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文学

  • 追忆似水年华 Ⅲ

    作者:(法)普鲁斯特(Proust,M.)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 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中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他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日后形形色色新的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 背德者 窄门

    作者:(法)纪德

    《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组成追求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三部曲,同时也记录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痛苦历程。快乐比忧伤更值得珍惜,更难得,也更美好,尤其在人性被窒息的社会里。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的幸福当做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这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义务。纪德的小说似乎旨在调解这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然而更多表现出来的,却是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 昆虫

    作者:(法)克莱尔·卡斯蒂蓉

    十九对不可思议的母女,十九个不可思议的生活故事。满脑子古怪念头的克莱尔·卡斯蒂蓉要告诉你关于妈妈和女儿之间的一切。准备好接受生活真实的一面。卡斯蒂蓉将把两个血脉相连的女人之间最歇斯底里的东西搬上文学舞台。妈妈 和女儿之间,到底是朋友?是姐妹?还是对手?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要上演了。
  • 有轨电车

    作者:西蒙

    《有轨电车》以作者家乡地中海海宾某小城的有轨电车 这一条线为纽带,写出了电车线两端以及沿途十五公里风景线的种种物质面貌。而从这两点一线所组成的空间中展开的,则是从过去到现在活动于这些地点上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片断,当然,这些形象的描述和故事的叙述都带着很大的跳跃性,不时地从一个地点位移到另一个地点,而融入这一跳跃性的,则是画面的生动和人物形象的鲜明:在这篇小说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数那个脸上始终漠无表情的残忍的女仆,其次就是永远病恹恹的妈妈,还有动作极其“经济”的老年病友。
  •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选注了莫泊桑的9篇短篇小说。所选篇目是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具有代表性,以便读者了解莫泊桑创作的人物长廊中不同的文学形象。《羊脂球》写于1879年,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作家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在莫泊桑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而《羊脂球》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 小市民是莫泊桑笔下着墨较多的阶层。《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选入的《项链》、《雨伞》和《我的叔叔于勒》体现了作家对小市民爱慕虚荣、贪婪自私、虚假伪善等特点的无情揭露和讽刺。其中《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是中国学生在中学语文、英语课本中就已经领略其风采的名篇佳作,在此特意选入,以飨读者。 莫泊桑经常把目光投射在家乡诺曼底的乡村生活上,对这里的自然风光、世故人情都有精彩描绘。《装神弄鬼》讲述的是一个以给病人做临终看护为职业的农村妇女为图私利而装神弄鬼故意将人吓死的故事。《流浪汉》记叙的是小人物的苦难,体现了莫泊桑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 《爱情》和《幸福》与上述各篇不同,没有精巧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猎枪下一对为爱殉难的野鸭,科西嘉岛上一对逃遁世俗窠臼、白头偕老的恋人,让读者感受世界上最纯粹的爱情,领悟幸福更在于精神上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 1884年后,莫泊桑越来越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同期的短篇小说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创作于1887年的《奥尔拉》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它描写幻觉:“我”被臆想中的“隐身人”所追随而不能逃脱,终于在不得已中纵火烧毁了自己的家园,却仍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已从“隐身人”的阴影中解脱。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中的神秘主义倾向重于现实主义风格,具有现代小说的特征,被认为是奠泊桑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 法译中国经典系列 法译明清爱情小说 法译明清爱情小说 法译明清爱情小说 法译唐诗百首 法译唐诗百首 法译陶潜诗选 中国常识系列 中国地理常识(中法对照) 中国历史常识(中法对照) 中国文化常识(中法对照)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系列(适合法语专业学习者、自学者) 九三年 胡萝卜须(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小东西 苦儿流浪记 孤女寻亲记(A级) 魔沼(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高龙巴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爱的一页
  • 塞利纳精选集

    作者:路易·费迪南·塞利纳

    简介:法国外交部资助出版:塞利纳笔下的人物,多是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因战争、贫困、恶俗、偏见、色情、疾病而扭曲的形象。他以幻觉史诗式的笔触,用抒情又俚俗的语言表达他的绝望哲学,创造了其独特的风格。 

