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画册

  • 纸上中洲

    作者:[英]艾伦·李

    ◆ 托尔金创造的世界 艾伦•李让我们看见 ◆ 文学插画大师、电影《指环王》《霍比特人》艺术指导、奥斯卡奖得主的灵光汇集。 ◆ 从绘制《魔戒》插画到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艺术设定。 收录逾150幅素描及设定图,包括从未面世的《指环王》电影概念原稿、专为本书创作的新画。全页幅画稿重现壮阔,展示画作从创意到定稿的全过程。 我们画了这么多素描,一点一滴设定全盘。到最后,它化为绝对真实:碧草漫过屋顶,家家户户炊烟四起。这就像目睹梦幻成真。 ——艾伦•李 ———————————————————— 《纸上中洲:艾伦•李的〈魔戒〉素描集》是托尔金作品最为著名的插画师艾伦•李的素描作品集锦。作为彼得•杰克逊执导的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艺术指导之一,艾伦•李在本书中描述了他和维塔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如何完成导演和制片人给出的“创造与还原中洲世界”的任务,并配以他亲手创作的素描稿。内容充实详尽,语言优美,是《魔戒》原著及电影爱好者必读之作。
  • 另一種美學

    作者:高行健

    高的畫冊。
  • 植物的故事

    作者:[英]安娜·帕福德

    一场穿越时空惊、险离奇的植物考古学之旅。书中,作者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类最古老的农业园艺活动,了解人类祖先为原始植物命名的曲折历程,介绍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及其习性和分类,也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是如何敬畏大自然、信仰大自然对物种的安排。图文并茂,为爱好大自然的读者带来惊喜。
  • 美人记-朱新建笔下的美人

    作者:

