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阅读
-
一生的读书计划
《字里行间•书房: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精选并评介了一百三十多种古今中外世界名著,涵盖了荷马时期到现代的精华。《字里行间•书房:一生的读书计划》用诙谐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作品或作者的轮廓,有时强调作者的生平及人品,有时概述作品内容,有时援引权威人士的意见,更可贵的是,厘正了一些错误见解,并对一些世界大家如莎士比亚、歌德等作出新的评价。 -
我的阅读史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多年来阅读经历的回想与叙述。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等著作的作者,在这本书里,他摆脱了学术体例与框架的约束,穿行于个人经验、情感流脉和时代细节,展示了自身性格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这种“个人小叙事”是对“文学史大叙事”的补充和阐释,是个人的“精神史”、“生命史”,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更具生命感的文学史叙述。 -
阅读大师
《阅读大师》是马原在上海同济大学开设文学讲座时的全部讲稿。在这些讲稿中,马原不像很多别的作家——如毛姆、纳博科夫、卡尔维诺等世界著名作家的文学讲稿那样,刻意强调出讲演者作为小说专家的身份。在这里,马原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跟普通听众和读者畅谈文学大师们的小说艺术、小说写作的内在奥妙的。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海明威、霍桑、哈谢克等世界著名作家及其主要作品所做的解读,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小说写作的感悟和理解。 -
读书的“风景”
书中展示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在这“风景”里既有学识,又有趣味;既有“关键问题”,又有各种“八卦”,更有作者的治学经验。对学生而言,书中暗含治学门径;对“普通读者”而言,书中描述的人与事都是一种“风景”。至于诸君瞥过一眼之后,是否愿意深入堂奥,那得看各人的机缘。选择“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话题,有作者兴趣及能力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 此乃当下中国大学的“关键问题”。 -
读者时代
这本书,是近三四年来我为一本一本了不起的书(包括电影)、及其背后一个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所认真阅读、认真思索、并认真写成的文字(认真,是你惟一能回报这些书、这些人的方式)。它们自我设定的位置是进入,而不是褒贬点评;它们寻求的是可能性,以替代只此一种的答案,因此,这是一本阅读者的书,而不是一本评论者的书,它们给自己最艰难的工作正是,如何在广漠如冰原的世界中召唤同类,让这每一本书都找到读它的人。——唐诺 -
1978-2008私人阅读史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
我读2
内容介绍 《我读2》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他被媒体评为“香江最犀利的一枝笔”!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触摸书的精髓。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讲起,向读者多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主讲人梁文道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虽然这本书是书评集,但是每一篇文字里都包含着一些社会时评,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描述。语言轻松有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精彩章节节选 “好的散文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梁文道讲《吴鲁芹散文选》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梁文道讲《我与父辈》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为了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 ——梁文道讲贾樟柯《贾想》 -
何谓文化
《何谓文化》一书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厚重的的文化读本,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 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在生命层面上展开回忆,回忆了与巴金、谢晋、黄佐临、周恩来、白先勇、余光中、林怀民等文化巨匠的交往经历,回忆文革往事,从这些大家身上找寻文化的奥秘。值得注意的是,余秋雨在书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历年来媒体和个人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 除此之外,余秋雨又结合了自己对多处文化遗址的考察,从古典中提炼文化涵养,谈古论今。跨时空与地域的双重视角,使本书既有理论上的厚度深度,又不乏感人的故事与动情的文笔。堪称20多年来余秋雨先生关于文化思索的最诚恳、最隆重、最重要的著述。 -
