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伊凡・哥尔诗选

    作者:(法)伊凡・哥尔

    伊凡·哥尔是二十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法国现代主义诗人之一,共出版过十多卷诗作。他主要生活在两次大战之间,对现代诗歌感觉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 伊凡·哥尔的诗歌体现出从表现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的转变过程。他的早期作品富于表现主义的抒情性,渗入他晚期作品的超现实主义精神中;他的晚期诗作比较朦胧,深入到人类精神、自我、梦幻和死亡的领域中进行探索。他以自己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去创造“超现实”,用新的联想、意象、隐喻去写作。本书收入诗人力作120多首。
  • 蒙田随笔全集(上中下)

    作者:[法] 蒙田,Michel de Mon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的母亲是西班牙人的后裔,父亲则是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小贵族,当时的贵族不看重学问,以从戎为天职,所以蒙田常常说他不是学者;他喜欢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他不治学,只不过是“漫无计划、不讲方法”地偶尔翻翻书;他写的东西也不润色,不过是把脑袋里一时触发的想法记下来而已,纯属“闲话家常,抒写情怀”;我们从他的代表作《蒙田随笔全集》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写作心态和风格,其实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正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情趣。 蒙田在37岁那年即继承了其父在乡下的领地,一头扎进那座圆塔三楼上的藏书室,过起隐居生活来了。 蒙田把自己的退隐看作是暮年的开始,是从所谓“死得其所之艺术”的哲理中得到启示的。其实他退隐的真正原因是逃避社会,他赞美自由、静谧与闲暇,向往优游恬适的生活,不过他的隐居生活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除了埋头做学问而外,还积极从事写作,自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陆续写出了这部宏篇巨著,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那个古典主义时代,有人认为他那结构松散的散文不合人们的口味,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著名作家、哲学家狄德罗欣赏蒙田的散文恰恰在于所谓的“无条理”,认为“这是自然的表现”。有些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似乎特别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因此对于后代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具有无穷无尽的引力,大概这就是包括蒙田在内的古代大师的秘密。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 逃亡者

    作者:克里斯蒂安·加伊

    “我应该,但却没有心境,没有品味也没有开赋来写小说。” 1943年出生,已经在午夜出版社发表了九部小说的克里斯蒂安・加伊如是说。以自谦的方式向小说发问,这是加伊写作技巧的另一种体现。 作为一名同样具有极少主义特征的小说家,加伊的每一部作品都涉及到一个空间──真理的空间、矛盾的空间,其中欲望与柔情、轻浮并存。为了获得治愈某些伤痛的喜悦,加伊习惯于揭开另一些伤疤,这就是他的那些故事既朴实无华又令人焦虑的原因。他讲述事物的空虚时,所用的却是有力的、带电的语言。这种充满断裂、缩写词和句子成分被颠倒的极富个人特色的语言,越过了沉默和谨慎的界线,声速地将空洞填满,并且赋予了事物以身体。 我们还可以说,加伊是一位爱情作家,一位夫妻作家和写夫妻生活历险的作家。他笔下的爱情故事既是艰深莫测的,又是无比精致的,一切看似矛盾的欲望和习惯集中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这一切都非同寻常。
  • 巴尔扎克传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巴尔扎克,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大师。他是一位毅力惊人,从不知疲倦的工作者,经历了所有伟人都不能避免的那种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他用如椽之笔征服了世界,他给人世间创造了第二个完善的天地。无与伦比的《人间喜剧》,在人类文化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把现实主义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峰。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理想是壮丽的、独特的,成就是永远说不尽的。巴尔扎克是《人间喜剧》诸多人物中最奇特、最有趣、最浪漫,也最有诗意的一个。
  • 吉娜・嫉妒

    作者:(法国)罗伯-格里耶

    罗伯―格里耶在创作实践中对其作品的结构与形式的注重远远超过了作品内容的本身,本书译介的《吉娜》和《嫉妒》也反映了这一特征。这两部作品反传统小说艺术手法虽然新奇,却同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去甚远,尤其对把阅读小说仅仅作为看故事消遣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然而,作为小说艺术的一种探索,罗伯―格里耶及其他新小说作家的作品毕竟丰富了现、当代小说的表现手法,其彻底反传统的美学思想在西方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 红与黑