    美人记:朱新建笔下的美人,ISBN:9787539835969,作者:朱新建,朱离 编
  • 最后的罂粟

    作者:祝勇 著,冰冷川 绘

    最后的罂粟  bkbk505412 前言: 冷冰川说,这次合作是我们们迄今最亲密的接触。 第一次接触是名年前,我出《声音的重量》,封面用了冷冰川的画,那时开始注意这个闪烁着几分寒气的名字,猜想有这名字的该是怎样一个人,后来发现《读者》杂志不止一次地用他的画作插图,又买到他的画册。江苏美术出的,叫《冷冰川》的世界》一直珍藏,再后来就认识了冷冰川 我意外于冷冰川的质朴可起——与预先的想像不问。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一个人的身份来定义他们的外形在我们的想像里干部、知识才子、商人、画家早就戴上了各自的陆警像中药区于各归其类,绝不能混淆如果一个画家外表与官员无异或者一个知识分子长得像商人肯定会引起我们的感官不适。 有人说,作家绝对不能长得漂亮,长得漂亮了肯定写不出好又章画家呢,外形不能正常,正常了就不是好画家. 很传神,但并不可靠。 三与朋友相识一交往的细节,我常常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一种感觉,仿佛一个故事没有过程,只有结局。所以我和冷冰川的交往过程很短结局很长。 冷冰川很安静。 他的画很细,那似乎不该是由人来完成的,如果说是上帝惜用了他的手,那是对他的吹捧,至少那些细如发丝的线条应该是由机器完成。我只愿面对他绘画的结果而不愿面对过程——是不忍。采风时和他“同居”,他开始画画,我就睡觉醒来时他已结束工作、每个夜晚他的刀刃都要经过一次历险——他的作品都是一次性完成不能修改刀锋的丝毫慌乱都会使他前功尽弃。他握刀的姿势有点像外科医生他胸前的黑纸上到处是一触即痛的敏感神经。 我喜欢冷冰川的果断。 冷冰川果断地说 我不可能很完美,你想连我犯错误的乐趣也抢走么,我的缺陷是我个性的一部分,我的缺陷你都无法学到。 与名字相反,冷冰川的画让我找到了南方——感官上的南方。看不出明确的地理位置,但每一片丰腴的叶子都暗示着它们‘亏阳光的联系。冷静的刻刀下,呈现出一个情欲旺盛的世界。每一个细胞都在膨胀。他的黑白画不仅包含着绚丽耀眼的色彩与光芒而且包含着喧哗的众声像陈丹青形容的,疏阔、明朗、幽深、响亮。 冷冰川的画如黑夜,为我们的梦游提供方便、每个人都有可能情不自禁被它们裹挟而去。那诱惑来自睡梦中的少女。她们的梦境写在她们的脸上。 冷冰川的画令我感受到双重梦境。 冷冰川又说 美丽的作品(包括爱情及所有的艺术)多少都含有几分误解,或至少是幻觉。没有误解和幻觉;艺术、爱情会存在吗。 很久以后,我发现冷冰川差不多每本画册的名字都相问——《冷冰川的世界》。 每逢出书,他都要从上次的书中抽掉不满意的册页更换以更好的作品。画册仿佛游动的画展,他在其中不断地调整。他以此来保证每一本新集在品质上都超越前者,并可望在谢幕时出一本最理想的画册。 汪家明先生刚到三联书店我和冷冰川就与他巧遇。我建议冷冰川在三联出一本书——不是画册——有图画,有文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好的建议马上变成我自己的繁重的工作。读画是有趣的,写画就变得艰难。第一年没有动笔第二年写了一点,被电脑病毒一网打尽,现在是第三年。三万字写了三年。我写得最慢的一本书。 冷冰川不催,他一年只画十张画。 我们俩比慢。 自由有时是最大的限制。这本书写得辛苦,汪先生的宽容是原因之一。自由有时会使我失去言说的必要。 自由导致失语。 画如梦,不可解。我惜画说了点自己的话与画无关,或有关。 但愿是误解。 二00四年七月二日深夜 后记: 跋/冰冷川 几年前,当我和祝勇在某个无不良印记的春夜聊到这本“情色”读本的时候我就猜到祝勇无论怎样用他的力量都写不到那个流水落花的地方。果然祝勇只写到他的矜持就“不爱真理了”。 祝勇是个严肃的人。他从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找灵感他似乎是离人群很远,但他的所思所想却离人越来越近——我也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找灵感,但我直接从生活找动人的细节画得越深入越让我读清楚内心。所以我的作品细节结实,繁复,含有轻微的催情成分——但它的抚慰是真诚的,只使人迷醉,没有毒素。其实我与画中的人儿都没有什么享乐“我”和“她”只是展示一种对自由的个人化的造型一种素朴的性命的滋味;一切不过是“人”性情中的即兴之作。但它的妙处,在于这种不着边际 的对自由和情色的心花顿发的机锋唱答——事实上祝勇在他用情的文字里也常常唤醒我们的自由的醉意。 祝勇是个明白人。他的深省与惊醒,冰冷又敏感很适合他文字里叛变的气质——我也算个明理的人,但我创作中是不讲理的,我随心所欲地表达——我拒绝承前,又不想超过任何人,不用世俗的见识,也不用理性判分。所以我只是个流浪者,靠直觉创作的流浪者,不停地接近“心”的灾难。祝勇笔下的分寸和他的身体的分寸是平实典雅的,从没有怪诞的表情。但他的明晰思辨,简明直接,像老刀手。看祝勇和他的文字,我们像遇见一个陌生人,他周身散发着一种孤冷,使人在熟悉的情境中生出疏异之感。而祝勇呢,就是凭惜这种疏异感建立了他与人与历史的渊源关系。 祝勇是个内向的人,有像森林一样漂亮的沉默,他的森林里有着无人能识破其底蕴的坦诚和隐衷…… 祝勇是个充满信念的人。对他不了解的人只能窥见他的力量的很小部分…… 祝勇还是个有文字洁痹的人从他干净的文字里见得到他清洁灵魂的影子。实际上,很难准确地评说他的鲜活的文字也难三言两语说清他作品里的庄重、沉着的声音——他用灵性和睿智的深度解释了自己的思考和自己在历史中的声音——这些矜持的声音和思考感动了我们孤独的回忆,像深深地在我们心里埋下的诗句。埋下了,就是栽种的意思。
  • China, Portrait of a Country

    作者:James Kynge (Author)

