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龍應台
-
傾聽
但是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離戰爭結束也七十年了,新一代人在前人血汗交織所種下的樹蔭中長大,現在是溫柔傾聽的時刻了。傾聽自己身邊的人,傾聽大海對岸的人,傾聽我們不喜歡、不贊成的人,傾聽前面一個時代殘酷湮滅的記憶。 龍應台二十年演講精粹 用溫柔傾聽穿透高牆 從泥土的根到世界的我 從心靈座標到開啟對話 門一開,聽見整個華文世界 -
未完成的革命
中國有定期編修地方志的傳統,但很可惜,非但見解千篇一律,而且內容也群相趨同,致使除地理外,涉及社會歷史,只消換人名,便齹異。意識形態如此,真合李斯向始皇的獻策:「使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清末世變日亟,中華帝國危危欲墜,外國勢力乘虛而入,有志之士紛紛奮起,反思政治、社會的積弊,並與統治者中之開明派結合,發動戊戌政變,後雖功敗垂成,但當時知識份子所發議論,百年後看來,仍有值得反芻之處。本書為代表性議論之集成。為什麼百年前的呼聲,仍舊在百年後的人心中低迴不已?儘管時光荏冉、百年浮沈,今人所感受的痛苦仍是昔日的痛苦,「為什麼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滿嘴黑毛綠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龍應台問。一百年來,中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戊戌政變」一百週年的今日,由台海兩岸的代表性作家和學者全面揀選百年前改革者的論述精華,加以現代意義的詮釋,以及反省,或有以作為吾人在前瞻二十一世紀時的一面歷史之鏡。 -
親愛的安德烈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 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 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彿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 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 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MM 「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路、我的世界呢? 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 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 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 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得不能動彈?」 ──安德烈 36封21世紀的家書 代與代之間最好的禮物 千言萬語一扇門,等待開啟 眼看著兒子從少年變成人, 龍應台發現她完全不了解兒子的內心世界, 新時代,新世界,新人類。 在封閉的兩代關係中, 青年兒女的煩惱和中年父母的挫折, 有沒有一個可以打破沉默、開始溝通的窗口? 一本跨世代、跨文化的兩代交鋒對話即將登場。你從來沒有想過,兩代人是可以這樣面對面的。藉著《親愛的安德烈》的書寫,龍應台和21歲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窗口。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打開天窗說亮話。透過《親愛的安德烈》的天窗與天光,親愛的青年子女,或許你可以帶著這本書去敲敲爸爸媽媽的門。親愛的天下父母,也許這本書就是你晚餐桌上的讀書會,從此開始進入兒女的心靈世界。 -
孩子你慢慢来
「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 ——龍應台十周年紀念版特別收錄龍應台的孩子:飛飛、安安新撰跋。華文世界最受矚目的女性,原來她是這樣做媽媽的。 十年前龍應台以親身的母職經驗寫下《孩子你慢慢來》,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作女性和作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作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十年過去,龍應台不僅是華文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枝筆,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個人事業和母職的衝突,然而她仍舊只是個勇敢的個人。這個世界依然不問忙於事業的男性「你如何兼顧家庭?」這個世界仍舊視公務繁忙的女性為「野心太大」,正因如此龍應台這本書仍是時代女性的呼喊,比女性主義更真切的呼喊。 做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枝筆,龍應台的文章有著不讓鬚眉的開闊豪氣,然而讀過《孩子,你慢慢來》的讀者更要歎服她的文字裡蘊含能量深情的一面。這本書是龍應台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赤裸表達她個人與母職衝突的當時心境,熱切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樸質的愛,對母親這個角色的重新擁抱。這本書不是對母職傳統的歌頌,它是真正熱愛生命的作家才能寫出的生活散文。 -
