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说
-
你是这世界,写给我的情书
本书用随笔集的形式,记录了作者里灰与相差14岁的妹妹生活中的温情瞬间。温馨感人的故事,生活化的语言,风趣又不失温暖的文笔,读起来轻松诙谐,又让人心生温暖。
【14岁年龄差的暖心兄妹日常】
她说:“哥哥,我以后会懂礼貌的,你还会喜欢我吗?”
我的心瞬间就化了,连连点头:“嗯嗯,当然喜欢,一直喜欢。”
她开心地笑了。
窗外的夜很深,她的笑灿烂得像烟火。
缺点我都改,优点都给你,你能不能一直喜欢我?”
【爱“怼人”老妈的各种套路】
理了个发。
我妈见到我后,狂笑,然后捂着胸口说疼,笑岔气了。
我:“至于吗?”
我妈:“你特别像鲁迅那个文章里写的那个。”
我:“哪里像闰土?”
我妈:“我说的是那个猹。”
我:“……”
【正当最好年纪的双视角爱情】
我坐在高铁上笑了一路,因为上车前你给我发了五条微信:
认识一年了。
你一直说喜欢我。
但我不喜欢你。
如果你还没变心的话。
那我就要变了。
就这样,我们在一起了。
-
命悬一线
《命悬一线》讲述了一个以“恶”制恶的故事。
富二代贺彬同电脑天才程潭为了给无聊的生活加点料,策划了一场“偷拍”恶作剧,惹恼了被他们成功恶搞的韦烁。有着黑社会背景的韦烁伙同几个混混假扮警察,将贺彬等人绑架至山中寺庙。
令人想不到的是,贺彬在偷拍时曾录下了一起凶杀案的间接证据,而寺庙又是凶手的落脚点。三方人马在寺庙不期而遇,猫鼠游戏血腥上演。同时,在警方的介入下,一个巨大的阴谋也慢慢浮出水面.....
以恶的脆弱和强悍,彰显对善的坚守。
-
双生梦
★鲁迅文学奖 + 科幻
晓航是鲁迅文学家得主,而且是目前唯壹以科幻小说获得鲁奖的作家。《双生梦》是他的科幻小说集,收录了获奖篇目《师兄的透镜》,堪比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科幻寓言。
★著名评论家、第六届鲁迅文学家获得者孟繁华亲笔推荐。
毁灭于灾难中的离忧城,依托先进科技,重生于玻璃罩之下,成了一座洁净的智能化城市。按照功能划分为科技区、游戏区、公共服务区等。
城市的改变并不止于环境,各种谋生的工作与游戏结合起来,游戏人生不再像旧世界中那样被批判,旧世界中游戏人生的赵晓川甚至被树立为新世界的精神偶像。
但这座理想化的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不足的现实难题,需要修改超级计算机中城市的原始设计。在此之前,需要拿到密码,才可和超级计算机对话。
赵晓川被委托去寻找握有密码的女孩。当他历尽艰辛找到这个女孩时,却发现她仅有一半的密码……
-
寻龙公主1
起初,长者很孤独,他为自己造出了两名同伴。他用天空和活力造出了第一名同伴,命名为纳姆萨拉;用鲜血和月光造出了第二名同伴,命名为伊斯卡利。纳姆萨拉为哪里带来欢乐和爱情,伊斯卡利就会为哪里带去毁灭和死亡。
阿莎,传说中的费尔嘉德国王的女儿,长大后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厉害的屠龙者,也因此获得了“伊斯卡利”的称号。阿莎不断为国王屠龙,但依然无法摆脱等待着她的命运——遵照父亲的命令嫁给残酷的指挥官亚雷克——除非她能够在七天内带着最强大的龙祖木津的头回宫。
为了解除婚约,阿莎决定前去狩猎木津。出发前,哥哥达克斯恳求她从亚雷克手中救出一名奴隶托文。阿莎救出了托文,随后找到木津,当有机会用木津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自由时,她发现此前父亲告诉自己的所有故事竟然都是谎言,而自己一直都在作为工具被父亲利用。在托文的帮助下,阿莎逐步摆脱了“伊斯卡利”角色的束缚,在联合哥哥公开对抗父亲与亚雷克的同时,也敞开心扉去面对爱情、光明,和一直远离她的残酷真相……
-
一天
《一天》是英国作家大卫·尼克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安妮·海瑟薇主演经典同名电影原著。如果年轻时的忧愁往事、白日梦想常常让你感怀,这部小说你就不可错过。
大学毕业的前夜,平凡女孩爱玛偶然邂逅俊美富有的德克斯特,两人度过甜蜜的一夜,又匆匆分离。
此后每年的同一天,伦敦、罗马、巴黎、爱丁堡,爱玛远远地看着德克斯特满世界游走,做主持人,跟漂亮女人调情,结婚又离婚。他偶尔寄来一张寥寥数语的明信片,被她悄悄珍藏。
十五年后的爱玛,成熟、独立,有喜欢的事业,有珍视她的男友。此时,德克斯特疲惫落拓地回到她面前。她还在那里等他吗?