  • 二十年后

    作者:大仲马,王振孙

    该书的主角仍然是《三剑客》中的达达尼昂和他的三个好友,他们在全书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红衣主教马萨林想起用达达尼昂和他的伙伴为自己服务。暴动爆发后,达达尼昂去王宫接受任务。暴动爆发后,达达尼昂去王中接受任务,在那里,正巧投石党人向母后和马萨林提出要求,局势一触即发,达达尼昂护送他们到圣日耳曼去避风头;后来他在王宫发现马萨林藏宝的秘密,迫使他就范,让他同意暴动者提出的协议以求和平;他又去见母后,向她晓以利害,使她同意提升他为火枪队队长,以及他的伙伴的其他要求。其间,他们几次想救出被俘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而未果的情节格外精彩,读来惊心动魄。 小说在不违背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成功地穿插了传奇故事,是大仲马的历史小说较为符合历史真实的一部作品。
  • 奥尼恰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地位极其特殊,是一部寻找历史踪迹的自传体小说。启程是为了寻找,寻找历史踪迹的旅程,在作者笔下化为三重:儿子樊当寻找亲身父亲之旅,父亲吉奥弗洛瓦寻找消失的文明之旅和梅洛埃黑女王寻找新城之旅。多重之旅在奥尼恰交汇,在历史与传奇、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中,展现的是非洲的天与地,人与物,是非洲人与殖民者无望但勇敢的斗争,是非洲不绝的历史与文明。
  • 作者:【法】莫里斯·热纳瓦

    这本书以黑猫“唬”的视角,讲述了它的成长故事。从出生起,对远方的渴望就吸引着它。它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院子到花园,再到庄园、村子,直到人迹稀少的树林。在这历程中,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带给它新奇的感受,而不管那是兴奋、痛苦还是平静,它都以强大的生命力去经受它。只要远方的呼唤不 停歇,它体内那灼热的激情就永远不会熄灭。 《唬》是法国最畅销的动物小说,80年,出了十几版。它是那种最难得的通俗小说:老少皆宜,不同品味爱好的人都能从中砸吧出意味来。对于法国人来说,即使没有读过它,也听说过它,并且认定自己有一天会去读它。 对我而言,我惊讶于作者对动物心理的揣摩和准确的描写,惊讶于他对细节的观察,惊讶于他能如此忘我,完全将自己变成一只猫去讲述故事。奇妙的是,这只猫这样野性,这样真实,完全没被“拟人”所玷污。 而对于爱猫的人来说,能从这只猫身上获得的温情很少,它孤傲甚至冷漠,它向往自由,不为人的关怀所牵绊。 或许读了它,你会获得新的视角,对跟前的动物、成长的选择、以及自由和爱的关系有新的理解。
  • 阿玛利娅别墅

    作者:(法国)帕斯卡·基尼亚尔

    《阿玛利娅别墅》内容简介:安娜·希登是个个性十足的钢琴家,长期对驾驭自己的感情充满信心,然而她却目睹爱人托马对她不忠。她决定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在老友乔治·罗尔的帮助下,她冻结了银行账户,抛弃现有的一切,隐姓埋名,来到意大利漂泊。她来到了靠近那不勒斯的一座小镇,住进了被幽静、蔚蓝的那不勒斯湾包围的阿玛利娅别墅。安娜渐渐感到生活并未抛弃她,重新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可是,人生的苦难再次将她钳制。《阿玛利亚别墅》是基尼亚尔的最新力作,充满古典文学韵味,述说着生命的疾苦,而音乐是人生的拯救。《阿玛利亚别墅》秉承了基尼亚尔优美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间的痛苦和追求解脱的欲望。
  • 往事烟云

