步都不能消除这种差异。在此图景中作者力求展示的是他眼中的,或许也是对德意志民族而言的,作为世界历史的人类的天命,即通古今之“法”,道自然之“变”。 在第一篇“陆地与海洋”中,作者持中于人类的精神变革和人类的具体行动两个维度,旁征博引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科学、技术、战争、政治;海盗、君主、将领、商人……,以此,在强调着人类的所有的生活领域和所有的存在方式参与的图景中,显现了作为人类的世界的这个世界的从陆地到海洋的深层的变革、截然对立的结构以及所产生的冲突、以及所造成的结果,并预示了未来的新的世界图景的可能。 在第二篇“国家主权与自由海洋:现代国际法中陆地与海洋的冲突”中,作者基于第一篇所论述的思路,具体而微的论述了欧洲近代政治格局的嬗变,解释和预示了英国作为一个海洋民族可能的衰落,并在最后把德意志民族置于未来世界历史命运的承担者和胜利者。 在第三篇关于“陆地、海洋与天空的对话”中,作者通过A与N、F的谈话与辩论,借A之口,以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水、土、火、气”四元素和犹太神秘教派传说中的陆上怪兽波西墨特和海上怪兽利维坦为象征和比喻,凸显了作者不同于自然科学立场的对世界历史的独特的解释,同时又最终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变迁和人类天命的法变的根基依然在于人类自身的精神与行动的自觉,在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建设与变革。正如作者所言,哪怕是新时代势不可挡的科技的发展,也必须嵌入某种具体的体制之中才是对世界历史的变迁和人类天命的法变的真正的回应,而单单只靠科技手段的成功,决不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这是作者战后写就的三篇重要论文,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德意志的战争与民族的命运在经历了二战以后的独特反思。文章里所表达的思想姿肆汪洋,理路精彩多元,史、论结合。就文体而言,作者深谙古典修辞术,文笔优美、简洁、极富弹性,不时动用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尤其罗马帝国的拉丁文化传统,自造典故、精雅渊博,学术性与先知性、分析理性与神话诗性、理论观察与热情的政治暗示融为一体。简洁易读而具有相当的理解深度。 译者林国基,系徳国慕尼黑大学博士,著译多种。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受聘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所研究员。研究政治哲学和施米特思想多年,译笔老到精确,细致流畅,并为该书撰序言一篇。本书另附王凌云之〈元素与空间的现象学—政治学考察——以中国先秦思想为例〉,承正文之论域、方法,阐发中国思想之独特理路。读者对观序言、附录与正文,定能于施米特之字里行间探得其隐幽深意和无穷启发。由此,通过对施米特独特解释的倾听,读者将能在一个更加宽广和深刻的视野中理解当今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此三篇论文,为国内第一次翻译结集出版,该书的出版定将引起国内政治学、法学、哲学和历史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学习者与爱好者的关注。 -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
中译本编者说明 中译本导言:自由主义和犹太人问题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 序 一 旧约圣经起源;基督教—神学的(解释)和犹太教—神秘主义的解释;这个象征经霍布斯而复兴的意义和可能性 二 从文本分析和词源学来看霍布斯著作中的利维坦 三 利维坦是“会死的上帝”;同时,他又是代表的、主权的法人和一台巨型机器 四 这台巨型机器以一个技术上中立、不可违抗地起作用的机械装置臻于完善 五 这个主权代表死于内外之分 六 法制国家机器毁于间接权力的多元主义 七 这个象征落败,也不胜任相反的解释 附录 霍布斯和笛卡儿思想中作为机械装置的国家 完成了的宗教改革 论施米特的“利维坦” …… 《霍布期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一个政治符号的意义及其失败》是施米特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部学术论著,论题接续其20年代至30年代初思考的政治学— 神学问题,充满曲笔,堪称施米特在非常政治处境中写的非常性的政治论著,在霍布斯研究史乃至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也算得上一个理程碑。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的英译本依据旧版移译,因而没有“完成了的宗教改革”和Maschke编后记,但选了一篇施米特写于1937年的文章《霍布斯和笛卡儿思想中作为机械装置的国家》,这篇文章的德文原文收在Maschke编的施米特文集《国家、大空间、法》一书中。 -
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也是20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近年来,我国学界陆续翻译了施米特的原著,读者有了直接阅读其文本的机会;但是要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则实感不易——为此,对施米特素有研究的刘小枫教授选编了这个文集,以与另一文集《施米特与政治法学》(2007年增订本)相呼应。 本文集除提供两篇难得的重要文献(施米特晚年涉及中国现代性问题的访谈和与科耶夫的通信)外,尤其注重选译解读施米特政治论著的文章,以全面展现施米特对政治现代性的理解。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学界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以及重新思考中国面临的政治现代性问题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刘小枫 编者前言 施米特 / 什克尔 与施米特谈游击队理论(卢白羽译) 施米特 / 科耶夫 科耶夫与施米特的书信往来(罗卫平译) ——附:科耶夫 “从欧洲的角度看殖民” 洛维特 施米特的政治决断论(冯克利译) 肯尼迪 智性的“我控诉”模式:施米特与思想的论辩风格(张文涛译) 肯尼迪 施米特的《议会制状况》的历史语境(魏朝勇译) 伊马兹 柯特论三大“主义”(徐卫翔译) 马 丁 马克思、韦伯、施米特论人与社会的关系(成官泯译) 舍 勒 论三种可能的社会原理(吴增定译) 豪 赛 从正当到专政、从专政到正当(魏朝勇译) -
危险的心灵
在这本内容丰富的新书中,米勒探讨了反自由主义中坚人物卡尔·施米特的模棱两可的思想遗产在战后的命运。米勒在施米特的各类学生、读者的批评者的之间建立起不乏洞见的联系。这些联系穿越政治领域,覆盖几乎所有重要的欧洲国家。该书不仅有助于了解施米特的后期生涯,而且对于领会战后欧洲思想的概貌也颇有裨益。作为一种可能对某些人而言不乏新奇的独特视角,本书在观察战后欧洲政府思潮时将出发点定位于一个声名狼藉的前纳粹分子身上,然而却借此揭示了该时期的大量概况,以及当今欧洲政治理论不乏悲哀与冲突的状态。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任何关注现代政治思想的人都能从这部悖论式的研究著作中获益。 米勒完成了一部有关施米特生平与遗产的非凡之作。施米特,一度臭名昭著的法律、政治思想家,知识冒险者和神话制造者,其思想在经历了他与纳粹同流合污的岁月之后依然生机盎然,不断吸引着左派中为数众多的战后欧洲思想家。本书出色地展示了施米特的思想如何穿透自由主义的正统学说,并在意图维护自由主义民主的种种方式中也有迹可寻。 -
奥斯卡与玫瑰夫人
《奥斯卡与玫瑰夫人》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写给上帝的信。这些信是玫瑰奶奶发现的,玫瑰奶奶是穿红色制服到医院陪伴孩子的义工中的一位。这些离奇而又饱含诗意的信讲述了小奥斯卡十二天的生命历程,以及十二天中那些有趣和感人的人物。也许这是小奥斯卡生命的最后十二天,但是因为玫瑰奶奶对小奥斯卡深深爱意,使这十二天充满了传奇。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