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文学
-
吉娜
巴黎,北站周围,一个陌生女人给主人公指了一条近路,于是他就走了这条近路,以便赶上火车。突然之间,连续的现实之间似乎打开了一个缺口,就像是时态突然发生了变化… ——阿兰·罗伯-格里耶 -
第一个人
《第一个人》是一个法籍阿尔及利亚人从童年到壮年的故事,这个人就是雅克,绝大部分就 是加缪自己,书里的故事也就是他的故事。一些久远的记忆,积累一生的真实感触,融汇于 加缪的笔端,溶成一团透明的无色空气,它没有外在的粘着,只是以其文笔内在的力量来支 持自身,犹如地球不需扶持停留在空中,却谁也无法仨量无法不论它的重量。打开这本书, “第一个人”加缪向你娓娓叙述他怎样从蒙昧中蹒跚走来;合上这本书,你仿佛正看见他一 步一步充满自信地在智慧的光点中消失……� -
死刑判决
布朗肖是出了名地晦涩难懂,然而这部可以被笼统地贴上后现代主义标签的作品,却很可能是布朗肖十余部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最容易进入的一部。它有可辨的情节线索,有主要人物,甚至非常奢侈地,还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二战开始前后,法国巴黎。更诱人的是,它有一个自传体框架,包含着一个爱情故事、悬疑故事、神秘故事,或许也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哥特气息的恐怖故事。如果认真起来,你还能从中读出政治寓言和圣经叙事的痕迹。那些喜欢接受挑战的读者也不会失望,因为这篇叙事仍然具有很强的先锋性。作为布朗肖的第一部“récit”作品,它开启了布朗肖对这一独特文学体裁的实验,继续着他对于“纯小说”梦想的探索。事实上,在布朗肖的所有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死刑判决》或许是迄今吸引到最多评论与研究的一部,足见作品的魅力和它在布朗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每当坟墓向我敞开双臂,一个强大的念头都会在我心中升起,把我带回到生命这一边,是什么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是我的死亡发出的冷笑。但要知道,我即将前往之地,既无劳作,也无智慧、欲望与争斗;我将进入之所,无人进入。这就是最后一搏的意义。 -
在我母亲家的三天
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书,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做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生命危在旦夕,这时他才真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终于能在母亲家里呆三天了。母亲重新恢复意识之后,微笑着对儿子说:“我没有为你的书提供一个结局,但我为你栽了一个跟斗。” -
夜的草
这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创作的第27部作品,是他在“半梦半醒之间”,用“记忆与遗忘、现实的残片与幻想的光芒”编织出的又一个色彩绚丽的“锦绣花饰”,是他“群岛式的写作”中浮现出的又一座迷人的小岛。 在一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笔记本里,一位作家发现了一段往昔时光的踪迹。五十年过去了,笔记本里记录的文字将他带回到蒙帕纳斯、大学城、左岸以及那个“去殖民化”时代。那时他与一位名叫丹妮的年轻女子来往甚密,然而走在2012年的巴黎街道上,1966年发生的那些事变得可疑,她隐瞒了许多事实真相:她的真名,她的活动,还有一个令她着实烦恼的巨大秘密……警察局里留有她与几个熟人朋友的档案,但追寻真相的线索依然若隐若现,空间与时间的错位,现实与诗意的混淆,让这部小说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青春梦幻曲。 -
天一言
长篇小说《天一言》1998年9月在法国出版,已与九个国家签定翻译版权。 小说以主人公天一青少年时代挣扎于灵与爱、爱与欲之间的苦难追求,漂泊巴黎的孤独与辛酸,以及重返故土后的磨难与痛苦这三段经历为主线,贯穿于其中的,是天一与浩郎、玉梅之间生死相依,三位一体的友谊与情爱的描写,成为一代文化漂泊者的悲情传奇。 全书以“出发的史诗”、“转折的历程”和“回归的神话”三部,与上述三段经历作史诗般的对应,写来气势恢弘,以传统中国文人的胸怀吸纳了法兰西杰出文化的精髓,意蕴精深,韵致细腻,读之如浴于长江大河而身心俱受淘洗。中译者翻译功人深厚,以精雅之中文达意而传情,允称著译合璧之美。 -
活在自己的谎言里
我用一个谎言抓住了一次功成名就的机会。我说谎,说我聋了。全世界都相信,包括我最爱的人。 魔鬼发现了,我做了他的奴隶,进了他设下的圈套。 最后的宿命,我真的聋了,再也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和爱人的呢喃。 在这个谎言里,只有我自己,包括痛苦和快乐。 -
非你非我
费米娜奖得主卡米耶•洛朗斯再度入围龚古尔文学奖作品 她是小说家,他是电影导演。他们知道或认为自己知道这个故事——他们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它,计划将它搬上银幕。然而,如何将真实与虚构链接在一起,如何表现银幕上看不见的爱之伤痛,他们在通信中挖掘彼此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个爱的故事吗,还是关于恨的小说?也许它是一个侦探故事:调查的是已经逝去的爱情。 -
恋人
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男人是叙述者,女人是爱娃,他们既不同又分不开。他们在二十岁时相遇,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十年后分手了,但这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他们从情人变得像兄妹一样。因为他们分不开,直到死亡的来临。 -
堕落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
萨特小说集(上下)
伟大的思想家萨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其中《厌恶》(1938)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他通过主人公――一个知识分子单身汉安东纳・洛根丁,细腻地描写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恶心感受,表现了萨特本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长篇三部曲《自由之路》,第一部《理智之年》和第二部《延缓》都发表于1945年,第三部《心灵之死》发表于1949年。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萨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初期的岁月为背景,通过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选择,揭示他的“自由选择”的哲学主张的积极意义。《文字生涯》(1964)是萨特的自传,萨特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述了他童年的经历,深刻地分析了这不平常的经历对他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八月的星期天
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我和希尔薇娅从巴黎的马纳河谷辗转来到南方城市尼斯,栖身于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公寓。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将忘却一切,什么都将从零开始。 希尔薇娅戴着一颗名贵的钻石“南方十字”。我们打算物色买家,将钻石脱手,远走他乡。一对美国人尼尔夫妇钻进了我们的“蜘蛛网”。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意外发生了…… 七年之后,我又来到尼斯城,在街头邂逅一位当年的故人。沉痛的往事浮上我的心头。 -
暗店街
这是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小说,作家莫迪亚诺凭此书力夺龚古尔文学奖。作品中主人公数年前因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后,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
