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國

  • 瓶中美人

    作者:[美] 希薇亚·普拉丝

    透過故事主角艾瑟•葛林伍德,女詩人普拉絲以動人的意象,宛如詩篇的文字,揭露了幾欲令人窒息的成長經驗。十九歲的艾瑟即將遠離校園,踏入社會;她才華洋溢、功課優秀,又有機會到紐約時尚雜誌擔任實習編輯,年輕的生命正要展現新的色彩。 然而周遭女友放浪行骸,無法與她契合心性,憧憬的愛情也只不過是一場欺騙的遊戲,連創作生涯也因申請寫作班遭拒而頓失重心,虛無感自四面八方襲來,生命只剩下一連串無意義的動作。 艾瑟猶如脆弱的天使,純淨的心靈無法負荷人世的虛偽與不平,所以冷眼看人,更自殘羽翼。她終日晃蕩,生活不知以何為繼… 此書出版後一個月,普拉絲本人,這位曠世才情的女詩人即自殺身亡。
  • 冷血

    作者:Truman Capote

    什麼原因讓兩名凶手犯下滅門血案?當作家試圖剖析凶手的心靈時,他的目光、他的筆,比凶刀更加冰冷…… 這是文學史上最富傳奇也最冷血的書寫。1959年11月15日,美國南方小鎮發生滅門血案,吸引了作家卡波提的注意,他立即趕到當地,開始一連串訪談,包括對死者親友、鄰居、當地警局,以及最重要的──兩名殺人嫌犯。 往後五年半之間,卡波提全心投入於調查被害者一家、兩名凶手(狄克與貝利)的身世,並重建慘案發生經過,與近身採訪兩名嫌犯接受審判的過程。為了深入了解凶手的心靈,卡波提與嫌犯成為好朋友。有人說卡波提在兩人身上看見自己悲慘的童年,也有人說,卡波提最後愛上了凶手。 嫌犯自力救濟,四處發函抗議判決不公。但上訴官司最後沒打成,凶手仍然伏法,而描繪他們心靈狀態的《冷血》於1966年出版,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文學經典,卡波提也藉此登上文學殿堂的巔峰,但他從此再沒能完成新的作品。
  • g先生

    作者:艾倫.萊特曼 Alan Lightman

    繼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魯西迪(Salman Rushdie)、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等文學大師之後, 又一部讓想像力縱橫馳騁科學、神學與倫理學三大知識體系的驚艷之作! 暢銷經典《愛因斯坦的夢》作者艾倫.萊特曼再次以科學視角與優美詩句,重塑創世紀寓言。 在這個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的虛空中,只有沉悶到令人發慌的無盡長眠…… 我需要一點有趣的東西,一個挑戰,甚或是另一個存有者,可以帶給我驚喜,或替我解解悶。 所以,我決定要創造宇宙! 時間是g先生的第一個創造物;它必然先於光明和黑暗、物質和能量,甚至先於空間。 而具有能量的空間,以及細膩、具有藝術感的量子力學,更讓他得以為虛空覆蓋上無數新宇宙的潛態。加諸若干法則與定律的運行,g先生的宇宙自此以近乎完美的秩序在時間裡自我進化、開展。 然而,他似乎是個旁觀者,驚詫地發現宇宙裡駸駸然有生命破繭而出,他看到一種叫意識的東西躍躍欲試,擾動不安的宇宙、悲喜交加的生命。這是g先生所要的嗎? 我能夠確知每個我所創造的原子的後續動態嗎?我該讓源自於物質性原子與分子的生命,儘管他們發展出自我意識與智慧,脫離我所制定的物理律法而有選擇的自由嗎?即便每個受造者的原子都分享了我的善,而且我無意如此,世界就不會有苦難與悲傷了嗎?我的宇宙真的會如那個不請自來,傲慢卻又有趣的傢伙------彼列,所宣稱的那樣,以悲劇收場嗎? 沿襲《愛因斯坦的夢》那般詩意的敘說,萊特曼憑藉其豐厚的現代物理學識在《g先生: 關於宇宙創造的小說》裡以他獨有的文學筆觸潤飾純粹的科學講述,使得宇宙萬象的起源與生成在理性推演之外,也能是細微美妙、輕柔優雅的迷人感受。 透過g先生與叔叔、嬸嬸之間幽默詼諧的對話、與旗鼓相當的對手彼列之間你來我往的精采思辯,萊特曼領著讀者自無始到太初、由物而靈,穿越看似由必然與規律所支配的物理世界,一探物理之後的奧秘玄境:關於自由意志、善與惡、心靈與智慧、生命的意義,以至於永恆與無常。
  • 心是孤獨的獵手

