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司汤达论爱情
《司汤达论爱情:英中文双语读本》内容简介:这本书在初版时,几乎无人问津。问世后11年,只卖出了17本。但今天没有人不认为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思想家常常不见容于他的同时代人,司汤达活在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却是“为20世纪而写作”的。他的“伟大”,是在一个世纪之后。 这本书被认为是充分展现作者“两面人”性格的最典型作品:深刻感受与冷峻分析、多愁善感与理智有加、自大与自虐、真情与把玩…… 他对梅蒂尔德一往情深,但梅蒂尔德不爱他,也不理解他。他以“失恋者”的身份,成就了这部书。它是一位“失恋者”情感的宣泄,所以这本书被视为作者本人情感经验与追求方面的“秘密忏悔”。 在这一点上,它有点类似于文豪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
爱的多重奏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
圣殿下的私语
一个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修辞学家、神学家、赫赫有名的教授;一个是才貌双全、情窦初开的美少女,他们成为一对不朽恋人,在基督教会居主导的时代,他们被迫分手,双双遁入修道院…… 书中收录他们的书信七封,前四封是他们的个人通信;后三封主要是阿拉伯尔就女修道院的起源、规章等对爱洛依丝进行指导。 -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The original graphic novel adapted into the film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winner of the Palme d'Or at the 2013 Cannes Film Festival; released in the US this fall by IFC Films/Sundance Selects In this tender, bittersweet, full-color graphic novel, a young woman named Clementine discovers herself and the elusive magic of love when she meets a confident blue-haired girl named Emma: a lesbian love story for the ages that bristles with the energy of youth and rebellion and the eternal light of desire. First published in France by Glénat, the book has won several awards, including the Audience Prize at the 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 Europe's largest. The live-action, French-language film version of the book, entitled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won the Palme d'Or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in May 2013. Directed by director Abdellatif Kechiche and starring Lea Seydoux and Adele Exarchopoulos, the film generated both wide praise and controversy. It will be released in the US through Sundance Selects/IFC Films. Julie Maroh is an author and illustrator originally from northern France. -
心靈之眼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亨利‧卡提耶-布列松,他如詩歌般雋永的黑白攝影作品,一幕幕見證著時代重大變革的黃金比例構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直至今日。1947年,他與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等人,共同創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透過他最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的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這位攝影大師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 本書是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完整收錄他在1952年寫下的經典〈決定性瞬間〉一文,此文當年出版後,儼然成為報導攝影界的BIBLE:從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攝影主題、構圖、色彩、技術、客戶⋯⋯等全面性思考,今日讀來依然深富啓發性,是布列松留給後代攝影人最偉大的遺產。 在書中,他也回顧了動盪時代的第一手採訪報導:1948年共產黨勝利前夕的中國、1963年第一手採訪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以及1954年首度進入蘇聯等歷史片段。書中更收錄他寫給雕塑家賈克梅第、電影導演尚˙雷諾、攝影家安德烈˙科爾提茲、卡帕、恩斯特˙哈斯等友人的短信與評論,溫暖的筆調、機智的思考,是歷史雲煙和時代刻痕環繞下,以心靈之眼緩緩道來的洞見。 -