    World, meet China The People’s Republic seen by 88 Chinese photographers This book brings together a vast selection of images by Chinese photographers since 1949, giving readers a visual journey across the great People's Republic; edited by esteemed photojournalist Liu Heung Shing, longtime Associated Press correspondent and Time magazine contributor. In post-Mao China, late Chinese leader Deng Xiaoping urged his one billion countrymen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Taking its cue from Deng's overture, China today is the leading economic story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process by which China navigated the path from periphery to a central position in world affairs dominates the debate about Asia and China's relationship to the western world. Pulitzer-winning photojournalist Liu Heung Shing charts the visual history of sixt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1949 to 2008), and along the way aims to illustrate the humanistic course. Via work by 88 Chinese photographers, this collection of images shows how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blossomed in spite of enduring previous decades of extraordinary hardship. When China opens the curtain at the summer Olympics in 2008 and the world’s focus falls upon Beijing, these photographs will serve to map out the remarkable road the Chinese have traveled to rejo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help place the images in context, also included are a map of China, drafted and prepared by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 chronology listing all the major political events in China since 1949. The photographers: Cai Shangxiong, Chen Jie, Chen Ling, Chen Man, Du Xiuxian, Feng Jianguo, Gu Shoukan, Guo Kai, Han Lei, He Yanguang, Hong Ke, Hou Bo, Hu Yang, Huang Yimin, Ji Lianbo, Jiang Jian, Jiang Shaowu, Jin Alfred Cheng, Lei Yu, Li Lang, Li Nan, Li Zhensheng, Liu Heung Shing, Liu Zheng, Lu Guang, Lu Yuanmin, Luo Xiaoyun, Lu Beifeng, Lü Nan, Lü Xiangyou, Meng Zhaorui, Peng Xiangjie, Qin Wen, Qiu Haiyin, Qiu Yan, Ren Wen, Rong Rong and Inri, Ru Suichu, Shi Xunfeng, Tang Desen, Wang Fuchun, Wang Jie, Wang Jinsong, Wang Shilong, Wang Wenlan, Wei Dezhong, Wei Roxun, Weng Naiqiang, Wu Jialin, Xiao Chuan, Xiao Ye, Xiao Zhuang, Xie Guanfei, Xie Hailong, Xing Danwen, Xu Jingxin, Xu Xiaobing, Yang Shaoming, Yang Shizhong, Yang Yankan, Ying Fukan, Yong He, Yu Deshui, Yu Haibo, Zeng Nian, Zhang Dali, Zhang Peng, Zhang Yaxin, Zhao Cunying, Zheng Pingping, Zhou Cao, Zhou Jiandong, Zhou Yue, Zhu Yan and Zhuang Hui. About the editor: Liu Heung Shing’s journalistic involvement with China runs parall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Following the 1979 China-U.S. diplomatic normalization, Liu was Time Magazine’s first photojournalist based in Beijing. His first story was on the death of Mao Zedong. He has worked as a foreign correspondent for the The Associated Press in Beijing (1979-1983), Los Angeles (1983-85), New Delhi (19851-89), Seoul (1989-1990) and Moscow (1990-1993). Liu is the author of China After Mao (Penguin 1982), and USSR: Collapse of an Empire (Associated Press 1992). In 1992 he shared the Pulitzer Prize for Spot News Photography on the coverag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in 2005 French Photo magazine named Liu Heung Shing one of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About the contributing authors: James Kynge is an award-winning former journalist in Asia for 20 years. His book, China Shakes the Worl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19 languages and selected as Goldman Sachs/Financial Times'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 in 2006. Karen Smith is an art historian specialising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he has written widely on the subject and is the author of 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 (Scalo, 2006 / Timezone 8, 2008). She also curates exhibitions, including The Real Thing, Tate Liverpool, 2007, and Chinese Photography and Video, Kunstmuseum Wolfsburg, amongst others. She is also on the advisory board of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er in Beijing. She lives in Beijing since 1992
  • 带阁楼的房子

    作者:契诃夫,何多苓

    何多苓,四川美术学院“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初以《春风已苏醒》、《青春》等作品为代表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油画史上的特殊的地位。那一时期何多苓的作品是抒情的、诗意的、神秘的、不可知的……当下何多苓的作品更具个人化,在写实主义的自身语言模式中努力探求一种当代的可能性。画面神秘、耐人寻味、灰色的色彩微妙而复杂,灵动性的笔触准确的把握了造型,细微的层次感,微妙的灰色和彩色交织,无形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本画册是何多苓根据契诃夫小说《带阁楼的房子》而创作的44连环画,带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契诃夫的《带阁楼的房子》。
  • 瞬间永恒