    作者:Carson McCullers

    埋藏逾半個世紀, 歐普拉從文學石礦中挖掘出的一顆珍珠! 美國當代文庫「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名列第17位 《時代》雜誌列為「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2005」 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媒體巨星歐普拉 無一不為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所著迷 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在他的啞吧摯友──安東尼帕羅斯發瘋並被送往精神病院以後搬離兩人住處,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旅舍租住。 辛格的一天三餐都在小鎮上的咖啡館裡解決,他的溫和平靜和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的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少女米克、工人革命家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以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這位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的窒悶…… 麥卡勒斯以著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一幅三0年代美國南方社會的圖像,那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黑白種族持續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透過幾個主角的內在世界,麥卡勒斯寫透人類精神本質上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命定般的無法相互了解,並藉由13歲,一個正處於青春期蛻變中的小女孩──米克的音樂天分和她對創作的執著,將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做了淋漓呈現,儘管受限於現實環境,米克對於音樂的熱愛最終只能歸於無疾而終,確是無聲而壯麗的一場追求。 每一個主角代表社會的某一種典型,人人渴望脫離現實的牢籠、顛覆不合理制度、追尋思想以及身體上的自由,然而人們從來很難和時代、和傳統相抗衡,種種制約如此牢不可破,人們努力再努力,而熱情燃燒,仍舊無法打破那道階級的鴻溝。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傑克滿懷理想卻不見容於社會的孤獨……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但也只能聊做慰藉,卻無能為力改變命運。 〔人物介紹〕 我和我創造的人物生活在一起, 那總能使我原有的孤寂不再如此刺痛。──卡森.麥卡勒斯 ☆約翰.辛格:聰明慧黠的32歲聾啞人,他生命中最好的夥伴是另一個聾啞人──希臘胖子安東尼帕羅斯。同居十年後,安東尼帕羅斯精神異常,被他的表哥送到瘋人院。痛苦無奈的辛格遷居到米克.凱利家的旅舍,展開了另一種生活。 ☆米克.凱利:對於旋律有神奇的記憶與感受力,在她13歲男孩般的裝扮下藏著祕密:擁有鋼琴、成為女人、當音樂明星、到下雪的外國旅行、傾慕家中的房客約翰辛格……然而一場接一場的家庭變故,使她離鋼琴家與音樂創作的夢想越來越遠,畢竟她只是工廠林立的小鎮上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 ☆傑克.布朗特:左傾的紅色革命家偶然來到小鎮,在一處遊樂場工作,常常在布瑞農的紐約咖啡館逗留,認為美國被邪惡的資本主義控制,在這種制度下世界裂成兩半,一邊是受奴役的工人階級,一邊是剝削他者的資產階級,他的使命是讓所有的工人都了解馬克思的思想,進而改善不平等的社會,他熱衷於向辛格闡述理想,過了好久才知道原來辛格聽不見。 ☆考普蘭德醫生:一生致力於民權運動、期盼喚起黑人覺醒的老醫生,卻得不到周圍的人們包括自己兒女們的信 任,黑人們漠視這種奮戰只求安全與溫飽。在他遇見辛格以後,相信辛格是唯一有良知的白人,或許能助他一臂之力,可是他自己的小孩被白人抓了被凌虐,他什麼也做不了,年邁並有肺結核的他注定是一位孤獨的鬥士。 ☆比夫.布瑞農:24小時營業的「紐約咖啡館」的老闆,一雙冷眼觀察世事,思考發生的人事物之間的因果邏輯,他的咖啡館是小說的舞台中心,所有的人在這裡相遇、燃起人與人之間互信的火苗,身為老闆的他像一個局外人,只有一件事令他悸動難耐,那似乎是禁忌:中年的他心動於來店裡買香菸的13歲女孩米克。 〔名人推薦〕 陳玉慧、陳雪、張惠菁、張懸、焦元溥、大A 小小書房店長 虹風、永樂座店主 石芳瑜、舊香居店主 吳卡密 推薦 ◆卡森.麥卡勒斯的書,這是我讀的第二本,我無法抗拒地再度愛上她!她化身卅年代美國南方下層階級的小人物,為黯啞及痛苦發聲,為孤獨和憂鬱描繪,以完全的細膩感性,為我們觀察臨摹人類的心靈,以史詩般的文筆告訴我們,心是孤獨的獵手……在我的心目中,她不祗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她的成就超過海明威!──陳玉慧(旅歐作家) ◆小鎮,孤獨,畸人,角落,街燈,夢境,想像,現實……我們所能想像與未曾想像的,關於最邊際最清冷或最溫暖的,關於心,關於生活,各種折角、形狀、愛的可能與不可能……卡森.麥卡勒斯冷靜且動人地為我們描繪出來了。──陳雪(作家) ◆讀這本小說,我幾乎感覺麥卡勒斯筆下的聾啞人在生活的種種躁動前為我辯護。平靜,溫暖,沉默地辯護。──張惠菁(作家) ◆「語言停止處,音樂開始時。」但當語言與音樂都不被理解,在堅強與失落攤牌之前,孤獨早已無聲來到。《心是孤獨的獵手》滿是憂傷失落,但不同的是,透過閱讀這本憂傷之書,你卻會聽到自己心裡的音樂。──焦元溥(音樂作家、廣播人) ◆這是一本不企圖給人愉悅氣息,而是讓人不由自主渲染出哀傷的書。不譁眾可是取寵,不華麗然而精采。──大A(作家) ☆自海明威、福克納之後,美國作家陣營沒有再出現高過這兩人成就的,反而,以典型個人風格為新的陣線,麥卡勒斯歸屬其中。──節自蘇童《一生的文學珍藏:影響了我的二十篇小說》。 ☆卡森的心時常是孤寂的,對於她想奉獻的事物,她的心是一位不倦的獵人,然而這是一顆上天賦予了光芒的心,驅散了它周圍的陰影。在她的作品中,我發現了自赫曼.梅爾維爾之後,我們那非詩歌類作品中不再擁有的強韌而高貴的精神。──田納西.威廉斯(《欲望街車》作者) ☆《心是孤獨的獵手》使人聯想一幅福克納的主角們住居於梵谷的畫作上。──《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非凡的書……(麥卡勒斯)以勢不可擋的磅礡氣勢和把握寫就。──《紐約時報》 ☆毫無矯揉造作的虛假情感……對於人類靈魂之終究無法安慰和治癒有著驚人的洞察力。────克勞斯.曼(作家托瑪斯.曼之子) ☆僅次於福克納的南方最出色作家。──當代美國批評家瓦特.愛倫 ☆南方最偉大的、最不負眾望的作家。──美國當代作家戈爾.維多 ☆麥卡勒斯小姐還有福克納先生,是繼D.H.勞倫斯殞落之後唯一具有原創詩情的作家。我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寫得更清楚明白;和勞倫斯相比,我也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不傳道。──英國小說家格雷安.葛林 ☆作家有兩種類型。外傾型是指創作受體內衝動而成,筆下的人物有著自己的命運,不完全受控於作家;內傾型是指作家的寫作完全是理性狀態下的創作,寫作的過程多在打磨技巧。顯然,麥卡勒斯屬於前者……她的作品是一座沒有彼岸的橋。──榮格
  • 奇想之年

