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鲜花圣母
写于狱中的《鲜花圣母》是法语文学中的奇葩,翻开本书,大部分人都忍不住会质疑起让·热奈——这个偷窃过、卖淫过、入狱过,沾染过任何离经叛道行径的法国同性恋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写作是一种考验,阅读更是一种考验。“鲜花圣母”、“神女”、“宝贝”、“含羞草”……如果抱着神圣美丽的心情读让·热奈的这本书,那么从一开始,所有的东西都将轰然倒地。直白的同性恋描写、毫无自制的暴力随时出现、冒犯社会秩序的叛逆人格展露,他笔下的小说世界与一切崇高无关。 当年萨特的一次斡旋,让因偷窃罪第十次被叛刑的让·热奈免遭流放。于是他追随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警世恒言,三部名剧《阳台》、《黑奴》和《屏风》让他成为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之一。可事实上,此前写作的处女作小说《鲜花圣母》更类似于波行莱尔当年的“恶之花”,是他们与主流社会最为格格入不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 -
O娘的故事
法国女摄影师O小姐,被相恋同居两年的男友勒内先生带至一个神秘城堡,并被要求脱光衣服,接受十分严格的规则培训,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她成为——性奴。O小姐因对其的爱,由身体到灵魂完全臣服献身与她的主人勒内…… -
逆天
一 一直盼望能读到《逆天》(A Rebours),这部被称作颓废主义的《圣经》的法国作家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1848-1907)的长篇小说。但因买西书不易,很久未能如愿。多谢互联网的普及,使我前些日子从网上,订到了一本1931年版,由柴登伯格(Arthur Zaiden-berg)作图的插图本。 于斯曼最早是自然主义麾下的一员大将。1877年他因为写了一篇关于《小酒馆》的书评,与左拉相识。当时他同意左拉的观点,即作家应当描绘他们的时代与环境。他早期的作品如《玛特,一个妓女的故事》(1876),就用高度写实的笔法,描绘了法国当时的合法妓院里的情形。 后来,于斯曼就发现自然主义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在他周遭的环境和人物中,并没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可供他描写;关键是没有什么新鲜的罪孽可供小说家研究了,因为作为小说的题材,罪孽显然比美德更有趣。爱情似乎是作家最喜爱的用之不竭的题材了,可是,正如于斯曼所说,“不管作者的想象如何丰富,故事用几个字就可概括——那就是,为什么某某先生跟或没有跟某某夫人通奸?” 于斯曼意识到了左拉及其所领导的自然主义小说流派的局限性。在于斯曼作于1904年,也即《逆天》发表20年后的一篇序文里面,他这样写道:“有许多东西左拉不能理解。首先,我迫切需要打开窗户,逃离窒息着我的环境。其次,我希望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打破对小说形式的限制,把艺术、科学、历史引入其中;换句话说,仅仅把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作为放入更严肃的内容的框架。” 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于斯曼写出了《逆天》(1884)这样的一部小说。这其实也是一部用自然主义的研究精神来写的一部小说,事先经过长期的准备,只不过研究的不是人的风俗和环境,而是文学、绘画、音乐、宝石、香水、植物等等及其在人物精神上的意义。 二 小说主人公让·德泽森特公爵出身于世代簪缨的贵族家庭,但到了他的时代前辈的尚武精神已被奢靡生活消磨殆尽。他年方三十,资质聪敏,但在经过早年的放荡生活之后,却对生活中普通的娱乐失去了兴趣,并和当时由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所主宰的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在巴黎附近的乡村买下一所宅子,按自己特出的喜好布置起来,就开始了他离群索居的生活。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他这种独居生活的描写。比如他对新居墙壁色彩的挑选,就是一章;他在拉丁文学中所喜好的作家,又是一章;他为自己的温室所选择的热带植物,也是一章。