大江大河水灾防治对策的研究
以连续的生命财产损失为统计指标衡量,水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水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损失程序均随时间而上升,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平均每年水灾都都造成数千人死亡、千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制约因素。 上述事实表明了我国水灾防治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水灾无能为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常见水灾的类型、季节、量级和可能危害范围已基本确定,洪水预报预测也越来越准确。这些方面的进展为水灾防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条件。而且,在与水灾的长期斗争中,我国水灾防治的技术体系不断扩展、完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在最近几十年间以较高的速度建设和发展。只是由于宏观环境条件的影响,经济管理和环节还比较薄弱。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建立和发展经济机制应当成为今后加强和完善我国水灾防治体系的重点。 本书对我国水灾防治历史进程的全面回顾,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本书设计的四项水灾防治经济机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选题参考。 -
干杯吧,托玛斯曼 (平装)
寫作人最恐懼的惡夢,我想可能就是被人遺忘,被自己在乎的人遺忘。托瑪斯曼初初流亡美國的時候--那是1938年,他的德被納粹占領--他是多麼的充滿自信。美國記者問他,放逐是不是一個沈重的負擔。他回答「Wo ich bin,ist Deutschland.」我托瑪斯曼人在哪兒,德國就在哪兒。 -
我的不安
……寒風細雨中,想到這一代知識青年的使命,一股孤獨之感湧上心頭,久久不去。台南的夥伴們都好?我們一個個走上自己選擇的路,希望最後大家都能碰頭,為真理而再度結合在一起。——成大西格瑪社通訊,1974 兩年前,台北的菁英們在「人間」副刊上談台灣的 70 年代。楊澤說, 那是「蓄長髮、穿牛仔褲、綠色美軍外套的年代。那也是年輕人追求自由、開始在外頭租房子同居、年輕人普遍聽美國民歌、搖滾樂的年代。」 舒國治這個 70 年代的大學生可以在中午打四圈麻將,晚上趕到美國學校去看一場布紐爾的電影,然後逛街逛到凌晨。陳傳興早上一醒來就按下收音機聽美軍電台。蕭蔓到晴光市買進口的 Lee 牛仔褲,「那時候,誰敢要我穿一條台灣自己做的雜牌牛仔褲,得先殺了我。」她戴著耳機聽美國搖滾樂,一天喝兩大瓶可口可樂。 都是與我年齡相彷的人,可是不對呀,我的 70 年代完全不是這樣的,他們在說什麼呀? 90 年代的台灣人,在掙脫殖民與半殖民的種種束縛之後,開始認真地思索「我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可是歷史有那麼多重的迷霧,政治有那麼多層的陷阱,誰也把握不住所謂真相。幸好一個族群有他共同的記憶;共同的記憶像一泓湖水,撥開水面上的落葉,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臉孔。 -
思索香港
- 華文報紙的文化承擔 - 我們的城市怎麼了? - 我為甚麼支持文化 - 唯一不能取代的文化 - 我們離公民社會有多遠? - 博奕的時代到了嗎? -
龍應台評小說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新書月刊」推出了「龍應台書評」此一專欄後,立刻吸引了讀者的注意,更在文學界引起一陣討論的熱潮,因為,龍應台不僅對作家與作品作了指名道姓的褒貶,而且,她所指出的優缺點全係就書論書,是專門針對小說中情節發展境況而寫的。因此,不但能給小說家極大的刺激,也使讀者相信這是國內書評僵死後的一大突破。 龍應台說:「我在默默的、很認真的,為你做一件事;但是你一直不知道。....而你如果一直不知道,我會一直寂寞下去,那對我不公平,對你,更是損失。」 爾雅出版社出版「龍應台評小說」,除了是希望你知道,國內的文學批評界仍然有客觀、公正、中肯的聲音,更因為我們相信:龍應台書評的存在價值和它給予讀者的啟示,都是足以肯定的。(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目送
2008年華文出版年度代表書 2009年 最貼近台灣人內心的聲音 感謝十萬人的感動見證 朗讀珍藏版 限量發行 龍應台第一次溫暖獻聲 親自選讀《目送》精華篇章 獻給懂得生命感受的您 聲音 這是你從未聽過的龍應台,《目送》讓人看到龍應台文字鍊出真情的創作底蘊,這一次龍應台用深沉溫柔的嗓音,讓《目送》有了全新的詮釋,帶領更多華人進入龍應台真情散文的世界。 配樂 李欣芸,音樂人、金曲、金馬獎音樂創作獎得主,因為深深被《目送》感動,無怨無悔譜下動人的配樂。 錄音—鉅家數位錄音 成音/監製—邵聖涵 我發現, 有些事情,人們不談; 有些情感,人們不說; 有些眼淚,根本流不出去; 有些傷痛,你不知道痛在哪裡。 因此,我寫了《目送》,送給你。 --龍應台 【本書目錄】 平裝書特別加收龍應台代序〈你來看此花時〉 朗讀CD文章篇目: 前言 0'38" 1 愛情 6'37" 2(不)相信 7'21" 3 跌倒——寄K 7'01" 4 為誰 8'39" 5 共老 8'41" 6 散步 8'07" 7 如果 8'20" 8 山路 8'13" 9 目送 9'21" -