    作者:瓊.蒂蒂安(Joan Didion)

    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的非小說類獎得獎作品 2005年《時代雜誌》十大好書 2005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2005年亞馬遜十大好書、編輯選書第一名 本書受書評家推崇為「傷慟文學的經典之作」,是當代深受敬重的小說與散文作家瓊.蒂蒂安垂暮之年的真情告白,不但囊括2005年各大獎,更躍登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2003年聖誕節期間,蒂蒂安的獨生女因不明原因陷入昏迷,幾天後,她的丈夫心臟病猝發死亡。她看似堅強冷靜地安排後事,其實內心已陷入狂亂的異想世界…… 《奇想之年》除了哀傷動人的回憶外,還有許多對於生命的思考,「關於死,關於疾病,關於死亡的機率和運氣,關於幸與不幸,關於婚姻、孩子和記憶,關於悲傷,關於人們願意或不願意面對死亡……」完全顛覆了固有觀念。
  • 大亨小傳

    作者: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

    《時代》雜誌票選百大經典小說 ★全新中譯本 ★獨家收錄:村上春樹專文導讀 ★費滋傑羅風格裝幀 這一切,都是為了拭去鑽石上的灰,都是為了這本光芒耀眼的世紀經典 「如果沒有《大亨小傳》,我不會走上寫作這條路。」──村上春樹 你一定聽過它、翻過它,甚至擁有過它;但若沒有全新的中譯本,你將再度錯過它! 一則爵士年代哀淒美麗的夏日戀情,一本讓村上春樹等待1/4個世紀才敢翻譯的經典之作 「我將《大亨小傳》立基在『幻象的破滅』上──正是這樣的幻象,世界才能如此鮮豔。你無須理會真假,但求沾染上那份魔術般的光彩就是了。」──費滋傑羅 出版緣起:從《大亨小傳》到費滋傑羅 ── 一則爵士時代的尋夢傳奇 《大亨小傳》初版誕生於1925年,當時已經是暢銷作家的費滋傑羅,一心想寫出一本真正的文學小說,為此他放棄了雜誌高額稿費的大眾短篇寫作,與妻子塞爾妲搬到法國蔚藍海岸專心創作。他告訴知名編輯柏金斯(Maxwell Perkins),這本書和他其他輕鬆的流行作品不同,他想寫出一個「在真誠且光輝燦爛的世界裡能夠被留下來的故事」。 於是,他創造出蓋茲比這樣的人物,一如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爵士年代裡,從中西部到東部闖蕩、一夕致富的人們,蓋茲比從一文不名的窮小子搖身變成夜夜宴客的慷慨富人,他盯著夢幻般的紐約長島燈塔,尋覓著他夢寐以求的女人黛西。東部的名流貴客川流不息地來到他家中作客,私下卻鄙視他;而他癡心等待、早已嫁作貴婦的黛西,也只當他是婚姻走味後的逃避調劑。只有他的鄰居、也是故事的敘事者尼克,眼看著賓客們接受蓋茲比的熱情款待卻冷漠無情,眼看著蓋茲比奮力追求那腐敗可厭的虛榮。但尼克終於看出蓋茲比心中癡傻熱烈的追夢之心,蘊含著讓他敬畏的純真。 美國明尼蘇達州出身的費滋傑羅一如敘事者尼克,當他來到東部時,正逢美國舊富世代因「上帝已死、所有的仗都打完,對人類文明信心動搖」而開始醉生夢死,但費滋傑羅懷抱著新的夢想,他得努力賺錢維持自己和妻子渴望的奢華生活,他敏銳的寫作天份讓他很快成為時代名流,但同時他也一眼看穿流金幻象後腐蝕人心的靡爛,他設身處地瞭解奢華,也冷眼旁觀鄙視奢華。 所以他創造了一個蓋茲比這樣的人物,一個無視浮華虛實,全心尋夢的傻人。透過他,費滋傑羅彷彿向世人訴說著:幻象是世界美好的基礎,即使現實人生悲涼無常,只要你持續凝望著長島燈塔,相信那裡仍有值得追求的夢、值得燒盡靈魂去追求的愛情,世界就會停在這美好的時刻。 中文世界早已有許多《大亨小傳》譯本,但是深愛《大亨小傳》的村上春樹提醒了我們:「即便存在不朽的名著,但不朽的名譯作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無論哪本翻譯作品,隨著時代推移都會顯得老舊,雖然可能只是程度上的差異。」 而這是一本真正不朽的經典,我們渴望讓新世代讀者認識的經典。它精妙華美地如一顆鑽石,新的翻譯與裝幀都是為了擦拭時間在這顆鑽石上蒙蓋的灰塵。它好得太傳奇,一經擦拭,便綻放出耀目的光芒。再現它,我們深深體會不朽之理。 得獎紀錄 ★《時代》雜誌票選百大經典小說 ★BBC大閱讀書單 ★NPR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紀百大選書No.2 ★美國藍燈書屋世紀百大經典小說No.2 ★英國Radcliffe Publishing Course百大小說No.1 ★英國Waterstone’s書店世紀百大小說 ★德國White Ravens國際圖書館推薦書目 ★澳洲CBCA圖書協會年度推薦書目