书中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德泽森特对他以前的巴黎生活的回忆,如他跟一个女杂技演员和一个女腹语术士的奇特关系,还有他的一次同性恋偶遇,是书中最接近情节的东西了。 如果是一般人的生活细节,显然不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于斯曼对德泽森特的隐居生活的描写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就因为他描写的正是典型的颓废主义者的生活态度。 戈蒂埃在1868年的一篇论波德莱尔的文章中写道:“《恶之花》的作者热爱被误称为‘颓废’的风格,它其实不过是日薄西山的古老文明所产生的极度成熟的艺术:一种精致、复杂的风格,富于探索和微妙的变化,不断拓展话语的疆域,引入技术性的词汇、从各种调色板上借来色彩、从各种音键上借来音符、尽力表述最难以表达的思想、描绘最模糊最难以把捉的形象、倾听并阐释神经症最微妙的倾诉、堕落的激情临终的忏悔、近于疯狂的强迫观念所产生的古怪幻觉。颓废的风格是走投无路的语言发出的最后叫喊。” 于斯曼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德泽森特对文学的爱好。他所喜欢的,不是罗马国力和拉丁文学趋于极盛的黄金时代的作家,如凯撒、西塞罗、维吉尔、贺拉斯等,而是在这之后的所谓“颓废(Decadence,亦可译衰微)阶段”的作家,尤其是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us,?~66),他的《萨蒂利孔》既没有情节也没有错综复杂的纠葛,只是用锤炼得和金匠的作品一样精致的语言,不加评判地描写了当时罗马社会的风俗与享乐生活,描写了帝国的崩毁与衰朽文明的堕落。 这德泽森特也并非善人,或者说,他的生活并非是受一般的道德准则指导的。面对社会中的腐朽与堕落,他不是痛心疾首,或是大声疾呼,劝人为善,而是推波助澜。例如他曾把自己在大街上偶遇的一个下层阶级的少年带去一个妓院,为的是让他养成奢侈的习惯,然后再把金钱的供给突然切断,以此来试验他是否会成为一个杀人犯。 德泽森特在任何方面都十分挑剔。但这种挑剔并非因为古怪,而是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与高度发达的鉴赏力的结果。描写他为自己的温室挑选的热带植物的一章是极精彩也是极令人恶心的一章。德泽森特不喜欢低俗的花,如康乃馨;也不喜欢所谓“做作、老派、傻里傻气”的花,如玫瑰。他所钟爱的,是需要在人工控制温度的温室之中,在园丁的细心呵护之下才能存活的热带植物。对这些植物于斯曼有如下的描写:“就像人工的皮肤,上面还有仿造的血管网络。多数似乎为梅毒或麻风所损毁,露出一块块微赪的肉,因麻疹而发红,因溃烂而粗糙;其他的则露出像半愈合的伤口那样的鲜艳的粉红色,或是像在疤痕上面形成的疮痂那样的赭红色;有的则似乎受到腐蚀剂的烧灼,因灼伤而起水泡;有的则露出毛茸茸的表面,上面有因溃疡的侵蚀和下疳的掏空而形成的小孔。”人工或艺术模仿自然对德泽森特来说已经不够,他还要自然模仿人工或艺术,模仿人类及其社会的病症。 这是一部野心勃勃同时也是规模宏大的一本书。作者似乎在试图竭尽人工与艺术所能带给感官的一切享受,但它们给感官所能带来的快感也是有限的。这样,这本书描写的其实是一种绝望。 人其实无法逃离社会。艺术与文学无法给人提供全面的庇护——那么结果只有选择宗教或自杀。一位当时的评论家在读了《逆天》之后写道:“在写了这本书之后,可供作者选择的就只有手枪的枪口和匍匐在十字架的脚下了。”1892年,于斯曼果然皈依了天主教。 《逆天》一书的出版导致了于斯曼和自然主义的决裂。他回忆了自己与左拉之间发生的冲突:“一天下午,我们两个一起在乡间散步,他突然驻足,面色阴沉,责备我不该写这本书,并宣称我给了自然主义可怕的一击,把它引入了歧途;我还断了自己的退路,因为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即用一本书竭尽一个题材;最后,作为朋友——他是一个大好人——他力劝我回到老路上来,约束自己来写一部风俗研究。”当然,这是已另辟蹊径的于斯曼所不可能做的。 三 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唯美主义者的反应却和自然主义者截然不同。长期居住法国的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在书出版的第二天就跑去向于斯曼表示祝贺,说他写了一部“极好的书”。瓦雷里(Paul Valery)将其称为他的“《圣经》和枕边书”。新婚的王尔德在巴黎度蜜月,正碰上《逆天》出版。他兴奋地阅读了这本书,并将其称为“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据说王尔德对其中描写主人公德泽森特的一次同性恋经验的章节特别感兴趣。” 在王尔德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逆天》的痕迹。 