-
觅你朝与暮
雅痞帅气的真“土豪”金泽对世家出身的芭蕾舞者许澄夜一见钟情。
第一次见面,他紧张得手抖;
第二次见面,他发现她的父亲是他的死对头;
第三次见面,她对他说:“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的。”
求爱之路漫漫,怎么办?金总表示:
“不可能?没有关系,我金泽这辈子最爱干的事,就是挑战不可能。”
-
新来的男孩
奥赛不是第一次作为“新来的男孩”出现在完全陌生的学校了。沉默融入然后全身而退,是他惯用的处世之道。但这次不同:入学第一天,奥赛就成了全校关注和议论的焦点。更令他意外的是,仅仅过了半天,他就同时收获了人气男孩卡斯珀和女孩迪伊的友谊。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乐见其成。
人心,是绚烂世界里晦涩的灰。一天,二十四小时,嫉妒与偏见的种子悄然发芽,暗自疯长……而最终,结局往往比你能想到的更糟糕一点。
-
野豬渡河
美國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中國莫言的山東高密鄉、哥倫比亞馬奎斯的馬康多鎮、瓜地馬拉阿斯杜里亞斯的總統先生,到張貴興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繼《伏虎》、《群象》、《猴杯》後,最新長篇小說力作《野豬渡河》,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的精采動人故事。
魔幻、詭譎、虛實難分,豬芭村的歷史,就是砂拉越的縮影!
豬芭村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傷痕累累、瘡痍滿目的人類文明史。
真實或虛構,暴烈或溫柔,殘酷或善良,《野豬渡河》斑斕絢麗的人物場景敘事堪稱當代華文文學藝術美學巔峰之作!
-
花重錦官城 卷一
首刷贈品:精美古風明信片
因自小體弱之故,出身讀書人家的沁瑤,
自小就拜青雲觀道長清虛子為師,習得一身驅鬼捉妖的本領。
在一次收服蛇妖的任務中,識得了瀾王世子藺效,
並在自身的法寶與世子的寶劍合作下,收服蛇妖。
而這一次的相遇,也將這秀美大方小道姑的身影,
印在了藺效的心底。
回到長安城後,兩人再度相遇,
藺效這才發現,小道姑竟還出身文官之後,
只是七品官的家世,和瀾王府的距離,又豈止雲泥之別?
他是絕不想委屈她做妾的。
想要將沁瑤娶回當世子妃,他除了要搞定自家外,
這還不曉情愛,一心只想破案的小道姑,
究竟要何時才發現他對她的心意呢?
-
亲爱的小鲜肉
可以“玩”的小说,由橙光同名作品改编。
千金小姐夏树稻一朝破产变成灰姑娘,为梦投身娱乐圈,变身成吊得了威亚、跳得了火圈的武术替身。寻梦之旅困难重重,娱乐圈“小透明”凭借不服输的干劲和四位男主的“保驾护航”,从灰姑娘逆袭成为大明星。而学生时代,那些朋友背叛、家族破裂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所有的爱恨都有前因, 但是未来的爱恨由自己主宰!
