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法国1968

    作者:[意] 安琪楼·夸特罗其,[英] 汤姆・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席卷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抗义风潮,人类历史上最丰裕、最富足的一个年轻世代竟然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官僚社会与父权社会的礼法、成规与价值感到不耐与不屑,并进而以行动要求实现激进参与民主与尝试另类生活。《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即是对法国1968年事件的第一手描术及分析。革命虽维持不长,但革命带来的希望与挫折都有非常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70年代以降的“法国后现代思潮”恐怕都得从这个历史脉络下理解,例如福柯、利奥塔尔、鲍德里亚等人的思想,在一个根本的意义上都在和1968对话。
  • 阿兰的战争

    作者:[法]埃曼努埃尔·吉贝尔(Emmanue

    一名普通士兵的“二战心灵史” 一部最纪实最诗意的水墨图卷 《出版人周刊》“明星推荐”作品 荣获七项欧美漫画、图像小说大奖 【编辑推荐】 《阿兰的战争》是法国著名漫画家倾14年心血“用水作的漫画”。不同于我们见惯的“二战”题材的故事,也不同于我们 既定印象中的普通“漫画”:没有浪漫,也没有英雄;高度写实,却诗意盎然。 【内容简介】 年轻的法国漫画家与美国退伍老兵阿兰在街头偶遇,二人一见如故。漫画家耗时十四年,用水和中国墨画出了这位老人的“二战”回忆三部曲。 第一册:美国青年阿兰·科普在十八岁那年应征入伍,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他在美国接受训练,先后做过坦克通信兵、无线电教员、巡逻步兵和侦察车炮手,两年后被派往欧洲战场…… 第二册:在“二战”的最后两年里,阿兰先后随军到达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他仍然没有成为英雄,在整个战争期间只发射过一次大炮,炸掉了一间空屋;但他一如既往地怀有好奇心、善于观察,带我们去见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第三册:阿兰退役了。不再适应美国生活的他重返欧洲。机缘巧合下,他与战时认识的友人或重逢,或重建联系,于是前两部中的人物故事都有了结局,他自己的生活也趋近尾声。阿兰对生命、艺术、友谊的思考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媒体推荐】 “怎样画出一个人的记忆?吉贝尔给出了巧妙而又适度的回答。读者就在阿兰的身边,认识他、懂得他、欣赏他……像当年的作者一样,听到了他。” ——法国漫画批评家Alexis Laballery “《阿兰的战争》中的人物生动传神……对风景的表现有种东方味道,尤其能使人联想到中国五代时期的水墨画。” ——比利时漫画研究家、漫画史教师Erwin Dejasse “引人入胜……一部独一无二的、趣味盎然的‘二战’文学作品。”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令人心碎的、诚恳的图像回忆:一个年轻人应征去服务祖国,他的一生永远地被改写了。” ——《出版人周刊》(明星推荐) “故事讲的是战争改变了一个人……他往好的方向改变了:宽容、世界主义者、善于观察、仁慈……超凡脱俗。” ——BoingBoing网站
  • 思考法国大革命

    作者:[法] 弗朗索瓦·傅勒

    《思考法国大革命》是傅勒1978年出版的,此书是法国大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严格说来,《思考法国大革命》由四篇论文组成,分做上下篇。上篇相当于总论性质的导言,勾画了一种概念史的方法,其中心观念是在大革命史中引入批判理论。下篇是对两份历史文献(托克维尔和古参)的解读。傅勒提出结束对历史记忆中大革命所包含的虚幻性东西的崇拜: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应当给法国大革命打上日期并收进档案。此论一出即引发史学界地震一般的连锁反应。 《思考法国大革命》重评二百年来史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阐释,有力论证了时代变迁与对法国革命的评价的微妙关系,推动法国史学界转向对法国大革命的实证研究,摈弃从意识形态角度对法国大革命所采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态度。自1800年以来,法国及欧洲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思考和评说。各时代的史家对法国革命的研究固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也同时带有强烈的时代政治的印记。《思考法国大革命》细致梳理法国革命史论线索,是此领域中正本清源之作。
  • 法国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大国崛起:法国》系列图书之一——法国,它展示的历史细节和专家观点,能够为人们提供一条通往浩淼历史和繁杂现实的路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 历史学家的技艺