在1889年发表的《说谎的衰落》(The Decat if Ktubg)一文中提到的纽孔里戴着凋萎的玫瑰的“疲倦的享乐主义者”,显然指的就是德泽森特一类的人物。在189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提到亨利勋爵给道连带来一本“黄封面的书”:“这本没有故事的小说,实在是一部心理学研究。其中仅有的人物——巴黎一青年——以毕生的精力试图在19世纪再现过去各个时代的一切欲念和思潮,从而集世界精神所经历的种种情绪于一身……这是一本有毒的书。”它指的就是《逆天》。 小说中的道连一连几年不能摆脱这部书的影响。关于道连对香料、音乐、乐器、珠宝、织物的研究的那个章节,显然是对《逆天》的模仿,只不过规模要小得多。书中也有对同性恋的描写,但因为英国的文艺气氛没有法国的宽松,所以王尔德只能把它隐藏在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对道连的崇拜之中,使它成为介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模棱两可的东西。 于斯曼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德泽森特收藏的两幅以莎乐美为主题的法国画家莫罗(Gustave Moreau)的杰作。虽然他没有在书中写出这两幅画的名字,但根据描写我们可以知道一幅是《莎乐美在希律王前舞蹈》,一幅是《显形》,画的是施洗者约翰被砍下的头闪闪发光,在莎乐美面前升起。对前面一幅画中的莎乐美于斯曼有如下的描写:“当她开始那淫荡的舞蹈,并将要挑逗起年老的希律王沉睡的情欲的时候,她的脸上带着沉思、严肃、几乎是虔敬的表情。她的乳房在颤动,在她摇摆着的项链的轻触之下,玫瑰红色的乳头挺立竖起;在她肉体的湿润肌肤上,一簇一簇的钻石闪闪发光;她的手镯、腰带、戒指射出火星般的光芒;在她缀着珍珠、绣着银线、嵌着黄金的长袍上,穿着一件由金匠镂刻而成的紧身胸衣,它的每个网孔就是一颗宝石,上面似乎有盘绕着的火蛇在燃烧,就像长着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的翅膀的昆虫在爬过那粉红色的肌肤。”于斯曼的这段文字,就如同一道视觉的盛宴。 于斯曼可以说是对颓废主义这种艺术和生活态度,进行了最细致深入的研究。左拉说于斯曼试图“用一部书竭尽一个题材”。在对颓废这种生活和艺术态度的描写上,于斯曼确实在一本书里就登峰造极,后来的英、法唯美主义者或颓废主义者能就他书中的某一方面加以发挥,但总体来说没有能超过他的。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提倡这种生活态度。 他描写了颓废主义者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对平庸、愚蠢、拜金(但他们其实又需要金钱来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极度厌倦,试图逃离,去生活在一个艺术的、全然人工的世界之中;但另一方面,人又毕竟植根于动物界,无法真的离开自然,就像人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面一样。于斯曼对德泽森特逃离庸俗社会的欲望无疑是同情的,但小说中的他也无法长期按照他为自己设计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他的那些热带植物,不久就在他的暖房里枯死了。他的一只壳上贴金,并镶上宝石的乌龟,在被珠宝匠送来后不久也死了。他自己受到厌倦如此的折磨,以致他的神经痛和消化不良症越来越严重。最后,医生对他说只有回到巴黎,过常人的生活,才能保住他的生命。 其实王尔德也未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提倡颓废主义的生活态度。他曾在致《圣詹姆士报》的编者的一封信中说,这本小说有一个明显的道德主题,即“所有放纵,和所有节制一样,都会带来它自身的惩罚……道连·格雷沉溺于感官享受和快感的生活,最后试图杀死良心,这时他便杀死了自己。”和《逆天》一样,《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的,也是颓废主义者的两难处境。 -
只要在一起
巴黎埃菲尔铁塔边。意料之外的相遇。四个人一同住在一处巨大的奥斯曼式公寓里。空空荡荡的繁华凋零的居室,仿佛是他们各自的人生境况的一种写照。这些人物,看似彼此绝缘,如果相互间难以达成体谅、理解,谁也不会觉得奇怪…… -
红与黑
红与黑,ISBN:9787540214913,作者:(法)斯当达著;罗新璋译 -