    作者:(法)斯当达

  • 胡萝卜须

    作者:儒勒·列那尔

    《胡萝卜须》是列那尔的代表作,1894年出版后受到法国文学界的一致好评。作者通过许多独立成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男孩的形象。由于男孩棕色头发,脸上有些雀斑,母亲便给他取了“胡萝卜须”的小名。胡萝卜须本是个纯洁善良的孩子,他用爱心努力亲近父母,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抚。然而事与愿违,家庭对他另眼看待,特别是母亲因偏爱他的哥哥和姐姐而歧视他,对他冷峻刻薄;她不仅让他干那些别人不愿干的活儿,还用种种手段对他施以嘲讽、挖苦和打击;哥哥姐姐也欺负他、捉弄他。抑郁和痛苦日积月累,逐渐扭曲和摧残了孩子稚嫩的心灵,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异。可怜的孩子感叹自己的不幸,萌生自卑自贱的心理,发出了“可惜不是人人都能当孤儿”的悲鸣。为了自卫,他只好拿起弱者的武器——狡猾和撒谎,以逃避眼前的苦难。不幸的命运教会他嫉妒和憎恨,使他渐渐站到亲人和社会的对立面。他明确宣称“也许别人也有痛苦,不过要到明天我才会怜悯他们;今天,我要为自己讨回公道!”这个懦弱的、忍气吞声的孩子在经历欲诉无门、欲哭无泪的长期压抑后,终于奋起向压迫他的专横和暴虐宣战:母亲让他去买黄油,他坚决拒绝去做;晚上和父亲一起在村外散步时他坦白自己不想再看到母亲。他对着村庄狠狠地挥舞紧攥的拳头,大声咒骂自己的母亲:“坏女人!你太可恶了,我恨你!”这发自肺腑的吼声是对儿童人格蔑视者的愤怒声讨。   这本书既是对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的孩子的心理探究,也是对一个家庭的社会研究。胡萝卜须所处的环境是19世纪末法国农村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也是一个衣食丰足、精神贫瘠的社会圈子的缩影。该书由一系列简短故事及一些没有描写的对话小场景构成,读者仿佛面对一个文字构成的空中舞台,透过字里行间,任凭自己想象胡萝卜须的生活背景和他周围那形形色色的人物面孔。   《胡萝卜须》语言洗练,文笔自然流畅,许多生动幽默的俗语和俚语使故事妙趣横生,是学习法语的一部佳作。 法译中国经典系列 法译明清爱情小说 法译明清爱情小说 法译明清爱情小说 法译唐诗百首 法译唐诗百首 法译陶潜诗选 中国常识系列 中国地理常识(中法对照) 中国历史常识(中法对照) 中国文化常识(中法对照)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系列(适合法语专业学习者、自学者) 九三年 胡萝卜须(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小东西 苦儿流浪记 孤女寻亲记(A级) 魔沼(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高龙巴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爱的一页
  • 圣爱克絮佩里精选集

    作者:(法)圣爱克絮佩里 著;刘华 编选

    《圣爱克絮佩里精选集》内容简介:在群星璀璨、大家众多的法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就是安托万·德·圣爱克絮佩里。说他独特,是因为这位众所公认的现代著名作家从来就不是一名职业作家,他首先是一位飞行员。他开辟过邮政航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多次驾机去敌占区执行侦察任务,直至为国捐躯。但他的确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始终将文学奉为一种开拓人类文明的手段。他以亲身经历及高超且深刻的文字在一本《圣爱克絮佩里精选集》中清晰地展示了他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他的语言纯净,风格明快,作品中显示出了高尚的情操,富有激情和诗意的思绪,以及与天地搏斗,与大自然搏击,与命运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博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高度赞赏,在法国文坛上堪称独一无二。
  • 爱情论

    作者:司汤达

    《爱情论》是出自一个“恋爱过”的人之手,它开始写于1819年,基本上完成于1820年春,1822年出版。这时的司汤达将近四十岁,他已经饱经人世沧桑,有过不少逢场作戏的男女关系,也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几次恋爱失败与痛苦,特别是他对美蒂尔德的单恋、苦恋,更直接引发了《爱情论》一书的写作。 这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心理学巨著,专门就爱情这种人类特定的感情写出如此规模巨大的论著,对这种心理作出那么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就充分说明了作者对此具有广博而精深的研究。这样的一部著作,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心理学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 蒙田随笔精选

