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清章回小说

  • 七侠五义

    作者:石玉昆

    《七侠五义》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回,可分三部分。前二十回以“狸猫换太子”故事为引子,叙述包拯成长、入仕,断案折狱,平反宫冤,迎归“国母”,最后以惩治李保作结。第二十八回至第六十八回,以南侠、“御猫”展昭同“五义”之一的锦毛鼠白玉堂之间“猫鼠”争雄为线索,写“五义”归附包拯,以及包拯同众侠客义士保护范仲禹、颜查散等年轻清官,同奸臣庞太师及其爪牙的斗争。后五十二回以颜查散巡按襄阳为中心,写众侠义同叛逆襄阳王及其党羽的斗争。
  • 隋史遗文

    作者:袁于令

    《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的,柳敬亭所说评话《秦叔宝志传》可能就是它的底本。《隋史遗文》是当时普通民众心态的艺术写照;小说写秦叔宝艰难而漫长的成名史,体现了民众“重利荣身”的价值观;秦叔宝行侠仗义及与单雄信、程咬金结义之情的描写,表现了民众以“义”为核心的伦理观。   《隋史遗文》是一部失而复得的通俗小说佳作,作者是才华横溢的苏州才子袁于令。他以秦琼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结构全篇,采用了大师的野史笔记中的素材和流传于市井闾里、乡野田间的传说,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以刚健酣畅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演义出隋唐群豪的“奇情侠气,逸韵英风”。   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似海如林。但在几大名著光芒的掩盖下,有很多作品几近被人遗忘。这使我们很难领略中国古代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景色,以简单取代了丰富,令人深感遗憾。   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明清稀见小说坊》,力求在明清小说园林的姹紫嫣红中尽可能撷取不一样的芬芳,奉献给读者。入选的小说虽然都不是名著,但却在各自的时代广为流传,并因各自的与众不同而独秀一隅:或有迷幻的情节,或有奇巧的结构,或有漂亮的语言,或有婉丽的思致……   所以,本丛书不分文言白话,没有篇幅的限制,也不对内容人为地分类,入选的原则只有一个——“稀见”。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只是想让那些曾被忽略的美景,重新展现在您的面前。   本书为英雄传奇小说,秦琼与程咬金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隋末唐初的帝王将相反居于次要地位。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随末大动乱的历史画卷,较全面地揭露了隋炀帝的荒淫与罪恶,也描写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草莽英雄。《隋唐演义》的故事,大部分源于此书。
  • 封神演义

    作者:(明)许仲琳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神怪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神怪小说,亦称神魔小说,是古代文化“志怪”传统在明清小说领域的酣满再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即将它作为明中叶后小说的两大主潮之一。神怪小说本质上是娱性文化的产物,而其所隶属于的中国文化整体却带有理性文化的特征,“互相容爱”,便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在人世的生活空间中,加上一维神怪的空间;将超自然的神性,与社会化的人性巧妙地融合为一;驰骋无限制的想像,寄托理想和愿望,表达爱憎哀乐的思想与感情:这一切正是神怪小说特具的优势,也是其风靡城乡、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明清长篇神怪小说的代表作品,除《西游记》(该书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外,首推《封神演义》和《镜花缘》,而《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则是短篇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
  • 白蛇全传

    作者:梦花馆主

    在中国民间,白娘子的故事流传得极为广泛,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因此历代文人以此素材创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很多。这些作品有个特点,即随着作品产生年代的演进,内容由简单逐渐趋于复杂,情节由平实逐渐趋于纷繁。这也恰恰印证了民间文学演进的普遍规律。 《寓言讽世说都前后白蛇传》(民国上海广益书局印本),其中《前传》四十八回,《后传》十六回,就是民国年间一位托名“梦花馆主”的文人,根据大量的口头传说和书面作品重新编撰的章回小说。作者在传说基础上添枝加蔓、横生枝叶,从而增添了内容的厚度和情节的趣味,使作品的可读性大为加强。乃至后出的戏曲和影视作品,多以此本作为蓝本。至于作品的意义,作者在第一回中,即开宗明义向读者交代:“这书看似神怪,颇含着讽世的深意”,通观全书,与这个意思看来是吻合的。 更早一些的《雷峰塔奇传》为玉山主人所作,大约初刊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据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金陵兼善堂本)。三篇小说分别展现了白蛇故事演化的不同阶段的面貌,这样,有关白蛇传的古代白话小说作品,大致就完备了。我们将此三篇小说收在一起,施以标点、分段,并改正了原本的一些明显错讹,统名曰《白蛇全传》
  • 八仙全传

