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诗人
-
诗人哲学家
《诗人哲学家》初版于十八年前。十八年,差不多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事实上,《诗人哲学家》的作者们当年都还被称为青年学者,今天已纷纷步入中年乃至老年。与生理年龄相比,时代场景的变化更为急剧。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真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那时候,国门开放不久,从前被堵在门外的现代西方思潮一股脑儿地涌了进来,人们怀着饥渴陶醉于各种新的或似乎新的思想、理论、观念。在那个年代,笼罩着一种精神浪漫的氛围,思潮即时尚,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皆是激动人心的名字。《诗人哲学家》是那个年代的声儿,书名本身就散发着那种精神浪漫的气息。“诗人哲学家”——千真万确,在作者们眼中,哲学是最有诗意的东西,作者们在许多哲学家身上寻找诗人的影子和灵魂,而且果然找到了。曾几何时,一切思潮都消退了,沉寂了。十八年后的今天,物质浪漫取代了精神浪漫,最有诗意的东西是财富,绝对轮不上哲学,时尚成了时代的惟一主角。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那么,现在为阿又要来重印这本十八年前的老书呢?作者能想出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理由:直到现在为止,仍然常有人提起它,怀念它,寻找它。他们大抵是《诗人哲学家》作者的同时代人,曾经被《诗人哲学家》感动过,多少有一些怀旧情绪。不过,作者相信,在一个物质浪漫的时代怀念精神浪漫,就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一种坚持和追求。第二个理由:我期待《诗人哲学家》对于今天的青年也不无价值。至少这是一种交流,上一代青年在《诗人哲学家》中向你们说话,倾诉哲学给予他们的激动和快乐,你们不妨听一听。你们不必完全效仿他们,因为你们的生活环境毕竟很不一样了。但是,也许你们会同意,浪漫并不限于物质,在财富的时代也应该给哲学保留一个位置。 -
张枣随笔选
《张枣随笔选》是继《张枣的诗》之后,诗人张枣的又一本书。张枣人生履历丰富,生性萧散不羁,常着迷于食色趣味。 这本《张枣随笔选》荟萃了他生前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品,其中包括散文诗、序跋、演讲稿、课堂讲稿、访谈和少许译文。纵览张枣的散文作品,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如下优异性:在修辞上,他借重丰厚的西方语言文学素养和眼界,有意识地采集古典汉语中各种“甜” 的元素,发明了一种儒雅而精确的文风;在精神内涵上,他力图因地制宜地在生活中萃取出那些最不可思议的、最能安慰我们的存在的部分,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即寻找内在于生活的秘密庆典。 -
行走的年代
我用这部小说向我的八十年代致敬。对我而言,八十年代永远是一个诗的年代:青春、自由、浪漫、天真、激情似火、酷烈,一切都是新鲜和强烈的,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同时,它也是一个最虚幻的年代,因为,生活似乎永远在别处。 有的人终其一生注定要行走在路上。他们是我们的翅膀。 ——蒋韵 -
一个人的诗歌史
一部论述中国诗人生活史和创作史的诗学随笔,一幅中国新时期波澜壮阔的诗坛画卷。之前曾在《读库》和《花城》连载,在海内外强烈反响。通过对著名诗人海子、顾城、于坚、西川、欧阳江河、黄灿然生活经历与诗作的梳理与互证,展现了一代诗坛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一个古典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一个人的诗歌史》之可贵,正在于它以一颗真诚、敏感的心灵对诗歌的寻求和接受,唤起了人们的阅读记忆,也再次唤起了我们对诗歌,对那些照亮、提升我们的精神事物的爱,让人在一个沮丧的年代再次感到了诗人与诗歌的意义。 —— 王家新 1978年以来重新复活的中国自由派新诗已经成为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汉语。刘春的思考非常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诚实、谦虚和追求真理的独立精神;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属于正在对这个传统进行反思和超越的年轻一代诗人。 —— 于坚 刘春用真诚去感受诗歌兄长们的生活行迹与作品内涵,再把所获得的感受形成可以触摸的文字,这是一种综合性极强、韵味极其丰富的文体,它具有文学评论的精确与简练,也有生活随笔的细腻与温润,同时也自然带出随笔特有的一种思考。 —— 柏桦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诸般成就被彻底认识之前,描述出诗人们的精神状态、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使之不再处于被层层遮蔽的境遇之中,是一项基本的、迫切的和重要的工作。在这一方面,刘春这一系列文章意义非凡。 —— 西川 -
