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海豚出版社

  • 真的假的啊?

    作者:幾米

    “说谎的人,会被月亮割舌头喔!”“真的假的啊?”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真真假假的故事中,被各种泡泡般飘浮又易破的说法迷惑。小时候以为真的,长大后却发现是假的;年轻时以为是诓骗吹牛的,多年后才知道那是不敢正视的真相。泡泡漫天飞舞,让人往往难以分辨,只能三不五时大喊:真的假的啊?
  • 书中日月长

    作者:胡洪侠

    《书中日月长》是资深媒体人胡洪侠先生的书评集,分为四卷,卷一是“阅读史”小札(选自《老插图新看法》),卷二是说给书痴的话(选自《给自己的心吃糖》),卷三是在书籍的密林中游荡(选自《百年百词》),卷四是所读与所思(选自《微尘与暗香》)。 作者专门把“四书”中谈书的文字挑选出来,安顿在这里,让它们在新的时空里再次出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逛书店买新书算起,由聚书、读书、写书、编书、评书编织而成的日子也过了三十多年了。因为有了书,那数不清的平常或非常的日子就不至于太难熬,或者说,都已然很顺利地熬过来。作者说:书让我重温久远的日月,又给我带来崭新的日月。又何况,在我眼中,书籍本身就是日月。早先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书中日月长”。如今人书俱老,我更喜欢这句话,干脆就用它做了书名。
  •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沈昌文

    透过书,他成为中国大陆文化界的重要推手;透过他,可以看懂中国大陆六十年来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的变化。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著名出版家、文化人沈昌文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回忆录。该书详细地记录了沈昌文如何从上海银楼里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小伙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各种机遇,而一步步地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与出版活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同时,它也可看作是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披露了当代出版史上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 落花生船

    作者:沈圣时 著,吴心海 编

    《落花生船》是沈圣时的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入1936年沈圣时《落花生船》自刊本39篇散文全部内容。“集外”为编者收集编选的沈圣时代表性作品并附录高旅上个世纪80年代争取重印《落花生船》时写的跋语。这些散文,或叙事,或抒情,记录了作者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际遇。透过作者对自己经历的叙述,人们可以对那个动乱频仍的时代里的社会风貌和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更深切的认识。 说起现代文学史上英年早逝的诗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新月派后起之秀方玮德(1908—1935)。对于同样早逝的知名诗人和作家沈圣时,当今的论者和读者,却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身为“小雅诗人群”之一的沈圣时,就是一个在诗坛、文坛上很活跃的人物,著述颇丰,影响甚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九四九年后基本处于“湮没”状态。为了恢复沈圣时在现代诗史、文学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我们特推出他的代表作散文集《落花生船》,以期引起世人对他的关注与研究。
  • 英华沉浮录 6

    作者:董桥

    《英华沉浮录6》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 景泰蓝之夜

    作者:董桥

    《景泰蓝之夜》是作者谈文玩、以及人物交往的随笔,作者与沈尹默、张充和、沈从文、台静农、朱家溍、王世襄……那些风华绝代的人们的交往,那典雅无比的乾隆掐丝珐琅套盒,那娟秀的小楷,那淡雅的墨梅,那细致的工尺谱,那余香袅袅的香炉,无不充满意趣和韵味。包括《墨梅枝谭》、《芦塘鸳鸯》、《黄溶书扇小注》、《毛姆书录与藏画》、《盖斯凯尔夫人》、《沉香钩沉》、《沈尹默蜀中小品》、《吉庆栈遗闻》、《沈尹默的小手卷》等。
  • 橄榄香

    作者:董桥

    《橄榄香(精)》是董桥创作的小说集。 《橄榄香(精)》收录了《半生缘》、《小寒碧斋》、《紫薇园》、《无语》、《杜公馆》、《鹤顶红》、《小红楼》、《远山行》、《曼陀罗室》、《简爱》、《玉琮》、《一翦梅》、《念奴娇》、《啸月轩》、《月芽山馆》、《莲房》、《鲍西娅》、《待春风》、《二小姐》、《平庐旧事》等作品。
  • 立春前后

