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日常生活实践·1

    作者:[法] 米歇尔·德·塞托

    在《日常生活实践:1.实践的艺术》中,米歇尔· 德·塞托研究了消费社会中的生活艺术巧妙的计谋和抵制的策略 。在本册 《日常生活实践:2.居住与烹饪)》中,吕斯·贾尔和皮埃尔·梅约尔从 “微观历史” 出发,提出了一种实践艺术的社会史 ,这些 “微观历史” 涵盖了私人领域(烹饪 、饮食艺术)、公共领 域(社区实践, 这里指的是里昂的一个工人社区)以及居住者自身所 处的空间。通过与对话者们{主要是妇女)的长时间访谈,使得人 们能够通过 对惯习的严密组合,理解现实中的个体轨迹、因势而 生的种种限制与富有创造性的计谋。这两部著作共同开启了 “关于独特的实践科学” 的视野。带着如此的敬意与柔情,这一科学对普通人的创造性发出惊叹,正是他们的实践方式使得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变成了一个“可能生活的场所”。
  • 材料与记忆

    作者:[法]昂利.柏格森

    I can't yet trace its proper relations to the aspects of experience of which you do not treat.It needs much building out in the direction of Ethics,Cosmology and Cosmogogy,Psychogenesis,etc. ,before one can apprehend it fully.That I should take it in so much more easily than I did four years ago shows that even at the age of sixty one's mind can grow--a pleasant thought. It is a work of exquisite genius.It makes a sort of Copernican revolution as much as Berkelet's "Principles" or Kant's "Critical" did,and will probably ,as i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known,open a new era of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It fills my mind with all sorts of new questions and hypothses and brings the old into a most agreeable liquefaction. ——William James(Dec.14,1902)
  • 替罪羊

    作者:勒内.吉拉尔

    替罪羊,ISBN:9787506015394,作者:(法)勒内·吉拉尔(Rene Girard)著;冯寿农译
  • 我有一点喜欢你

    作者:(法)让-吕克•南希

    最好的哲学启蒙书 大哲学家为所有怀有好奇心的读者开启的爱情课 我爱你,我们相爱,我不再爱你,我们要彼此相爱……“爱”的无限变位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但是,“爱”究竟意味着什么?释义为“爱智慧”的哲学,关于“爱”本身,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 理解梅洛-庞蒂

    作者:杜小真,刘哲 主编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是法国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绘画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二十年来,国际学界对梅洛-庞蒂哲学思想的兴趣与日俱增:欧陆哲学在结构主义与现象学方面与梅氏哲学关联紧密,分析哲学传统下的认识论、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受到梅氏哲学持续不断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梅洛-庞蒂的许多思想精华和精神内涵至今还远没有穷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他希望能够重建感觉物与意义之间原始连接的存在论探索,他发出的精神召唤,他的理论探索方向对处在当代世界中的我们,不但鲜活,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本书集结了16位梅洛-庞蒂哲学的研究专家的文章,既遵从梅洛-庞蒂自身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又展示他的哲学反思所由生成的世界。编者期望把梅氏的哲学反思从其个人的思考中心释放出来,批评地反思以往建立起来的解释模式,并在当代哲学反思的条件下对其体系性内容加以评判。
  • 不正常的人

    作者:米歇尔·福柯

    在本书中,福柯为我们勾勒出了“不正常的”人的谱系。他认为“不正常的人”有三个源头,他们由历史上的三种人转变而来:一是“畸形人”,它不是指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而是对法律构成了障碍,使法律陷入困境的案例;二是“需要改造的人”,即某些桀骜不驯者,不服从管教,拒绝纪律的要求,等等;三是“手淫的儿童”,福柯认为,应从身体快乐原则出发,批判压抑理论,并将矛头指向对儿童的性进行干预的权力系统。
  • 中国妇女