亲爱的张枣
张枣,湖南长沙人。著名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2010年3月8日因肺癌逝世。张枣的诗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完美结合,他从诗歌的抒情源头上继承了"风、骚"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完美地展现在当下的语境中。本书选用柏桦、于坚等六位诗人各一首,算作心香之祭;以及柏桦的《张枣》、陈东东的《亲爱的张枣》、北岛的《悲情往事》等文章,种种场景、细节、内心感应、一些珍贵的场合与瞬间等等……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瞧!这些人
本书是诗人芒克的随笔集,回忆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结识交往的朋友们,有诗人、作家、画家、评论家、电影导演等。笔触中充满了诗人的率直天真和对生活由衷的热爱,文字朴野纯真。一篇篇的怀人文章所透出的格调和情趣令人想起《世说新语》,那是一个讲究个人魅力的独特世界,自由自在,人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芒克和他的朋友们就是这样的狂狷者。全书以真挚的感悟刻画出当代的“魏晋名士”。 -
灿烂
如果没有诗歌,我们的言说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有意义,这个意义也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说一句傻话,回顾人类历史,上下五千年,是什么使短暂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突现出来的?又是什么使它值得被记下,甚至被张扬?肯定地说,这就是诗歌。第三代人的诗歌。谢谢诗歌,她不仅给我们梦想,而且给我们迷狂,并让我们美丽异常,她带给我们毁灭的顿悟以及成就的荣耀,她被我们提倡,被我们参与,被我们冷冷弃绝,被我们终生念念不忘。 -
漫游者的超越
作者以现代诗人里尔克的精神漫游为引线,给读者展示了西方一段独特历史时期的宗教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对此作了深刻反省,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领悟。作为最伟大的德语诗人,里尔克的精神价值还远未被我们理解。在本书后半部分,作者选择了里尔克的24首具有丰富内涵的诗歌,帮助读者更深地了解这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现代诗人。 里尔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现代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现代德语世界里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在中国新诗界也颇负盛名。本书包含传记和译诗两个部分,传记部分着重揭示这位影响深远、思想深刻的“诗人神学家”的心路历程,作者通过精神漫游者的角度,从日常生活入手,展示了西方一段独特历史时期的宗教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对此作了深刻反省,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领悟。 在诗歌部分,本书选译了里尔克的24首具有丰富信仰内涵的诗歌,不一定是里尔克的名作,但自有其特殊的意义,深切体现了诗人的信仰诉求和一种里尔克式的追问。读了这一切,读者将更深地了解这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现代诗人,也会意识到诗人晚期那两部有如神助的伟大作品绝不是轻易来到的。 -
谁的青春有我狂