波麗娜
2012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評審大獎(LE GRAND PRIX DE LA CRITIQUE)作品 《波麗娜》 「希望讀者的眼睛能跟著情節順暢地走,從頭到尾,完全沉浸在故事的節奏裡, 最好忘了自己正在看一本書。」 一部動人的紙上電影.圖像小說~獻給大人的圖畫饗宴 一位天生的舞蹈家,與她默默無名的啟蒙老師,共譜一段關於追求極致藝術與面對人生抉擇的動人舞碼。 波麗娜是一個俄羅斯的女孩,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舞蹈天分。六歲時,她順利進入了有名的「邦喬斯基」舞蹈學院,由邦喬斯基教授親自指導。邦喬斯基教授的教學非常嚴苛,但卻帶給波麗娜很深的啟發。波麗娜離開學院繼續進入劇院深造,但邦喬斯基的古典芭蕾教學方法已經深深影響了她的舞蹈風格,這也使波麗娜在劇院裡,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後來波麗娜為了與男友加入在旅行時認識的舞團,離開了劇院,也拒絕演出邦喬斯基用畢生心血編寫出的舞碼,但這卻造成了她感情生活的裂縫。她決定離開熟悉的一切,隻身前往柏林流浪。 孓然一身的波麗娜,在柏林的小酒館裡遇到了一個劇團,沒想到這竟成為了她舞蹈生涯裡的突破點。多年後,波麗娜在現代舞中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但她最想做的事,是回到故鄉,和忘年之交邦喬斯基教授再跳一段舞。 本書獻給喜歡歐漫的你,跳舞的你,畫圖的你,在人生路上面臨抉擇的你,與努力追夢的你。 【本書特色】 .法國鬼才漫畫新銳,巴斯提昂.維衛斯的得獎作品:2012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評審大獎(LE GRAND PRIX DE LA CRITIQUE)。 .畫風奔放,情節細膩,歐漫迷不可錯過的收藏佳品。 .畫面流暢動感,彷彿一部紙上電影。 「看完《波麗娜》這本描繪芭蕾舞者一生的故事繪本,我不只心弦被觸動……我整個人被撼動到瞬時無法言語!舞蹈與人生一樣,經常都要面對選擇,一旦選了就要自己承擔,結果好壞常常也不是一時之間可以論斷的。就像波麗娜的朋友威廉為了要幫她下決定時說的:『舞蹈是一門藝術,在其中既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流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伍錦濤 感動推薦 【關於本書】 關於「繪小說」(Graphic Novel)與《波麗娜》 Graphic Novel顧名思義是「圖像化的小說」,也就是情節架構如同一部小說,只是使用繪圖的方式來說故事的作品。由於這種漫畫形式源自歐洲國家,在台灣也有讀者稱它們作「歐漫」。與日本的「漫畫」Manka一樣,多以「分鏡」般的框框來繪製故事,並且利用「對話框」讓人物說話。 硬要區分兩者的不同,可以把漫畫想作「紙上的動畫」,而繪本小說想作是「紙上的電影」。 「繪本小說」這樣的創作形式在歐美已行之有年,取材類形也多到在書店可自成一區,基本上可說是以圖畫創作的一整個獨立的書市場。 隨著看影像長大的一代已經不再是孩子,繪本小說將會是他們在閱讀上的一種全新選項,帶給讀者不同於小說也不同於漫畫的閱讀體驗。 《波麗娜》的作者巴斯提昂.維衛斯說,他在創作時,感覺自己是在拍一部「窮電影」,不需什麼成本就讓一整部電影躍然紙上,而他也希望讀者在閱讀他的作品時,也可以流暢的像在觀賞電影一般。 -
人猿星球
一对太空旅行家在遨游行星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个“漂流瓶”,瓶中的手稿讲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二五〇〇年,地球人尤利西斯、安泰勒和阿尔图尔乘坐宇宙飞船到达“参宿四”星系中的一颗行星“梭罗尔”,发现世界被猿猴统治,人类没有思考和语言能力,与其他动物毫无差别。 阿尔图尔被猿猴击毙,安泰勒迅速与当地人类同化,沦为动物,只有尤利西斯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猿猴的友谊和信任,找出了猿猴进化、人类退化的秘密。他还结识了“梭罗尔”星球上的女人诺娃,耐心地教她说话,培养她的逻辑能力,并与她生下一子。可是当他携带妻子和孩子千辛万苦回到地球时,发现物是人非,地球也重蹈覆辙,变成了一个由猿猴统治的世界。 小说结尾更是微妙地暗示,那两个捡到漂流瓶的太空旅行家也是猩猩,其实整个太空都已经变成了猿猴的天下。 《人猿星球》在法国一出版立刻风靡全球,这一新颖的科幻题材迅速被电影、电视、漫画等多种其他媒体吸收复制,甚至成为大众语汇的一部分。 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被评为好莱坞十大科幻经典,并衍生出六部以此为基础的系列电影,包括蒂姆·波顿执导、阵容华丽的《决战猩球》。这一系列的电影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成为全世界科幻迷心中无可争议的巅峰之作。 本书虽然是一本科幻小说,但是书中的人猿世界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仿佛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所以这也可以作为一本讽喻时事的警世小说来看待,让读者反观自身,启发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