阅读的故事
童年的阅读,阅读的记忆与困惑,阅读的方法与知识,乃至于阅读的梦境,勾勒出面对书籍与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书本丰饶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唤出我们共同的心事与希望。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佐以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文体与思绪,书写下与各类书籍的美丽邂逅,以及对书的奇想与期待。犹如作者前半生的阅读传记。 -
阅读日记
本书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该书是其继《阅读史》之后的又一力作。恬静、质朴的田园生活使得曼古埃尔成为在自己丰富的书的海洋中优游的唐璜,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用一年的时光重温了十二部心爱的文学经典,并在书里书外的穿梭与映照中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思考。 通读全书,我们时时感受到作家对自然与人类的挚爱、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书中集中表达的主题,包括对种族仇恨根源的思考、对科技发展导致人类野心膨胀的不安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中的独裁暴政的批判等等,矛头所向,直指现实世界中的重大问题。由此,曼古埃尔选择了以阅读来反抗命运,坚持知识分子对历史、现实和人生进行诘问的权利。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私人阅读。 《阅读日记》是作家在2002年6月到2003年5月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每月重温一部心爱之作的种种心得、联想与回忆的结晶。在本书中,他“ 长久而深情地挚爱着”,并“运用心灵的力量逐字逐句地重温”的作品,包括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德国歌德的《亲和力》,英国H·G·威尔斯的《莫罗博士岛》、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吉姆》、亚瑟·柯南道尔的《四签名》、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还有法国夏多布里昂的《墓外回忆录》,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现》,意大利狄诺·布扎迪的《鞑靼人的草原》和日本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而除了上述作品,日记体的采用亦使作家得以忠实于自己阅读时的丰富感受和纷至沓来的联想,自由灵动地刻录下一位深思善感的阅读者心灵的轨迹。由于作家开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读书积累,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风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常常能引发他悠远的思绪,而家居生活与旅途见闻亦会勾起他丰富的历史记忆。作家仿佛信手拈来,使得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中国的庄周梦蝶故事、伊拉克诗人的人生感悟、流浪汉小说《托美斯河的小拉撒路》、波德莱尔的诗句、卡夫卡笔下变形的格利高尔和土地丈量员等,一齐涌至读者眼前。这种散点透视而又包罗万象的笔法,给读者带来珠玑满目、美不胜收之感。而作家对儿时生活的点滴回忆,与博尔赫斯及其他友人交往的描述,又勾起行将湮灭的往事尘烟,使历史的沧桑感拂面而来,带给读者亲切与感动。 -
阅读的女人
本书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图文书作家,编著有大量女性或读书相关主题的图书,广受好评,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尤其受到世界各国的女性读者推崇。 本书图文并茂,编排与印制都非常精美。作者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收藏者搜集近百幅表现女性阅读的绘画、素描和摄影作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解说13世纪到21世纪女性的阅读史,让读者轻松愉悦地进入女性的阅读世界。 正文之前是德国最著名的读书类节目主持人、女作家埃尔克·海邓艾希的长文,向读者生动活泼地讲解女性在“阅读史”上的“悲惨”遭遇。主文《阅读的女人危险》提领全书,见解独到,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女性阅读的乐趣,以及女性阅读与男性阅读的不同之处。 阅读的女人为何危险?对男人危险还是对自己危险?女人为什么要阅读?女人读什么书?世俗与男人如何影响了女性的阅读?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优美文字,借由精美的图画,一起进入女性的阅读世界。 下载PDF版的试读本:http://www.cctpbook.com/aboutdown/yddnr.pdf -