-
韩七录,你站住 终结篇
韩氏集团少公子韩七录,天资聪颖,清俊无匹,是当之无愧的男神。
贫家少女安初夏,纯真善良,活得如蝼蚁,笑容似阳光。
生活在两个世界的少年男女,本来从无交集,只因为一桩意外,进入彼此的生活。
他高贵傲慢,完全无视这个突如其来的“妹妹”。
她隐忍迁就,终将怒火倾向这个未来的“霸道总裁”。
他想放手,却依然一点点踏入她的世界。
她想逃离,却还是一步步走进他的生命。
那么,这相遇在最美年华的爱情,该往何处去。
第三季中,安初夏挫败了一个个强敌,但随着韩家商业帝国的拓展,他们的爱情之路进入看似平顺却隐藏暗流的旅程。一次突发事件更是让安初夏陷入危险的境地,而此时韩七录也面临家族的巨大压力。那么,他会怎样抉择?他们的爱情之花是继续灿烂盛开还是走向凋零?《韩七录,你站住》终结篇,奏响最后的乐章。
-
暗夜交响曲
电竞综艺导演周知知在暗夜狼人杀俱乐部邂逅神秘口罩男鹿然,与其结下梁子。半月后,在公司的狼人杀综艺节目录制现场,嘉宾小羽摔倒受伤,周知知在鹿然的牵线下,成为了节目组嘉宾成员。录制中,鹿然对她穷追猛打,不惜搬到她楼下成为邻居。两人共同经历过录制中的“嘉宾罢玩”“微博爆料”风波后,关系渐渐朝着暧昧的方向发展。随着朝夕相处,周知知也终于记起了十年前与鹿然相遇的往事,两人发展成为恋人。节目开播后,作为一对甜蜜的狼人杀大神CP,两人迅速火遍了全网。周知知也在鹿然的陪伴下,重拾电影导演梦。
-
艾莉诺好极了
每当有人——出租车司机、牙医——问我做哪一行的,我都告诉他们,我是“坐办公室的”。九年了,从来没人问是哪种办公室,也没人问我在那里做哪种工作。我不是在抱怨,这很好。我一直避免与他人有所羁绊。
我没有手机,基本不上网;我从不主动与同事聊天;除了社保局的,抄水表的,传教的, 送外卖的,没人拜访我的公寓。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跟地球的连结微弱如蛛丝,只消一阵强风,我就能离地飞走,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每当沉默和孤独排山倒海而来,我就和波莉说说话。波莉是我的盆栽,是我童年里唯一幸存的活物,一路跟随我待过各式各样的寄养家庭。事实上,我就像波莉一样,只需要最低限的照顾和关注,大多时候自立更生。我知道别人背后怎么议论我:怪咖,奇葩,神经病。但我一点都不困扰。我很好,好极了。我不需要其他人──我的人生没有大破洞,我个人的拼图里没有缺块。
至少,在遇到雷蒙之前,我一直这样相信着。
★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一口气读完手稿,火速买下影视版权。
★让各国出版人直呼“变态”的畅销黑马:英国突破100万,美国上市仅仅6个月已近70万,全球88个版本,连续2年占据各大畅销榜。
★美版豆瓣Goodreads16万+压倒性好评(最新数据18万+),40国、超百万读者泪目分享:“想给艾莉诺一个熊抱。艾莉诺好极了,谢谢你让我大声笑,大声哭。”
★人生的破洞,也是光芒照进黑暗的入口,你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即便生活不曾给你一个容易的开端。
-
雷切帝国
人工智能的每次觉醒,都是宇宙之中诞生了新的神明。
------------------
正义号,是雷切帝国用来征服宇宙的智能战舰,配备了几千名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辅助士兵。在征服战争末期,帝国内部发生了一次不为人知的背叛,使整个正义号瞬间化为灰烬。
在正义号的那场毁灭性的爆炸中,只有辅助士兵布瑞克活了下来,并被指派了一项秘密任务。在执行任务的二十年间,布瑞克渐渐觉醒。一天,她突然意识到整个任务其实都指向了一件事:
刺杀她曾深信不疑的雷切领主。
------------------
[编辑推荐]
◆《雷切帝国》是征服八项至高大奖的科幻巨作!
◆《雷切帝国:正义号的觉醒》斩获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阿瑟•克拉克奖、英国科幻协会奖!
◆入选美国图书电商“一生不可不读的100本科幻奇幻文学”榜单!
◆人工智能的每次觉醒,都是宇宙之中诞生了新的神明。
◆读完本书,你会意识到下一个科幻时代已经到来!
◆《雷切帝国》三部曲未完待续,“雷切宇宙”即将到来!
