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孔子

  • 孝经

    作者:孔子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历来评誉甚高,甚至在黄巾作乱时,朝中有人建议诵读此书于黄河之上以退敌。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孔子

    作者:胡玫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胡玫著、以孔子治理鲁国、周游列国和晚年归鲁为三个主要阶段的长篇小说,作者用宏大的历史叙述,细致的演绎笔法,全面回顾了身处春秋末年乱世之中的孔子如何推行其仁政而不可行的一生,为我们展现了孔子成功的教育形式和特色,以及他在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华典籍文化中的卓越贡献。 全书基调悲壮苍凉,情节生动可考,对情节、人物性格做了更深入的描述,较影片而言,内容更为丰富、人物更为丰满、内涵更为深邃,兼而具有文学性、故事性、历史性,堪称一部以史诗视角写就的文学作品。 目录 治鲁 列国 归鲁
  • 孔子

    作者:何燕江

    《孔子》内容简介:这部小说中的孔子:是一个生于贫贱工于忧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孔子;一个弘毅任远、不屈不挠、一而贯之矢志不移于寻求救国利民之道的孔子,是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和组织家孔子,是一个“诗、书、礼、乐、御、射”六艺兼通、勇毅过人、胸怀大志,锲而不舍、智慧过人、学识渊博的孔子;也是一个充满柔情和狡黠,极善随机应变与时俱进,的确堪称所谓“圣之时者”的孔子。 总之,《孔子》展现的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心有欲,但也有软弱心灵性格缺陷,富有真实人性的活生生的孔子。
  • 孔子

    作者:陆胤

    有关孔子,我们能说些什么? 大家对孔子已经太熟悉了,也许用不着我来嚼舌。从小学课本到学术专著,从日常口语到四书五经,从家长里短到百家讲坛,我们日常接受孔子的途径太多太多。或者说,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经过我们老祖宗两千多年的发挥运用,早已沉淀在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当中,代代相传,深入每一个平常人的骨髓。 有人说,孔子讲的道理太平常了,像盐一样,洒在生活的大水缸里,舀一口喝,咂巴咂巴,没味道。摊开书,告诉你“温故而知新”;看见漂亮女人了,警告你“好德如好色”;想睡觉了,诅咒你“朽木不可雕”;吃饭的时候,还要叮嘱你“食不厌精”。我们孔子真是够唠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盯着你,教训你,就是要死了,也不放过,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要到听说了大道的那一天才可以死啊!现在死不得,还是继续来听我上课吧! 所以给这个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的孔子先生写一个东西,写到大家喜欢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难的,是这位先生留下来的遗产,基本上全是这种唠叨。大多数情况,是不着边际地来一句,子曰:……。也不知道他是对谁说,针对什么情况说,在什么心情下说。或者,最起码,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地说,都不知道。我们只能根据少数有背景的段落来猜测:孔子可能在这个时候说某某话,又可能对那个人说某某话……。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孔子,却未必能还原那个“真实”的孔子。 所以我写这本书,并不是要代圣人立言,更没有想过要做群众导师。其实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关于孔子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念法。写书的我只是尽自己努力,用最有趣最体贴的方式,帮助大家来回忆这本“经”。希望读完这本小书,会让大家有小小发现,发现原来自己也有点像孔子,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孔子。 这不是要把孔子说俗,更不是想把孔子搞臭。在这本书里,我仍会坚持孔子是圣人的传统说法。孔子的大圣大哲,不仅在于他本人,更在于他的持久影响。我只是想指出,圣人也是从凡人做起:舜帝家是耕田的,耶稣是犹太木匠的儿子,孔子则是“野合而生”。不要妄想一蹴而就,也不要对理想完全失望。我们已经很孔子了,但我们还不够孔子。
  • 我的朋友孔丘