    作者:无垢道人

    八仙在中国民间的众多神仙中,锋头最劲、影响最大的神仙,有关他们的传说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明朝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述的八仙过海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八仙的传说始於唐代,其时已有「八仙图」、「八仙传」等,然八仙姓氏至宋代尤有变更,至《东游记》始定为李铁拐、汉锺离、张国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何、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过海"的故事出现最早的是金院本《八仙会》。金院本是中国戏曲史实上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可惜无传本。其故事传说大多可以在唐、宋书籍种觅得踪迹,少数见於明代记载。宋元以来,人们不断地将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差不多成了群众心目中的神仙代表。到了明清,更是出现了多种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较著名的有收入《四游记》内的明吴元泰撰《东游记上洞八仙传》,明杨尔曾撰《韩湘子全传》,明邓志谟撰《吕仙飞剑记》,清汪象旭撰《吕祖全传》,清无名氏撰《三戏白牡丹》以及清无垢道人撰《八仙得道》。
  • 隋唐演义

    作者:褚人获

    《隋唐演义》(精装)讲述的历史故事,起始于隋文帝灭陈,终结于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自蜀返回长安,西内驾崩。从全书结构看,主要叙述了三个方面的故事:一是隋末群雄聚义,秦琼、徐懋功、程咬金、李靖、尉迟恭、罗成等人反隋兴唐的英雄传奇故事;二是隋场帝弑父篡权,荒淫灭国的宫闱故事;三是唐太宗李世民收纳反隋英雄,玄武门杀兄夺权,开创大唐盛世的武功文治(穿插武则大改元称帝),以及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的悲剧结局。《隋唐演义》概括反映了隋唐一百七十余年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刻画并歌颂了英雄、义士、明君、忠臣、勇将、淑女等众多人物,特别着重歌颂了草莽英雄反暴政的侠义行为,着重描述了精场帝的宫闹秽闻与唐玄宗的帝妃恋情,暴露并讽刺了封建帝王穷奢极欲、荒淫腐朽的生活。全书叙述生动,语言流畅,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如秦琼的穷途落魄,窦线娘的“马上姻缘”,特别是瓦岗寨英雄群像中的“混世魔王”程咬金,任侠仗义的秦叔宝,誓死复仇的单雄信,足智多谋的徐懋功,粗豪爽直的尉迟恭,都刻画得性格鲜明,生动传神。
  • 济公全传

    作者:郭小亭

    南宋朝中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但一直没有儿子。李大人不愿纳妾,于是同妻子一起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后果然灵验,喜得贵子,取名李修缘,修缘年幼时,目读十行,过目不忘,才学出众。平日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他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后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道济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他在庙内不论见哪个和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什么吃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其实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的。于是有了一篇篇济公济困扶危,劝化众生的故事。本书是流传很广、深受好评的经典佳作。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文字简洁通俗。小说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情节的表达都别具特色、独树一帜。
  • 反三国志演义

    作者:周大荒

    反中求正正史反演,天地混元蜀汉再生,一杯浊酒喜相逢,才子之书汉室一统。说英雄,论成败。寄寓理想,灼见毕现。幕僚出身的作者,观古今之变,形沧桑于文字;怀济世之想,凝智慧于笔端。于不可思议之中,谈笑风生之后,营造出一个别有意趣的三国。   该书是三国翻案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作于民国初年。作者周大荒(1886-1951),曾先后担任《正义报》、《民德报》文苑主笔,并做过两三个军阀的幕僚。故该书既有文人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激昂,又不乏政海宦僚的深稳诡狡。精彩的三国评论与颠覆性的故事情节浑然一体,与《三国演义》相映成趣。
  • 何典

    作者:张南庄

    《何典》中引用诸人,有日活鬼者,有日穷鬼者,有日活死人者,有日臭花娘者,有日畔房小姐者:阅之已堪喷饭。况阅其所记,无一非三家村俗语;无中生有,忙里偷闲。其言,则鬼话也;其人,则鬼名也;其事,则开鬼心,扮鬼脸,钓鬼火,做鬼戏,搭鬼棚也。语日,“出于《何典》”?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语为文者,曰“出于《何典》”而已矣。 阴山脚下鬼谷村三家村财主之子活死人少小无依,得遇仙人指点,从鬼谷先生学艺。后因平息黑漆大头鬼等的反叛有功,被阎罗王封为蓬头大将,并奉旨与臭花娘成亲,安居乐业。
  • 江湖奇侠传(全四册)

    作者:平江不肖生

    《江湖奇侠传》以近代史上确有其事的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县民争夺赵家坪为经,以昆仑、崆峒可两派弟子分别助拳为纬,并融入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张纹祥刺马”,牵引出两大武林门派的恩怨情仇。 《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众多武侠经典影片以此为蓝本,改编成剧本。其中胡蝶主演的《火烧红莲寺》,曾红极一时,备受推崇。郑少秋主演的《江湖奇侠传之木兰秋菊》和《江湖奇侠传之龙凤恩仇录》等,都为观众追捧。二OO七年底热播的《投名状》,更成为武侠片经典之作。
  •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