    作者:布洛赫

  • 蒙塔尤

    作者: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蒙塔尤是法国南部讲奥克语的一个牧民小山村。1320年,当时任帕米埃主教(后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办案。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他像现代侦探一样发现和掌握了该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并把它们详细记录下来。法国著名学者勒华拉杜里以历史学家的敏感和精细发现和利用了这些珍贵史料,并以现代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了六百多年前该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和14世纪法国的特点。
  • 规训与惩罚

    作者:[法] 米歇尔·福柯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如果这意味着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
  • 法国革命史

    作者:米涅

    《法国革命史》内容简介: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提出了新颖看法,震动了舆论界。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开生死搏斗。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开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
  • 昨天的中国

    作者:[法]阎雷(Yann Layma)

    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摄影大师之后 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 行走拍摄中国三十年作品首次在国内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推荐语】 16岁,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是我在中国的一种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第一次签发针对个人的外国人旅游签证。我听到这个消息就睡不着觉,我要学习摄影,我要学习中文,我要拍中国改革开放。他们在叫我,我应该去。所以我来中国了。 我没有后悔这个梦。 ——阎雷 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师中,阎雷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与他的前辈马克 •吕布比肩。 ——那日松
  • 历史学十二讲

    作者:[法] 安托万•普罗斯特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历史学在法国极为发达,尤其是20世纪以来年鉴学派引领了世界史学的潮流。作者多年在索邦大学给历史系的本科生讲授“历史学研究入门”,本书即其讲义的结晶。作者从在法国如何做历史谈起,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历史学的关键问题。这是一本有法国特色的历史学教科书,是法国史家的治史经验谈,凝聚了法国史学的丰厚积累,对于中文世界的读者而言,是极难得的便携手册,有助于我们澄清自己的历史观念。
  • 中世纪文明

    作者:雅克勒高夫

    《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是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主要著作之一。《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概述了欧洲中世纪1000多年的文明史,对封建社会的物质文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情况、人类心态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这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及艺术、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勒高夫认为,中世纪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与希腊—罗马时代及现代有明显分别。
  • 巴黎烧了吗?

    作者:[美] 拉莱·科林斯,[法] 多米尼克·

    1944年8月25日。地堡“狼穴”。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 屠猫记

    作者:[美]罗伯特.达恩顿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这种残酷的仪式何以在他们眼中如此“好笑”?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一一召唤而出,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猫大屠杀那幺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猫大屠杀》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作者在书中提供了治疗文化震荡所不可或缺而且入口难忘的一帖药剂。尽管这是一本学术著述,在作者以带有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写作的策略下,读者绝对可以获得一次既有益又有趣的阅读经历。
  • 为历史学辩护