读书年代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 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从记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为书痴狂、将阅读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间。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穿着睡衣,腋下还夹着一本书。后来,作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在阅读中度过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 ,与书发生了许多奇妙的际遇,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话题。 只要读书,就有怪癖。在一个热情、调皮、温柔的书痴笔下,与书有关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无可避免地产生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读书不仅是智力的、并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安妮•弗朗索瓦不是藏书家,只是一个纯粹的爱书人。她来自一个儿童以读书作为主要娱乐的年代,阅读对她来说是最无害的游戏,而她也始终保持着业余爱好者的精神,对书的热爱如孩童喜欢糖果般纯真自然。 ★编辑推荐 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 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本书是一个巴黎书痴所有与书有关的幸福回忆。最亲爱的朋友在这里遇见彼此。 安妮•弗朗索瓦的笔触是轻盈的、有趣的、敏感的,无论触碰、抓挠或抚摸都具有同样的精度。在她笔下,中年的沧桑与孩童的热情富于魅力地融为一体。 -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一本幽默另类却又实话实说的作品。 这本书回答了如下这类的问题: 作家们是否可以写出活生生的作品?——极少。 我是不是必须买我朋友新出的书?——不是,但你应该。 我是否考虑让自己猝死,可以使我的书大卖?——绝对是。 书中还会解释: 为什么对出版业最大的危害是作家数量的激增? 为什么书籍是推销自己的最理想途径? 为什么图书馆要处理掉越来越多的书? …… 不仅展示了书的历史, 还给出了包括写作、出版、销售、评论、收藏在内的图书业的“真相”。 -
阅读的至乐
英国最具威望的文学批评家约翰·凯里汇集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挑选了重量级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向读者推荐了二十世纪五十本最令人愉悦的书,推荐的唯一原则就是——书所带来的快乐感觉。他基本上避免了名家“名作”,而是选择了他们相对被忽视的其他佳作,辅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讨论背景之中,帮助读者“重新点燃了阅读好书的快乐”。 -
失落的书
这是一部另类的文学史——因为整部文学史也是文学失落的历史; 一座没有写碑文的墓碑——因为书中的作者我们都很熟悉,但他们的这些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也读不到; 也是一个警示,一曲追怀过去的挽歌。 本书讲的是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经典, 它们可能毁于水火,可能失落于人们的冷漠、疯狂或偏见; 有些遗失了,有些未完成。 这世间最脆弱的是书, 最持久的也是书, 你会发现, 通过书使脆弱达到永恒的过程, 竟然充满了偶然 -
如何阅读一本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
阅读的女人危险
内页欣赏: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5111277/ 本书图文并茂,编排与印制都非常精美。作者从全世界的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收藏者搜集近百幅表现女性阅读的绘画、素描和摄影作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解说13到21世纪女性的阅读史,让读者轻松愉悦地进入女性的阅读世界。 正文之前是德国最著名的读书类节目主持人、女作家埃尔克•海邓艾希的长文,向读者生动活泼地讲解女性在“阅读史”的“悲惨”遭遇。主文《阅读的女人危险》提领全书,见解独到,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女性阅读的乐趣,以及女性阅读与男性阅读的不同之处。 阅读的女人为何危险?对男人危险还是对自己危险?女人为什么要阅读?女人读什么书?世俗与男人如何影响了女性的阅读?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优美文字,借由精美的图画,一起进入女性的阅读世界。 --------------------------------- 目录 序:一群小苍蝇!(埃尔克•海邓艾希论妇女阅读过度之危险)10 维托里奥•马泰奥•科尔科:《梦幻》(局部图) 泰奥多尔•鲁塞尔:《阅读中的少女》 安塞尔姆•费尔巴哈:《保罗与弗兰切斯卡》 哈拉尔德•梅茨克斯:《窗前阅读的女子》 邓肯•格兰特:《壁炉,菲茨罗伊广场》 阅读的女人危险(13至21世纪图画之中的阅读史)20 让-巴蒂斯塔•西梅翁•夏尔丹:《私人生活的乐趣》 皮埃尔–安东尼•博杜安:《阅读》 阿基坦的埃莱诺之墓 伦勃朗:《阅读中的老妇人》 彼得•扬森斯•埃林加:《阅读中的妇人》 路德维希•埃米尔•格林:《贝蒂娜•冯•阿尔尼姆》 瓦尔特•朗特•帕尔默:《躺在吊床上的午后》 安德烈•迪努瓦耶•德•塞贡扎克:《西多妮–加希丽埃勒•科莱特》 安德烈•柯特兹:《波纳的安养院》 扬•弗美尔:《读信的蓝衣少妇》 爱德华•霍珀:《旅馆房间》 费利克斯•瓦洛东:《躺着读书》 第一部分:文字以此为家(天赋异禀的女读者) 38 西莫内•马尔蒂尼:《圣母领报图》 胡戈•凡•德•胡斯:《波尔蒂纳里祭坛》 安布罗斯•本森:《阅读中的玛利亚玛达肋纳》 