    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

    一幅伟大的人物照片究竟是如何拍摄的?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摄影大师和他们的伟大作品面前,相信每一位摄影艺术爱好者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而本书中精彩的280张照片已经给出了它们各自的答案——每一张伟大的人物摄影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它们将主题、场景与充满创意的技巧凝固在一个瞬间,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无论高雅庄重还是咄咄逼人,阴险狡诈或是晦涩难懂,他们都直接地面对着读者。或许我们无法简单地定义人物摄影佳作的这种特性,但是我们却能凭直觉感受到它的存在。 本书的作者之一威廉·艾伯特·阿拉德写道:“一张出色的人像摄影作品有一种表达被拍摄者内在精神的力量,它会跨越时空和语言文化的障碍,传达出简单而普遍的信息: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我希望你能见见他(她)。” 本书的照片都是从国家地理学会超凡的馆藏摄影档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时间跨越了一个多世纪,反映的题材遍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涉及了摄影艺术的每一个层面。这些照片既反映了一些世界级摄影大师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也代表了我们人类某些共同的情感追求和人性的张扬。 摄影师威廉·艾伯特·阿拉德1982年在秘鲁拍摄的一幅图片题目是《爱德华多满脸泪痕的脸》,作者这样叙述当时的情景,“忽然一辆出租车疾驶而来,疯狂地冲向来不及躲闪的羊群,一半的羊被撞倒在公路下面的田地里。出租车扬长而去,后面的我们停下了车。当孩子抬起他满是泪痕的脸朝我们的方向看过来的时候,我按下了快门,摄影师的职业本能告诉我要留住这一刻……”照片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停止。照片发表后,人们向爱德华多伸出了援助之手,来自全美的捐款就有6000多美元。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联系到了一个名叫关心(CARE)的组织,这个组织后来找到了爱德华多,在他们村里搞了一次活动,不仅为他家买了羊,弥补其损失,还给村子里购置了一台抽水机。 在谈到自己对摄影的领悟时,威廉·艾伯特·阿拉德这样说:“一张出色的人物摄影作品有一种表达被拍摄者内在精神的力量,它会跨越时空和语言文化的障碍,传达出简单而普遍的信息——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我希望你能见见他(她)。” 照片让人们穿越时空,在凝视那些陌生的面孔或者背影的时候带着感动。可以说这些照片既反映了一些世界级摄影大师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也代表了人类某些共同的情感追求和人性的张扬。对于这本摄影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杨恩璞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书中的作品和中国人印象中的艺术摄影很不一样,他们是在用另外一种思路拍摄,用另外一种眼光看照片。在这个集子里,打动我们的不是技巧和美感,而是其中蕴含的智慧、文化和历史感。这是这本书对中国摄影的启示。” 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宋建民说:“一幅好的图片不是让人去看的,而是让人去想的,这本书给了我们深邃的历史感和沉甸甸的文化积累,书中的人物仿佛伸手要握你的手。” “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不是眼球吃冰淇淋。”杨恩璞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作者很多人的身份都不是专职的摄影家,而是科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社会学家,他们没有把摄影当成最后的目的,而是当成一种语言,在拍照的时候强调的不是照片的审美特性,而是人文特性。 一个作者在书中写道:我们与艺术无缘,就是在搞人像、科学、历史。杨恩璞说:“在此,摄影是一个大摄影的概念,它让我们知道艺术摄影只是摄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一点值得中国摄影家去努力和奋斗。” 谈到这本摄影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殷强说,拿到这本书他一连读了两遍,这本画册的作品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精品,但每一幅都有很深的内涵和意味。如,二战前后的一些图片,它没有拍战争的残酷,只是拍一些平静祥和的画面,意在唤醒人们远离战争。这也正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个性——“与一切不愉快的事物保持距离。” 据记者了解,该书收集的280幅的照片都是从国家地理学会馆藏摄影档案1000万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科学与教育组织之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自1888年创建以来,始终在自然摄影、文化摄影和动物摄影方面独树一帜。1890年,《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它的第一幅图片,接着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家地理》一次又一次开辟新天地,在摄影报道这一领域不断冲击人们的视觉。这些照片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瞬间永恒——美国国家地理人物摄影传世佳作》一书也随着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的发展相应分成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笨重照相机、需要长时期曝光的胶片,到彩色胶片的面世,再到出现轻便、多功能的相机,这些都使得人物摄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自然的阶段。本书探寻摄影师本身不断变化的角色定位和追求目标,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反映这个世界并且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方法。 谈到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合作,时尚杂志社国际事业部经理张琳告诉记者,时尚杂志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有着良好的期刊与图书的合作基础。2003年,时尚杂志社获得了《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一书中文简体版版权。据了解,当时《透过镜头》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文本,统一在西班牙印制,全球同步发行,这种大规模同版书的跨国协作在国内图书出版领域尚属首次,而这一模式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张琳表示,在《透过镜头》取得成功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加大了对于自身核心资源重新开发和利用的力度,《瞬间永恒》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
  • 唯美主义大师图典

