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电影

  • 当代台湾电影

    作者:孙慰川

    《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系江苏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之成果。著名电影学者贾磊磊教授作《序》。作者孙慰川副教授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电影系做公派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台湾电影研究。《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全面回顾了台湾电影的发展史,并从中概括出善与恶的二元对立、城乡文明相比照、殖民经验与身份认同、人的异化与主体的死亡等六大叙事主题。作者还对写实主义和民族化的影音风格从缺失到建构的递嬗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李行、胡金铨、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等14位重要的电影人进行了系统的评析。书中附有《台湾电影大事记》、《金马奖历届获奖名单》和60多幅精美图片。全书条理清晰,观点独到,文字生动流畅,图文并茂,适合各个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 翻滾吧,台灣電影

    作者:小野

    [首刷限量] 隨書附贈影音光碟! 內容收錄:台灣電影人對談全紀錄----小野vs.吳念真、魏德聖、九把刀 (陽光衛視「文化在野」節目訪談完整版,共4段影片,全長約2小時) 侯孝賢、吳念真、魏德聖、黃志明,李烈、林育賢、柴智屏、九把刀、葉天倫、何蔚庭、楊力州、陳傳興,與小野──現身暢談一路走來的電影心路歷程!! 台灣電影果真要谷底翻身了?這些不怕死的電影人,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且看台灣電影人如何十年翻身,翻出台灣人特有的熱血奮鬥精神! 乞丐翻身!從七百三十九萬元到十五億元的票房要花多久的時間? 打死不退!國片即將創造票房奇蹟?台灣電影的好時機真的來了嗎? 曾經以為已經死掉的國片,為何又能起死回生?還有大展鴻圖的未來? 台灣真的有本錢培養出國際化的電影明星與工作團隊?找到電影工業的長遠運作利基? 不怕窮,不怕累,不怕苦,不怕垮…… 台灣電影人,一群不怕死的夢想堅持者, 為了電影,他們賠上所有財產, 為了電影,他們賭上生活與家庭的幸福, 他們苦熬多年,只為圓一個電影夢…… 台灣社會文化蘊含一股特殊的悲情帶著樂觀的東西,因為不能一直靠悲情生活,所以需要樂觀或者幽默;這種精神表現在各種行業,從代工業,運動,到電影……,這是台灣人獨有的精神文化,展現了台灣人堅韌的生命力與不怕死的奮鬥力! 曾經有人認為台灣電影已經死了,但是台灣電影人卻帶著這種悲情中的樂觀、宗教的理想,前仆後繼堅持不輟── 2001年國片票房落到最谷底,到2008年《海角七號》,2010年《艋舺》,2011年《雞排英雄》的票房大翻身。 2011年暑假,《翻滾吧,阿信》《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熱潮,彷彿又帶來新的電影熱潮…… 本書由文化電影人小野專訪,帶領讀者近身理解台灣後新電影的一群靈魂人物:侯孝賢、魏德聖、李烈、林育賢、吳念真、楊力州、葉天倫、九把刀……,從他們的電影代表作深入暢談他們投身電影的心路歷程,以及面對未來的計劃挑戰。 且看他們如何咬牙撐過一個個難關,只為一圓夢想;且聽他們如何珍惜難忘的辛酸與喜悅經驗,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展現台灣人獨有的熱血奮鬥精神。
  • 台湾电影史话

    作者:陈飞宝

  • 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

    作者:林文淇,沈曉茵,李振亞

    侯孝賢是台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影評人共同選出未來最重要的世界級導演之一。他帶領了整一代的創作者離開舊通俗據的窠臼,也不斷挖掘及反省台灣過去的歷史,為年輕一代觀眾提供認識台灣過去及現在的機會。由於他的努力,台灣電影於八○年代以後,進入藝術的範疇,且在世界影壇奪得一席之地。本書集合了中港台的學者,從侯孝賢早期的賀歲通俗劇談起,歷經劃時代的《兒子的大玩偶》,到榮獲國際殊榮的《悲情城市》、《海上花》等,精密剖析侯孝賢電影中的美學風格、女性角色、國族認同、歷史建構及社會意涵等。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作者:楊德昌,鴻鴻,楊順清,賴銘棠

    民国五十年,雷震案的骚动仍未平息,三月,缅泰“异域”的反共军被接运来台,五月,美国副总统詹森到访,韩国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施明德因“台独联盟”被判无期徒刑,强烈台风贝蒂来袭,六月,十五日晚上十一点,台北牯岭街五巷十号后门发生少年情杀事件。 五十年,国民党政权长期滞台大势底定,许多许多不一样的中国人聚集到一起,然后发觉自己什么都没有,除了在苛酷的人性考验中仅存的一点尊严与梦…… ——写在封面上的话
  • 凝望·時代

    作者:張靚蓓,陳少維 (攝影)