    作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1974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该年5月,作为法国左翼知识分子论坛《原样》(Tel Quel)的一员,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和罗兰·巴特(RolandBmlhes)、菲利普·索列尔(PhilippeSollers)以及《原样》杂志主编马尔塞林·普雷奈(Marcelin Pleynet)等人对中国作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参观访问。这次访问,产生了大批的相关著述。克里斯蒂娃应法国妇女出版社之约,当年就发表了这本纪实游记。 在本书中,克里斯蒂娃对两千年来笼罩在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神秘面纱作了某种原创性地揭晓。她凭借在哲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和符号学等人文学科理论上的广博知识,抓住母性和性别差异的主题,以中国家庭为横坐标,以中国历史为纵坐标,从政治、宗教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作出以点带面的全景式分析。全书理论性强,由于众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使得本书较为艰涩难懂,本书的论述立场也曾受到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等女性主义作家的质疑,在有关殖民主义理论、身份和统一性等等问题的讨论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客观翔实的记录部分,对于促进中国妇女运动和女性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

    作者:伊丽莎白·库蒂里耶

    《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内容简介:Elisabeth Couturier希望在书中与读者分享她在当代艺术方面的知识——那仍被认为是深不可测的谜——以便扩大读者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多样性的艺术作品往往会推翻人们以往对美丑的既有观念,而在传达着瞬间与永恒的观念。《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是一套实用艺术指南性书籍。旨在帮助读者逐渐发展和培养起他们理解和欣赏艺术设计的能力。全书充满了趣味性和激情,具有循序渐进的讲解过程,大量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他们在这个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答案。 海报:
  • 人类学讲演集

    作者:(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人类学讲演集》同文集中其他的著作有些不同。它的内容基本上是斯特劳斯在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L’EC0lCPratiquedeSHautesEtudes)和随后的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任教期间的讲义。正像作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他不像有些同事那样把已经成书的或即将发表的材料抛给学生,而是把课堂当作一个试验室,以新的视角或新的理论框架探讨新近和以往的人类学发现。读者可以在他的讲义中发现原始状态的、尚未定形的种种理论讨论,就像是在曲折的道路上进行摸索。但是作为一位严肃的学者和教师,他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就一定要把这些最初的探讨变成最终的研究成果。这就是为什么法语原书的标题为“诺言”(ParolesDonnees),意思是他暗地已经向时而堕入五里迷雾的听众们许下了诺言。确实,我们在讲义中看到了《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卷一和卷二、《图腾制度》、《野性的思维》、四卷神话学、《面具之道》、《遥远的目光》等著作的雏形。
  • 礼物之谜

    作者:(法)莫里斯·古德利尔(Maurice

    这是一本人类学著作,讲述礼物交换在人类多种社会形态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作用。礼物和礼物赠与的理论,基本上就是研究那种其价值可以转移的物件交换,无论是其象征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在本书中,著名法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古德利尔对关于礼物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重要性的各种观念进行了重新探讨,他着重研究的是那些神圣之物,它们具有价值,但从不交换。 本书的开头部分对马塞尔·莫斯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这一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进行了仔细分析,然后介绍作者自己在美拉尼西亚的田野调查。古德利尔认为,那些传统的礼物理论都有缺陷,因为它们只考虑那些交换性的物件。他本人在神圣之物和与神圣之物相联系的权威授予这个领域中来解释礼物赠与,对当代和传统的礼物赠与理论都提出了挑战,为这个传统性的争辩课题注入了令人兴奋的活力。 在礼物理论方面,《礼物之谜》是当前一份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礼物理论史的一本精要指南。
  • 奈瓦尔传