  • 搖籃曲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棍棒或石頭或許能打斷你的骨骸,但文字永遠不會傷害你。 想或許我已經找出一個模式。看起來每個家長可能都在孩子過世的前一晚,大聲為他們朗讀同一首詩。「五個都是?」他說。我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 現在已經是深夜,我們倆都經歷的漫長的一天而疲憊不堪。我們坐在他的辦公室裡,我要他仔細聽。這是一首關於動物即將入眠的古老詩歌,既依戀又感傷,而當我在日光燈下大聲朗誦出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臉頰因氧化性血紅素而漲紅發燙,隔著辦公桌,我的編輯領帶鬆開,領口打開,闔上雙眼往後靠在椅子上。他的嘴巴微微張開,他的牙齒跟咖啡杯都沾染著同一種棕咖啡色。這本書稱之為勾魂歌。在某些國家,他們在發生饑荒或乾旱時,或隨時部落超過土地負擔之際,他們會唱這首歌給孩子們聽。你唱給戰場上受創負傷的戰士,受疾病摧殘的人們,任何你希望能儘快離開人世的人。來終結他們的痛苦。這是一首搖籃曲。 一個調查嬰兒床之死的專題報導記者卡爾,敏銳冷靜,總是詳細觀察現場一切細微之處,在他一連串的調查中,他發現每一個案發現場都有一本《世界詩歌童謠大全》,它們都不約而同地翻到第27頁,上面有一首源自古老非洲的詩歌,叫做勾魂曲。然後他發現這首曲子是一個殺人於無形的咒語,為了實驗是否有效,他幹掉了他的主編鄧肯,他發誓他再也不要使用它,他想要忘記這首詩,但勾魂曲卻彷彿廣告歌一般地被自動記憶起來,揮之不去,然後他發現只要有人使他動怒,他便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響起勾魂曲的旋律,許許多多的人就這麼死了…….於是他總是得不斷數數,以免生氣動怒。 憑著他的專業調查能力,他發現一個專門仲介鬼屋的房屋仲介商,古董建築家具的迷戀者──海倫,她也知道勾魂曲的祕密和她的故事。卡爾和海倫討論再三,為了免除人類被滅絕,(也是各懷鬼胎),決定與海倫的女祕書巫師迷夢娜(她的巫師名字叫做桑樹),以及夢娜的男友蚵仔,一個專門在報上刊登詭異反廣告,以便讓企業主花錢取消廣告,他們一行四人展開焚書之旅。他們到處銷毀這本書,事情卻偶爾擦槍走火,連帶銷毀了一些人,而卡爾的記者線民,一個救護人員納許威脅卡爾,也知道了勾魂曲的祕密,焚書之旅的路上,無線電廣播不斷報導有許多名模離奇死亡,並且她們都在死後都遭到強暴,警方懷疑有是有姦屍癖的患者所為…… 他們在尋找《世界詩歌童謠大全》的原版書,巫師稱之為影子書,一本記載了各種古老的魔法咒語書,為了救人也為了自救……
  • 鬥陣俱樂部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杰克 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危机和憎恨。 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克遇上了卖肥皂的商人 泰勒,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暴烈的痞子英雄,并因为自己公寓失火而住进了泰勒破旧不堪的家中。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好朋友,并创立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戴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地下组织。 俱乐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而泰勒也以自己个人的魅力,吸引着那些盲目的信徒。俱乐部的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大肆破坏,泰勒本人的行为也越来越疯狂。 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和泰勒发生争执,泰勒离开了他。然而,杰克发现,他走到何处都无法摆脱泰勒的影子,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
  • 時間裡的癡人

