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幸福的怀念

    作者:[比利时] 阿梅丽•诺冬

    很久以后,我发现在西方世界“怀念”是被人轻视的,它是有毒的厚古薄今的价值观。我得到这样残酷的诊断,却并没有被治愈。我依然是一个顽固不化的怀旧的人。 ——阿梅丽•诺冬 阿梅丽百味杂陈地踏上充满回忆的日出之国:从出发之前的忐忑与纠结,到抵达之后的感伤与喜悦;从见到西尾太太时难以面对的时光不能倒流的隔阂,到与昔日恋人重逢时无法描述的相见不如怀念的怅惘。仿佛梦想成真的时候,却清晰听见它破碎的声音。与其说福岛之行以及与喜马拉雅山的浪漫相遇是怀念之外的偶然,不如说这是令阿梅丽自己瞥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天意。经过“情感过剩”的怀旧之后,阿梅丽所谓的“见性”,或许应该更确切地理解为对过去之爱的脱胎换骨的领悟。我们无法阻断时间之河的恒久变化,只能在踏入回忆的洪流之中时,以平常之心应对日日无止息的改变。 ——段慧敏
  • 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

    作者:[法] 莫里斯·布朗肖

    跟传统小说不一样,在《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里,故事情节不存在,空间被最小化(发生在他的房间里)。这是布朗肖对自己的呢喃,或者更确切地说,布朗肖的对象是一个陌生的“我”。否定喧嚣的世界,作家抹掉了“我”,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意图。布朗肖写作《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仅仅是为了使之成为一个文本,成为一种文学。 这部小说的时间参照是不存在的。布朗肖寻找的是“另一个时间,一个更古老、古老得可怕的时间”。这种时间的不存在性导致了写作的重复,同时也导致了现在的不存在和“这一次的不存在”。 所以会发生什么呢?我确实想过回避,想要卸下重负托付给他人吗?更确切地说是不让自己看到那个陌生人,不去打扰他,抹掉他的足迹,从而使他所完成的事能够分毫不差地完成,从而使这件事不是为了始终处于事件边缘、事件之外的我而完成。它的发生应该像电闪雷鸣般爆发、轰响、神圣,而我能做的只有无限地接近,抓住其中的不确定,维持这种不确定,坚持住绝不退让。是在以前吗,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那个像哨所的小房间里,在那里,已经消失的我却远没有感到从自身解脱,反而觉得有义务保护这种消失的状态,维持这个状态,从而使之延续下去,永远延续下去?不就是在那儿,在不属于任何人的极度悲伤中,我被赋予了以第三人称谈论自己的权利?
  • 极限体验与书写

    作者:[法]菲利浦•索莱尔斯(Philippe

    《极限体验与书写》汇集了索莱尔斯1964到1967年间发表的六篇散文。在第一篇文章《但丁和穿越书写》中,作者推翻了但丁等于地狱,但丁等于幻想和恐吓的结合体,是表面和内容的结合这个传统理解但丁及其《神曲》的方式,提出了读者不易觉察到的但丁和书本维持的深层关系。第二篇文章《文本中的萨德》主要帮助我们认识“身体书写”这个概念。第三篇文章《文字与整体性》告诉我们的是诗作这个文学形式如何从无意识发展到失去自我的过程。第四篇文章《思想和散播符号》是作家对阿尔托思想观的思考,解答了我们对许多西方人认为“无意识”统帅文本的部分疑惑。第五篇文章《屋顶》通过对巴塔耶的分析,针对无意识的界定物性欲,将禁忌/违抗这个对立关系作为相悖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加以讨论。最后一篇文章《洛特雷阿蒙的科学》,探讨的是像洛特雷阿蒙那样的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的荒诞和颠覆,完全违背了传统的线形符号的文本结构,创建了一门新科学的书写方法。 在索莱尔斯看来,这几位作家跨越的是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障碍,进入的是灵魂和肉体的极限体验,要想获得的却是无限的、超越书写文本的快感和书写行为。这是一场有待时间证实和众人认可的文学革命。
  • 波吉亚家族

