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罗丹艺术论

    作者:[法] 罗丹 述,葛赛尔 著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沉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可帮助读者去欣赏艺坛之内的群花,思考艺坛之外的事理。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 必须保卫社会

    作者:米歇尔・福柯

    这本书是开始了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授课记录的出版工作。    从1971年1月到1984年6月辞世,除了休假的1977年,福柯一直在法兰西学院讲课,课名是“思想体系史”。法兰西学院的教学要遵守一些特别规定:每个教授每年至少教授26个小时(最多可以有一半时间是讨论课),他们每年都必须讲述独创性的研究,每次都要更新讲课内容。听课和参加讨论课都是自由的,无须注册也无须文凭,教授们也不能发文凭。所以人们常说,法兰西学院的教授没有学生,只有听众。    福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教学,研究即将完成的著作,开拓问题化的领域,这更像是对未来的研究者发出的邀请,因此,法兰西学院的课上不讲授已出版的著作,虽然讲课和著作有些相同的概念,但他也并非著作的草稿。授课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属于福柯所从事的整体“哲学行动“一部份的话语机制。他主要提出知识/权力关系谱学的提纲,以此为依据,他从1970年开始反思他的工作,与以前他从事的话语形式的考古学相对立。70年代因为磁带录音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福柯的办公室也开始采用此项技术,因此授课和一些讨论课的内容才得以保存下来。    本书记录了1976年1月7日到3月17日的授课内容,最后并附有授课的概要,他曾发表于《法兰西学院年鉴》。福柯一般在六月,即授课结束一段时间以后会开始进行撰写。对于他,这是一个追溯式的点明意图和对象的机会,在此,他的表达最为完美。
  • 不正常的人

    作者:(法)福柯

    福柯认为“不正常的人”有三个源头,他们由历史上的三种人转变而来:“畸形人”、“需要改造的个人”和“手淫的儿童”。这三种人本身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畸形人的历史最为悠久,在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我们可以在疾病本身中寻找到某种原因。当然,福柯可以辩解说,他所坚持的方法就是外部分析,不理睬任何内部的逻辑。虽然如此,这么一个如此简单就能找到的原因,被福柯有意地忽略,不能削弱其分析的说服力。
  • 权力的眼睛

    作者:福柯

    本书选取了福柯18篇访谈和两篇演
  • 兰波诗全集

    作者:兰波

  • 玫瑰圣经

    作者:[法]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绘

    本书以大师雷杜德的绝伦画笔,生动再现法国皇后约瑟芬的最爱之花。169枝品种齐全、构图优美的玫瑰,组成200年来传颂不衰的“玫瑰圣经”。加之编者精心加配的引言部分,清晰展现玫瑰分类及其历史文化象征。图谱中的每一种玫瑰,更配有科学详实的品种说明。本书不仅是玫瑰欣赏的最高标准,也可成为玫瑰鉴别的有益参考。 它所展现的每一朵玫瑰都具有生动的现实性和不可触摸的形而上特征,这既是玫瑰的最高精神,也是欧洲思想的灵魂,这些200年来盛开不衰的玫瑰,早巳成为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举世惟一的法国式浪漫与优雅的经典象征。 引言/4 玫瑰之书/4 如何使用本书/7 玫瑰的亲属/8 玫瑰的特征/10 玫瑰分类/12 玫瑰的医药用途/18 玫瑰的香味/20 植物志中的玫瑰及玫瑰分类起源/21 艺术中的玫瑰与象征/24 169株玫瑰图谱/33 中西文对照索引/218
  • 知觉现象学

    作者:[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代表作。他通过身体解读人的知觉行为,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的实证例子为依据,而整个知觉现象学是建立在胡塞尔的内部时间意识现象学基础之上的。
  • 回忆录

    作者:(法)托克维尔

    《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是一本关于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回忆录,《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作者以当事人、曾任第二共和国外交部长的身分回忆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后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当时一些重要的政界人士发表评论,对其间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几近刻薄。可能由于这个原因,该书在作者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出版。
  • 礼物

    作者:[法] 马塞尔·莫斯

    在莫斯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对丰富的民族志资料的旁征博引,莫斯提出了以“整体性呈赠”为特征的“礼物经济”的概念,并与现代的、非人格化的商品交换体系相比较,提出了一个三阶段式的演进图式,并进而探讨了物权与契约等经济概念的源起及本质。
  • 盗美贼

    作者:(法)帕斯卡尔·布吕克内

    本书是一部道德小说,是一部一切都是为了让人开心的书。人们经常悲叹法国小说视野太狭窄,缺乏想象力。布吕克内在本书中给我们以一个十分罕见但极为有力的反驳。而且,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非常美,非常迷人。 本书讲述一对年轻男女在法国和瑞士交界的汝拉山区遇暴风雪迷路,被一对神秘的夫妇收留,从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小说情节曲折,线索复杂,充满悬念,语言生动而幽默,并富有哲理。 本书曾获法国勒诺多文学大奖。
  • 纪德文集·游记卷