    作者:(法)庞克拉齐

    本书收入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让-诺埃尔·庞克拉齐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冬季宿营地》描述了巴黎一个同性恋酒吧里发生的故事,那里生活着一群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人。他们浑浑噩噩,放荡不羁,许多人得了不治之症——爱滋病;在他们的唯一寄生之地流浪汉酒吧被转让后,一群相依为命的酒友各自走向茫茫的夜色……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蜡美好生活的眷恋,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反映了浪漫巴黎边缘生活的一个侧面,曾获梅第西文学奖。 《往事烟云》记录了身患癌症的女作家伊丽莎白最后一次参加出版社晚会的情景,老式的出版大楼,木质的酒吧台,装满图书的书库,豪华和楼梯……伊现莎白重新见到她的新老朋友,晚会交织着老一辈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无限怀念和新一代对未来前程的梦幻般憧憬,在一片虚情假意的寒暄和打情骂俏中,他们互相争风吃醋,尔虞我诈。《往事烟云》以特有的写作手法揭示了巴黎文化圈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暖昧的情感纠葛,是一曲温柔而又悲怆的人生悲歌,出版后荣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 贝姨

    作者:巴尔扎克

    贝姨,ISBN:9787020016846,作者:(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 苦儿流浪记

    作者:[法]埃克多·马洛

    《苦儿流浪记》是十九世纪的著名法国小说,作者埃克多·马洛 (1830-1907)是以发展并提高了当时的情节剧小说而载入法国近代 文学史的作家之一。马洛是多产作家,一生写过不下七十部小说,《 苦儿流浪记》是其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部。这部小说问世后,曾被译 成英、德、俄、日等多种文字,而且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还在 法国被重印出版,并多次被搬上怠幕。在法国十九世纪文学遗产中, 作为提高了的情节剧小说,《苦儿流浪记》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主人公小雷米是身世不明的弃儿,被法国一家农户收养。雷米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呵护下过着虽然贫穷但宁静的生活,凶恶的养父回家乡后把他卖给了品德高尚但身份神秘的流浪艺人,于是他一路与动物为伍,靠卖艺杂耍谋生。新主人遭冤入狱后,他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过上了一段豪华的游艇生活。主人为培养他成为真正的人,把他领走,他们又开始流浪,在一个风雪之夜,艺班的动物惨遭狼口,主人又冻死于绝境,他侥幸被一家花农收养,这个避风港”不久也维持不下去,他只得又加入“黑煤子”的行列,偏偏又遭遇矿难,九死一生方重见天日;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寻亲情急,误入有黑社会嫌疑的假生父之手。最终,他在好朋友的援手下终于找到自己的生母,原来她就是那位贵妇人,故事以大团圆结束。 本书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和电视剧,受到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欢迎。 小说写的是一个弃儿的历险生涯。它的开卷第一个情节,便是一 个八岁的弃儿被当作牲口一样出租的一场讨价还价的交易。从这第一 个情节开始,弃儿雷米的命运就成了书中具有磁石般吸力的悬念;也 是从这个情节开始,围绕雷米的命运,展开了作者精心设计的、富于 传奇性的、诸如邂逅哑女、买牛报恩、身临贼窝、蒙冤蹲狱、亡命跳车、亲人团圆等情节。《苦儿流浪记》不仅在情节上和人物悬念上具 有当时流行的情节剧特色,它还同情节剧一样,有著一支主题歌。马 洛成功地把这支主题歌铸进了弃儿雷米的性格和形象之中,使它成了 这部小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使这部小说具备了音乐感染力。读 者的心灵将在小说的哪个段落上颤动,作者也总是恰好在这个段落上 举起他的指挥棒,让你听到小主人公唱主题歌时柔和而凄凉的童音。 情节剧小说,顾名思义,是以情节取胜的小说,它追求传奇性, 强调戏剧性,因而往往偏离生活的真实。但是《苦儿流浪记》不同,它虽然穿的是情节剧的戏装,表现的却是当时法国天天都要发生的最 真实的生活。它是一面反映生活的明亮的镜子,但是,又是一面离奇的镜子。它映照出来的,既有本来面目的生活,也有涂上了斑斓的离 奇色彩的生活。