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百万畅销书《偷影子的人》作者马克•李维最新小说 不管是雨雪严寒,还是酷暑黑暗,都不能阻止信使走完他要走的路 畅销全球32个国家,缝补内心缺失的疗愈之书 缝补内心缺失,还原人生真相,宽恕别人,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费加罗文学报》鼎力推荐,马克•李维书迷最想拥有的作品 苏茜很小就知道,她的人生不属于自己,不能用家族的姓氏,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她活着的使命便是追寻真相,找出围绕在她外祖母身上的谜团,缝补自己遗失在童年里的人生。 四十多年前,苏茜的外祖母莉莉安被指控犯下“叛国罪”,之后悄然失踪。 2013年,苏茜在勃朗峰找到了探寻真相的重要线索,却在那里失去了此生最爱的人。《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被苏茜的勇敢和智慧打动,早已对生活丧失信念的他决定帮助苏茜查找真相,也借此重建自己的人生。调查处处潜藏危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死亡相伴生。然而有一种情感比恐惧更强大,他们奔走在纽约城和极地冰川之间,努力要揭开隐藏在这个时代里最危险的真相。 -
悲惨世界(上中下)
《悲惨世界》(套装上下册)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Les Miserables. -
毁灭,她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之一,舞台剧。 -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被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是一个外省的贵族子弟,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白金汉,而与王国为敌的首相黎塞留却派人去英国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尔大尼央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的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欧也妮几乎是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找见的圣女。她身上几乎渊蔽着女人所有的美德,如勤劳、忠贞、娴静、痴情。她很慷慨,不仅帮叔父——骗取了她一生惟一一次感情的查理的父亲偿还了巨额债务,还把大量的钱财捐给了教会、学校和公用建设;她很勇敢,被爱情的力量所驱动,她平生第一次违背父亲的意志,偷偷地甚至公然地拿东西给查理吃用。到最后,她不再愚蒙,她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众生相。她做出了惊人的勇敢的举动…… 葛朗台胸有城府,说话不多,动作更少。他心狠手辣,玩弄世人于股掌之上。索漠城中,人人都曾被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索地抓过。人们看见他,没一个不觉得又钦佩又害怕…… -
蚂蚁革命
异乎寻常的题材吸引力 "蚂蚁三部曲"以蚂蚁为题材。蚂蚁这种老幼皆知,习以为常而无人重视的微小昆虫,在 本书中被塑造成地球上两大社会文明之一,与人类社会文明相提并论,小说从地球生态平衡 的高度,描写了人类和蚂蚁这两大社会文明在谁是于球真正主人的竞争中,从接触、对搞到 合作的史诗般的过程,并第一次向人们乇底揭示了蚂蚁社会文明的神秘迷人惊心动魄的"地 球内部世界",这在民办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完全超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常识规范。 这种新颖独特的题材特色,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可以大大激发读者强烈地好奇心理, 从而形成对读者购书的第一吸引力。 "蚂蚁三部曲"绝非科幻小说。正如法国《新观察者》报所说的:"它融合着当今微观世 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卓越想像,是真正的严谨科学一出色的法兰西民族漫艺术完美 结合的产物。"蚂蚁三部曲内容为法国和欧州多家学校纳入生物课教学大纲,也证明了这一 点。 "蚂蚁三部曲"堪称为一部特殊的昆虫浓厚科知识教科书,书中展示了蚂蚁、蜜蜂、啄大 鸟、金龟子、甲壳虫、蜘蛛、蜗牛……等等几十种昆虫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蚂蚁的知识,更 是博大精深,精彩绝伦,独步天下。 "蚂蚁三部曲"作者贝尔纳·韦贝尔享有"当今世界蚂蚁专家第一人"的美誉,他具有广 博而深厚的昆虫知识,尤其熟悉蚂蚁的一切秘密和非秘密。他在"蚂蚁三部曲"中向读者展示了大量多姿多彩、闻所未闻、真实而迷人的蚂蚁生态学知识,完全是一个严密而系统地科学知识体系,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未读此书,可以说我们根本不了解蚂蚁;读了此书,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说成了"蚂蚁专家",在"读者焦急地等待着故事谜底揭晓的同时,我们 已经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所有蚂蚁的习性。" "蚂蚁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令人愉快地、引人入胜地知识读物,它还是一套在展示迷人 知识的同时,担揭示深刻哲理的智慧书,它通过讲述人类与蚂蚁的故事,提出了人类社会与 昆虫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命运…… 重新认识蚂蚁,正是为了重新认识人类自我! 惊险刺激的文学可读性 "贝尔纳·韦尔贝尔以他超前的昆虫学知识和惊人的小说家天赋 ,成功地调出了这杯少见的闪亮的鸡尾酒,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令他们一步也不愿离开'蚂 蚁三部曲。'" 美国《纽约时报》的这段评语,客观的评价了"蚂蚁三部曲"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文学魅 力。"蚂蚁三部曲"以人类的故事和蚂蚁的故事为两条平蟹⒄沟闹飨撸月煲虾腿死嗟幕?相关系及其命运为共同主题,全书情节发展峰回路转,充满出人意料人的悬念,紧张刺激的 描写,迷人新奇的想像,奇异诡秘的场景,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险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侦探 小说,令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毫不夸张地说,"蚂蚁三部曲"的可读性是 超乎寻常的,尤其对于追求新奇刺激的年轻读者而言,"蚂蚁三部曲"确是一份不可多得的 "美味佳肴"。 -
小王子
尽管《小王于》这本童话于1943年在美国首次出版,而法国人却只愿意记得它的法国出版日——1946年4月。2006年4月,法国人高调为它过了60岁大寿,他们用法语向全球宣布:《小王子》刚满60周岁! 几年前,法国人将“20世纪最佳洁语图书”的桂冠授予了《小王子》,《追忆似水年华》等一连串伟大的现代文学经典也只能排名其后。 《小王于》的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 -
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一部响誉世界的畅销童话。本书是中、法、英三种语言对照的版本,采用彩色插图并配有难词解析,可以同时兼顾喜爱《小王子》的读者与英语、法语的学习者。 -
漫长的婚约
一九一七年一月七日,一个下着大雪,天寒地冻的夜晚,在“黄昏宾果”战壕对峙的德法两军,突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惨烈攻击,其中五名受伤的法国士兵,竟然双手反缚地被丢弃在火力最密集的无人之地…… 七年过去,人们正渐渐地将他们忘记,可是就有一位行走不便的美丽少女,相信心的相守会带来灵的默契,她拒绝接受爱人死亡的噩耗,执着地走上寻找心上人的漫漫长路。七年中,她遭遇了许多挫折,走过铺满谎言、骗局、巧合与同情的人生之路,一直让命运把她背负到真相的大门口。每接近事实一步,她的心就越发支离破碎,然而坚定的信念、迫切的希望和倔强的调查使她逐步发现残酷惩罚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但是,她是否能再找回自己的未婚夫…… 一战临近结束的冰天雪地之中,五名法国士兵因自残罪名被本国军事委员会判处死刑,扔一到敌方的战壕前等死。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不到20岁,名叫玛奈克,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玛蒂尔德。怀着对玛奈克无与伦比的爱,也因为相信这份爱带给自己的心灵感应,玛蒂尔德拒约以接受爱人死亡的噩耗,右脚天生残疾的她展开了一场可能徒劳无功的查访工作。时间流浙,她遭遇了许多挫折,走过铺满谎言、骗局、巧合与同情的人生之路,一直让命运把她背负到真相的大门口。她,是否能再见到自己的未婚夫? -