    作者:王元涛

    孔子父母的“野合”到底意指为何?孔母为什么年纪尚轻即突然弃世?去世后为什么要停灵街口?孔子是如何被弟子子路“暴凌”的?孔子任中都宰时果真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吗?齐鲁夹谷会盟时,真的是因为孔子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就令齐国国君乖乖交还鲁国三座城池吗?孔子见素有淫名的南子时,暗室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南子又是个怎样的人?孔子出走,仅止因为齐国送来八十美女吗?他流浪列国,的确是为了求官职以行大道吗?可十四年间居然一次机会也没有得到,这又如何理解?流落在外,孔子一行人的衣食费用如何筹措?孔子的弟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在孔子的生活中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评论: 从此,那个只有语录没有呼吸的孔子复活了,他的无奈、胆怯和犹疑,他的探索、傲气和智慧,质感分明。从此,我们终于可以像议论多年不见的朋友一样,传播他的身世,品评他的隐衷,理解他的固执,慨叹他的不幸,感奋他的抗争。从此,成熟起来的中国人,可以成熟理解自己的历史和先人了。 ——半夏(专栏作家) 关于孔子思想,每个时代都会有具体而微的阐释。如果某个阶段孔子思想曾与主流思潮彻底区隔,那么孔子思想早已死了。在所谓国学风行的今天,我似乎嗅到了太多腐朽的气息。直到遇上这本《我的朋友孔丘》,才暗自庆幸,身处的这个时代,还不乏明白人。 ——易水寒(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 ) 通读全书,最触动我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孔子没有义务为我们今天生活的幸福或不幸负责。在他的时代里,他想要的,他做到了极限。那么,今天,无须孔子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是好的,我们自己清楚。问题是行动,像孔子一样去争取,就对了。这一点,才是他的核心价值。 ——麦小迈(电视主持人) 《论语》中一句“乘桴浮于海”,小说衍生出几万字用以描述孔子思考民主最后选择“圣人治国”的整体思想脉络。孔子诛杀少正卯,学界至今众说纷纭,但小说合理演绎,描写少正卯被诛原因,以及孔子矛盾纠结的心绪,逻辑严谨自洽。因此,历史背景准确,文学想象合理,人物细节丰盈,元涛做到了。 ——张耀辉(编辑) 看开头,即能感知气场和用心。这些年,元涛仍坚持文学,感动。文字沉稳厚道,细腻深情,其蕴藉之深缱绻之切悲怀之酽,已足以令人看穿一个人的生命底牌,管他是孔子还是任意什么人。写孔子,需要细节,在这样一部历史里,细节如针头线脑纽扣别针毛巾被褥一样,少它,就会像一架人体骨骼标本教具一样有框架无血肉。而在那层层环叠的景深里,有孔子,也有元涛。 ——黄集伟(著名书评人) 本书用孔子车夫的视角进入叙述,试图塑造一个温暖而亲切的孔子,写他的幽默与善良,写他的困惑与迷茫,写他的痛苦与成长,写他的爱与欲,写他的坚持与豁达。 涉及重大事件,严格遵循《史记》;借助《论语》,界定孔子的精神内核;由《孔子家语》,把握他基本的人生脉络。而在细节处理上,则大胆地展开想象与虚构,力争用平稳又鲜活的文字,成功地完成一次形象再造。
  • 贵族的黄昏

    作者:李硕

    这部传记依时间顺序再现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及其主要弟子的事迹。此外,《贵族的黄昏: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还描绘了春秋晚期的列国政治局势,以及久已消失的贵族社会的种种礼俗、风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现孔子生活的时代和社会风貌,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其人其事。在史料运用方面,关于孔子事迹、言行,以《春秋左传》《史记》和《论语》为基础,旁及儒经(主要是《仪礼》《礼记》《诗经》)和战国诸子书(如《孟子》《庄子》《墨子》)。对产生于司马迁之后的关于孔子的种种传说故事,基本不予采纳,但有些会在辨析中提到。其他关于社会背景、时代特色的内容,则兼采各种史料,并运用了一些考古学成果。 对于孔子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贵族的黄昏: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作者努力避免各种先入之见,不神化,也不戏说、漫画化,以理解之同情来讲述孔子以及同时代其他人的命运际遇、悲欢离合。书中的孔子,是更符合历史客观的孔子,也是更真实、更鲜活的孔子。
  • 孔子评传

    作者:匡亚明

    《孔子评传》内容简介:这是1985年3月《孔子评传》在齐鲁书社出版后的修订本,因已列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故现和全部丛书一道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根据几年来学习研究所得及读者建议,我对前版作了较大的修改。 修改方法可概括为三个字,即增、删、改。增,主要是增写第七章《经济思想》。删,主要是删去代序《对孔子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第三章附录《考察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解放前领主制封建社会时四位老人的谈话》和书末附录 箴言六十条译释》等。改的方面较多,有大改、中改、小改三种。中改、小改遍于各章,不一一列举;大改的主要有第一章《导论》、第四章《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第五章《伦理思想》和第十章《孔子思想在国内外影响源远流长》等。修订本和原本相比,虽然改动很大,但立论行文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态度则坚持不变。
  • 孔子