马洛在《苦儿流浪记》中表露得如此频繁的那种劝善 性的道德观,对我们并没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显然太抽象而且有偏见 ;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在小说中施展得如此娴熟的、如此得心应手 的、以情节剧小说的面目出现的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 小主人公雷米是真实的,因为他是千百个已经在天灾人祸中被吞 噬了小生命的弃儿的化身。从弃儿雷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成百上千 个已经死去的雷米的尸体。在艺术想象力中复活了的化身,是真实的。 维泰利斯是真实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蜚声意大利声乐 舞台的名歌手的悲剧下场。马洛的《维泰利斯倒毙图》,画出了一个 具有不可玷污的道德观和不可战胜的自尊心的强者的肖像。这并不是 一幅表现好心肠的圣像画,因为从画中人的肌纹和眼神上,我们似乎 看到了一八七一年的可敬的巴黎工人的硬骨头精神,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的肖像画。 如果维泰利斯是小说中的一座雕像,那么《特鲁耶尔煤矿水灾》 就是小说中的重要的戏中之戏;是描写矿主只用几磅咖啡、几片火腿 就把有些工人轻而易举地骗进两百米深的地下去送命的一出现实主义 戏剧。马洛用去了那么多篇幅、而且连细节也不肯放过地描画了那场 灾难,当然不只是为了要表现几个幸存者的苍白的面孔,恐怕更主要 是为了要让没有罹难的矿工们看到友爱互助是何等重要,也要矿主和 神父们多听听绝望的寡妇们的呼号声。 至于《心里美先生病死客店》的故事,我们只好用同“化身”相近的字眼来说明故事的真实性。心里美并不是一只具有奇异功能的驯 猴,而是当时法国毫无生活保、死于贫病的流浪小艺人的幽灵。在 这个悲剧里,我们似乎还看到了当时法国行业作坊里常见的、有著天 才但过早地死去的贫穷的年轻学徒的冤魂。心里美这个形象,也许是 马洛含著眼泪写成的,因为它会使我们掉下眼泪。 《王子的奶牛》是马洛巧妙地揉进在这部小说中、使小说本身和 小说主人公都大放光彩的一个类似童话的故事。因为美好的童话总是 既离奇而又真实的。马洛描写的,或者说,马洛画在画布上的,是一颗洁白、知恩、无私但又带点稚气的童心;它多么欢乐,多么凄凉,因而也多么真实!马洛说过,他的这部小说,是为他的小女儿露西写 的;法国近代文学史上也说,《苦儿流浪记》迄今仍是法国青少年最爱读的小说之一。《王子的奶牛》必然会激起青少年最美好的感情。 然而真正使这部小说显示较多现实主义色彩的,是作家宏观地描 写了他目睹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出现在法国地平线上的,北自 加莱海峡、南至地中海滨海地区的一个如此辽阔的充满了苦难和不幸的世界。 《苦儿流浪记》写成于一八七八年,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建立第三 共和的第三年,也是羽翼已丰的资产阶级准备实现工业化的前夕。马 洛手中的镜子,对准的正是这个苦难世界中最具特征意义的图景,即农村破产、工人们恶劣的劳动条件、童工数量的剧增和在法律允许下的对童工的剥削;这就使我们在书中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的灾难性开端;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马洛在这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 的艺术才能:他搭起了一个贯穿法国南北的、满目凄凉的大舞台,让 维泰利斯和他的戏班子,阿根老爹和他的一家子,加斯巴尔大叔和他 的推车工,在画著具有真实的时代特征图象的宽阔布景前,上演一个 个有时使你哭泣、有时使你破涕为笑的“传奇性”节目。《苦儿流浪记》无疑是一部在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上都已经提高了的情节剧小说。
  • 最后之人

    作者:(法) 莫里斯·布朗肖

    《最后之人》是布朗肖在文学版图上设置的又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迷宫,是他思想的转折点。向“零度写作”的转变是通过对“最后之人”的叙述实现的。“最后之人”是尼采意义上的末人,他以一张毫无表情的脸面对着黑格尔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与大循环封闭之后的历史境况。在上帝死去之后,对死亡和终结本身的描述是对残剩之物的肯定,不再有否定,在那里,一个人在场却已没有任何人了;在那里,甚至死都是不可能的,知识已是对不可能性的经验,是非知识了! 自从这个词得以受我运用,我即表达出一直以来我心中对于他的想法:他是那最后之人。事实上,他与其他人几无任何差异。他是比较隐淡,但并不谦逊,不说话便显得专横。或许应该默默地将某些想法套用到他身上,再由他自己将之轻轻地甩弃……
  • 夏洛特