    作者:澜工

    “为艺术而艺术”,这关乎艺术本质的终极主张,诞生于19世纪动荡的欧洲,从此为当时和将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十分极端的姿态与立场,也为近现代艺术史贡献了许多“致命的美人”和绝美的图像。在这场著名的“唯美主义运动”中,不但第一次确立了“美”的独立价值,对20世纪的艺术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涌现了一批执著于古典美的大师,他们中有描绘神性之美的伯恩-琼斯,试图以美改造社会并成为现代装饰艺术鼻祖的威廉姆・莫里斯,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将自恋发挥到极致的罗塞蒂,为颓废艺术奠基的比亚兹莱等等。这些大师们不但为后来的艺术家确立了现代艺术活动的形式与生活方式,而且一直左右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本书精选了“唯美主义运动”的32 位中坚人物及他们的221幅名作,在中国第一次全面展现了“唯美主义”这一影响至今的艺术流派的全貌。
  • 佐伯俊男70

    作者:佐伯俊男

    エロの所有は人間の宿命である。エロのむこう側には死の気配さえ透けて見えるじゃないか-。1970年代に『プレイボーイ』『漫画サンデー』『話の特集』『平凡パンチ』などに佐伯俊男が発表した絵を集めた画集。
  • 百年之恋・流金浓情版

    作者:双城编

    本书为经典照片图片集画册,将作为情人节礼品书推出。全书共搜集上百张国外经典爱情照片,配以文学大师普鲁斯特、纪德、波伏瓦、杜拉斯等人的经典文学语句作为点评和图注,时尚精美,将精美的图片与画龙点睛的文学语句完美结合,是情人节礼品书的最佳选择,更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图书。
  • 千年唐姬.

    作者:德珍

  • 雪雁

    作者:何多苓

  • 向左走·向右走

    作者:幾米

    “她习惯向左走,他习惯向右走,他们始终不曾相遇。”《向左走·向右走》是几米首次表现男女感情的长篇图文创作。男女主角彼此在生活中的巧妙关系,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设计。在页面的衔接上,有许多的巧思安排,在线条与上色上,作了更细致的处理,手法俐落有变化,是几米相当成熟的作品,也是代表作之一。 幾米表示,这本书的创作灵感始于某一天被隔壁的电钻声吵得无法画画,只好开始发呆,然后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突然觉得从不知道我家隔壁住的人是谁,可是每天跟他或她只隔一道薄薄的墙而睡。如果我们在外面偶然相遇,若我们从不曾提及彼此的住处,那么也许我们不会再相逢,也永远不知道其实我们就住在隔壁。
  • スタジオジブリ・レイアウト展

    作者: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

    2008年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で開催した「スタジオジブリ・レイアウト展」で公開された約1,300点の「レイアウト」が掲載されています。「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から最新作「崖の上のポニョ」まで、スタジオジブリ作品の「レイアウト」を宮崎駿監督直筆のものも含め収録、また、高畑勲、宮崎駿両監督がジブリ以前に手がけた作品のレイアウトも合わせて掲載された充実の内容です。 【掲載作品】「風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となりのトトロ」「火垂るの墓」「魔女の宅急便」「おもいでぽろぽろ」「紅の豚」「海がきこえる」「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耳をすませば」「On Your Mark」「もののけ姫」「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猫の恩返し」「ギブリーズeplsode2」「ハウルの動く城」「ゲド戦記」「崖の上のポニョ」「アルプルの少女ハイジ」「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未来少年コナン」「赤毛のアン」「ルパン三世」「じゃりン子チエ」「名探偵ホームズ」 【サイズ】294mm×230mm 408ページ 折込4枚 【重さ】1.6Kg (C)1997 二馬力・GND
  • 张国荣 盛世光阴