    作者:高光

    作家如是说――写孔子时,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一个忧郁的孔子,他坐在车上,有怨尤有担心有爱意地注视着人类,他是一个真正的哲人,耶稣同在,但他比耶稣更实在,更具体,也更人性化。他与耶稣的根本不同,是他真正是一个人。 孔子身上负载道德、文化的担子越是沉重,他就越缺少人味儿,缺少人的根性。历代帝王拿孔子当牌位,把他弄成了“四不像”“不像教育家,不像哲人,不像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不像有七情六欲的男人。这么弄就不大妙。 孔子爱他的家吗?爱他的家人吗?如果这些爱确实存在,又是什么样子?是时时刻刻记心怀?还是淡泊得令人难以置信?还有,孔子见南子,是被人说得最多最津津乐道的,但他爱南子吗?曾经为南子心动过吗?大家用力用心把南子写成放荡的女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男人说成是道德君子。他们认为,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孔子才是圣人,才是他们所崇敬的大贤大圣。 中国文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中国古人的哲思与淡泊,他们把人的生命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一再反思人类对于生命力意义的认识。我们看着老子的八卦图,看着孔子的《论语》,不看那些教育者的表象,而是真正探究他们对于生命的一次次认识上的飞跃,那就会明白,中国的古老文化更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它是与天地和谐的,是与自然人共生的,是最为人性化的,也是最深刻的,更是最可行的。让天地自然与文化哲思巧妙地共存,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舍此无它。
  • 孔子

    作者:黎东方

    《孔子的故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细说孔子>。细致地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事迹和为人、为学、为政的学说,而且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孔子之前的人类社会,春秋时期的时代现状,孔子的弟子以及在孔子之后的主要思想家。黎东方先生在此部分把孔子定位在“集大成者”和“百世师”的地位。 第二部分<孔子传略>。这部分对孔子的生平、学说和弟子做了简要的叙述。包括孔子早年的生活,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私立学校,从政的痛心经历,有目的地漫游,孔子的晚年生活及其弟子的情况。 第三部分是附录部分,收录了黎东方先生的四篇著作——《我对历史的看法》《中国历史的大特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中国文化之历史的分析》。在这四篇著作中黎东方先生对历史做了个人的总括性的看法,也对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做了分析。
  • 孔子传

    作者:白川静

    白川静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一生研究汉学,非常有建树,在业内影响极大。这本《孔子传》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不同视角看孔子。他把孔子当作像接受神谕的苏格拉底一样的伟大圣者。他在后记中写道:“在我的书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放着一本《论语》和一本《圣经》。” 这里描绘出来的孔子是一个生活在神奇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人物。那是一个既非被伦理道德权威化的绝对圣人式的孔子,也非对人的善意充满信赖的孔子。以历史的真实性来说,是一个更接近真实并显得更有血有肉的孔子。 ——加地伸行
  • 孔子

    作者:[美] 金安平

    本书有别于“百家讲坛”于丹版的《论语心得》,金安平版的孔子传,遍览中国古代经传注疏以及新出土的文物,考证严谨,评论公允,不媚俗地故做惊人之语,也不诋毁曲解或盲目推崇他的思想。作者回归史料典籍,描写孔子一生行谊;不讳言孔子个人好恶及其在鲁国内乱中的角色,何以步下政治舞台不情愿地成为职业教师,甚而浪迹天涯。 孔子的家庭、教学、淑世的理想,在本书里详实呈现,栩栩如生,并论及孔门弟子、其他思想家、后代史家的孔子形象等。作者游历孔子的故乡,引领读者体会孔子个人最基本的生命感受:在巨变时代中如何自处,如何思考等,让孔子褪去“圣人”装扮,充满“人味”。
  • 孔子传

    作者:钱穆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做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 孔子传

    作者:鲍鹏山

    《孔子传》为鲍鹏山最新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孔子传》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孔子传》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最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 流浪的君子

    作者:王健文

    孔子最后的二十年中,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志向高远却为当时现实所羁绊,几个先进弟子在政坛上已取得重要地位却和他在政治选择上渐行渐远,严格按理想行事的“知其不可而为”,为他一生的故事增添了无可排遣的悲剧意味。本书从“理想”与“事功”的悖论,来说明孔子和他先进弟子的差异。终未成事的挫败与焦虑,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结局,但幸而如此,才成就了历史上永恒的圣者图像。
  • 孔子传

    作者:钱穆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 论语

    作者:张燕婴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 孔子

    作者:井上靖

    先师孔子逝世时,我也追随别的门人,在都城以北的泗水河畔孔子墓地结庐守孝三年。其后,我就移居到这偏远的山村里来,过着将就能煳口的日子,直至今日。
  • 孔子

    作者:井上靖

  • 論語譯註

    作者:

    在中華名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元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範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譯注》彙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並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和智者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典論述。
  • 丧家狗

    作者:李零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