    作者:(法) 大仲马

    波吉亚家族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黑道家族。1455 年,罗德里戈•波吉亚的叔父当上教皇。为巩固权势,叔父将他召去罗马培养。渐渐地,罗德里戈萌生做教皇的野心,并最终借贿选如愿以偿。随后,他安排长子弗朗切斯科做统帅,二子切萨雷继位,并利用女儿卢克雷齐娅进行政治联姻,致力于统治意大利。然而,矢志成为恺撒大帝的切萨雷不满这一安排,他嫉恨兄长夺走他的荣耀,更因卢克雷齐娅的变心而怒火中烧。与此同时,强国觊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战争即将爆发。如此乱世,波吉亚家族将何去何从?
  • 那一天

    作者:(法) 维利·罗尼

    维利·罗尼的作品覆盖了整个20世纪。他是个很执著的人,从最初开始拍摄就伴随着并记录下巴黎人民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的奋斗。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现今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同时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举办他个人的作品回顾展。这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开头,记述了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书中不但收录了大师的经典作品,而且由大师详尽讲述拍下每张照片时的心里活动,他的把握、他的错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围,他期待呈现的意义。这些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作品,完整呈现出巴黎这座城市的变迁,最动人的是对不同时代人物的记录。这本书不单是摄影集,同时包括大师对自己精选作品的剖析,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 萨德我的邻居

    作者:[法]皮埃尔·科罗索夫斯基

    本书是一部开创性的研究著作,是西方现代思想学术史上第一部严肃思考萨德侯爵其人其作的专著。作者将萨德的思想行为和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联系在一起,探讨了萨德的哲学思考与法国唯物主义、无神论、百科全书学派的内在关联,以及萨德文学作品的特殊风格与哲学内涵。本书初版于1947年,二十年后再版时作者又写了《恶魔哲学家》一文作为补充。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本书逐渐成为研究18世纪思想史的必引文献之一,影响并启发了包括德勒兹、德里达、巴塔耶、布朗肖、拉康在内的众多法国学者关于萨德及相关论题的研究与思考。  编辑推荐 萨德的作品和行为显然包含着反社会的毒素,这也是其长期遭禁的原因。但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知识分子不得不直面西方文化中所包含的恶的因素,甚至是他们自身所包含的恶的因素。萨德在二十世纪特别是战后受到关注,因为他的唯一使命,似乎就是探索恶的领域;他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不为任何社会所容。 科罗索夫斯基认为,萨德毫无疑问揭示了很多真实,他几乎是勇往直前地在邪恶的领地孤身奋战。为什么会有萨德这样的人出现?科罗索夫斯基在这样的“恶魔哲学家”身上探索到了怎样的思想秘密?答案都在这本书中。
  • 圣周风雨录

    作者:(法)阿拉贡

    路易·阿拉贡(1897—1982),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曾被誉为法兰西民族诗人。《圣周风雨录》是阿拉贡的历史小说代表作。 1815年3月,法国风云突变,拿破仑在戛纳登陆,卷土重来;军队争相归附,城市座座易主。刚复辟一年的波旁王朝风雨飘摇,巴黎进入戒备状态。国王路易十八却以阅兵为掩护,借华宴迷惑对手,半夜仓皇出逃。这批显赫贵族、护卫随从与羽林军在凄风苦雨中艰难跋涉,从巴黎向北逃窜。作者以其历史学家的广博与精微,再现了法国历史上“百日政变”时期以拿破仑和路易十八为代表的两大政治势力的较量和逃亡阵线上的风风雨雨,揭露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的专制独裁与警察统治,路易十八的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和宫廷贵族的奢华淫糜、羽林军的奸杀掳掠。《圣周风雨录》气势恢弘而又细致入微,既描绘了辉煌的历史画卷,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堪称历史小说的巨著和佳构。
  • 侠盗亚森·罗平

    作者:[法] 勒布朗

    《侠盗亚森·罗平》是著名法国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勒布朗以亚森·罗平为主人公的小说的一个精选本,共收“亚森·罗平系列”的九篇佳作。亚森·罗平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以其为主人公的侦探小说,是侦探小说的另类,具有浓厚的法国式浪漫色彩,一向受到全世界不同民族读者的欢迎。故事本身既精彩,译者“译笔之清丽典雅”又深得论者推崇,自然是读者之福。
  • 逃亡之路