    作者:珍妮佛.伊根

  • 常態的瘋狂

    作者:查理•布考斯基

    美國當代最偉大的寫實作家!被時代雜誌封為「無賴的桂冠詩人」 一個讓美國人為之不屑,歐洲人為之瘋狂的作家!這本書要真正喜愛布考斯基的人才讀得下去。正如其名,這是一本充滿了瘋言瘋語的書。在這本自傳式的小說中不難看出,表面上,他是一個典型的遊手好閒之徒,熱愛品嘗杯中物與異性,大半輩子窮困潦倒,自作自受,困陷於社會的底層。但是不可否認,他也是一個典型的苦命藝術家,才華橫溢,卻不見容於社會。 話雖如此,他的文字卻始終不改其豪放猛烈的作風,隨時都會給讀者意想不到的一擊。一九七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大堆頭的短篇小說集,書名十分聳動,叫做《勃起,射精,暴露,與一般常態的瘋狂故事》。後來再版時,被出版社分為兩本書:《鎮上最美麗的女人》與《常態的瘋狂》。現在看起來,如此的編輯分類可能是有其用意的:《鎮上最美麗的女人》可算是他最精彩的短篇小說集。而這本《常態的瘋狂》很可能就是他在爛醉之下的成果。 這本書會讓布考斯基迷的恐懼成真!他真的不算是一個好作家!不過他自己大概也不會否認這一點。布考斯基雖然常常寫出爛東西,但是有一點是讓人不能不佩服的,他總是以自己的生命為藍本,不管多麼瑣碎卑微甚至嘔心的事情,都能夠變成他的創作題材。光就這一點而言,他真的是一個非常誠實的作家。能夠將生命的種種揮霍都化為文字,我們大概也就不能說他是在浪費生命了! 新聞週刊書評:「破壞平靜的專家,洛杉磯地下世界的桂冠詩人,浪漫地堅持輸家要比贏家更誠實,對於迷失的一群具有怒火般的慈悲。」
  • 姊姊的守護者

    作者:Jodi Picoult

    〈父母有權決定兒女的生與死嗎?〉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的發展,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以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作者:崔西.雪佛蘭

    『我要畫我第一次見到你的樣子,葛里葉,單單只是你。』我逼迫自己望進他的眼睛,覺得自己燃燒了起來,一陣熱從我體內擴散,雖然如此我還是直視著他,我的心臟跳得很快。他在畫我了…… 她是出身貧苦人家的少女,因為前往畫家維梅爾的家中幫傭,而愛上了男主人。擁有極高藝術天份的她,深深影響了維梅爾的創作,甚至成為畫中的模特兒,但卻因為身分地位的懸殊,而空餘一場情恨…… 作者雪佛蘭以細膩的筆觸與獨到的觀點,刻劃出畫家和妻子及少女間愛慾糾葛的三角關係,引領讀者進入一個迷人而神秘的畫中世界。無論從文學或藝術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本閃耀著珍珠光澤的絕妙傑作! 作者簡介 一九六二年出生於華盛頓首府,一九八四年遷居英格蘭,有幾年的時間她擔任參考書的編輯。 一九九四年她從英國東安哥拉大學畢業,獲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她的第一本小說《純藍》(Virgin Blue),榮獲一九九七年史密斯年度新人獎。除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之外,另著有《墮落天使》(Falling Angels),皆以過去時代女人試圖突破環境限制、改變自身命運為描寫主題。崔西與丈夫及兒子居住於倫敦。她希望能看遍維梅爾一生中所完成的三十五幅畫作的真蹟(如今她已看過二十八幅)。
  • 阿拉斯加之死