    作者:[法] 安德烈·纪德

    《纪德文集:游记卷》是法国著名作家纪德的游记作品集,包括访苏联归来;刚果之行;乍得归来;放弃旅行;漫游土耳其;布克塔尼游记六部分内容。《纪德文集:游记卷》是法国著名作家纪德的自传作品,安德烈·纪德是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是法国小说流派承上启下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打破了以巴尔扎克为首的法国小说传统创作手法,也没有法国现代小说那么“前卫”。 一、二十世纪法国重量级作家安德烈·纪德逝世五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花城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都计划出版纪德的文集,经过磋商,决定采取松散的分工协作的方式,同时推出《纪德文集》。 二、《纪德文集》分为五卷,计有《散文卷》、《传记卷》、《日记卷》、《游记卷》、《文论卷》,各自成篇,可分可合。这五卷中,有五分这三的篇章,是首次翻译介绍给我国读者的。 三、五卷本所选的《人间食粮》,被视为“新世纪病”,“不安的一代人圣经”;《访苏联归来》所引起的轩然大波,早已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如果种子不死》,作者自述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的缓慢而艰巨的历程;文论中的《陀思妥斯夫斯基》,即论文又论人,《想象的采访》则纵横捭阖,别开生面,都有许多真知灼见;他的日记,从1887年他十四岁写起,直到1950年他逝世前为止,包含了他所有作品的基因,是研究他的作品和传奇一生的极珍贵而特殊的资料,堪称他最少雕饰的“自传”。
  • 主体解释学

    作者:(法)福柯

    在《主体解释学》中,福柯对“关心自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于福柯来说,“关心自己”不仅仅是著名的德尔斐神渝“认识你自己”,而且还包括各种哲学实践。它旨在表明伦理主体是根据什么手段,步骤和历史目的在与自身的既定关系中自我塑造的。这个研究超过了严格的哲学史范围。福柯在描述古代主体化方式的同时,力图揭示现代主体化方式的暂时性。因为解读占代人,可以让我们探询我们这些现代主体的身份。
  • Distinction

    作者:Pierre Bourdieu

    No judgement of taste is innocent. In a word, we are all snobs. Pierre Bourdieu brilliantly illuminates this situa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in the modern world. France's leading sociologist focusses here on the French bourgeoisie, its tastes and preferences. Distinction is at once a vast ethnography of contemporary France and a dissection of the bourgeois mind. In the course of everyday life people constantly choose between what they fi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and what they consider tacky, merely trendy, or ugly. Bourdicu bases his study on surveys that took into account the multitude of social factors that play a part in a Frenchperson's choice of clothing, furniture, leisure activities, dinner menus for guests, and many other matters of taste. What emerges from his analysis is that social snobbery is everywhere in the bourgeois world. The different aesthetic choices people make are all distinctions-that is, choices made in opposition to those made by other classes. Taste is not pure. Bourdieu finds a world of social meaning in the decision to order bouillabaisse, in our contemporary cult of thinness, in the "California sports" such as jogging and cross-country skiing. The social world, he argues, functions simultaneously as a system of power relations and as a symbolic system in which minute distinctions of taste become the basis for social judgement. The topic of Bourdieu's book is a fascinating one: the strategies of social pretension are always curiously engaging. But the book is more than fascinating. It i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current debates on the theory of culture and a challenge to the major theoretical schools i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 法国史图说

    作者:(法)E・巴亚尔

    《法国史图说》是世纪出版集团开放人文系列图书之一,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法国简史。 本书讲述了从远古时代至法国大革命的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每一事件或人物为一主题,每一主题配有一幅版画,简洁、生动、直观、优美。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法国文明的起源,以及推动法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重要关节点。本书言简意赅、客观生动,寥寥几笔就将“无地王约翰”、“狮心查理”、“太阳王路易” 、红衣主教黎塞留以及圣女贞德等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是法国史入门的最佳读本,也是法国文明的艺术再现。
  • 罗丹艺术论

    作者:[法] 罗丹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上世纪三十年代,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翻译本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 桑道夫伯爵(上下)

    作者:儒勒.凡尔纳(法)

    小说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匈牙利人为摆脱奥地利统治者 所进行的自治运动为背景。匈牙利贵族桑道夫伯爵领导的起 义因被人告密而失败,他历经艰险才得以越狱逃生。 从此,桑道夫伯爵隐姓埋名开始了报恩复仇伸张正义的 事业,几经周折终于严惩了告密者。 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这部作品是凡尔纳为纪念大 仲马而作。
  • 论语言的起源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本书是法国让-雅克·卢梭的作品,全书分二十章进行讲述,主要内容包括了论思想交流之诸种方式、言语的最初发明应归功于激情而不是需要、最初的语言必定是象征性的、论最初的语言的显著特征及其嬗变过程、论文字、荷马能否写作、论现代韵律学、语言起源的一般差别与地域差别、南言语言的形成、北方语言的形成、对上述差异的思考等。
  • 未来之书