    作者:(法) 萨冈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对法国开战,四名上流社会的男女乘着一辆红色跑车逃离巴黎,驶向农村。沿中司机被德军轰炸机击中身亡,一群纨绔子弟顿时束手无策。 英俊的小农夫莫里斯将他们拉回了乡下的农舍,他迷上了年轻美丽的露丝,并令她委身于已;农妇阿尔莱特则让贵妇人迪亚娜及外交官罗伊克都干上了地里的农活;露丝的巴黎情人“小白脸”布鲁诺拒绝下地,却不停地被叫做“我不去”的智障纠缠…… 一段有趣的生活在小村庄里展开,虽然最后以悲剧告终,《逃亡之路》仍不失为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小说:诙谐、幽默、滑稽可笑,同时又仿佛以一种温情而略带嘲讽的目光审视人性。
  • 伪贞洁的女人

    作者:萨德

    这部萨德小说选原名为《故事、小故事、传奇集》,是萨德侯爵的遗著。整理出版者是莫里斯·海涅。原名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非常不易理解,译者胡随先生把它改做《伪贞洁的女人》,也是依据这个《萨德文集》第一部《孽之缘》名称的前例。 《伪贞洁的女人》收录了《加斯贡人的幽默》、《院长上当受骗记》等故事。 萨德侯爵是一位法国贵族和一系列色情和哲学书籍的作者。他以他所描写的色情幻想和他所导致的社会丑闻而出名。 这部萨德小说选《伪贞洁的女人》原名为《故事、小故事、传奇集》,是萨德侯爵的遗著。整理出版者是莫里斯·海涅。 书中收录了《加斯贡人的幽默》、《院长上当受骗记》等故事。 萨德侯爵是西方文学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作家,其作品继以西班牙传说人物唐璜为主人公的那样放肆刻画男女情、给予恶德细致描绘的诸多传统故事、小说、戏剧、歌剧之后,开创了18世纪直至20世纪整整一个流派的西方文学。然而,其人、其事、其作品却是历经否定、肯定,再否、再肯定的一个重大焦点,盖棺尚不易论定。至今我们还可以各抒己见,继续研究,继续探讨,继续辩证。 …… 雨果又以画家库尔贝(1819—1877)为例。库尔贝曾对雨果自夸画了“一幅真实的墙”,说是画得比荷马描绘阿喀琉斯的盾好得多。“我[雨果]对他说:‘得了吧!我宁愿要阿喀琉斯的盾,首先因为它比你的墙美,其次因为你的墙毕竟还是欠缺点什么。’”欠缺什么呢?欠缺的就是“人们往往在墙脚下发现的那堆东西:另一个人难免总有一天屙在那里从而比你更为现实主义的那玩意儿”。绝妙!试想,那玩意儿要是画在墙脚下,或者把人体下面排出的气体也写入诗中,成何体统! 萨德在世时和去世后,就笔者所知,迄今尚无其全集出版。在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坊间所见只是他人汇编的一些选集或萨德自己在世时编辑的选集或单独出版的单篇。这大概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有些作品在作者去世前即已遭查禁,甚至毁版,再也无从觅得;二是舆论认为有些作品(大多数为其匿名的)当时和现在都不宜与公众见面,不值得寻觅,予以出齐。 我们既然立足于中国,而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传统道德深厚的文明民族,西方伦理观念可以放纵过去的东西,不见得适合我们的文明读者。有鉴于此,笔者大胆充当一次萨德万分厌恶的“检察官”,从所能觅到的萨德原文作品中选择了三部,译出作为《萨德文集》(三卷集),第一集曰《孽之缘》(短篇小说选),第二集日《伪贞洁的女人》(原名《故事、小故事、传奇集》)(故事、中短篇小说选),第三集曰《贞洁的厄运》(原名《鞠斯汀娜,又名美德的厄运》)(长篇小说),每一部也有所删节或润色,均见各集译者所作关于该集版本的说明。 2010年10月改于北京
  •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是构成阿兰·罗伯-格里耶奇特自传的“传奇故事”三部曲的完结篇。显然在此 “我” 不可能全然理性而稳固地符合他自己。从政治错误和反常情欲开始,主题无疑在游荡中这样自我构建起来,通过已成废墟的过去和贞洁的未来。这个精神分裂的我于是将在那些活着的可证实的瞬间和那些让人内心感到如同现实的真实片段的虚构里化成肉身。 于是亨利·德·科兰特这个人物,越来越不具历史性,越来越迷幻,从此可以放任关于他的存在问题的驳斥。而身份的浮动非常“自然”地实现了:科兰特,煽动者和南半球巴西边境的非法交易(交易什么?)者,罗伯-格里耶,在纽约的教授,他或他,在布列塔尼岬角上一座废弃的城堡里被吸血鬼未婚妻咬伤而濒临死亡。
  • 荒谬的自由