    作者:強.克拉庫爾

    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100週 真實故事 一個甫以優異成績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為何放棄一切四處漂泊?為何無聲殞落於阿拉斯加的曠野中?為了逃離沉重的家庭桎梏?為了躲避複雜的人際關係?抑或為了探索心靈的原鄉﹑追尋生命中的美與孤寂?藉由他留下的謎樣日記﹑書本及信件,作者追溯這名青年的尋夢之旅,試圖解開這些疑問...... 撼動生命的真人真事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100週 1992年阿拉斯加山脈北緣,一部廢棄的舊巴士裡,傳來陣陣屍臭。睡袋裡裹著一個年輕人,身旁散落幾本書、和一本簡短如謎的日記,他究竟是誰?為什麼死在荒野之中?在孤寂而寒冷的阿拉斯加,他在追尋什麼?
  • 搖滾記

    作者:巴布.狄倫

    「前方的道路將會崎嶇艱難,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還是踏上這條路。眼前即將出現一個奇怪的世界,亂雲罩頂,閃電頻傳。那個世界,許多人不理解,也從來沒能弄懂。我卻直直走了進去。那是個寬廣的世界。」這本自傳的結尾這樣寫。今日世人知道,那個寬廣的世界,會因為巴布.狄倫直直走了進來而得到改變。 狄倫的歌聲如此美國:寬大、認真、充滿理想,節奏感十足。狄倫所說的故事如此引起共鳴:憤怒、慧黠、辛辣、純潔、批判、傷感。那樣的狄倫,是如何形成的?他的自傳將會給出答案。 在自傳第一部曲《搖滾記》中,狄倫回顧了人生幾個重大轉折。讀者跟著他的步伐,從故鄉明尼蘇達州來到紐約曼哈頓,看見1961年的格林威治村,經歷烏茲塔克事件。 讀者看見狄倫帶著對民謠的熱愛來到紐約,儘可能尋找表演的機會,但他只唱自己想唱的歌。他聆聽各種民謠並欣賞其他歌手;他閱讀思想經典,因為詩而震撼,因為故事而感動。幾段戀情隨風而逝,幾個朋友終生維持情誼。 在傷逝的情懷之中,狄倫追記往事,情景鮮明,歷歷如昨。有時敘情,有時寫景;有時詩意,有時熱情。《搖滾記》承載了巴布?狄倫對於一個非凡時代所懷抱的情感,呈現了一顆誠實的藝術心靈,讓世人更深入思索狄倫對世界的影響。
  • 別鬧了,費曼先生

    作者:理查·費曼

    費曼一生幽默機智、幾近頑童的行止,與其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齊名。 《別鬧了,費曼先生》與《你管別人怎麼想》同享盛名,全書沒有難懂的科學知識,在一件件新鮮事背後,隱然透露著人性最自然的本質。 費曼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但他同時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在巴西森巴樂團擔任鼓手的科學家。他曾經跟愛因斯坦和波耳等大師討論物理問題,也曾在賭城跟職業賭徒研究輸贏機率。 從小到大,費曼的特立獨行,在在令人深思、莞爾。連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的院長夫人,跟他初見面時也禁不住大叫:「別鬧了!費曼先生!」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羊毛記

    作者:休豪伊

    他欺騙你,隱瞞真相,但卻是真心為你好…… 他不惜殺人,只是渴望你能夠好好活下去…… 你,願意這樣活著嗎…………………………? 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人住在地面上。 地面上,只剩一個致命的死亡世界,空氣中瀰漫著致命的強酸毒氣。走出那扇閘門,五秒鐘,你開始瘋狂嘔吐,十秒鐘,你的肺開始融化……為什麼會這樣?生化浩劫?核污染?……太久遠了,已經沒有人知道…… 大家都住在地下,巨大的圓筒型地下碉堡,總共一百四十四層樓,每層樓高將近十公尺,從最底層到最上層,高度超過一公里……而且,基於某種原因,地堡裡沒有電梯,只有一座中央螺旋梯。想上頂樓,是多麼艱辛遙遠的路程。然而,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大家還是不顧一切想上去,因為,那一天,有一個人會「出去」…… 在地堡,最大的禁忌,最嚴重的犯罪,就是當眾說出「我想出去」。一旦你說出口,你就必須走出那扇閘門……五秒鐘,開始瘋狂嘔吐,十秒鐘,肺開始融化……在頂樓牆上的巨大顯示幕,你可以看到外面的山丘上遍布屍體,那麼,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有人想「出去」……? 有一天,又有一個人「出去」了,而那個人,竟然是地堡的保安官。一個執行法律的最高官員為什麼會觸犯地堡最嚴重的罪? 地堡的領袖是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深受愛戴。她很想知道,那些人為什麼會一個個走出去?背後是什麼力量在驅使他們?她不忍心看到山丘上那越來越多的屍體。而現在,就連她最得力的部屬保安官也走了,她必須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查出真相。而最理想的人選,卻是在最深的底層,一個謎樣的傳奇人物……她叫茱麗葉。 據說,她十二歲就離開父親,一個人到底層當發電工人,從此以後,她就再也沒有出來過。據說,她具有一種超乎常人的能力,能夠洞悉問題的真相…… 然而,茱麗葉從來不曾離開底層,是因為她必須日日夜夜守著那部巨大的發電機,因為,只有她知道,發電機已經快要解體……如果失去電力,地堡就不再有水,不再有空氣,他們還能去哪裏……
  • 當我們討論愛情