2004年2月,一次我和妈妈外出,在过天桥时,我突然对妈妈说,自己希望有一个传奇的人生。谁想到,一个月后,这天桥之上苍天之下的话,竟应验了。我得了癌症,住进医院直到现在。 外面刚下过雨,空气清新凉爽,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浏览着编辑定的初选篇目,从8岁看到现在,一条不平凡的足迹由稚嫩到成熟,面对着每一个年龄段的我,我应该写一个怎样的序言呢? 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有一个难得的生活环境,从小视野就是开阔的,有无数条美妙的道路可任我选择。那时我只着迷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许多方面极其不灵,小学上得懵懵懂懂,说相声学卓别林走路倒有一手,这些兴趣都在日后深深地影响着我,比如有关卓别林的文章我每年都会写,每年都有新的体验;至于相声,我对于幽默的记录在书的每一处都可以找到,我曾经尝试写相声,即《漫画迷》,只可惜写到最后我连哭的心都有了,一点儿都不逗。 我有一个自创的精神世界,在那里可以高兴地编故事,并用积木一个个充当人物演出来,生活在我眼前就是一场大戏,我的第一篇小说《一战时期的俄国儿童队》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它的诞生与我看《拯救大兵瑞恩》有关。我精通电影,精通到我甚至都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喜欢的成分在里面的程度,相比知道的电影,我看的电影没那么多,因为所有电影的故事情节事先都熟悉了,这让我非常痛苦。 一开始我是写古诗的,那时妈妈带我读诗,我看什么就学什么,所以读什么词牌就写什么词牌,我一生中的第一首诗是写泰坦尼克的,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当然,我的古诗和儿歌性质差不多,但起了抒发情怀(比如“爸妈逼我弹钢琴,它真没劲,它真没劲”)的作用,9岁去中山公园,我兴致大发,挥手而就自己的第一首自由诗《无题》。 自由诗是我觉得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很奇怪,我没读过自由诗,不知道怎么写,自己定了一个定义就开始写了--有点诗意的大白话,再押韵。最初的那些诗都是一气呵成的,像《雪》,是我看见外面下雪拿支笔拿张纸跑出去就写出来了,雪在纸上化成水,将我的字迹搞得模糊,风雪中一个小人在写诗,这是多动人的场景呀! 电影也常常帮我忙,比如《真理交响曲》的情节和美国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的情节很像,我编故事很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都去查书,或者有些作品都是我看书后灵感突发的结果。11岁以前的长篇作品都是我口述、姥姥或其他家人记录的结果,因为我写字很慢,很笨拙,而精神世界太丰富了。小学时一到周末回姥姥家,我就开始说个不停,姥姥在电脑上打个不停,我在床上跑来跑去,滚来滚去,但嘴不停歇,所以,我是个口耕不辍的人。 妈妈的朋友就曾问妈妈我到底快乐不快乐,因为从许多文章里可以看出忧愁与哀伤。其实,我一直很快乐,但因为我思考,我只是将我的思想写出来,可能很多地方过于偏激,像回头看《对最近发生的一些事的一些感叹》,题目起得这么长,作者的脑袋肯定是有毛病,再看内容,我都要怀疑自己当时心理出了什么问题。但它还是被放进了书中,作为一个时期的记录。现在我不会再写这样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的遗忘,而是因为我改用另外的手法(如调侃讽刺)去表现它了,所以我把篇名改短了,改成《感叹》了。 如果把我想成一个只会口吐文章的机器可就糟糕了,写作对我来说是自娱自乐,它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正如我有其他的诸多兴趣爱好一样,但它对我来说又是那么重要,与我密不可分,甚至融为一体。这么多不成熟而又仓促的作品要出版,我异常忐忑,因为许多写作是私人的,它值不值得让大家看?值得,它还是有意义的,它伴随我的成长,我经历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在文字里有所体现。非典时期,我们停学在家,那是一段我疯狂写作的日子,自然有好多与非典有关的作品;我用讽刺的方法表达了对80后的看法(《〈大唐读书〉节目访谈》);我热爱电影,市面上有那么多有关电影的书,且看我与他们写得有什么不同;到了这个年龄,男女生有感觉也不用大惊小怪,请从我琐碎的文字里看我是怎么喜欢女生的吧! 另外,我看什么书就写什么字,最近看李敖的书,于是写出了许多“李敖”式的好文字,思索问题,指出问题。13到14岁时我受影响比较大的是胡兰成和张爱玲,从我写小云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他们的影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偏偏我又生了这么大的病,这真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作家多,但得病又写病的作家少;病人多,但病人是作家的少。我经历了生病,在这过程中写出了无数文字,今日献给读者。我给你们看我的生,给你们看我的死,我的爱,我的痛,分享那感受,因为我的生、死、爱、痛所有人都会经历,能有记录与分享这种体验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 今天测血,我的血小板只有2千,正常值10万~30万,2万以下即有自发出血可能。我是触摸到了死亡的温度的人,连死都经历了,还怕什么?征途漫漫,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海明威好像在诺贝尔获奖时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作家是用写作来表达意思,不是说话来表达意思。我常常给朋友写下这样的话,现在我也要对读者说:请看我的波澜壮阔吧! 我之所以可以一直坚持写作,直到现在出了书,是需要很多善良的人的支持的。他们可以原谅我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敏感,又可以捕捉到我脑海里的灵光一闪,肯定并鼓励。正因为有那么多的好人,所以我无法一一感谢,只有好好努力,报答他们。 -