    作者:[法]马克·布洛赫

    作为一个认真地修剪历史枝条的工匠——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布洛赫比很多人都要清楚,自古希腊以来,历史便承担着叙述即时发生的事件真相的使命,真实(无论它是否存在)是历史的最高价值。布洛赫从幼子无意的疑问(“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呢?”)入手,为历史的高贵价值做了一番慷慨激扬的辩驳,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历史与人类和时间的种种纠葛,并提出了历史的考察、考证等工作的方法论。书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这本小书被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为后代年间学派所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
  •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作者:(美) 威廉·夏伊勒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对1940年法国战败的研究 本书为了说明欧洲大国之一的法国在纳粹法西斯进攻面前为何如此不勘一击,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发生后法国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法国战败的真正原因。
  • 文明史纲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布国代尔独力撰写的一部通史,也是其最后一部被译成中文的重要著作。初版于1962年,初衷是为法国16到18岁的中学生提供一部用全新的史学方法(即年鉴学派方法)编写的教材,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二十五章。第一部分“方明史”着重叙述了有关文明与文化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欧洲以外的文明”分为三个小部分,分别介绍了“伊斯兰与穆斯林世界”“非洲”“远东”的文明;第三部分“欧洲文明”同样分为三个小部分;欧洲、美洲以及另一个欧洲(叙述乐欧和俄国的历史)。它在大量汲取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布氏自己的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及总体史学观念写成,“给了人们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史”。全书各个部分自成一体,而又有着有机的联系;融古今于一体,既考察过去,又论及不远的将来。各章虽比较简约,但其内涵比许多长篇巨作还要丰富,论述深刻,予人以启迪。
  • 追踪1789法国大革命

    作者:[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这本书就是一盘棋,而读者就是其中的一颗棋子——你可以自由选择哲学及意识形态,穿梭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间: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以逻辑和好奇心为武装,读者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浏览路线身临其境这场革命的波折与鼎沸。
  •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卷)