    作者:瑞蒙.卡佛

    「我在描寫人生微妙、難解卻又真切人性的細節上,多數來自瑞蒙‧卡佛的啟發。」──村上春樹「我覺得我們只是愛情的新手而已。你們知道我現在說的那種愛吧,肉體的愛,那種吸引你接近某人的衝動,愛上另外一個人,不論是男的女的都一樣。肉慾的愛,你可以說它是多愁善感的愛,就是對另一個人日復一日的關懷。你們認識彼此之前也可能愛過別人,就像我們一樣,你知道什麼事很可怕嗎?當然這也可能算是好事,那就是我們之中有一個人萬一發生了什麼事──很抱歉我要這麼說──如果明天我們其中一個發生了什麼事,我覺得活下來的那個人會悲傷一陣子,嗯,但他最後還是會繼續戀愛,很快就會找到別人。這所有的一切,我們談的這所有東西,都只是一種回憶,說不定連回憶都談不上。我說錯了嗎?我有神智不清嗎?如果你們覺得我說錯了,你們要糾正我。我是說,我什麼都不知道,而我是第一個承認這件事的人。」瑞蒙‧卡佛的短篇小說被譽為繼海明威之後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本書更以詩化的散文筆法狀寫日常生活,在乏味的生活中找到悚人的新意,被視為二十世紀後半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名導演勞柏˙阿特曼曾將其作品改編成電影《銀色 性男女》(原著小說《浮世男女》),村上春樹亦曾將他的作品翻譯為日文。卡佛精於冷調的敘事筆法,卻不時潛伏著隨時可能爆發的張力,深獲國內名家的推薦及佳評。
  • 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作者:Dan Brown

    哈佛大學的宗教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到巴黎出差的深夜, 突然接到一通緊急電話,通知他羅浮宮年高德邵的館長遭人謀殺,就在博物館內,屍體旁邊留下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密碼。蘭登與法國美女密碼專家蘇菲•納佛在整理分析謎團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在達文西的作品中藏有一連串的線索。這些線索人人可見,卻被畫家巧妙地偽裝,加以隱藏。 蘭登發現一連串令人震驚的關聯:已故的館長是鍚安會的一員──鍚安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祕密會社,其中的成員包括牛頓、波提且利、雨果,和達文西等人。至此蘭登發現自己正在追蹤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大祕密,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個世紀、既富啟發性又危險的祕密。在這場遍及巴黎的追逐中,蘭登和納佛發現他們是在跟一個始終不露面的幕後主使者鬥智,這個人似乎總是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除非他們可以解開這個錯綜複雜的謎團,否則錫安會的祕密,這個具爆炸力的古老真相,將永遠消失。 《達文西密碼》目前在美銷售數字750萬冊,打破美國小說銷售記錄,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小說。這本書在上市後第一周就取得了空前成功,很快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位。目前已經在榜上一年又三個月多,譯成40種語言以上,讓全美其他暢銷作家都瞠目結舌,小說並造成宗教界一片緊張,紛紛出書想修正書中對宗教的意見,此外,這部小說造成歷史驚悚類型的受歡迎,美國出版界已經陸續推出相似書籍。 這部小說也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以及《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等多家期刊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已買下版權,正由金獎影片《美麗境界》導演朗霍華和編劇合作,2005年搬上銀幕。
  • 新罕布夏旅館