    沉甸的時代投以無聲凝望, 我們一同穿越了那時代最細膩而悠長的風景 二十年前的台灣電影新浪潮運動,在《悲情城市》獲得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金獅獎達到最高潮;作為在國際影展上第一部代表台灣發聲的電影,《悲情城市》蘊含了開創性的影像美學、當時禁忌的政治題材,以及那個時代的細膩紋理與氣味。作為電影文本,《悲情城市》創造了電影藝術的高度,也設立了時代的里程碑。 而成就這部電影的,共同創造出電影中每一段影像、不管是畫面裡或外的人們在無數個夜晚白天激烈討論激盪;彼此磨合、創造出每一個細節的專注目光;創作的漫長路途中來來去去的背影,共享收穫一刻、最真摯的眼淚;還有更多說不完、說不滿的風景,都只在這電影背後無聲經過。 然而這些,才真正是對那個時代最最白描的底蘊片段…… 那,才是這個故事要繼續延續下去的,最真實的創作者們的人生。 本書特色 本書除了電影《悲情城市》最重要的十六位幕後人員訪談外,另外收錄超過一百幀由當時的電影劇照師陳少維所側拍的黑白攝影,完整呈現電影的時空氛圍;另外亦由資深電影人張華坤、褚明仁等提供當年威尼斯影展資料與頒獎影像。 資深影評人黃建業、聞天翔為序推薦;書末收錄陳儒修、黃建宏兩篇重量級評論。
  • 國片的燦爛時光

    作者:鄒欣寧

    聽他們說國片的故事、最珍貴的紀錄 好電影的迷人,在於即使下片多年,那份餘韻繞樑的存在感依舊縈繞左右,《恐怖份子》、《戀戀風塵》、《稻草人》、《飲食男女》、《熱帶魚》、《愛情萬歲》、《徵婚啟事》;小野、李安、王童、楊德昌、侯孝賢、吳念真、李屏賓、陳玉勳、陳國富、廖慶松、楊貴媚、陳昭榮、辛樹芬、李康生…… 7部片 × 16名影人 這些片名、人名,已成為與台北人、台灣人血脈相連的共同記憶。 本書是電影史(或說出版史)上,少數有機會涵納台灣電影界重量級人物口述老電影的作品,不但談電影、談電影人、談當年幕後最生動或最令人回味的花絮,也談令人懷念的城市回憶: 電影誕生過程中最珍貴的點滴紀錄,首度公開 ~ 在《海角七號》之前,國片有好多故事可以說—— 透過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你驚豔於九份的美麗,但你沒聽九份孩子吳念真談起過自己寫出劇本的緣由,或許也不清楚攝影大師李屏賓,能拍出本片如詩般雋永的結尾,是因為上天賜予的機緣; 不論有沒有看過《恐怖份子》,你一定知道大師楊德昌—— 但他是怎麼用三個月時間拍出這部經典作品,又為什麼小野讚譽他為電影的建築師之餘,卻忍不住想寫信罵他有「小飛俠症」? 你當過學生、經歷過聯考的煎熬,但看了阿匹婆和文英阿姨主演的《熱帶魚》,才赫然發現,不論是小孩的升學考試,還是大人的人生壓力,都不過是一場喜劇…… 在蔡明亮的《愛情萬歲》,我們從主角身上看見愛情的缺席,也看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剛落成時的孤寂,然而結尾那場極具張力的哭戲,卻是楊貴媚自覺莫名奇妙下「走」出來的…… 每一部經典的誕生,背後都有人為的努力與美麗的巧合,記錄電影的光華,也傾聽城市的故事。
  • 台湾电影三十年