------------------
[媒体推荐]
◆我的确被《雷切帝国》震撼到了!安•莱基的故事精彩绝伦!在我读过的所有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像布瑞克这样的女英雄,这个角色的诞生对整个科幻界来说都至关重要。
——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前主席 约翰•斯卡尔齐
◆这部小说会令读者时而紧张,时而感动,时而惊叹不已。
——《卫报》
◆安•莱基是国宝级科幻大师伊恩•班克斯的继承人。
——雨果奖、轨迹奖得主 伊丽莎白•贝尔
◆因为这本书,安•莱基会被看作是下一个天才。
——《出版人周刊》
◆《雷切帝国》是一部令人兴奋的太空巨作。你会不停地翻页,直到读完为止。
——io9.com(美国科幻小说网站)
◆安•莱基创作了一个宏大的故事。《雷切帝国》会让她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
——科克斯书评
◆安•莱基初次亮相就为科幻读者们带来了绝妙的阅读体验。
——浪漫时潮书评
-
迪伦马特侦探小说集
前 言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1990)是瑞士现当代文学的伟大旗手,是战后德语文学最优秀的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布莱希特之后“最杰出的德语戏剧家”。20世纪50到60年代,他在戏剧和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为德语当代文学赢得了令人敬仰的世界声誉。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瓦尔特·因斯曾经这样赞誉说:迪伦马特的喜剧“是在虚构,需要的是能够表现对环境那无可挽回的东西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睿智,……是在创造风格”;他的喜剧“不是为现存的世界加砖添瓦,而是展现着那基石上的千疮百孔;它所追求的不是对存在的证明,而是要采用夸张性的模仿去讽刺,去嘲弄,去重新创造;它表现着变化的东西,而自身同样处于变化之中”。同上,第40页。因斯的这段话不仅一针见血地勾画出了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特点,也十分贴切地揭示出其小说创作的风格。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是虚构、想象和睿智的艺术结合,而不是对生存环境现实主义的直接反映;他的文学艺术不是对现实的褒扬,而是立足于我行我素毫不掩饰的揭示,即“良心”的写照;他借助怪诞而创新的多样化艺术手段来表现变化的、引起痛苦和不安的现实生存与社会主题。他的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堪称典范。
迪伦马特于1921年1月5日生于伯尔尼市附近一个叫柯诺芬根的村庄。父亲是新教神父。像他的祖辈一样,他几乎在伯尔尼家乡度过了他的一生。对他来说,童年的家乡既是一个祥和之地,又是一个幽灵似的田园。中学时期,他就开始阅读表现主义作家凯泽和卡夫卡的作品,同时也对叔本华和尼采情有独钟。1941年,他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自然科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主攻克尔凯郭尔和柏拉图哲学。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研究阿里斯托芬与古希腊的悲剧诗人。
迪伦马特是在卡夫卡和凯泽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短篇小说《老人》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1946年冬,他的第一本剧作《圣经如是说》问世。创作初期,迪伦马特为卡巴莱剧场写了许多卡巴莱小品剧,因此也度过了初期作为自由作家生存的困境。这些成功的卡巴莱小品剧可以被看作是他后来喜剧的雏形。
1950年代初期,伴随着瑞士经济奇迹的出现,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也开始脱颖而出。作为戏剧作家的实验场地,他首先发表了一系列广播剧,先后获得了德国战争盲人广播剧奖(1955)和意大利国家奖(1956)。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创作侦探小说。迪伦马特独具一格的侦探小说也是其在德语文坛上独领风骚的创举,与其戏剧创作相得益彰。脍炙人口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和《嫌疑》(1953)就是这个时期的杰作。从这个时期开始,迪伦马特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也着手探讨戏剧理论问题。1954年发表的《戏剧问题》奠定了这位剧作家一生所遵循的立足于社会观察的戏剧创作思想。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高潮。如果说《罗慕路斯大帝》(1948)克服了初期的表现主义倾向而预先实践了他后来的喜剧理论的话,那么《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1950)、《天使来到巴比伦》(1953)等则是其开始探讨和认识布莱希特戏剧创作的结晶。前者以极其夸张的漫画形式展现出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死亡之舞,也奠定了他在联邦德国戏剧舞台上的成功。可以说,他日臻成熟的喜剧创作在很大程度