    作者:(法) 加缪

    《荒谬的自由》收录由加缪创作的《西西弗斯的神话》、《阿尔及尔之夏》、《艺术家与他的时代》、《海伦的放逐》、《弥诺陶洛斯或奥兰小憩》、《重返提帕萨》、《临近之海》、《杏树》、《地狱中的普罗米修斯》、《无史之城掠影》、《谜》、《纽约的雨》、《提帕萨的婚礼》、《杰米拉的风》、《沙漠》等数十篇散文随笔佳作。
  • 白日的诞生

    作者:(法)科莱特

    人们在读我的书时以为这是我的自画像?耐心点,这只是我的模特。 ——科莱特 ------------------------------------------------------------------------------------- 《白日的诞生》是科莱特写给母亲的名篇。小说以母亲写给女婿的一封信开篇,信中婉拒了去和女儿女婿住一个星期的邀请,理由是她的粉红色仙人掌即将开花而她不想错过它短暂的花期。可是第二年,母亲就去世了,与爱女从此阴阳相隔。书中穿插了母亲的信件,充满了对故乡的描述,虚构的叙事形成母 女间奇妙的对话。科莱特以包含温情的细腻笔触,谱写了一曲对母亲茜多的深情颂歌,倾诉了对母亲深沉的挚爱。
  • 黑天使

    作者:(法)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黑天使》是法国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亚克展现超绝写作技巧和艺术天赋的一部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出身佃农家庭的加布里埃尔.葛拉戴尔早年丧母。少年时代的他先后被美丽而虔诚的妇女佩鲁耶尔夫人和村子中的行善女子深深吸引,后者用金钱资助他上学。几年后,他想摆脱这一切,但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小说由男主角笔记本上的内容构成,是他对神父的吐露心声和忏悔,也是作者对追叙和内心独白技巧的另一种运用,字里行间的种种组成了一首旋律多变、高峰迭起的交响曲,结尾部却异常宁静,显示了莫里亚克高超的艺术天赋。
  • 给麻风病人的吻

    作者:(法)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给麻风病人的吻》揭开了莫里亚克进入创作成熟期的序幕。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让.佩罗埃尔长相丑陋,体弱多病,无法获得异性的喜爱,他在极端自私的父亲——朗德平原上的豪门地主的驱使下,娶了年轻貌美的女孩诺埃米为妻。诺埃米非常讨厌让,只是由于父母贪图地主的财产,不得不从命出嫁。婚后,夫妻生活非常不愉快。不久后,让发现诺埃米对他就如同给“麻风病人”的吻一样,纯粹是出自妻子的义务和怜悯。于是,让每天娶看望身患肺痨的朋友,希望染上重症,尽早离开人世,结束妻子的痛苦。但当他即将达到目的,奄奄一息的时候,却又因为发觉年轻、帅气的医生深爱这诺埃米而万分嫉恨。让死后,诺埃米在命运的逼迫下,拒绝了意中人的求婚。

  • 我不是杀人犯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肖索依

    《我不是杀人犯》讲的是一位22岁的青年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动,对他来说,身体已经成了灵魂的牢笼。于是,他靠这根手指与人沟通,强烈表达了希望安乐死的意愿。2003年9月,他的母亲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同时,一位职责本是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生存能力的医生参与了这一行动。《我不是杀人犯》详细记述了整个事件,同时也写出了他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 八十天环游地球

    作者:凡尔纳

    《八十天环游地球》叙述了英国人福克先生因和朋友打赌。在八十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八十天环游地球》不仅详细描写了福克先生一行在途中的种种离奇经历和他们所遇到的千难万险,而且还在情节的展开中使人物的性格逐渐立体化。沉着、寡言、机智、勇敢、充满人道精神的福克,活泼、好动、易冲动的仆人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悲惨世界(1-5)

    作者:雨果

  • 胡萝卜须

    作者:儒勒.列那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