    作者:約翰‧厄文

    名作家張大春 專文特別推薦 Irving是他們那一代最聰明、最痛苦,但也最愉悅的小說家。《新罕布夏旅館》 是他最好的作品。 ——芝加哥太陽報 「無人不冤、有情皆孽」,John Irving在《新罕布夏旅館》一書,展現其他小說家難以項背的寫作技巧,創造他人無法模仿的文學語言,將新罕布夏旅館一家、周遭人物,與其存在的時代與城市,書寫至已盡已、蔑以加已。 John Irving其說故事的技巧被評論家寓是「馮內果的高徒、狄更斯的傳人」,然而「福克納與南方四賤客」的縱合體,或許更適合形容他的寫作風格,其小說裡有純粹的慾望,也有神聖的理想,有付出慘痛代價的荒唐,有故做世故的假正經。幾乎每一個讀過John Irving任何一本小說的讀者,都會成為他終身的書迷,也會覺得自己便是書中某個主角。 《新罕布夏旅館》描寫一個新罕布夏州得瑞中學開設旅館的家族,家中成員之間與外界不斷糾葛的的故事,這個家族共有爺爺、爸爸、媽媽及五個小孩,並先後養過一隻熊與一隻狗。 爺爺巴布是得瑞中學的足球教練,是個鎮不怎麼看得起的人物,但卻養出了一個念哈佛的兒子,教練生涯很少獲勝,最後在他退休前一年學校找來一堆槍手,結果球隊連戰連勝,找來的槍手們卻因為強暴他的孫女芬妮而退學。結果,他被大孫子法藍所致做的狗標本所嚇死(原本是家中一隻大懶狗,死後但卻被「製成」戰鬥的樣子)。 爸爸好不容易念了哈佛,但必須自己籌錢唸書,於是帶著一隻意外買到的熊到處跑碼頭賺錢,就學前並在一個打工機會中認識同鄉的媽媽,兩人原本只是點頭之交,但在一次荒謬的意外中決定結婚。大學畢業後,父親將媽媽的母校買下來,改建成新罕布夏旅館,並常常跟媽媽開房間做愛,卻不知道他們的小孩透過無意發現監聽系統偷聽。 父親後來將新罕布夏旅館賣給一群侏儒,到奧地利維也納重起爐灶,與朋友合開旅館。七年後被激進份子夾持,因為打死激進份子首領(正職是大學教授,副業是寫讓人完全沒有性趣的色情小說)而成為英雄,並使得被當成人質的小女兒所寫的小說因此洛陽紙貴,全家又從奧地利搬回美國。 大兒子法藍是個同性戀,小時候常被欺負,但是長大後卻成為家庭事務的評論家與侏儒小說家妹妹莉莉的經紀人,不過沒有什麼實權。大女兒芬妮是個嘴巴很壞的漂亮花心女孩,第一個喜歡的人是強暴她的學長,又喜歡上想炸死他們全家的激進份子,真正愛的人其實是練舉重的弟弟約翰,回美國後決定對強暴她的學長進行報復,這位學長最後被整得一輩子不敢再碰女人。而選擇性重聽的小兒子蛋蛋,則與媽媽一起死於空難。 被美國文壇泰斗馮內果喻為「美國最重要的幽默作家」的John Irving,是當代最知名的小說家之一,他作品中所呈現高超的說故事技巧與優美的文學性,使他常被與狄更斯和J. D. 沙林傑等重量級小說家相提並論。他的小說不僅贏得書評界的一致推崇,而且叫好又叫座,是美加地區最暢銷的小說家之一。 就我個人的領會,Irving是位本質上非常單純的作家。但由於太過單純,以致和這個不單純的世界產生了齟齬,反倒令人覺得他的現代性更加明顯。這種獨特感真是不得了!如此的獨特與激進,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理解。 --村上春樹 John Irving是美國最重要的幽默作家。 ——馮內果 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當中,幾乎沒有一個比得上Irving。 --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John Irving是美國最具想像力與熱情的小說家……,他擁有十倍於其他作家的想像力。 ——丹佛郵報
  • 事發的19分鐘

    作者:茱迪.皮考特

    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的人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的時候好像沒有人關心。 「希特勒的母親是個可怕的人嗎?」一個心碎母親最絕望的疑問。 誰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進哈佛,任何一對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小孩完美無瑕,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小孩有天拿槍在校園裡對人群瘋狂掃射,更沒有人盼望只能隔著監獄圍欄含淚問小孩過得好不好,但所有不願面對的一切,都在短短的十九分鐘裡一一湧現。 斯特靈是新罕布夏州的一個平凡小鎮,從未發生過什麼大事,直到有一天,一項驚人的暴力行為粉碎了小鎮的平靜自滿,一場十九分鐘的槍擊案,改變這個樸實小鎮所有人的人生。長年在學校飽受同學欺凌的高中生彼得,選擇在二○○七年三月六日這天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在校園中射殺他所遇見的所有老師、同學,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多年來的仇恨一次解決:十九分鐘,你可以復仇。 究竟是有多深沉的怨懟,讓一個平凡無比的年輕人血洗校園,殘暴的雙手不僅砸毀自己的人生,也粉碎所有人的未來藍圖?究竟是什麼樣的父母,將天使般的嬰孩養成如此冷血殘酷的殺人兇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茱迪.皮考特以其特有的細膩筆法以及敘事角度,剖析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障礙及扭曲的價值觀,文中不僅探討現存的親子關係及校園暴力問題,也點出人性深層的虛偽與悲哀。作者毫不留情地撕裂世俗的完美面具,揭露底層隱含的醜陋瘡疤,警醒世人謊言構築的世界終將崩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