    作者: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香港一代巨星张国荣因抑郁症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年多,2005年9月12日值张国荣49诞辰之际,由张国荣艺术研究会策划、编辑,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纪念张国荣书籍《盛世光阴》(英文名:《A Time to Remember》,为张国荣曾经为电影《红色恋人》所取英文名),以纪念这位生前始终不断追求艺术创新、德艺同馨的艺术家光辉璀璨的一生,也代表着我们对这位艺术家的集体怀念与致敬。 《盛世光阴》也是电影双周刊与张国荣艺术研究会联合献给哥哥的一份“以艺术读解张国荣,以作品追忆张国荣”的真挚心意。从他的音乐,从他的电影,从他的艺术人格精神,从他的社会文化影响与贡献……来追寻张国荣留在人间的艺术生命。 张国荣26年的艺术生涯,伴着很多人一起成长,也留下了无数经典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是他留在人间的艺术生命。不管是作为歌手、音乐人的张国荣,还是作为演员的张国荣,抑或作为社会名人的张国荣,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社会坦诚、勇敢、光明磊落。他的每一次艺术行为都凝聚着一位艺术家对于作品创作的精神与灵魂。他在演艺文化的多元化创作、提升本地演艺文化的层次以及与国际文化的交流、接轨等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成就和贡献。 在艺术上,他一直站在潮流的前端,引领着本地文化的先锋导向。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求索态度,不断努力寻求创新,将不同的艺术文化概念和意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又将这些意识演化为烙上了“张国荣” 灵魂印记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的前瞻性与他本身对待艺术的不断探求创新的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为人上,他一直保持着完美的个人人格魅力,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为巨星,然始终随和待人,对前辈尊敬,对后辈提携……长期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他的真诚、磊落、坦率、坚强等等特质使他的一生有着艺术化的人格精神。 《盛世光阴》以解析张国荣的艺术作品魅力以及其社会文化贡献的策划理念来编辑出版这本张国荣艺术评论集。书内文章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他在作品中所创造的内质,以及从张国荣的作品中去追忆和怀念张国荣。 为秉承与继续张国荣先生生前长期热心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之心,每发售一本纪念书籍《盛世光阴》将会捐出10%书款予香港儿童癌病基金会。 书籍资料 中文书名:盛世光阴 英文书名:A Time to Remember 包装:23.1cm*27.7cm 240页 彩色图文 语言:繁体中文 策划、编辑: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出版商/ISBN:电影双周刊 / 962-8114-94-8 出版日期:2005年9月12日 书籍目录 序 从偶像到演员 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灵魂的舞蹈——观Leslie的表演艺术 仿若玫瑰的绽放——张国荣在音乐生涯中的艺术魅力 张国荣饰张国荣——张国荣文化影响力简析 由表情变化浅谈张国荣的表演艺术 罗密欧光谱 姣、靓、型、寸:张国荣的舞台艺术 传奇,爱不释手 原来全是你,令我的思忆漫长 最爱——我看张国荣的四场演唱会 张国荣与《霸王别姬》 张国荣文化:主流 vs 非主流 立志做电影导演的张国荣 张国荣的音乐世界 张国荣的传统与突破传统 追 共创真善美 说张国荣电影影像的本质 辜负的阐释——关于张国荣电影解读之一 张国荣改变我们的观念 张国荣的赤子之心 浅探张国荣的导演意识 这些年来的张国荣
  • 张元:有种

    作者: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一石文化/编

    《有种》的构思起源于《北京杂种》,当时我在这个城市中看到了年轻人肆意宣泄的力量,歌手崔健、窦唯和何勇的音乐,架构一些模糊不清的故事线索。二十年后,那一代人年华已去,新一代年轻人在做什么?在这个巨大的城市中,那些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如何生活? 三天时间面对两百多个年轻人,在北京他们艰难地谋生,每一个坐在摄影机前面的人都按捺不住地去表述他们的生活,畅想他们的未来……经常使我们忍俊不禁,也经常使我们泪流满面…… 恰好是北京的冬季,我认为应该是最美的时候。黑、白、灰——它更衬托了这个城市的力量。 ———张元 ---------------------------- 崔健(《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北京杂种》),王小波(《东宫西宫》),李阳(《疯狂英语》),金星(《金星小姐》)……张元最新的电影艺术项目《有种》,承续了这一传统,这一次他将视线投向了十组“80后”北漂青年,听他们心灵的倾诉,看他们年轻的面容。 “有种”是一种生活状态,在整个社会越来越犬儒主义化的今天, “你有种吗?” 这是一个关乎尊严的问题。 全书特别收录大量珍贵的张元早期文字与影像资料。 -------------------------- 张元对社会有种敏锐的观察能力,他把视角放在了不被大众所关注的青年文化和社会边缘人群中,并且带着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和批判性。他的电影和摄影作品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我们周遭生活的社会。 ——杰罗姆•桑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馆长)
  • 魔戒魅影.双塔奇兵

    作者:裘德・费舍尔

    裘德·费舍尔女士的新著《魔戒魅影·双塔奇兵》其实并不比她的前作《魔戒魅影·魔戒再现》更需要导读,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如此内容详实而行文生动。但是,既然能有机会在此加上一则短序,我也惟有希望这几句离题的话题不会有损的作品本身的美好和流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