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鲁迅

  •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王富仁

    初版序 引言 第一章 鲁迅研究的奠基期(1913~1928) 第二章 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 第三章 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1949~1976) 第一节 1949年以后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鲁迅研究的衰落 第三节 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务实派鲁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派与鲁迅研究 第五节 1949~1976年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研究 第四章 新时期的鲁迅研究(1976~19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分化与重组 第二节 新时期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第四节 新时期人生哲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五节 新时期的先锋派鲁迅研究 第六节 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观的复活 初版后记 附录 我和鲁迅研究 学界三魂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再版后记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可见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朝花夕拾》,约请青年插画师绘图,图画饶有趣味,装帧简洁大方,更接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口味。
  • 无数人们与无穷远方

    作者:张宁

    “鲁迅与左翼”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老课题。其核心命题“鲁迅‘向左转’”,在漫长历史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流动性的,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本书从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这个核心入手,启发我们对待类似左翼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这种复杂的历史现象时,假如不具备分层意识和某种分寸感,那么就会将甲等于乙,将历史结果推断为历史过程,从而丧失真切而有效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契机。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关于鲁迅的“向左转”,下篇:鲁迅的左翼文化实践。
  • 鲁迅评点中国作家

    作者:杨里昂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比较系统,他先后出版过《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两部专著,论及的作家十分广泛。本书系鲁迅论中国作家的文摘汇编,上自先秦,下迄20世纪30年代。文摘侧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方面,作家生平介绍和有关版本的文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未编入。
  • 鲁迅比较研究

    作者:[日]藤井省三

    主要摘译自藤井省三19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三部专著《俄罗斯之影》、《鲁迅》和《爱罗先珂的都市故事》。这些著作都是从研究鲁迅的译文入手,围绕鲁迅思想的形成而展开的出入于中、日、俄等多国语境的比较文学研究,是19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鲁迅研究的优秀成果。
  • 鲁迅演讲全集

    作者:鲁迅

    鲁迅的演讲是鲁迅向社会发出的更直接的呐喊,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关于社会、关于历史、关于人的更为急切的诉求。结集出版,不仅让读者获得教益,亦可从字里行间追怀伟人在讲台上的音容笑貌,甚而生平风采。
  • 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

    作者:孔庆东

    《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内容简介:对于所谓“北大十佳教师”之首,所谓“北大的马克•吐温”,所谓“北大醉侠”,所谓“继钱锺书以来的真正幽默”这些称誉,孔庆东都表示自己受之有愧。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位横扫几十家电视台,在“百家讲坛”等文化空间讲过金庸和鲁迅的平民教授,是当今影响很大的思想者之一。 世纪之交,多家媒体评选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第一名即鲁迅的《呐喊》。《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收录了鲁迅的全部小说,特邀孔庆东从文本出发,对《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里所有作品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评点,实现了与鲁迅跨越时间的精神碰撞,达到了心灵的契合。随着孔庆东这位高明导游,我们能逐渐领悟到鲁迅的确是现代语文第一高手,把鲁迅读好了,大部分语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鲁迅经典全集

    作者:鲁迅

    《鲁迅经典全集》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峰巅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最终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改变他们的精神”。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 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

    作者:鲁迅

    《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主要内容:鲁迅辑录的古小说集《古小说钩沉》,是典范的唐前小说史料整理著作,在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山作用。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则“初步垒筑了中国小说史的体系”①。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人。他所辑录的《古小说钩沉》,郑振铎曾这样评价:“是乾嘉诸大师用以辑校录先秦古籍的方法,而用来辑录古代小说的”,“不仅前无古人,即后有来作,也难越过他的范围和方法的。”(《中国小说史家的鲁迅》)这并非溢美之辞,他后来的《中国小说史略》所取得的影响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古小说钩沉》辑录周至隋散佚小说三十六种一千四百余则,引用古书凡六十余种,用以参校者又有十余种,二十余万字,堪称现代古小说史料整理研究的煌煌之作。《古小说钩沉》的撰写,大概在一八九八年鲁迅离开绍兴之前便开始了资料的搜集工作,当时“披览古说,或见伪夺,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写出”(《古小说钩沉序》)。一九0九年,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开始系统地从事古小说的校辑工作,“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鲁迅致许寿裳的信)。一九一二年二月,鲁迅已经完成了辑录工作,并署名周作人在《越社丛刊》第一集发表《古小说钩沉序》。撰写此书的动机,固然由于鲁迅自幼对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在序中似乎指出了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则稗发职志将同古采诗之发,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矣。”
  • 鲁迅翻译研究