聂鲁达自传
本书是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晚年撰写的一 部文学性自传。本书未及定稿,诗人就不幸逝世,后由诗人之妻马蒂 尔德・乌鲁蒂亚和好友、委内瑞拉著名作家米格尔・奥特罗 席尔瓦 共同整理,才得以问世。 全书分为《年轻的外省人》、《浪迹城市》、《灿烂的孤独》、《黑暗中的 祖国》、《流亡始末》等十二章共123节,真实而详尽地勾勒出诗人不平凡 的一生。诗人早年生活在多雨的智利南部,成年后曾担任外交官多年, 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他流亡巴黎、投身西班牙内战、赴前苏联考 察等经历,使他的创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于50年代和60 年代初两次访问中国,和中国人民及文学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本书是用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写成,书中还写了不少作家和艺术 家的趣闻轶事,读来颇为引人入胜。 -
烟村
从前有一位风水先生,因看见真地而瞎了眼睛——他发现故园烟村,隐藏着“九朵莲花三枝藕”…… 从前有一个诗人,为发地家谱中的一页血书,来到这里,发现真地即真谛…… 从前有一座故园,如千年古玉,随时光流转,沉入江底;但“时间”含着两个太阳,用心将她冉冉托起—— 于是,故人归来,沉船出水…… 这不是奇迹,是今人对故人故园的思念,对先辈朱空深敬意! -
深浅
http://lianzai.book.qq.com/book/3968/index.htm 在此阅读 -
失败之书
《失败之书》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这本散文是诗人在流浪的路上的一些采撷。诗人北岛说,散文和漂泊之间,按时髦的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四年间,他曾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北岛自80年代末移居国外后,就开始了其漂泊的一生,在流浪中不断进行创作…… -
弗罗斯特集(上下)
《弗罗斯特集:诗全集散文和戏剧作品(上下)(精装)》收入《弗罗斯特诗集(1949)》、《在林间空地》、《集外诗》、《戏剧作品》、《讲稿、随笔、小说和书信》。 -
叶芝文集(全三册)
本书叶芝文集(全三册),内容包括:书信;致威雷斯莱夫人;致凯瑟琳·泰嫩;致格雷戈里女士;致J·B·叶芝;致奥丽维娅·莎士比亚;致毛特·岗(二十九封);随笔;人的灵魂;最后的行吟诗人;我变成了作家;心境;一个幻想家;身体的秋天;艺术和思想;岩石上的城堡;爱尔兰农民神话和民间传说;巴奈尔之后的爱尔兰;对儿童和国家的演讲;“尘土掩盖了海伦的眼睛”;文论;《吉檀迦利》序…… -
博尔赫斯八十忆旧
当代享有世界声誉的阿根廷诗人、小说家、作家、翻译家,精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创作风格受西班牙极端主义流派和卡夫卡,爱伦·坡等人的影响而又独树一帜。深邃、博学,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文体纯净而迷幻,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另一种经典范式和后现代主义的“鼻祖”。本书系李耄耋之年多次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涉及他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包括文学史及代表性作家、诗人)尤其是写作自身的诸多观点,据此可以一窥这位大师的心灵堂奥。 -
文明的孩子
一个识字的人可以不写一首诗,但一个诗人却不可能一生不写任何散文性的文字。他的散文极具独创性,在这里,讲究的语词,有张和的结构与细致分析,独特的见解,格言式的句式,令人叫绝的奇喻,使其散文赢得了与其诗歌平起平坐的地位。 任何无视文学倡导的准则而过的生活,是卑琐的,也是无价值的。过有思想的生活,过有诗意的生活,正是本书给每一位读者的人生启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