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小学

  • 黄侃国学文集

    作者:黄侃,黄延祖 重辑,重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常与同学田桐、董用威(董必武)、宋教仁等议论时政,畅谈革命。 1905年,他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故人子”,给予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年,他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秋,归国组织反清活动。1911(清宣统三年)初,黄侃在武汉参加“共进会”与“文学社”的反清活动,写时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江汉震动,革命士气为之大震。民国建立,黄侃在上海主办《民生日报》。1914年秋,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后,相继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史之学,前后凡22年。其间,他关心国家大事,爱国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凯幽禁反对复辟帝制的章太炎于北京,他至禁室与章同住,以示抗议。其师刘师培借研究学术之名,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拥袁称帝,他愤然相斥而退会,与会者亦随散。“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拍案作《勉国人歌》:“四百兆人宁斗而死兮,不忍见华夏之为墟。”号召全国民众奋起御敌。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着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干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日知录校记》等。
  • 经籍籑诂(上下)(精)

    作者:(清)阮元,等撰集

    阮元的《经籍籑诂》,是应乾嘉考据之学的需要而产生的。清代考据不论是史学、法学、文学、术数或技艺,都要从“小学”——文字训诂入手,原始的故训材料,必然成为重要的论据。乾嘉继承汉唐的学风,反对空疏与虚玄,这是一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求实”态度。故训是距离原典产生时代未远的训诂大师们对古代文献所作的解释,时代的接近使他们还保留着对原典语言准确的语感;学养的高超又使他们具有对中国文化综合的、深刻的理解力;以他们的训释为引导,我们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少犯多少错误,这是不待言的。《经籍籑诂》汇聚了唐代以前的故训资料,免去了许多人“翻检之劳”。
  • 说文解字今释(上下)

    作者:汤可敬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这部处于中国语言文学草创时代的不朽名著,为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撰著。《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首立了部首排列法,开创后世字典编排、查检之先河;它保存了上古*富的文字资料,是我们今人研究甲骨文、金文不可缺少的階梯,是研究小篆體的直接样本;它闡发了前人的六书说,並首先连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體构造,释義以形为主,因形说義,说義以明本義为主,旁及引申義舆假借義,通过以形索義、因聲求源的義训和聲训两种方法,训古语,释方言,明典章,因而这部字典,又是人们系统認旘、掌握上古语音、词匯和读通先秦两汉古籍的重要工具书。它的出现,不仅使文字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而且对音韵学、训诂学、词匯学的萌芽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经历两千年悠悠岁月,至今仍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人翻检、捧读、背诵、臨摹和鑽研究。本文是说文解字今释。
  • 经传释词

    作者:王引之

    本书是一本关于古汉语虚词研究的著作,全书共十卷,并附有语词误解以实义,王伯早新定助词辩,石臞府君行状,伯早府君行状和高邮王氏子年谱。《经传释词》词目中有一些古身字和异身字。
  • 说文释例

    作者:王筠

    《说文释例》二十卷,清王筠撰。《说文释例》共二十卷,分四十多种条例来探索《说文》的体例和文字学规律。《说文释例》不乏精义,这里举一条例子,以见一斑: 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冉字之类);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只分其一义也(伀字不足兼公侯义)。其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是谓累增字。其种有三:一则古义深曲,加偏旁以表之者也(哥字之类);,一则既加偏旁即置古文不用者也(今用复而不用复);一则既加偏旁而世仍不用,所行用者反是古文也(今用“因”不用“捆”)。 这段精癖的论述,是大家所熟悉的。我们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窥见《说文释例》一书在古文字学中的学术价值。 这次我们据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刻本影印,并将王筠后来所刻的《说文释例补正》附印在每卷之后。书后附笔书索引,以便读者。
  • 训诂与训诂学

    作者:陆宗达,王宁

  • 经韵楼集

    作者:段玉裁 撰,钟敬华 校点

    《经韵楼集》是段玉裁的文集,共十二卷,主要收录了以下几种文章。一,学术论文;二,序跋;三,书信;四,传遍、墓志铭。寺序。从篇幅来说,前三种文章佔了大部分,第四种文章只佔一小部分。而所谓序跋和书信,其中大半实际上也是学术论文。
  • 说文解字系传

    作者:徐锴

    《说文解字系传(附检字)》内容简介:五代南唐有两位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铉和徐锴。他们是同胞兄弟,又同治《说文》,但所学却不相同。徐铉传的《说文》即今通行本的《说文解字》,徐铛传的《说文》为《说文解字系传》。通行本《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系传》在内容、每字的笔画注释、各字之间的次序上,均有所不同。根据周祖谟先生的研究,《系传》有许多长处。它除引证古书和今语疏证古义和古语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许训解古书;二、说明古书的假借;三说明古今字;四、说明引申义;五、兼举别义;六、辨声误。
  • 讀書雜誌

    作者:(清)王念孫 著

    该书校勘《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诸书中的文字,考释其中的部分词语,将校勘与训诂结合,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文献知识,用丰富的材料校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和句读错乱,考辩音训异同,疏通全句,正确反映原意,校释精审,是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词语的重要参考书。又附研究汉代碑文的《汉隶拾遗》一种。
  • 商周古文字读本

