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仪式

  •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彭兆荣

    仪式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表现出对仪式的独特认知、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在仪式研究中得到反映。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都在仪式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相辅相成,泰勒、弗雷泽、范.根纳普、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克罗伯、列维一斯特劳斯、利奇、埃文斯一普里查德、弗斯、古迪、特纳、罗萨尔多、道格拉斯、洛伊、拉帕波特、贝尔……。早期英国人类学中甚至还有一个学派叫“神话仪式学派”(剑桥学派)。仪式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国际学术界还有专治仪式研究的刊物——《仪式研究》。 本书是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仪式领域进行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集谱系梳理、学理依据、理论介绍、流派分析、观点评述、田野案例及作者独立见解为一体。
  •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

    作者:吕鹏志

    本书完整地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该领域的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 互动仪式链

    作者:[美]柯林斯

    在本书中,柯林斯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作者把微观分析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作者强调的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理论倾向,为许多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因此,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 仪式与社会变迁

    作者:郭于华

    仪式与象征,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征的行为表述与符号表述,弥漫于日常生活却又经常被视作当然甚至被视而不见。我们关注这一充满文化意义的人类创造与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揭示和理解现代社会中民众的心智逻辑、权力的运作以及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无论正式权力还是民间权威,其对传统的本土性资源的利用,都是在使用属于人类共通的、持久的象征方式,无论这种利用是自觉的还是不很自觉的。
  •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作者:洛蕾利斯·辛格霍夫(Lorelies S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ISBN:9787300109855,作者:(德)辛格霍夫 著,刘永强 译
  • 仪式思维

    作者:马里奥·佩尔尼奥拉

    马里奥·佩尔尼奥拉就是当今意大利哲学界最突出的人物之一。在意大利思想家比较年轻的一代中,他可算是一位主导人物,而且在广义美学框架内,发展了一套创新、富于想象力及批判精神的文体。 本书是马里奥·佩尔尼奥拉众多著作中被翻成英文的第二本。不但如此,本书还非常独特,因为它实际上包含了20世纪80年代中意大利出版的两部著作的精华:这两本书即是《模拟社会》和《过渡》。本书内容涉及到性、死亡和世界,主要展现了佩尔尼奥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过渡、表现和没有神话的仪式。 本书为“新世纪美学译丛”中的一本。阅读本书,不仅让人欣赏到佩尔尼奥拉的思想,而且还必将掀起新的思潮,为我们指引出以当代意大利哲学界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哲学与美学理论里的崭新方向。
  • 过渡礼仪

    作者:[法]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

    《过渡礼仪》主要内容简介:出生、结婚、怀孕、死亡、季节转换等地位变化的事件,往往会以过渡礼仪来加以标识。范热内普在《过渡礼仪》中所提出的过渡礼仪之分隔-边缘-聚合三阶段模式,及其对各阶段象征意义的分析,使此模式已成为民俗学的一个根本理论,也成为人类学和其他学科研究仪式行为的一个经典概念。 这部首版于1909年的著作,对仪式机制和人类行为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和意义深远的。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邓迪斯所评价的,“也许可以公平地说,民俗学分析性著作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没有一部可超过这一经典研究。”
  • 仪式、政治与权力

    作者:[美]大卫·科泽 (David I. K

    作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研究政治仪式的专著,本书对仪式这一人类学的核心议题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解释了仪式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指出无论是保守还是革命的政治群体,其成功都与仪式的有效使用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潜藏在仪式的政治作用中的诸多普遍原则, 使用了古往今来、遍及全球的各种仪式资料,既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带领读者遍览各种时空中的政治仪式,它们来自于阿兹特克、苏联、法国大革命、非洲殖民地、意大利共产党和其他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深入而趣味盎然的分析……这是一项针对跨学科读者的政治人类学研究,它向非人类学家显现出,民族志分析与政治理论相比亦大有其用武之地。 ——《美国人类学家》 本书是比较政治文化研究中的扛鼎之作,应成为所有学习政治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之作。 ——《选择》(美国面向图书馆的最有影响力的期刊) 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力作,阐明了仪式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政治生活的本质。该书语词洗练、文风优雅,谨推荐给普通读者、人类学家和政治学家。 ——查尔斯·席博曼(《某些人:美国的犹太人及其目前的生活》和《刑事暴力、刑事司法》的作者)
  • 仪式过程

    作者:维克多·特纳

    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 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理性的儀式

    作者:崔時英,譯/張慧芝,謝孝宗

    你有沒有注意過收視率高的節目通常被哪些商品的廣告佔滿了?你知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選舉總要搞一場又一場的造勢活動?為什麼行銷活動總是講究簡單而反覆的口號?為什麼集體密商總是要圍成一個圈?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卻在本書中以一個單一概念串在一起:共通認知;換言之,亦即你知、我知,你知我知、我知你知,你知我知你知、我知你知我知……以此類推。本書作者獨到的見解與清晰的論述,讓生硬的理性選擇理論,頓時化成你我周遭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的有趣現象。 《理性的儀式》是一本引人入勝、組織嚴謹、且條理清晰的書。它將博弈理論此一理論工具,與包羅萬象的當代社會理論領域所提出的議題結合在一起,巧妙地解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不同學科領域——包括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研究等——的學者們,將會發現這本書立論中肯、簡明易懂。 ——聖母大學,魯修(David Ruccio)
  • 仪式

    作者:[荷兰]塞斯·诺特博姆

    这是一部关于秩序与混沌、生命与虚无的小说,一个敏锐而充满智慧的寓言。 1963年深秋,在妻子弃他而去的那天,伊尼·温特罗普上吊自尽。然而,他的自杀,犹如他的婚姻,不过印证了业余玩票者的失败。伊尼生活富足,他跟踪证券市场的波动,时时做点艺术品买卖,情感生活随意放任。他随波逐流,享受着命运带来的一切机遇。奇怪的是这样的人却特别适应现代社会,在混乱和嘈杂中如鱼得水。 伊尼漫无目的的漂流让他先后遇见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对父子。他们过着仪式化的生活,与外面世界格格不入。父亲憎恶人类,离群索居,生活严格按时钟进行,连他最后的自杀也不例外。儿子沉浸于古典日本文化之中,冥思苦索的生活、仪式化的死亡是他的理想。他耗费了一生积蓄,买到一只理想的乐茶碗,在茶礼结束后,他打碎了茶碗,然后沉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