《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写的尽是尼古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借用第一人称把读者引入孩子的视角,语言非常口语化但决不粗俗。细心的读者,完全可能从尼古拉的故事中读到自己的生活。它虽然搞笑而且浪漫,但绝对不失其真实。这是个法国小顽童的故事,但许多中国读者却惊呼“尼古拉就是小时候的我!”身为爸爸妈妈的读者还会读到更多,从尼古拉的身上读到自己的孩子,从尼古拉的爸爸妈妈身上读到他们自己。所以本书不但值得孩子们读,更值得大人们读。 -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在福柯打开的新视野中,德勒兹是将疆域拓展得最宽的一位,文学、电影、绘画,不一而足。而这本论培根的作品,是德勒兹将哲学触角引向绘画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管窥德勒兹的基本哲学观念,尤其是德勒兹的思想方法。 德勒兹认为-弗兰西斯·培根的绘画以纯粹的形象取代了具象绘画,从而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纪的命运,在他之前,塞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而从更广的艺术史角度来讲,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艺术。这一探索的本质,是用一种具有触摸能力的视觉,取代了纯粹的视觉,其间有哥特艺术与巴洛克艺术曾经偶尔达到了这样的视觉。 -
什么是哲学
德勒兹一生中与迦塔利合写过多部作品,《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和《什么是哲学》是其中的两部。 在《卡夫卡》中,作者强调卡夫卡喜欢用一种称为“弱势”的文学术语,从语言、政治和群体上定义自己,同时又指出,弱势文学是大文学中彻底革命的元素。 在《什么是哲学?》中,作者指出:哲学作为创造概念的活动,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概念的创造性本质,什么是随之相生的纯粹的内在性、内在平面和概念性的人物。正是通过这一点,哲学区别于科学和逻辑。 目 录 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 第一章 内容和表达 低垂的头和抬起的头——照片和音响 第二章 夸大的俄狄浦斯情结 双重超越:社会三角,动物之变 第三章 什么是弱势文学 语言行为——政治因素——群体因素 第四章 表达的构成成分 情书和邪恶盟约——短篇小说和动物之变——小说和机能性布局 第五章 内在性和欲望 反法律、负罪感和其他——过程、比邻,延续和无限度 第六章 层出不穷的系列 权力问题——欲望、片断和路线 第七章 联接手段 女人和艺术家——艺术的反美学倾向 第八章 单元,系列,强度 卡夫卡所说的两种营养造状态——单元的各种形式与小说的构造——矫揉造作 第九章 什么是配置? 话语和欲望,表达和内容 法汉译名对照表 什么是哲学 导论 问题因而就是 Ⅰ哲学 1.什么是概念? 2.内在性平面 3.概念性人物 4.地理哲学 Ⅱ哲学、科学逻辑和艺术 5.函项与概念 6.前景与概念 7.感知物、情态和概念 结论 从混沌到大脑 法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谨识
-
帝企鹅日记
《帝企鹅日记》是世界知名动物纪录片导演吕克·雅盖与帝企鹅进行了四年的零距离接触后的力作。同名电影筹备12年,耗时13个月,席卷欧、美、亚,感动人数逾亿,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
景观社会
居伊·德波四十年前的这本书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它直指现实,尽管不止他一个人这么做了。 “景观”(Spectacle)这个概念是居伊·德波炮制的一个大筐子,里面装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有人说它过于空泛不无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把杂什装进筐子前免不了整理一番,以便装得更多,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德波那里。他并非囫囵吞枣地把一切都往里面塞,而是先做了一定的梳理工作。换言之,他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审视角度。 当今社会的景观化倾向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并且随着商业化的深入,中国社会的景观化也变得越来越直观,也就是越来越肉眼可见。比如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以影像形式广泛传播,而它们正是割裂表象与本质的手段。表面上看大众似乎获得了更多的有用信息,事实上却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无法传达给受众。景观完全是个幌子,它处心积虑地揣摩着人们的心思,获得人们的认同,诱骗并奴役着大众。之所以说奴役,是因为甘于停留于表象而无意探究本质的人在今天显然要比以往要多。不相信,看看电视里黄金时段放的都是啥节目就清楚了。 无论是集中的景观(Concentrated Spectacle)、弥散的景观(Diffuse Spectacle),还是综合的景观(Integrated Spectacle),都是社会中的统治手段。景观的不同并不等于景观和人的关系不同,其实所有景观的目的都是异化社会,统治人类。景观为谎言提供了更具迷惑性的传播手段,满足了特定人群在特定局部的需要。而事实上,所有人都会在某些局部有这样的需要,如此一来靠自律去阻止景观的入侵就变得难以实现。 