伪币制造者
《伪币制造者》在纪德全部作品中占据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以篇幅论,这是纪德作品中最长的译本;以类型论,这是至今纪德笔下唯一的一本长篇小说;以写作时代论,这是纪德最成熟时期的产物。在日记中,纪德称他用毕生积累而写成这部作品,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写成以后,死而无憾。因此,可以说它代表了作为思想家与艺术家的纪德的最高、最总和性的表现。该书内容宏大,描绘了较为广泛的社会现实面。它既是一部成长小说、伦理小说,也是一部心理小说,甚至还是一部表现如何提炼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的“元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裴纳尔偶然间发现自己私生子的身份而离家出走,又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作家爱德华的秘书,而爱德华又正是他最好的朋友俄理维所爱恋着的叔叔……小说真实地记录下了年轻人的困惑、疑问与反抗,记录下他们如何在道德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不断摸索,又不断迷失。“伪币”寓意丰富;追查伪币,也即揭露用话语及行为编织的各种谎言、伪装和虚假表象。 -
物
佩雷克的《物》是法国战后最优秀的”社会学”小说之一。1965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当年的雷诺文学奖。这本书是对物质时代与消费的早期纪事,在描写60年代法国物质奢华的同时也对这一现实对人的影响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主人公与大众对于革命参与的对照也表现了当时人心的矛盾心理。 -
星期天
《星期天》是内米洛夫斯基出版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创作于1934年至1942年间的短篇小说,像《法兰西组曲》一样,探究法国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母女、夫妻间的紧张关系、法国资产阶级的行为习惯、宗教与个人身份的疑问;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内米洛夫斯基在其短暂人生的创作巅峰期写就的优美篇章。 在内米洛夫斯基的世界,笼罩着一种奇怪的氛围:脆弱的和平、模糊的身份、正在消解的行动、濒临堕落边缘的人物、缓慢的退化。内里洛夫斯基的风格就是攫住读者,让他困惑,让他置身危境,一边思忖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捕获,到底哪里才是极限。 -
八十天环游地球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幻小说之父”。《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他的重要小说之一。 福格和改良俱乐部的会友以二万英镑为赌注,打赌可以在八十天里环游地球一周。随后他带着绰号叫“路路通”的仆人,从伦敦出发,开始了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最终历经天灾人祸,在没有飞机、远洋巨轮的十九世纪,竟然完成了这一天方夜谭般的绕地球一周,不仅赢得了打赌,而且获得了爱情。 本书寓科学知识、创造力、艺术和趣味于一体,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 -
欧叶妮·格朗台 高老头
巴尔扎克的不朽名著《欧叶妮·格朗台》生动再现了19世纪初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暴发户的典型形象格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则通过巴黎一个偏僻街区的伏盖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描述了巴黎社会光怪陆离的众生相。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审视人生并加以评判。本书由我国著名翻译家王振孙先生翻译,译文正确流畅传神,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过目难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