    作者:顾钧

    《鲁迅翻译研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的鲁迅翻译研究的学术专著。长期以来,鲁迅被认为是思想家、文学家,是文化旗手,却常忘了他还是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文学活动以翻译起,以翻译终,翻译的数量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过他的创作。但鲁迅的翻译活动长期被忽视,而不研究鲁迅的翻译就讲不清鲁迅创作中的很多问题,全面研究鲁迅更离小开对他一生翻译活动的考察。《鲁迅翻译研究》从鲁迅与翻译合作者的关系、鲁迅参与和主持的几套翻译丛书与杂志、鲁迅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力图通过对鲁迅翻译的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更为全面和深入鲁迅研究中的诸多问题。鲁迅是思想家型的翻译家,他对丁翻译作品的选择往往带着自己某一方面的深入思考,而其中译本的序跋附记尤为研究其思想的珍贵文献,《鲁迅翻译研究》于此也有全景的观照和深入的探讨。
  • 《野草》研究

    作者:孙玉石

    《野草》这部散文诗集倾注了鲁迅艺术创造的心血,也涵蕴了他洞察社会和剖析自己所获取的全部人生哲学。本书对《野草》的艺术渊源。精神实质进行了探寻和分析,并对其成文。修改情况作了合理的考辨,最后总结了《野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既有极具个人色彩的解读和诠释,又显示了扎实的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功力,颇多创见。
  • 集外集拾遗补编

    作者: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 集外集拾遗

    作者:鲁迅

    《集外集拾遗》书名系由作者拟定,部分文章由作者收集抄录,有的加写“补记”或“备考”。但未编完即因病中止,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是由许广平编定印入。这次抽去译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三篇和《 附记》(已录入《华盖集?忽然想到》注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和《编完写起》一则已移置《集外集》的有关文章之后;《 序言》已移入《译文序跋集》;《教授杂咏》的第四首系这次补入;若干诗文则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若干诗题据作者书录的题款重新核定。
  • 鲁迅诗集

    作者:鲁迅

    本书收入鲁迅诗作三十八题四十六首,附录十二题十九首,是一部全面展现鲁迅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专集。鲁迅的诗作,笔墨深沉,内涵厚重,意境广阔,技巧姻熟,堪称诗歌珍品,深受读者喜爱。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题《呐喊》[1]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
  • 鲁迅全集(6)

    作者:鲁迅

  • 准风月谈

    作者:鲁迅

    一九三三年六月至十一月间所作杂文64篇
  • 鲁迅杂文精编

    作者:鲁迅

    《鲁迅杂文精编》(插图本)收入鲁迅杂文286篇,分为上、下两卷。由鲁迅博物馆副馆长、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金隐铭先生编定。上卷基本上选收《而已集》以前的杂文,名为《人海杂言》;下卷收入《三闲集》以后的杂文,名为《荆天丛笔》。书名原为鲁迅拟定,见诸鲁迅遗稿中的《手定著述目录.其一》。为使这本书成为鲁迅散文众多版本中最为准确的一种,选编者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参照鲁迅现存手稿和其他版本进行会校,择善而从。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这几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 集外集拾遗

    作者:鲁迅

    编辑推荐:本书书名系由作者拟定,但未编完即因病中止,一九三八年出版《鲁迅全集》时由许广平编定印入。本集共收入诗文75篇,广告等附录6篇。抽去译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三篇和《<忽然想到>附记》(已录入《华盖集·忽然想到》注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和《编完写起》一则已移置《集外集》有关文章之后;《<域外小说集>序言》已移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