    作者:(法)克洛德·皮舒瓦,米歇尔·布里

    童年时他孤独,青年时他不得志,临终时他凄惨。他是天才诗人,他是疯子诗人,他的一生神秘又悲惨。本书是一部最权威的钱拉·奈瓦尔传记作品,它以详实的资料,精辟独到的分析,还世人一个真实、可靠、令人同情的钱拉·奈瓦尔,而且揭开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死因的百年悬谜。 在文学史上,奈瓦尔的诗歌、小说似乎可以归类于后期浪漫主义,但他的许多艺术手法则超前地预告了象征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超现实主义的诗人们甚至还把他的诗集《幻象集》视为现代诗歌的典范。奈瓦尔在浪漫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的是,他把情调浪漫的故事引入到了梦幻、谵妄、回忆和神话传说的边缘。集诗意与叙述于一身,通篇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特点犹如一股营养的潜流,穿越了十九世纪后期波德莱尔等人的诗歌,并在二十世纪小说大家的作品中绽放出使世人大吃一惊的绚丽花朵。本书是一部最权威的钱拉·奈瓦尔传记作品,它以详实的资料,精辟独到的分析,还世人一个真实、可靠、令人同情的钱拉·奈瓦尔,而且揭开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死因的百年悬谜。
  • 法式誘惑

    作者:依蓮.秀黎諾(Elaine Scioli

    從「誘惑」這面透鏡望去,所有對法國文化的刻版印象, 都將逐一轉變為理解這個國家何以能不斷讓世人心神蕩漾的透徹洞見。 法國是一個講究誘惑的國家,她的優雅,她的美麗,她的感官之情、生活之樂,無不浸透著誘惑的因子。但誘惑對法國人而言絕非只是逢場作戲,它根本就是理解何謂法國的關鍵所在。雖然性愛的追逐與征服向來是誘惑力施展的核心領域,但對法國人而言,誘惑早已進一步成為民族生活哲學,甚至是一種意識形態。 誘惑是法國文化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底蘊,涉及的不只是浪漫的情愛關係,法國人無論在職場應對、生意往來、享受美饌醇酒、定義風尚、進行學術辯論、選舉民意代表,甚至在全球權力角逐場中,時時刻刻無不努力上演誘惑的遊戲。法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譜寫誘惑的魔力,形式變化萬千。唯有掌握「誘惑」這個幽微精髓,才能了解法國文化真正的核心底蘊。 紐約時報資深駐法記者秀黎諾從內部觀察者的角度,細膩詳盡地解密法式誘惑的運作方式,分析這個國家的權力意涵與侷限所在。她以幽默風趣、充滿個人風格的筆法檢視法式文化及生活,出神入化地引領我們從巴黎街巷的庶民小店遊走到國家機器的華麗殿堂,復而從既宏偉秀麗的凡爾賽皇家花園,忽又置身農產富饒、鬱鬱蔥蔥的法蘭西鄉間,跨度含括政治、美饌、歷史、情慾,行文幽默機智,趣味與知識兼具。 值得所有享樂主義者細細品味的好書,理解當代法國文化與生活的必讀指南。
  • 法国名媛的优雅圣经

    作者:纳迪娜·德·罗思柴尔德

    1、首部由世界顶级豪门成员根据亲身经历所著的礼仪图书。 2、豪门生活和社交礼仪细节权威版本。 3、数百家国际礼仪学校专用示范指导教材。
  • 图腾制度

    作者:(法)列维-斯特劳斯

    本书作者列维-斯特劳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和最具争议性的人类学家之一,是法国结构主义的鼻祖。 本书是其作品中最具人类学特点的著作,其主题是通过对图腾制度的考察来讨论人类的思维活动类型,作者认为,通过图腾制度,动物物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区分系统或曰符号系统,动物的区分系列成为社会区分系列的图示。 甘奈普误解了博厄斯的论题,博厄斯想说的是,在社会的层面上,体系的形态是图腾制度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图腾制度为何把爱斯基摩人排除在外的原因,因为爱斯基摩人的社会组织是非体系化的,图腾制度必须以单系继嗣为前提,因为单单这一点就是结构性的。 这样的体系必须得求助于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它是采用不同称谓方法的一个特殊情形,无论有何种类型的指称,其性质始终是一样的。
  • 这样“玩”哲学