    作者:(法)蒙田

    图书目录 1.论忧伤 l 2.论无所事事 6 3.论撒谎 8 4.论坚毅 13 5.论恐惧 16 6.论学究气 20 7.论对孩子的教育——致迪安娜·居松伯爵夫人 34 8.论友谊 74 9.论节制 89 10.论人与人的差别 95 11.论睡眠 107 12.论说话之浮夸 110 13.论年龄 114 14.论饮酒 117 15.论良心 127 16.论身体力行 132 17.论书籍 143 18.论他人之死 156 19.论自命不凡 165 20.论勇敢 204 21.论发怒 212 22.论盖世英雄 221 23.论父子相像 229 24.论三种交往 257 25.论交谈艺术 271 书摘 论忧伤 我是属于最少忧伤的人。尽管人们对这种情感推崇备之,可我一点都不喜欢也不欣赏。人们常给明智、美德和良心穿上这件外衣:这纯粹是一种愚蠢而可怕的装饰。意大利人更是恰如其分地把邪恶称为伤感。因为伤感从来是一种有害而荒唐、怯懦而卑鄙的情感,所以斯多葛派不容许他们的哲人有这种情感。 然而有传说称:埃及国王普萨梅尼图斯被波斯王康比泽击败并俘虏后,看到被俘的女儿穿着用人的衣服,被波斯人派去汲水,她从他面前经过时,他所有的朋友都围着他伤心流泪,他自己却直立在那里,一言不发,眼睛看着地面;接着,他又看到儿子被敌人拉去处死,仍然无动于衷。但是,当他在战俘中看到自己的一个仆人时,却开始捶打脑袋,感受极其痛苦。 无独有偶。我们的一位亲王①最近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他在特朗特获悉他的长兄,整个家族的光荣和支柱被害的消息,不久又得知他家的第二希望——他的二哥也去世了,他以极其惊人的毅力承受了这两个打击。但是,几天后他的一个仆人死了,他却经受不住这一新的打击,陷入极度的悲痛与悔恨之中,有人以此作为论据,说他只被这最后的打击所震撼。事实上,两个哥哥相继去世,他已悲痛欲绝,稍微超载就会摧垮忍耐的堤坝。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评价我们的历史,即使历史向我们表明,当康比泽问普萨梅尼图斯为何对其子女的悲剧无动于衷,却为朋友的不幸而悲痛时,后者回答:“对朋友的悲伤可以用眼泪来表达,而对子女的悲伤则是任何方式都难以表达的。” 有关这一话题,古代一位画家的创造颇与之类似。这位画家画伊菲革涅亚①献祭仪式,按照目击者对这位美丽少女无辜殉难的关心程度来描绘他们各自不同的悲痛,画家作了最大的努力,当画少女的父亲时,已山穷水尽,便用手将他的脸遮住,仿佛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表达他的悲痛程度。这也能说明为何诗人们要虚构出尼俄柏②这位不幸的母亲,来表达过度悲伤时的委靡不振和沉默不语的麻木状态:她先痛失七个儿子,继而七个女儿,丧失太多的亲人,因过分悲痛而最终变成了一块岩石, 痛苦得变成了石像③。 ——奥维德P2
  • La peste

    作者:Albert Camus

  • 基本粒子

    作者:米歇尔·乌洛贝克

    《基本粒子》是一部临床的,感人的小说,它既揪你的头发,也催人沔下。乌勒贝克通过两个同父异母兄弟的不同经历,描绘了美国式文明、特别是性解放的观念在法国兴起和衰落的过程,它通过主人公或自杀或精神分裂等悲惨结局,告诉人们,恣意放纵和穷奢极欲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而只能使人倍感空虚,最终走向死亡。 《基本粒子》在艺术形式上有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叙述虽然采取了交叉和倒叙的形式,但是条理清楚,词句流畅,显然已经摆脱了现代主义小说模糊朦胧、扑朔迷离的一面。它对自然科学的重视,令人想起左拉的作品,这也是乌勒贝克被称为新自然主义小说家的原因。书中的议论与描写交叉或重叠,是受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萨德侯爵的影响;小说从现在写到未来的2009年以后,又可以看出凡尔纳风格的痕迹。总起来说,《基本粒子》吸取了以往许多有益的创作经验,在科技迅猛发展、思想观念日新月异的今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爱华妲夫人及其它

    作者:乔治·巴埃耶,乔治·巴塔耶

    在荒诞的性图景的背后 ——关于性问题中的存在哲理 爱华坦夫人 死人 眼睛的故事 我的母亲 法文版跋
  • 莫里哀喜剧选

    作者:莫里哀

  • 勒内·夏尔诗选

    作者:[法] 勒内·夏尔

    这本诗选汇集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诗坛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勒内·夏尔1938-1975年的诗歌作品近百首。
  • 重现的镜子

    作者:阿兰·罗伯-格里耶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这本书与他迄今为止所发表的作品有着极大的差异。原因可能在于这不是一部小说。但它果真是一部自传吗?众所周知,小说的语言不同于作家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罗伯-格里耶本人在说话(谈作为小说家的自己,谈他的童年,等等)。同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他以往的作品相比,书中的文字似乎多了一些修饰,因而不那么“难以卒读”。同时,这本书又是一幅由一个个片断组成的大胆的编织物。这些片断取自作者童年生活中的恐惧或情欲的快感,取自作者家庭内部妙趣横生的轶事,取自由战争或在极右环境中发现的纳粹暴行而导致的精神创伤。这些无足轻重的琐事、温馨的画面、空隙和极其巨大的事件交织在一起,将再一次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整个现代文学的不确定性恰如其分地统一起来。
  • 暗店街

    作者:派屈克‧蒙迪安諾

    為尋找自己真實的身份,患失憶症的私家偵探開展一段尋找前半生經歷的過程。四十七個片段,跨越二十年時間,回溯至佔領時代,再現這黑暗時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簡易的鋪陳中,蘊含濃郁的生命憂傷。 本書榮獲國龔古爾文學大獎,並經《今日法國》推薦為一百部必讀的
  • 贝多芬传

    作者:罗曼·罗兰

    贝多芬,大师之王。孤傲怪僻,桀骜不驯。才华横溢的悲剧式英雄。狂热追求永恒的浪漫主义音乐之父。胜利算得了什么?拿破仑的征战算得了什么?贝多芬赋予现代艺术英勇无畏的力量。他是苦难与拼搏的人最知心的朋友。当我们为悲惨世界致哀的时候,他会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在永无止境而又毫无结果的斗争中感到劳累时,他会带给我们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