    作者:[法] 莫里斯·布朗肖

    布朗肖以一种充满激情和焦虑的学识向我们谈论了普鲁斯特、阿尔托、布洛赫、穆齐尔、亨利·詹姆斯、萨缪尔·贝克特、马拉美以及其他一些作家,甚至是将来某一天的最后一位作家。《未来之书》汇集了布朗肖为复刊后的《新法兰西杂志》写的文论,这些文论被包括福柯、德里达、罗兰·巴特等在内的新一代法国知识分子固定阅读,对后来法国的后结构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始终在路上,始终已成过去,始终在场于某个开始——陡然一下让人屏住呼吸,但却铺展开来似一场回归,似永不停息一再开始——歌德说:“哎,在前世里,你大概是我的姐妹或是我的妻子。”——这就是叙事要走近的事件,它虽颠覆了时间关系,却显示了时间,让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是叙事本身的时间,用转变叙述者时间的方式进入叙述者时间,在这变化的时间里,在想象的同一时间内,在艺术试图实现的空间形式中,种种殊异而短暂的迷醉同时而生。
  • 拿破仑论战争

    作者:(法) 拿破仑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时曾经很想撰写一本关于战争的伟大著作,但最终未能完稿,留给后世的尽是散落的只言片语。专攻拿破仑战争及军事思想研究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布鲁诺•科尔森(Bruno Colson)教授决定接受这一挑战,历时数年编著了这部意义非凡的军事著作《拿破仑论战争》,详尽整理了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科尔森教授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首先汇总了现存的所有相关资料,包括大量已出版的书籍、公开发表的关于拿破仑的文章、拿破仑的亲笔书信、贝特朗将军和古尔高将军等拿破仑亲信的珍贵手稿、由编年史作者记录的口述忏悔录等。其次,在本书的写作构思上,科尔森教授参照了近代军事战略学奠基人、被誉为“西方兵圣”的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的体系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详细对比了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且详细注明了拿破仑观点的出处;本书的每一章都宛若一场由科尔森担任主持、拿破仑为主角、克劳塞维茨为对谈嘉宾的军事思想高峰会谈,语言流畅连贯,可读性强。
  • 跟法国女人学雅致

    作者:蒂什·杰

    “我真的不能理解一个不打扮一下就出门的女人,即便是出于礼貌也不应如此。谁知道哪一天命运之神会眷顾我们呢? 当然要以最美的一面来迎接命运之神了。” ——可可·香奈儿 年轻、时尚、美丽、智慧、优雅,似乎所有描绘女性美好的词都归属于法国女人。到底是什么让她们与众不同?美国资深时尚记者,在《跟法国女人学雅致》中揭示了这一切——法国女人的护肤、化妆、发型、饮食、运动、服饰搭配,法国女人从内而外的修养、态度、理念。 全球顶级明星,朱迪·福斯特、苏菲·玛索、凯特·哈德森、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蒂尔达·斯文顿、费·唐纳薇、碧昂斯、克劳迪娅·希弗、艾曼纽·贝阿、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朱丽叶·比诺什等国际名人、奥斯卡影后们全部都是《跟法国女人学雅致》的忠实实践者。 将《跟法国女人学雅致》常备在梳妆台,你也可以像法国王妃、明星那样具备耐人寻味的魅力。 编辑推荐: 〇 《跟法国女人学雅致》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顶级的皮肤科医生、美容师、理发师、造型师的水准。 〇 这些顶级时尚造物主们,在书中分享了大量他们专门为全球顶级明星提供的大量的专业、有效且容易实现的360°时尚经。 〇 朱迪·福斯特、苏菲·玛索、凯特·哈德森、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蒂尔达·斯文顿、费·唐纳薇、碧昂斯、克劳迪娅·希弗、艾曼纽·贝阿、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朱丽叶·比诺什等都在实践《跟法国女人学雅致》中的时尚法则。 〇 《跟法国女人学雅致》不仅让你年轻、时尚,还能让你充满智慧,自信从容地面对岁月, 在不同的年龄呈现出最闪亮的魅力。 〇 这里有法国女人肌肤护理、饮食、运动、化妆、发型、时装、配饰等的时尚经,还有法国女人对待年龄、时尚、自身修养、生活、人生的观念和态度。 〇 美国《出版商周刊》《VOGUE Knitting 》大力推荐,版权输出到12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亚马逊畅销榜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