L'Etranger
L'Etranger has the force and fascination of myth. The outwardly simple narrative of an office clerk who kills an Arab, 'a cause du soleil', and finds himself condemned to death for moral insensibility becomes, in Camus's hands, a powerful image of modern man's impatience before Christian philosophy and conven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values. For this new edition Ray Davison makes use of recent critical analysis of L'Etranger to give a full and concise description of Camus's early philosophy of the Absurd and the ideas and preoccupations from which the novel emerges. Davison also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attern of Camus's notion of the art of the novel, his views on 'classicism', simplicity and ambiguity, his fondness for paradox, and his love of everyday situations which yield to mythical interpretation. -
桤木王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汽车修理库老板迪弗热一段富于的经历:他在二战中应征入伍,在争中,他自身嗜血的魔鬼般的本能得到了发挥,这种魔力使他变得像瘟疫一样,把痛苦和死带给所有健康的、美丽的生灵,最后成为纳粹政训学校里一个“吃人的魔王”。 -
人都是要死的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并存着一百来个各自为政的小城邦,频年相互攻战,企图争雄称霸。城邦权力的建立依靠暴力和阴谋。君主们的生活骄奢淫逸,党同伐异,政权的更迭异常迅速。 公元一二七九年,雷蒙·福斯卡出身于卡尔莫那的一个贵族家庭。后来当上了该邦的君主。他努力振兴城邦,欲与当时强盛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并驾齐驱。可是他感到人生须臾,无法在短短几十年的岁月中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盼望长生不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名老乞丐手里取得来自埃及的不死药,服下后以为从此可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意大利各城邦争权夺利的结果,反而招致法国势力的入侵。 福斯卡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是相通的,要励精图治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掌握一个统一的宇宙。他不惜把卡尔莫那献给疆域庞大的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充当皇帝的谋士。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位四十年,不但没有如愿地建立依照基督教教义行事的世界帝国,反忙于镇压各地诸侯的兴起与叛乱。兵连祸结,帝国分崩离析,基督教也分裂成新旧两派。在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上,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贪得无厌,强占尽可能多的土地,使原来庞大昌盛的印加帝国、玛雅城镇、阿兹特克民族的家园只剩下一堆废墟。福斯卡看到这种情景心灰意懒,认为统一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分裂的人。一个人形成一个宇宙,他的内心是无法窥透的。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在这些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中,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依据作为真理的东西?他无法肯定。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好事,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行动,其结果则难以预测。除此以外,人不能有其他奢望。 尔后,福斯卡与法国探险家卡利埃勘探加拿大大草原;在法国度过一七八九年革命爆发前的启蒙时期;参加一八三○年推翻波旁王朝的群众起义;目睹一八四八年席卷欧洲、使工人阶级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革命运动。在与普通人的接触中,福斯卡逐渐明白:人生虽然短促,谁都无法避免死亡,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铄石流金的生命岩浆,在出生与死亡之间的生命过程中,一旦得到诱发和机遇,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一时的胜利会成为日后失败的伏笔,一时的失败也可能是日后胜利的种子。从有限的人生来看,一切成就还是具体而微的,胜利来临而失败未至的时刻人总是征服者,不管未来如何是奈何他不得的。福斯卡又看到,有了这样的信念,值得人去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了实现这样的信念,又值得人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一代代往下传,使人始终有爱,有恨,有微笑,有眼泪,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
阿芙洛狄特
1896年,皮埃尔·路易出版第一部小说《阿芙洛狄特》。这是一本曾创下35万册的销售纪录的畅销书,为其赢得最受欢迎的情色文学作家的声望。它被改编成戏剧、电影,迄今已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不断再版,经久不衰。 书中写的是发生在古代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段凄绝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为青楼女子,作者实际上写的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习俗,具有考古文献的价值。它所展现的并非赤裸裸的欲望,而是当时社会风貌以及青楼习俗,故本书原有副标题为:古代风俗。 -
法兰西兵法
2011年龚古尔奖获奖小说 波澜壮阔的法国二战后战争史,反思深刻的法兰西《现代启示录》 全球三十多国出版,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的鸿篇巨制 以观察生物的方式洞彻历史,黑马作家震惊文坛 著名翻译家余中先精心移译 2015年1月北京震撼上市! 小说以磅礴大气的史诗风格还原战争年代,同时也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了现代史。一位里昂郊区青年脱离正常的布尔乔亚生活,租着小房子,以散发广告单页勉强为生。在人生最低谷,他遇到一个特别的老兵画家萨拉尼翁,被他的水墨画所呈现的独特世界和意境打动。于是,他跟随萨拉尼翁学画,而萨拉尼翁则向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带他走进二战、越南战争和阿尔尼利亚战争的个人史。以这段奇特的友谊为背景,小说徐徐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深刻反思法国的历史和现状。 -
现代法国小说史
现代法国小说史,ISBN:9787810463591,作者:郑克鲁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