    作者:宋子文

    蔡正晖序 台湾电影还埋藏着一个理想 陈坤厚序 不想多说 前言 致敬曾健在的台湾电影 第一章 琼瑶式文艺片的盛与衰 1.琼瑶爱情公式的盛与衰 2.70年代琼瑶模式爱情文艺电影选读 《窗外》(1973) 《心有千千结》(1973) 《海鸥飞处》(1974) 《一帘幽梦》(1975) 《我是一片云》(1976) [链接]琼瑶电影年表 [链接]二林二秦 第二章 时代之魂——台湾乡土电影 1.70年代至80年代的台湾乡土电影发展 2.李行——台湾乡土电影旗手 [链接]李行电影导演年表 3.70年代至80年代台湾乡土电影选读 《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 《原乡人》(1980) 《油麻菜籽》(1983) 第三章 社会写实冲击主流 1.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作品影响深远 2.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生及社会现实题材电影选读 《错误的第一步》(1979) 《拒绝联考的小子》(1979) 《一个问题学生》(1980) 第四章 未在台湾形成气候的武侠电影 1.在艺术与低俗中喘息的台湾武侠功夫电影 2.胡金铨——三千里江山,笑书神侠 [链接]胡金铨电影导演年表 3.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艺术精神与美学造诣 第五章 新浪潮势力的到来 1.新浪潮新在哪里 2.“破禁”与“解禁” 3.一种理想的冲击 4.80年代台湾电影与“解严” 5.新电影留给90年代的文化误区 6.80年代台湾电影优秀代表作选读 《光阴的故事》(1982) 《小毕的故事》(1983) 《儿子的大玩偶》(1983) 《看海的日子》(1983)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1984) 《杀夫》(1984) 《玉卿嫂》(1984) 《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 《冬冬的假期》(1984) 《童年往事》(1985) 《恋恋风尘》(1987) 《悲情城市》(1989) 第六章 80年代台湾电影的旗手 1.侯孝贤——风柜来的人 2.80年代初期侯孝贤电影作品选读 《就是溜溜的她》(1980) 《风儿踢踏踩》(1981)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 《风柜来的人》(1983) [链接]侯孝贤电影作品年表 3.杨德昌——台湾城市电影的革命者 4.80年代杨德昌的城市生活三部曲 《海滩的一天》(1983) 《青梅竹马》(1985) 《恐怖分子》(1986) [链接]杨德昌电影作品年表 5.柯一正——为日渐沦丧的道德讴歌 6.王童——美术大家 7.综述——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 [链接]柯一正、王童、万仁、陈坤厚、张毅、曾壮祥电影年表 [链接]80年代台湾电影与内地 第七章 台湾电影走入低迷 1.90年代台湾电影的转折 2.90年代台湾电影的商业化探索 3.90年代台湾电影中的少年问题 4.90年代台湾电影中的“新新势力” 盘踞在现代都市阵地的两块冰——蔡明亮与徐小明 [链接]蔡明亮、徐小明电影年表 艺术与生存的双重忧虑——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 [链接]林正盛、陈以文、陈国富电影年表 理想派的坚持——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黄明川、尹祺、符昌锋、李岗 [链接]王小棣、陈玉勋、张作骥电影年表 5.80年代电影势力的新时代体验 [链接]何平、张艾嘉电影年表 6.两种文艺的触碰——《暗恋桃花源》与《卧虎藏龙》 [链接]赖声川、李安电影作品年表 第八章 新千年以来仍在产业边缘挣扎的台湾电影 1.新世纪以来台湾的“新”电影 2.新世纪以来仍活跃在海外影展的台湾电影 《自由门神》(2001) 《你那边几点》(2001) 《天桥不见了》(2002) 《不见》(2003) 《不散》(2003) 《月光下,我记得》(2004) 《天边一朵云》(2004) 未完的结语 附录一 金马奖三十年获奖名单 附录二 台湾电影三十年大事记
  • 杨德昌的电影世界

    作者:[法]让-米歇尔•付东

    世界著名影评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付东倾情力作 斯科塞斯、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影人温暖回忆 首次集中披露大量珍贵原始照片和手绘手稿、电影笔记 呈现世界电影殿堂级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 这是一本向已故的著名华语导演杨德昌和他的电影致敬的书。 全书分“近观杨德昌”、“电影”、“档案”、“印迹”等四个主体部分,通过对杨德昌本人电影创作生涯及其电影的深度回顾与解读,通过杨德昌的电影笔记、手绘和文章的梳理,以及诸多著名电影人的回忆或访谈(如马丁•斯科塞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为我们较为完整而丰满地呈现了一代导演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他的电影实践、他对电影的理解、他通过电影对生命以及这个社会和时代的解读与反思,等等。
  • 聲色盒子

    作者:張靚蓓

    聲音,到底是實體,還是想像與回憶? 榮獲七座金馬獎最佳錄音獎、第五十四屆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國家文藝獎、法國南特影展舉辦杜篤之個人回顧展……他是台灣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名字——杜篤之。 本書詳述他數十年來的電影歷程,包括早期中影時期的工作經驗,其後多次與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王家衛等國際知名大導合作,再與二十一世紀台灣電影新世代導演如魏德聖等人的相互激盪。由土法煉鋼而終至與世界接軌,經由錄音技術的演進,見證電影大師們的一代風範。 好的電影令人永難忘懷,走過三十多年的電影路,杜篤之就是一部台灣新電影的活歷史。 本書特色 獲獎無數的電影音效大師,講的是電影音效數十年來的演進,也同時見證台灣新電影的歷史。
  • 九降风

    作者:纪培慧,林书宇、蔡宗翰 原著故事

    同名电影获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 《蓝色大门》导演易智言、《蔷薇之恋》导演瞿友宁感动推荐 《模范棒棒堂》邱翊橙(毛弟)、《美味关系》纪培慧倾情出演 血气方刚的兄弟之谊, 模糊难解的三角习题, 说不出口的同性情愫…… 台湾新锐导演林书宇, 继台北电影节得奖作品《海巡尖兵》后, 以半自传体的方式首度执导剧情长片《九降风》, 挥别他增经恣意挥洒的桀骜轻狂, 也唤其属于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