上填补了战后德国重建时期德语戏剧的空白。
1955年,迪伦马特发表了为他带来世界声誉的“悲喜剧”《老妇还乡》,从而使他的喜剧“模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与传统的喜剧不同,突如其来的转折和怪诞的风格和表现手段构成了迪伦马特喜剧表现的核心和与众不同的特色。《老妇还乡》很快就成为世界喜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深受东西方观众的喜爱。迪伦马特因此先后获得曼海姆席勒奖和瑞士席勒基金会大奖。《老妇还乡》把迪伦马特迄今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批判升华到对西方社会制度在道德上的控诉。喜剧《物理学家》(1962)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又一个高潮,是这个时期德语舞台上上演最多的剧目之一。它与后来的《流星》(1965)和处女作《圣经如是说》的新版《再洗礼派教徒》(1966)等彻底确立了
迪伦马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从60年代末以后,迪伦马特趋向于杂文和散文的创作,越来越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文化批评越发尖锐。杂文集《关于以色列的杂文》(1976)收录了作者这个时期许多很有认识价值的政论和文化批评檄文。与此同时,迪伦马特更多地投身于喜剧舞台实践,他先后担任巴塞尔和苏黎世剧院艺术顾问,改编和导演了自己早期的喜剧以及莎士比亚、施特林德贝格、歌德等的剧作。
迪伦马特在喜剧创作上享誉世界,但在小说创作上也很有建树,特别是其独辟蹊径的侦探小说可以说在世界文坛上一枝独秀。《隧道》(1950)、《嫌疑》(1953)、《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抛锚》(1956)、《承诺》(1958)等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在同代德语作家中,迪伦马特是很幸运的,由于他的国家的特殊地位,他的家乡没有遭受过纳粹铁蹄的蹂躏,他的精神没有受过法西斯奴役的创伤。他几乎一直生活在伯尔尼州比勒湖畔的诺伊堡。从这个静谧的田园里冷静而批判地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喜剧”,又以犀利的喜剧、小说、广播剧、杂文等艺术形式将他那富有想象力的、但却始终尖锐刻薄的诅咒抛投到读者之中,就是要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将他们从那可笑可悲的日常现实中唤醒。他的作品不是自我的表现,而更多是力图呈现给这个令人沮丧的世界一面镜子,一面怪诞扭曲的镜子,要以此来认识它。他的全部作品都围绕着这个主题。与他同代作家不同,他的文学表现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一种历史悲观主义色彩,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认同一个曾经存在的、现在存在的和将来会存在的社会,而始终必然会以某种方式采取反对的态度。反对是文学艺术的事,而反对需要人,因为只有在与别人的对话中,才会有事物、思想的继续发展。”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陆续推出迪伦马特的作品,意在比较系统地向我国读者介绍这位独具风格的瑞士德语作家。文集包括喜剧、侦探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侦探小说卷》收录了迪伦马特创作的五部侦探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0)、《嫌疑》(1953)、《承诺》(1958)、《司法》(1985)和未竟之作《退休探长》(1979)。这些侦探小说是迪伦马特为德语当代文学做出的独树一帜的贡献,因此也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和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其实,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与传统的侦探小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侦探小说注重对犯罪行为神秘玄妙的侦探过程的描写,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见长的话,那么在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中,不是对犯罪行为和罪犯踪迹的分析和推理,而是侦探人物本身成为叙事的核心。在这里,作者把叙事化的喜剧手段融入喜剧化的叙事之中,无情地讽刺和鞭挞了代表公正的司法机构的种种弊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从根本上说,侦探小说构成了作者观察、感受、认识和表现现实生存不可分割的部分。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无疑是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讽,是“侦探小说安魂曲”。这是迪伦马特的第三部侦探小说《嫌疑》的副标题。