    作者:罗歇·保尔·德鲁瓦

    消遣的、感观的、超现实的全体验! 这是一本消遣性质的书,它试图以轻松的方式点出生命的要义。在脑海里削平果、从汽车中观望人群、像疯子一样玩乐、在幻想的森林中漫步、向所有人微笑,或是在露天咖啡座上悄然消失…… 透过这些最简单而纯粹的日常体验,你将发现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中,也能体验一连串的惊奇;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里,也潜藏着无数令人惊异的哲思。它可能是一种冥想、接近于玩乐消遣,或是某种颠覆及思辨。甚至什么都不说、不想、不看、不听,但依旧是感官十足的体验。 每一项体验的过程不同,也没有固定的结论,但从中你会体会到:我们拥抱中的世界,其实是如此轻盈而澄透。
  •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作者:[法]朱丽娅·克里斯特瓦

    作为我们独立性和创造力的保证的反抗依然可能吗?谁还能反抗?应反抗什么?采用何种新方式?针对“娱乐”文化,是否可以建立并热爱一种反抗文化?朱丽娅·克里斯特瓦构想的反抗不再是一种新的社会介入方式或乌托邦幻想。从词源学和普鲁斯特的意义上讲,反抗是对过去、回忆和意义的揭示、颠覆、移动和重建的过程。《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一书汇集了朱丽娅·克里斯特瓦于1994到1995年在巴黎七大关于精神分析学的课程讲义,作者在其中剖析了精神分析学的作用和局限,并通过20世纪三个作家的经历中来反抗文化的进展和死路:阿拉贡,文字魔法师和政治骗子;不屈的萨特,“人应该反抗”的提倡者;最后还有巴特,用写作来揭穿谎言的雅士。
  • 自杀论

    作者:[法]爱米尔·杜尔凯姆

    埃米尔·迪尔凯姆的社会学著作。1897年在巴黎出版。作者在书中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会发生自杀现象。自杀有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4种类型 。迪尔凯姆在书中运用了社会统计的方法,特别是以统计交互表格的形式 ,展现了大量的经验资料 ,用以说明自杀现象受到民族、自然环境、性别、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程度等社会事实的影响 ,从而建立了社会事 实的因果关系。这一大胆尝试,结束了西方社会学中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该书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迪尔凯姆对自杀类别的区分及解释,还为西方社会学的异常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 艾克托寻找幸福之旅

    作者:[法]弗朗索瓦·莱洛

    一本在世界各地引发寻找幸福热潮的书; 连续三年蝉联欧洲畅销书榜; 英伦实力派演员纷纷加盟电影; 同名电影在中国取景。 幸福,它喜欢悄没声息地跟着你, 要一点用心,你才会发现它就在身边。 曾经有位心理医生名叫艾克托。他是最成功的心理医生,病人最多,女友漂亮,收入很高,保险足够,生活安稳……可他对自己不是很满意。因为他知道,他没法让他的病人快乐。 艾克托想了心理医生这回事:“要留心一下心理医生在全世界的分布图(别费心了,这样的地图你找不到),就会发现,在像他居住的一些国家里,心理医生比起全世界其他各国的心理医生总和多得多,尽管其他国家的人口远胜过这些国家的居民总数。” 世界该有多荒诞?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人要靠心理医生才能幸福?郁闷的他无法调适自己的心情,决意外出游历,踏上全球之旅,寻找幸福的真谛。 这是一场现代的奥德赛之游,艾克托来到中国(在这里他遇到了在中国淘金的跨国企业老总、一位让人动心的姑娘)、非洲(他遇到了驱之不去的乞丐,还有一个毒枭,他甚至被绑架)、美国(这个国家该有多少富人)……艾克托在迥然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人们的焦虑,记下了23条关于幸福的法则。欧洲媒体盛赞:艾克托是我们现代的小王子! 小说文笔幽默,情节有趣,从理性角度轻松拨开幸福的情绪迷雾,让心理学也变得不再干巴巴。
  • 自杀论

    作者:[法]埃米尔▪迪尔凯姆

    作者通过系统研究,探索自杀原因和它的规律性,写出这本系统论述自杀的著作。是迪氏一部重要的社会学著作,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
  • 恐怖的权力

    作者:[法]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

    何为卑贱?它存于主体还是客体?人的卑同感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来自社会,或是来自历史?它为何像幽灵一样纠缠不休?对诸如此类问题,作者朱莉娅·克里斯蒂瓦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其奥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当然又有别于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