孩子你慢慢來
內容簡介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 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做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枝筆,龍應台的文章有著不讓鬚眉的開闊豪氣,然而讀過《孩子,你慢慢來》的讀者更要歎服她的文字裡蘊含能量深情的一面。這本書是龍應台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赤裸表達她個人與母職衝突的當時心境,熱切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樸質的愛,對母親這個角色的重新擁抱。這本書不是對母職傳統的歌頌,它是真正熱愛生命的作家才能寫出的生活散文。 特別收錄龍應台的孩子:少年華飛、青年華安所撰的跋。華文世界最受矚目的女性,原來她是這樣做媽媽的。 -------------------------------------------------------------------------------- 目錄 蝴蝶結(序) 初識 龍 那是什麼 終於嫁給了王子 野心 歐嬤 寫給懷孕的女人 他的名字叫做「人」 啊!洋娃娃 尋找幼稚園 神話.迷信.信仰 男子漢大丈夫 漸行漸遠 讀水滸的小孩 一隻老鼠 葛格和底笛 高玩 放學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觸電的小牛 〈跋〉我這樣長大 華飛 〈跋〉放手 華安 -
人在歐洲
真實世界──長久的依賴美國、仰視美國,使臺灣的一對眼睛調整成美國的弧度、角度、色彩,甚至連近視、散光的度數都一樣。可是,真實的世界並不是狄斯奈樂園:莫斯科不見得是個想毀滅人類的惡魔,華盛頓不一定是破解魔法的英俊王子,伊朗人不見得都瘋了,黛安娜也不是白雪公主,歐洲共同市場並不是由七個小矮人組成。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臺灣必須用自己的眼睛睜大了去看。然而真不容易。使我們眼睛變形變色的,還不止於美國的巨大陰影:長久以來,我們有自己綁上去的蒙眼布。 用歷史教科書作蒙眼布,讓台灣的眼睛只看到牆上自己巨大的投影。 台灣目前所處的已經不是八國聯軍的時代,也不是租借地的時代,台灣處是一個已進入地球村的時代。一個新的自信的台灣,會有一個開闊的、平衡的、健康的世界觀;會教導他的下一代愛自己的民族、國家固然重要,愛世界、愛“人”更重要。原因很簡單,沒有一個好的地球村,我們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台灣。你如果不可能好好做一個“人”,也不可能做個有意義的中國人。 -
百年思索
十多年来,当野火燃烧之后,以犀利的笔锋,持继不断的点批社会不平的现象,带着知识份子独具的感性忧心,龙应台始终坚持她的理想,她的风格。从台湾到西方,从西方到中国,透视着两岸的现况发展,使她的角度更加宽广。 -
面對大海的時候
向来有台湾文化界重炮之称的龙应台,辞去台北市文化局长官职后,在人间副刊和《中国时报》上陆续发表其对台湾的文化忧心及观察:〈在紫藤庐和 Starbucks之间〉、〈五十年来家国〉、〈面对大海的时候〉三篇长文,并引起各界关心台湾文化的讨论与回应,声势浩大,不只在平面媒体延烧,网路上更是扬扬沸沸,网友竞相把人间副刊刊载的相关文章转贴阅读,并发表感想,蔚为网路天地难得一见的文化议题讨论风潮。 八○年代曾经以〈中国人你为什麽不生气〉一文将星星之火变成燎原野火的龙应台,这回从官僚制度裡磨练脱胎,以对文化更宏观的角度、延续她向来自剖自省的勇气与理性为台湾文化现状把脉,赞成或者反对,都不能漠视龙应台的新火苗,也不能不动容她对台湾文化的情感。 本书除龙文之外,并收录知名文化人士的回应文章二十六篇、龙应台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一场讲演记录,以及来自全球的华人读者写给龙应台的信函。收录文字无分褒贬,只求翔实呈现这场台湾公共论坛上久违的文化论辩。 -
目送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沙灣徑25號
…這一刻,龍應台彷彿五十多年前流亡南下的讀書人,香港彷彿亮着風燈的客棧:一壁爐火,半盞冷酒,一頓粗飯,一床久違的溫暖,靜夜裏偶爾傳來的幾聲咳嗽,撩起的也許是江南故人多病的惦掛;天亮後幾個頑童喧鬧的爭吵,聯想的也許是臺北權力走廊上打碎酒杯的喟嘆。終於,她決定寫一個《沙灣徑25號》的專欄,每星期先寫一篇,寫慣了會寫兩篇:思考中的獨白,山道上的啟示,藍海邊的頓悟,講堂裏的叮嚀。 ─ 董橋 根據龍應台在臺灣、上海和新加坡的「縱火業績」,若說她會在香港安靜沈默地度過兩年,誰都不會相信,但令香港讀者大開眼界的是,龍應台採取了一種「實在」的態度來對待香港。她不只在抽象理念或宏觀回顧上打轉,幾乎每篇文章都是針對香港獨特而重要的公共議題提出批判或建言。龍應台敏銳地關注到香港人的許多關注,卻沒有忽略香港人的許多忽略,連珠砲發,不知道是貪玩抑或認真,她在香港的牆上銘寫了大大的「到此一遊」四字,字體之深刻,令誰都無法假裝看不見。 龍應台向香港人示範了外來學者可以、應該、如何以「知識批判」介入本土社會。 ─ 馬家輝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