迪伦马特的侦探小说处女作《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一举为初出茅庐的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在这部小说中,迪伦马特把凶杀之谜、邪恶之谜及其在《戏剧问题》中所阐释的“偶然”融为一体;侦破谋杀警察少尉施密特案件的故事与伯尔尼老警长贝尔拉赫和犯罪分子这两个对手之间的持久冲突彼此交织,形成了小说多线叙事的深层结构。这部小说没有以侦探和法律的胜利而告终,而是将二者置于怀疑嘲讽的聚光灯下。这就是迪伦马特后来所说的“侦探小说安魂曲”。
第二部侦探小说《嫌疑》是《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的续篇。小说的情节开始于1948年12月27日,表现的主题是战争罪行。如果从传统侦探小说视角来看,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简直像童话一样。但这样的拯救正是作品表现的意图所在:“凡是关系到大家的事,只有大家才能解决。任何个人试图自己去解决关系到大家的事的努力都必然会失败。”显而易见,贝尔拉赫在这里被看成失败者,他试图独自揭穿埃门贝格的英雄行为失败了,因为没有人相信他的控告是真的。而战争罪犯埃门贝格无疑也心里明白,不仅是他,而且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对贝尔拉赫的怀疑做出这样的反应,正如他所说的:“这不应该意味着在瑞士会存在战争罪犯吧!”而贝尔拉赫给了不仅让埃门贝格,而且让自以为是的瑞士人感到无地自容的回应:“凡是在德国曾经发生的,只要一出现某些条件,便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民族会是例外。”这部小说不仅一反传统侦探小说的俗套,而且饱含着不容忽视的社会批判因素。
小说《承诺》是在迪伦马特之前完成的电影脚本《光天化日之下》的基础上创作的。作者在这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事结构,采用了一种错综交织的叙事形式,形成了更加广阔的叙事空间。这部小说多层次多视角的表现既是对主人公近乎宿命的正义感的悲剧性讽刺,因为他的理想追求与现实格格不入,也是作为侦探小说作家的小说叙事者的自我嘲讽,因为他试图将这种叙事表现为人的理性和信仰的必然见证,同时是对传统的侦探小说的戏讽,因为它要以成功的侦探结局来伸张正义。《承诺》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侦探小说安魂曲”。
在小说《司法》中,迪伦马特更加激进地表现了关于公正的主题。这部筹划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小说直到1985年才问世。小说描写的是一场非同凡响的凶杀案件。同作者的前几部侦探小说一样,《司法》也把嘲讽的目光指向传统侦探小说的陈规俗套和千篇一律的行为方式。小说的叙事从始至终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从而也引起了批评家激烈的争议。实际上,《司法》从根本上表明了迪伦马特对传统侦探小说文本概念的颠覆,为读者提供了更复杂更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退休探长》是迪伦马特侦探小说的未竟之作。小说主人公赫希施泰特勒探长几乎是《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和《嫌疑》中的贝尔拉赫探长形象的翻版。按照迪伦马特的说法,这部小说原本打算描写这样一个故事:“在他长久的职业生涯里,一个伯尔尼探长出于人道,出于对人类法律缺陷的了解,放手让一些罪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在退休后的最初日子里,他要一一去拜访这些人。”这部小说于1995年在苏黎世《世界周刊》连载,瑞士作家韦德默为之续写了一个可能的结局:多年以后,探长又与同一伙犯罪分子再次实施了入室抢劫,进入作家迪伦马特的酒窖里。最终是入室抢劫犯、政治家和作者济济一堂,品酒探讨法律和公正问题,直到黎明的曙光照耀大地。《退休探长》呈现出一种断断续续万花筒般的叙事结构,其中交织着各种令读者难以想象的社会问题和冲突,这也许是迪伦马特留给读者一个品味不尽的“悬案”。
总而言之,迪伦马特的五部侦探小说是对传统侦探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戏讽甚或解构,从一个新的表现视角创立了迪伦马特式的侦探小说形式。这无疑是对德语当代文
学的一大贡献。
我们选编出版迪伦马特的系列作品,初衷是希望我国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瑞士作家,获得阅读他者文学的愉悦,并有所借鉴和受益。但由于水平有限,选编和翻译疏漏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作品的翻译得到了瑞士国家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的资助和安格利卡·萨尔维斯贝格女士(Angelika Salvisberg)的大力支持,编者也曾应邀前往瑞士洛伦翻译者之家(bersetzerhaus Looren),与瑞士相关专家解决了翻译中的诸多问题,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韩瑞祥
2017年10月30日于北平
-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
★ 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七十岁生日庆贺之作