    作者:董桥

    该书由董桥新近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内容主要是有关他收藏的古董、文玩,以及这些文玩、古董背后文人的故事和他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文章仍然承袭董桥以往同类作品的风格,笔调沉稳浑厚,蕴藉隽永,感情真挚灵动。
  • 英华沉浮录 2

    作者:董桥

    《英华沉浮录2》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 听水读抄

    作者:陆灏

    读书笔记集,共录包括《装模作样》《咀尔不摇牙》等百篇文章,是作者从近年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大部分发表于《深圳商报》的文化副刊上,编集时略有改动,从内容到标题都重新润色了一番,特别是文章的标题改动得比较多。 尤其要关注的是,书中插入师长墨宝十余幅,有申石伽先生墨迹1副、徐梵 澄先生墨迹1副、柯灵先生墨迹1副、金克木先生墨迹1副、孙犁先生墨迹1副、顾学颉先生墨迹1副、王世襄先生墨迹1副、汪曾祺先生墨迹1副、邓云乡先生墨迹2副,副副精美绝伦。
  •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

    作者:毛尖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是毛尖的经典电影评论文集。 毛尖,中国知名的影评人,她的文字幽默得体,风趣犀利。 本书共收录了毛尖的最新影评文章六十篇,涵盖中外各种文艺片、类型片、B级片、商业片……有《志明与春娇》,亦有《3D肉蒲团》。本书充分显示出毛尖深厚的电影评论功夫。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接地气”。毛尖文字充满了灵气,让读者往往能够读上瘾。本书取名为《有一只老虎在浴室 》,从名字可见作者的文笔犀利,文字率真,猛于虎。 沪上作家小宝曾说,毛尖是华人中“第一个看过一万部欧美经典影片的最年轻的女教授”。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有人说她的文字带着“小资情调”,她多用诙谐的文字解读电影细节,内容有趣。
  • 我们不懂电影

    作者:毛尖

    《我们不懂电影》,当代著名影评人毛尖最新的电影评论结集。 毛尖,中国知名的影评人,她的文字幽默得体,风趣犀利。 本书共收录了毛尖的最新影评文章六十多篇,评论了包括大热的《泰囧》《不二神探》《甄嬛传》《唐顿庄园》《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视作品。这本书命名为《我们不懂电影》,其实作者恰恰要告诉读者的是如何欣赏电影,告诉你怎么样才能懂电影。 沪上作家小宝曾说,毛尖是华人中“第一个看过一万部欧美经典影片的最年轻的女教授”。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有人说她的文字带着“小资情调”,她多用诙谐的文字解读电影细节,内容有趣。
  • 作者:莫言

    《变》是一篇描述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文章。二○○五年一月,女儿笑笑陪我去意大利乌迪内取NONINO国际文学奖。其间,结识了印度加尔各答一家出版社的编辑NaveenKishore。女儿与他用英文交谈,我坐在旁边看他。这是一个面部轮廓极为鲜明,沉默寡言的黑皮中年男子,穿一身黑色制服,披一件黑色风衣,担一架看上去十分沉重的黑色照相机。
  • 骄傲的皮匠

    作者:王安忆

    倘若要说明这块方寸之地为什么属于小皮匠,大约就要涉及这近代城市的发展史了,具体地说来,且又是一些个别的人和事。最初时候,这片地方还是在城市的近郊,外国人在这里开了墓园,本地人称“外国坟山”。四周就有了一些鲜花店,蜡烛店,还有出售木雕和石刻的十字架、小天使、耶稣圣母像等等装饰墓地的用物。后来,墓园的边缘,那些连接田地的地方,被开辟出来埋葬中国人,墓园扩大了,周遭就有了中国殡葬习俗的店铺:香烛、纸扎、寿衣、锡箔、中国样式的棺椁。再后来,墓园越延越广,最深远处,其实已成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