    作者:[法] 大卫·冯金诺斯

    “那活着却无力应付生活的人,需要用一只手,对笼罩命运的绝望稍加抵抗……但同时,他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他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虽然生时已死,他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弗兰茨•卡夫卡 《夏洛特》的主人公夏洛特•萨洛蒙是一位德国犹太裔 女画家,在世时籍籍无名。26岁时,怀有身孕的她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死在毒气室,身后留下大量惊人的画作,被誉为“艺术界的安妮•弗兰克”。 冯金诺斯从寥寥史料出发,以梦幻般的诗小说抒写了夏洛特惊人的艺术才能和不幸的一生:以主线记录下夏洛特沉湎幻想的童年、醉心艺术的少女时代、燃尽激情的爱情、灵感迸发的创作和在纳粹阴影下注定走向悲剧的命运;而副线则是作者本人对女画家人生轨迹孜孜不倦的追寻,柏林——南法——阿姆斯特丹,他重新站上夏洛特人生的每一个中途站,与见证者们的后代交谈,他仿佛夏洛特的兄长、情人、儿子,将她从死亡与遗忘中拖出,重新来到我们中间……
  • 地心游记

    作者:儒尔·凡尔纳

    《经典译林•地心游记》主要内容包括: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虚无飘渺境

    作者:【法】米歇尔·图尔尼埃(Michel T

  • 一个远距离男人

    作者:卡特琳娜·潘科勒

    一位女书店主外出回来后,收到女店员转交给她的便条——一位途中的顾客委托她找一些旧版书。由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他们谈自己喜欢的书,谈自己喜欢的作者,读书中的人物,谈自己的生活,谈经历的琐事…… 抱着他寄来的大袜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贴心的小圣诞礼物:黑色露指手套、酸橙汁棒糖、各种颜色的浴盐……她感到惊奇和欣喜。然而她不愿再爱上一个虽然充满魅力却漂泊不定的男人,她宁愿爱上一个胸无大志却真实可靠的男人。这让她愤怒,他尖刻地挖苦她,他们开始了针锋相对的争吵。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从惺惺相惜到横眉冷对。终于,他把她的过去事无巨细地全部抖了出来。这让她恼怒万分。他究竟是谁?一个偶然经过的顾客?一个私人侦探?一个小报记者?还是那个离开她独自远高飞、令她发疯而又满怀希望的人?
  • 沙岸风云

    作者:[法] 朱利安·格拉克

    《沙岸风云》是一部闪烁着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精神的瑰丽而深沉的小说,作者虚构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离奇故事,用以回溯历史与影射现实。小说描叙阿尔多青年时代的一段离奇经历。当时奥尔塞纳城市共和国这位上层贵族子弟在一次痛苦的失恋后,要求并被批准调往西尔特沙岸,任海军指挥所的“观察员”。与西尔特省隔海相望的法尔盖斯坦共和国,在三百年前曾与奥尔塞纳发生过一场战争,此后双方一直处于不战不和状态。阿尔多的到来使平静的海面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在坠入豪门之女瓦内莎的情网之后,登上了海域边界线上的一座小岛,继而在海军指挥所大兴土木,整修要塞,后来驾舰越过海界,驶向对岸,遭到法尔盖斯坦炮击,从而使这两个国家面临重燃战火的严重危险。 《沙岸风云》是格拉克的代表作,曾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发表后成为轰动性作品。小说构思独特,文字深沉,其用意虽在讽刺二次大战初期法德之间那场“滑稽战争”,但作者声称他无意构思一部历史小说,他所追求的与其说是讲述一个“永恒的故事”,不如说是在提炼一种“历史的精神”。
  • 茫茫黑夜漫游

    作者:[法] 塞利纳

    塞林纳的<茫茫黑夜漫游>是当代法国文学中在艺术上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小说有开阔的视域和巨大的冲击力,人物性格具有现代主义性质,语言上带有鲜明黑色幽默语调和"口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