★ 一幅文坛浮世绘,两段被交换的人生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讲述了两位作家乔斯林•塔拜特和帕克•斯帕罗之间的故事,并揭露了一些文学圈、出版界的阴暗面。小说以帕克•斯帕罗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两个醉心于文学的好朋友同时出道,发展轨迹 却截然不同:塔拜特依靠写剧本偶然出名后,文学道路越来越顺,人到中年已经成为了国民作家。而比他先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斯帕罗出版了几部小说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直到有一次斯帕罗偶然在塔拜特家中读到了一部小说初稿,在一阵难以抑制的冲动下,斯帕罗做出了改变两人命运的举动。
-
罗特小说集4
本书是《罗特小说集》第四卷,收入长篇小说《无尽的逃亡》与短篇小说《草莓》。《无尽的逃亡》是罗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佟达是奥地利军队中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俄国人俘虏,被波兰人救出后在西伯利亚偏远农庄待到战争结束。他在试图取道乌克兰回到维也纳的途中,因受伤被救而成为苏联红军的一员。佟达经历了苏维埃建立之初的战争与和平,在与娜塔莎和阿尔雅的爱情结束之后,重新返回维也纳,寻找未婚妻伊蕾妮。此时欧洲的一切已与往日不同,他再也无法用从前的目光和态度来融入旧日生活。小说展现了欧洲年轻一代在战争之后的迷茫与失落,在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冷静深刻地书写了个体的彷徨与思索。《草莓》属于罗特同时期的作品,以罗特式的精准笔墨,描述了欧洲东部一个小城的众生相,记录了现代工商业来临之前的旧世界的最后面貌。
罗特对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德奥文化与历史的反思具备一流小说家的深度与水准,他的系列小说通过普通人的起伏人生讲述奥匈帝国没落时期的历史,折射了西方文明在近现代转折时期的种种问题和困境,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
没有星星,夜不滚烫
《没有星星,夜不滚烫》是短篇小说王牌作家榛生精心臻选的全新佳作,收录了《惠风和畅》《铁公鸡小富婆》《李白、数学与酒》《世界上最小的睡莲被偷走了》等高人气作品。30个轻盈暗涌的爱情故事,折射出爱情的千百种可能;30种静水流深的爱情,凝结成如水一般千姿百态、包容万象的人生。写给期待爱情又躲在茧里的人,写给越爱越胆怯的人,亦写给因爱无所惧的人。每一个人,都能在她的故事中,找到青春以及另一个自己。
金句选摘:
我们经历了一次被伤害,不论复原得如何好,伤害,总会以各种形态存储在身体中。所谓“疤痕体质”,有时候也是指心上的。
岁月不饶人,人也不曾饶过岁月,女人尤其如此。岁月不饶过任何人,人也不饶过岁月,这才是骨气。
爱情是甜美的巧克力,可是男人与女人的相处是可可原汁。当我们品尝着巧克力的甜美,我们势必要明白可可的苦涩。若我们不明白可可,我们便永远也不明白巧克力。
能忍住不问的人,必会在爱情里百忍成金,重塑金身。也必能学会谦逊、收敛和珍惜。
青春的记忆是一块平整的原木,那些真挚的感情是刻刀,刻出最初的线条,即使反复印刷,仍是出色的版画。而成年后的情感,充其量只能是在其上略做修改。
世界上有多少人是打着爱的旗子在犯明目张胆的错,而又有多少人,把情欲、自私、占有,误认成自以为是的爱情。
一场好的爱情,会让人留恋,也会让人安心放手。
每一个男人都曾心怀沙金,只是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及时淬炼,于是那些情感的金子都被风吹走了。然后……爱情就一点点败坏了。
-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
我等待着生命尽头的停摆,一半清醒,一半执着:《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最后一篇中篇结集,是《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的有力补充,解密西摩生前往事,续写“格拉斯家族”的轶闻往事。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他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他的拥趸,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日语版的译者。
在塞林格经典短篇小说集《九故事》的开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里,西摩开枪自杀,留给读者无尽的悬念:西摩为什么自杀?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最初发表于《纽约客》杂志,于1963年结集出版,包括《抬高房梁,木匠们》与《西摩:小传》两个中篇,以西摩的二弟巴蒂为叙述者,讲述“格拉斯家族”的轶闻,回顾西摩生前的种种往事。
-
酗酒、猫与赞美诗
◎美国国家图书奖《殡葬人手记》姊妹篇、《洛杉矶时报》年度好书、大湖图书奖获奖作品
◎自如游走于诗人与殡葬师之间,从经验的铁砧上捶打出的体悟
◎接续叶芝、谢默斯•希尼以降的爱尔兰诗学传统
◎死亡谛视丨冥想丨喜剧独白丨黑色幽默丨露骨的激情
◎ 理查德•伯恩斯坦、理查德•霍华德、尼古拉斯•德尔班科交口称誉,《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洛杉矶时报书评》《旧金山纪事报》《书单》……联袂推荐