米开朗琪罗:《库比城的西比尔》 第二部分:知心的时刻(陷入沉迷的女读者) 48 多梅尼科•费蒂:《阅读中的少女》 伦勃朗:《阅读中的老妇人》 雅各布•奥克特维特:《向阅读中的女子示爱》 彼得•扬森斯•埃林加:《阅读中的妇人》 扬•弗美尔:《读信的蓝衣少妇》 第三部分:生活乐趣之所在(自视甚高的女读者) 58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夫人》 让•拉乌:《信函》 弗拉戈纳尔:《阅读中的少女》 约翰•恩斯特•海因修斯:《安娜•阿玛莉亚公爵夫人》 让-艾蒂安•利奥塔尔:《阿黛拉伊德夫人》 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菲格尔:《赎罪中的圣玛达肋纳》 第四部分:令人陶醉的时刻(多愁善感的女读者) 70 弗朗茨•艾布尔:《阅读中的少女》 古斯塔夫•阿道夫•亨尼希:《阅读中的少女》 卡尔•克里斯提安•康斯坦丁•汉森:《艺术家的妹妹》 劳伦斯•亚玛-泰德玛爵士:《我们的角落》 安东•埃伯特:《晚安故事》 安塞尔姆•费尔巴哈:《保罗与弗兰切斯卡》 第五部分:对自我的追寻(全神贯注的女读者) 82 爱德华•伯恩-琼斯爵士:《凯蒂•路易斯的画像》 拉蒙•卡萨斯-伊-卡波:《舞会后》 让-雅克•埃内尔:《阅读中的女子》 爱德华•马奈:《阅读》 雅姆•雅克•蒂索:《寂静》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灯下阅读》 查尔斯•波顿•巴伯:《抱着哈巴狗读书的少女》 洛维斯•柯林特:《阅读中的少女》 泰奥多尔•鲁塞尔:《阅读中的少女》 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爱丽丝•利德尔》 文森特•凡•高:《阿尔勒城妇人》 佩德•塞韦林•克勒耶:《玫瑰园》 维托里奥•马泰奥•科尔科:《梦幻》 第六部分:小小庇护所(寂寞难耐的女读者) 106 杰西•玛丽昂•金:《魔术的语法》 海因里希•福格勒:《玛尔塔•福格勒》 卡尔•拉松:《阅读中的卡琳》 奥古斯特•桑德:《多瑙河畔林茨市的小学女教师》 威廉•哈玛绍:《内景与读信的妇女,海滩路三十号》 彼得•伊斯泰德:《内景与阅读中的少女》 阿尔贝•马凯:《裸女立像》 罗伯特•布赖尔:《阅读中的妇女》 爱德华•维亚尔:《图书馆内》 费利克斯•瓦洛东:《戴黄项链的女读者》 埃里希•赫克尔:《阅读中的女子》 亨利•马蒂斯:《朗读》 苏珊•瓦拉东:《女裸像》 格温•约翰:《康复期的女病人》 嘉布莉乐•明特:《阅读中的女子》 邓肯•格兰特:《壁炉,菲茨罗伊广场》 凡尼莎•贝尔:《艾玛瑞丽丝与亨丽埃塔》 卡尼亚丘•迪圣彼得:《维基夫人的画像》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洛维奇•杰伊涅卡:《读书的少妇》 爱德华•霍珀:《旅馆房间》 希欧多尔•米勒:《李•米勒与坦妮雅•兰姆》 伊芙•阿诺德:《玛丽莲•梦露阅读〈尤利西斯〉》 译注 148 德文原版图片信息 152 哈拉尔德•梅茨克斯:《博览群籍的女性》 160 -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美国独立书商联盟2012年10月新书首选 ◆Amazon2012年10月选书与2012年度好书 ◆Publisher’s Marketplace 评选为Best of the Best of 2012非文学类第五名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从热门惊悚小说到 经 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了。正如作者所说:书让我们彼此更贴近,让我更了解母亲的一生和她的选择。 这本书是作者与母亲的亲身经历,笔触温暖,整本书不只是对母亲的追忆,也是爱书人的飨宴。 “书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它对抗恶、死亡与恐惧。 这本书彷若家庭版的《相约星期二》,是母与子的最后对话,但其中不乏人生哲学与生活智慧,让我们看后从中感悟: 《在切瑟尔海滩上》让人充分体验爱与耐性; 《七十空性论》让人读后感到平静; 面对抉择时,《灿烂千阳》是个不错的选择; 谈到人生哲学时,《刺猬的优雅》让母子两人讨论不停…… 每一场母与子的精彩对话,都是日常生活的智慧浓缩,通过阅读书籍,他们分享了关于信仰、感恩、接受、宽容、勇气、信任等各自的看法和体会。读后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平静,让我们的心变得宽广而坚强。 【名家推荐】 一个人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喜爱的一本本书。那情景,就像站在峰顶俯视晚霞下一座座自己曾经翻越过的远山,充满着沁凉而又恢宏的诗意。——余秋雨 关于母爱最初的记忆,是每晚她在床前念的睡前故事,关于母爱最后的记忆,是在她的病榻前和她共读一本书。母子二人谈论信仰、友谊、自我拯救,二人的关系在他人的命运中变得更加紧密。正如书中的母亲所说:“书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它对抗恶、死亡与恐惧。——蒋方舟 这是一本关于母子关系及其之间深远联系的书,也是一部关于多部文学佳作的文学佳作。这个创下销售佳绩的故事,让人掩卷之后,久久难忘。——米奇•阿尔博姆 《相约星期二》及《时光守护者》的作者 十分迷人,爱不释手。倾听施瓦尔贝讲述一个无私、仁爱的人对这个世界所能产生的影响,悲伤却并不沮丧,而且,对每一个可能的读者而言,在个人层面上将深受鼓舞。——英国《独立报》 施瓦尔贝的热情确实有感染力。阅读时我发现自己在一张纸上涂写标题,这样我就能订购他和他母亲所关心的书籍。施瓦尔贝不仅是热心读者,他也是支持者、啦啦队长和信徒。——《纽约时报》 这本书歌颂了书籍在我们各自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威尔对弥足珍贵的母子关系做出了温柔感人,诚实生动的刻画——这本书是一曲对美好的颂歌,而那件美好的事,叫做爱。——塞莉西亚•埃亨 《PS:我爱你》的作者 ...(展开全部)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