比较乐观的看法出现在其他理论家的著作中,德波则是强调批评,而且用的是格言警句式的文风。1968年,德波的某些话语成为街头标语,同样不可避免地被景观化或说被异化。 《景观社会》篇幅不长,总共二百多自然段,但基本没有让人能轻松阅读的段落。看不懂也用不着羞愧,能通读一遍就不错了。书中还有相当篇幅是他人对居伊·德波的评介,明显比德波本人的理论好懂,还可让读者了解他和情境主义国际的全貌。 但不知道德波如何看待这些评价,因为他早就自杀了。 目 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 《景观社会》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完美的分离 第二章 作为景观的商品 第三章 表象内部的统一和分裂 第四章 作为主体和表象的无产阶级 第五章 时间和历史 第六章 景观时间 第七章 领土治理 第八章 文化内部的否定和消费 第九章 物化的意识形态 附录 一、关于《景观社会》的评论 二、漂移的理论 三、异轨使用手册 四、情境主义者关于交通问题的提纲 五、城市地理学批判导言 六、关于文化革命的提纲 七、定义一种整体革命计划的预备措施 八、日常生活意识变更的一种视角 九、《景观社会》二十年(讨论) 译后记 Guy Debord官方网站: http://www.notbored.org/debord.html Guy Debord电影作品官方网站: http://www.guydebordcineaste.com/ -
屋顶轻骑兵
主人公昂热洛是意大利上校轻骑兵,在一场政治格斗中杀了人,逃亡到法国某地,那里正惨遭霍乱蹂躏,遍地尸体。他遇到一个不顾个人安危治病救人的医生,为他的精神感动,处处与卑劣行径斗争,尽可能给人以帮助,被诬陷为投毒者,被迫在屋顶上躲了数日,巧遇少妇波利娜,两人结伴而行,后来波利娜得了霍乱,昂热洛奇迹般地把他救活,并把她送回城堡,自己骑马翻山越岭,返回故乡。 -
镜像的历史
镜子曾经昂贵和珍奇至极。从模糊的金属镜子到玻璃镜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今天,镜子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已经成了寻常之物。 古人视镜子为具有神力的器物,因为镜像给了人们巨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无法知道第一个照镜子的人的惊恐和迷惑。但人们从镜像中认识了自身的形象,有了自我的意识,更超越了有形。获得无形的观念。镜子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够透视世界,不过镜像是模仿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物的原样,映出的是一个个十分相似但略有区别的影子。由此,镜像揭露出真实世界外的另一个虚幻的世界。使镜子成为一种谜一般的能产生异像的人类自我认知的途径。 者在书中穿插了科学与艺术。文学与哲学。历史与思者。思索着人与镜像之间的矛盾冲突。思索着各个时代中,从镜像中衍生的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男人与女人,自我与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哲学上。心理上和道德上的多重关联。论说清晰。趣味无穷。 -
嫉妒 去年在马里安巴
法国现代两个虚幻故事。 嫉妒人是阿X的丈夫,始终未出场,通过他观察妻子和一常客的一举一动,使读者感觉他在嫉妒,但没有任何嫉妒的表现。 一男子声称去年在马里安巴遇见过眼下一女子,女子说从未去过,男子不断证明实有其事,与女子私奔。 -
拉康选集
雅克·拉康是续佛洛伊德之后,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家之一。他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拉康学说涉及到人的许多基本问题:人的主体性,人的心理因果,人的语言,人的犯罪等。这本《拉康选集》是作者生前选编的一个自选集,是国内第一次完整的译介拉康的著述。 -
亚瑟和迷你墨王国
一个邪恶的房地产商达维多想要霸占亚瑟外婆美丽的房子,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找到失踪的外公藏在花园里的珠宝。 在外公的旧书架上,一本难懂的书把亚瑟引到一个迷你墨人的世界。迷你墨人身材矮小,不到两毫米,而且一概长着尖尖的长耳朵。在这个神秘的王国,亚瑟也变成了一个小矮人,他与公主赛琳娜一见倾心,在享受甜蜜爱情的同时,危险也向他们一步步逼近,恶魔玛塔扎德发誓要让迷你墨人全部灭亡。为了挽救这个深陷危机的国度,亚瑟、赛琳娜以及她的弟弟倍塔枚许向着恶魔盘踞的禁忌城出发了……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梦想的奇特故事,作者成功地把冒险小说的所有成分都统一了起来,富有激情的故事,随着充满悬念的情节一页一页展开…… -
多重立场
这些是我曾经参加过的、仅有的三次访谈。访谈内容讨论的是我刚刚发表的作品。无疑,就我的对话者和我自己而言,它们形成了一种积极解释的姿态。这种对我所“从事”的研究的解读不仅已经定型,而且过时了:因为我的工作并未停止,所以它不再专属于我。这种情形也可供人读解。它在事实、内容和陈述形式方面支配了这些交流。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做出任何修改了。 -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为丹纳的美学。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 《艺术哲学》插图珍藏本分图本与文本两卷,图本共精选五百二十二幅,其中彩图四百八十四幅,全部由老一辈摄影家,八十高龄的陈渊先生精心翻拍而成。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