    作者:[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集大成者费尔南.布罗代尔的成名作和扛鼎之作,曾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本书从总体历史的思想出发,把16世纪后半期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首先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地中海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生活,最后才涉及到16世纪后期该地区的政治史。作者在广泛地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平凡的日常生活与伟大的历史潮流,把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再现了所述时代地中海及相关地区人类的全貌……
  • 文明史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一、【内容简介】 《文明史》是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独力撰写的一部简明世界通史。以《地中海史》等鸿篇巨制蜚声世界的布罗代尔力图借这部“最短”的作品,让年轻人对历史和现实产生兴趣,让他们“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文明史》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穆斯林世界、黑色非洲到远东,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一代史学宗师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人类主要文明。 布罗代尔认为,只要写得简洁明晰,充满睿智,即便是历史教科书也能写成传奇历险故事。《文明史》各个部分自成一体,既考察过去,又论及不远的将来,兼有章节简约和内涵丰富之长。不仅视野广阔,反映政治军事状况,更呈现经济、社会、文化等人类活动各个方面的整体;而且尤其注重对历史的洞察,对趋势的把握,以探求整体的人类历史的深层意义。 这是20世纪最伟大历史学家的巨献,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现实关切,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读一读它。 自1963年初版以来,《文明史》在法国持续再版,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等译本广受好评,至今畅销不衰。 出版50周年之际,中译本根据最新法文版,补译、审校、修订出版。 --------------------------------------------------------------- 二、【看点】 (一)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简明世界通史。 《文明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布罗代尔独力撰写的一部简明世界通史,初衷是为法国16到18岁的中学生提供一部用全新的史学方法编写的教材。 正如布罗代尔本人所说:“我写作这本书,旨在让我们的年轻人不论未来将会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初步了解经济与社会的现时问题,初步了解世界的重大文化冲突,初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总之,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二)全球畅销50年,最好的世界文明史入门读物。 史学大师布罗代尔以壮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优雅的文笔、精辟的洞见,全景解读人类5000年文明演化的大趋势,带给了我们“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史”。 自1963年初版以来,《文明史》在法国持续再版,并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等译本广受好评,至今畅销不衰,成为社会大众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首选入门读物。 (三)由大师推荐给大家。 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史》作者威廉•麦克尼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开创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文明冲突论”提出者塞缪尔•亨廷顿等大师,倾情撰文、共同推荐。 (四)权威经典,赞誉如潮。 入选多家国内外权威媒体评选的人文社科和非虚构类必读书单,《世界报》《观察家》《独立报》《图书馆杂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世界权威媒体一致赞誉推荐。 (五)全新修订,50周年纪念版。 初版50周年之际,中文版根据全新修订的法文版翻译、审校、修订,由中信出版社推出“50周年纪念版”;并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以及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共同组成“中信史学大师畅销经典”系列,隆重出版,诚挚呈现。 ------------------------------------------------------------------ 三、【评论】 让人耳目一新的文明史概述……这部历史著作提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图景。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伟大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完成了只有巨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弗尼吉亚评论季刊》(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布罗代尔是享誉世界的一代史学宗师……他的这本书论述了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非常适合高年级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这简直就是一部史学的珍宝,而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它的见解光芒四射,令人惊叹,不同凡响。布罗代尔笔下的地球文明形态各异、生机勃勃,这是一幅充满了深情、兴奋、博爱乃至希望的历史全景。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这幅历史图景公正合理,无可辩驳,不仅有力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还有地理和空间的重要性。即便是随性而发的见解,譬如欧洲是亚洲的一个半岛,都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布罗代尔睿智而仁慈,再次带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真知灼见。 ——《观察家》(The Observer) 布罗代尔拥抱世界,端坐于上帝的云端。 ——莫里斯·德吕翁(Maurice Druon,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布罗代尔为法国中学师生撰写的世界通史《文明史》,囊括了数千年的时间和空间,勾勒出人类历史的主要文明。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 布罗代尔是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代宗师……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个追求真理、关怀人类的范例。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阿诺德·汤因比、费尔南·布罗代尔、威廉·麦克尼尔以及其他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探索文明的起源、形成、兴起、互动、成就、衰落和消亡。而布罗代尔强调需要努力寻找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并理解“世界上伟大的文化冲突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 这部著作旨在,使年轻读者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在其中生活的世界。事实上,在布罗代尔看来,历史学通过发问和迂回到过去,可以回应人们的好奇、狐疑,并回答今天提出的种种问题。 ——莫里斯•埃马尔(Maurice Aymard,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副主任) 总有一天,当我们的同胞在总结20世纪的知识、科学和技术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军事技术、尖端工业或原子物理等领域内,并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浅薄的法国人或许能聊以自慰的是,全靠“年鉴派”的努力,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历史学家。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蒙塔尤》,曾任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很多人其实过分夸大了历史事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当我们真正回到历史的转折点时,你很可能发现促使世界发生变化的并非彼时的某个历史事件,历史的变化是与其深层结构相适应的。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 法国年鉴学派值得我们学习,很了不起……西方除了法国以外,历史无大师。 ——何炳棣(中国史学泰斗) 过去,人们在解释历史时,或者只重视单一的因素:个人、思想、地理、政治、经济……;或者不分主次地把各种因素掺在一起;或者提出文化冲突、挑战与应战这类概念。布罗代尔用的是层次分解法,把影响历史进程的深层因素(各种结构)放在首位,其次是中层因素(经济局势),最后是昙花一现的“尘埃”(政治事件)。 ——张芝联(著名历史学家) 布罗代尔用著作为自己竖起了一座丰碑,这座丰碑是史学界的骄傲与自豪,也是激励人们向史学发展新高度前进的动力。欲了解当代西方史学,须自布罗代尔始。 ——陈恒(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教授) 众人常谓史家治史,于理论、实论难能相兼,有大成就者,或独擅理论,或长于实论,二者兼擅且有突出贡献者,唯法兰西之布罗代尔。 ——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其它一些当代重要史学著作一样,据说是用先进的“全球观点”而不是用过去的那种某个“地区观点”或者“某种文明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这种全球观点与年鉴学派的“总体史”和“长时段”观点应该说很有些关系,假如从这个角度去说,老斯这本书恐怕远不如布罗代尔的书深刻和地道。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 人的大地

    作者:[法] 圣埃克苏佩里

    收入圣埃克苏佩里中篇小说四篇,《夜航》、《人的大地》和《空军飞行员》叙述的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飞行生活,《小王子》叙述了一个动人的外星小来客的故事,以童话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看法,是法国二十世纪最畅销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