    作者:刘翔,等

    《商周古文字读本》内容简介:古文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本身尚处于不断地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之中、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待做。关于古文字学科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古文字学要讲的内容确实很多、但是其中不无轻重缓急之分;偿若面面俱到、则教学难以从容、效果也难以保证。而古文字学无论其涉及面多宽多广、它首先是属于语言文字学的范畴的。这是因为并非任何传世的或出土的古代器物、都是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古文字学的对象、总是那些具有古文字材料的器物、甚至包括一部分原器物已经佚失而只有古文字搨本或摹本留传的材料。同时、任何传世或出土的古文字材料、都是当时语言的书面记录、都首先有一个如何释读的问题。如果文字尚且不能基本释读、语义不能明了、那么从其他角度例如器物、史实、思想、艺术等方面所进行的考证与研究、就难免不受影响、有的甚至无从进行。语言文字之学、我国传统称为“小学”。它被看作是治学的基础、历来受到重视。同样、要想入门于古文字学、释读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一项最基本的功夫。
  •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作者:俞樾,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夫周、秦、两汉,至於今还矣。執今人尋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犹執山野之夫,而舆言甘泉、建章之巨鹿也。夫自大小篆而隸书,而真书。自竹简而缣素,而纸,其为變屡矣。執今日傅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犹闻人言筍可食,歸而煮其簀也。嗟夫,此古书疑義所以日滋也欤!采不自揆,刺取九经诸子,为古书疑義举例七卷,使童蒙之子,皆知其例,有所據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若夫大雅君子,固无取乎此。俞樾记。
  •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作者:高明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古文字学基础,讲述汉字研究的历史概况、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下编为古文字学专题,讲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古文字。书中附有大量的古文字图表,并对一些著名的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刻辞、玺印名篇作了释读。
  •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

    作者: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本书出版以后影响深远,书中内容不但广为国内学者征引,而且全书已经翻译成英、日、韩多种文字,是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必读书。本书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得首届“思勉原创奖”。 《文字学概要》此次出版的修订本,以裘锡圭先生1993年的修订稿为依据,修正了一些初版的错误和表述不妥的地方,在不少地方增加了“校按”对需要补充和说明的地方进行交代。全书重新电脑排版,更换了部分图版,阅读效果较初版大有改善。为了便于查找书中例字,修订本还在书后编制了索引。为了表示对朱德熙先生的怀念和敬意,裘锡圭先生还在书前附上了朱先生在去世前不久从美国寄来的对《文字学概要》提出修改意见的一封信,供读者参考。
  • 说文解字通论

    作者:黄天树

    《说文解字通论》是研读《说文解字》的教材,系统讲授《说文》之叙表、六书、部首、隶变、版本、体例、字体、重文以及小篆的写法,具有以下特点: 1.说解系统,条分缕析,如逐个讲解《说文》全部之540个部首,洵为研读《说文》之必备参考; 2.创见迭出,尤以"二书"说为卓荦,以之统辖"六书",解决了"六书"说不能囊括所有汉字构造类型的问题; 3.善用出土古文字材料,用"地下之材料"印证或纠正"纸上之材料",使学习者对《说文》的理解更为深入。
  • 爾雅注疏

    作者:[晋]郭璞 注,[宋]邢昺疏

    《尓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具有同义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性质。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为《尓雅》作注者代不乏人,最著名的为晋代郭璞,流传至今。此后唐代陆德明《尓雅音义》,宋代邢昺《尓雅疏》,亦是阅读研究《尓雅》的重要文献,后被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尓雅》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错讹亦很多。后世学者研究考订很有成果,尤以清代学者为著。此次整理出版以宋刊单注本、单疏本、宋刊《尓雅音义》三本合一,作为底本,校以他本,并吸收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断句标点亦在前人的基础上亦有所改进。本书整理者王世伟长期从事《尓雅》研究,有多部论文专著。此书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
  • 文字学概要

    作者:裘锡圭

    此書是做文字學的人必讀的書,繞不開的。明白曉暢,又有深度。
  • 黄侃国学讲义录

    作者:黄侃

    黄侃(一八八六——一九三五),原名乔馨,后更名侃,字季刚,别署运甓、信川、不佞、病蝉、旷处士、盛唐山民、量守居士等。湖北蕲春人。幼年时,随其父著名经学家黄云鹄读书。16岁时,由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保送到日本留学,翌年因故回国,后再赴日本读书,师事章太炎,攻文字声韵之学,并加入同盟会。当时章太炎正在主持《民报》,他就为《民报》写了许多鼓吹排满革命的文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国粹学报》创刊,黄为编撰之一。三年后因母病归国,险遭清政府逮捕。后去河南地区任教。清宣统二年(1910年)夏途经汉口回乡,詹大悲留住大江报馆,为该报撰写了短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主编詹大悲被捕,报馆遭封禁。武昌起义后,黄投身革命,拟组织地方武装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2月在上海成立民社,继宁调元主编该社发刊的《民声日报》,对同盟会常致讥评。一度为袁世凯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不久退出政界,专心教育事业,并从事音韵学的研究。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山西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出版有《音略》、《说文略说》等专著,还编过《制言》等杂志。
  • 中国文字学

    作者:唐兰

    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对文字的变革,新文字的产生等也作了系统的阐释。
  • 古韵通晓

    作者:陈复华,何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