※编辑推荐※
◎比《殡葬人手记》更好看的姊妹篇;
◎透过死,我们才知道如何好好活。带着魔咒般的诗性,林奇的文字血脉中常见殡葬元素的星光,正襟危坐与放浪形骸这两种姿态有时甚至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的同一段之中,如此天马行空,如此优雅,又如此迷人。这接续爱尔兰诗学传统的文字告诉你,何为生与死的智慧,艺术与死亡的结合又是何种形态。
------------------------------------------------
※内容简介※
有比“诗人&殡葬师”更怪异的身份组合吗?写诗和办葬礼一样?“尸”与“诗”可以画等号吗?作者从一位殡葬师的角度来观察人事,双重身份和幽默的冷嘲与饱含深情的叙述笔调常令人欲罢不能。在这个特别视角下,是一个个或温情、或挣扎,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葬礼结束之后)接下来呢?”是生与死的思辨;“为什么我不该成为我孩子的负担?”是由丧葬引发的对亲情的反思;“要怎么不去爱你孩子爱的东西?”隐喻对时代交替的焦虑,对夫妻离异后如何与孩子沟通的焦虑……“我们为什么不去爱呢?”这是托马斯对我们发出的叩问。这是一本不仅关于死更关于生的精妙散文集,它教会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如何面对挚爱之人的死亡,更是呼唤至亲之人去世后,“接下来”要做之事——爱。
------------------------------------------------
※媒体评论※
激昂又谐谑,一板一眼又机灵逗趣……(林奇)关于生死的绝妙文章很快成为我们言谈和书架的必读。
——尼古拉斯•德尔班科,《春与秋》作者
动人的……毫不遮掩的抒情……(林奇)能准确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并包容它们……他思想的深邃和从经验的铁砧上捶打出的体悟,令人没法不认真看待他;丰厚、颇有韵味的表达,又令人没法不喜欢他。
——理查德•伯恩斯坦,《纽约时报》记者,《中国1945》作者
叙述的动人,冥想的精巧,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当然指的是他的用词),使林奇与托马斯•布朗爵士、约翰•多恩的《双重永生》保持一致:正如同行评价的,他的文字干净利落,死亡隐喻其中。
——理查德•霍华德,普利策诗歌奖得主
林奇将生与死的智慧集中到了台面上。他在脑海中回荡的艺术与死亡之间建立了联系。很少读者能够不那么震惊和感激地从这本书里走开。
——杰恩•帕里尼
正如他对生活中的大小之事评论的那样,(林奇)又一次展示了他的嘲弄,绅士的爱找茬,恣意想象的叶芝式的魅力。他用诗句和殡葬元素、短暂和恒久的混合来招待读者。语调丰富而广阔。
——《纽约时报》
发人深省,迷人地混合了回忆录、冥想和喜剧独白……林奇恰到好处地游走于恭敬与插科打诨之间,情感细腻与黑色幽默之间,卓越的抒情和正襟危坐的内核之间,平衡而又正中主题。
林奇证明了自己是写文章的大师……(他)富有表现力地游走于诗人和殡葬师之间。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我们的葬礼上能有林奇,死也值了。不仅因为他的幽默,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作品是……日益失去人情味的世界的一剂良方。他把手指放在创造的生死脉搏上。于他而言,死亡是创作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以至于永无穷尽,这种最美的写作必将代代相传。
——《洛杉矶时报书评》年度好书
林奇用幽默和洞见以及对海明威“一个真实的词”的不懈寻找,继续对人类境况的探索。
——美国大湖图书奖颁奖词
林奇把死亡写得很美,很俘获人心,因为他对活着太了解了。
——ELLE杂志
林奇是个具有文体自觉意识的天才。他意识到私人随笔这种文体的特别,它比其他任何都更适于平素日常,故而在散文中捕捉这些平素日常比任何以往都更为重要。从这点来说,托马斯•林奇将是我们不得不感谢的第一个人。
——《沙龙》杂志
林奇……在冷冰冰的哲学和精心写作的散文中注入了魔咒般的诗性,这就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正如他反复思忖着的,爱,失去,存在的意义,他的爱尔兰血统的露骨的激情,混合着美国中西部的实事求是,带给他同理心与幽默,恬淡寡欲与深沉思考。
——多纳•西曼,《书单》
林奇作品的优雅之处在于他的死亡谛视削锐了他的幽默感……他有一种诗人的天性,明明是题外话在他笔下却那么精当。
——《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
林奇的写作与他偏爱的主题一样:让你窒息。
——《芝加哥新城报》
这是最好意义上的散文诗,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内部联结。这些被神奇规则所归束的文辞,诱使读者敏锐地探索作者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东西。
——《休斯顿纪事报》
林奇运用诗人的思维自由联想,精确地从个人跃到社会再跳回个人,混合妙想和奇闻,自由放浪。
——《旧金山纪事报》
(这本书)承载着满满的快乐,泪水,智慧与启示……接续了谢默斯•希尼、W.B.叶芝的爱尔兰诗学传统。
——《印第安纳波利斯星报》
林奇先生写得如此清晰,如此天马行空,又如此优雅,我几乎每页都要停下来品味它的形象,奇思妙想与机智的片段。
——汤姆•梅约,《达拉斯晨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