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生物
-
吃太阳的家伙
本书从历史和人文的维度,叙述了植物的历史及其与宗教文化的渊源;欧洲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绿色侵略与植物移民;现代人的植物崇拜;介绍了欧洲的许多植物种类,描述了植物神奇的奥秘和趣味;植物是如何引起人们对旅行的爱好的;植物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善解人意;植物的天然药房与巫医的祖传秘方;什么是植物的生物钟,科学家如何揭开生物钟之谜;植物的共生现象和植物的性关系;植物多样性等等。书中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蕴涵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寓意于其中的环保意识和观念。本书德文版曾获德国青少年文学最高奖。 -
血音乐
美国加州“酶谷”,基创生物公司。基因工程专家弗吉尔违反公司规定,利用实验室设备研制微小智能生命体。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公司发现了他的不当行为,将他扫地出门,并勒令他销毁研究成果。 但弗吉尔隐隐感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突破,于是阳奉阴违,偷偷保留了样本,并将其注入自己的血液,带出了实验室。 在他看来,自己是智能生命体的“母亲”,有义务保护它们。 但他不知道,这群毫不起眼的小家伙将彻底改变人类和整个世界,甚至颠覆宇宙的法则…… -
冷浪漫
X射线分析发现兵马俑上的蓝色颜料并非埃及蓝的“后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决定了一个女人会不会爱上一个男人,非主流的自平衡地球控制理论点出了和谐二字的精髓,计算机和进化论比化妆品更能决定一张脸美不美,宅男遇见媳妇的几率大小取决于是否身处德西特时空,有人会因为拥有灵敏的味 觉而不喜欢喝酒,宇宙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恒星核反应为新生命到来提供了可能,放弃种种玄学信仰之后用逻辑来研究艺术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尝试。科学松鼠会那些充满文艺情怀的理工博士们,在一年里用八个关键词写就了一本作业,为你呈现这个既有理性之冷酷又有感性之浪漫的世界。 这本书精选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包括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8个主题。在每一章中,各位松鼠们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用专业化的知识、通俗化的语言对主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诠释,从颜色的味道到基因与爱情的关系,从护肤品、保健品中隐藏的秘密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剥去了严肃外壳之后的异彩纷呈的浪漫科学世界。 -
植物的识别
《植物的识别》内容简介:北京大学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多年来在教课之余在《植物杂志》等刊物上撰写了介绍种子植物不少科、属的文章,他博览古今有关植物的著作,在文中介绍了许多与植物有关的有趣典故、传说等,由于内容短小精悍,加之文笔生动。 -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
比尔•盖茨对《连线》杂志说,如果他还是个少年,他就会做生物黑客了。“如果你想用伟大的方式改变世界,就从生物分子开始吧。” 这里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故事。 20世纪,IT技术重塑了人类的日常生活。21世纪,轮到生物技术了。 既然DNA也是程序,也可以编码和 解码,既然人体就跟电脑一样可以通过程序控制,那么,生物界的程序员们就是改变人类衣食住行面貌的人。生物黑客们正在通过DIY改造世界,你呢?了解自己,还有什么比DNA更本质呢? 黑客精神:独立、开源、保护弱者、保持好奇、反对霸权 行动:他们试图用更廉价和实用的生物技术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在厨房里检测家族遗传疾病,自己制作三聚氰胺检测工具,制作更方便廉价的传染病疫苗,把果蔬净化机改装成离心机,发明世界上最小的上热循环仪,用微生物净化水的方法来清理胆固醇,开拓个人定制的癌症攻克方案。 信念:个人有权利知晓自己的遗传学信息,个人力量可以避免大公司大机构的官僚和冗繁,生物科学的成果应该送到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上,生命可以设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物黑客。 推荐语: 我们号召创新,呼吁创新,正是由于我们目前的创新不尽人意。即使在发达国家,人们也在抱怨专业的研究者们为体制、文化、经费及奖惩等非科学因素的压力而疲于奔命,以至于出现不少“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的尴尬现状,创新动力愈发变弱,创新灵感未见增长。然而此书中的一群“黑客”们,犹如空中的新星,为科学的发现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些年青黑客的激情,也许是出自于他们的好奇或非意识的冲动,也许是代表一种人类天生的追求和执着,也许,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历史使命进行最佳结合。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员 这本书把开源、反商业化、保护弱者、自由、独立、好奇的黑客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从开源的设计、廉价的设备、极富创意的检测方法、巧妙的构思、到惊为天人的生物积木工具等等都让人觉得阅读畅快无比。 ——吴凡 生命科学研究者,国内早期计算机黑客和生物黑客 他对生物黑客们的精彩描述揭示了这个时代的重要矛盾:我们对掌控生命的力量的向往和恐惧。 ——卡尔•齐默(Carl Zimmer) 著名科普作家,《演化》作者 -
解码生命
《解码生命》讲述了:在20世纪所有卓越的科学成就中,恐怕没有一个可以与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解相提并论,不仅是因为它精湛的技术,而且因为它对我们未来的暗示。它勾勒出一幅蓝图,我们将发现我们这个物种最复杂的工作方式,我们个体特性的遗传构成,以及医学新方法的使用,这将标志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遗传生物学不再是一个必然的定数。《解码生命》讲述了这个非凡的里程碑的故事。在加利福尼亚长大的克雷格·文特尔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对学校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完成学业都没有动力。由于曾被征入伍,加入了越南的海军医疗队,这激发了他对科学和医学的兴趣,他很快得到高学历,并且成为一个有天赋、直言不讳的科学家。在国家卫生研究院,他引进新式技术迅速发现基因,并于1995年在他自己的研究所,测序了历史上第一个活物种流感嗜血杆菌的基因组。那次成功激励了他继续向更加宏伟的整个人类基因组的目标前进一数十亿的遗传密码字母将测试人类自身和计算能叻的极限。文特尔不仅给自己设定了这个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目标,而且宣称他可以用比政府资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更少的钱更快到达——预计2001年完成。这个探索故事就是《解码生命》的核心。 -
基因·女郎·伽莫夫
紧随着1953年吉姆·沃森和弗朗西斯·克立克在进化领域DNA结构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界卷入了淘金热潮中。目的就是要揭示新阐明的分子所预示的生命之迷。《基因·女郎·伽莫夫》是吉姆·沃森有关DNA突破后令人惊异的后果的报告,补充了他的经典论文集《双螺旋》所遗漏的部分。 书中伟人的合作与冲突,不仅有沃森和克立克之间的,还有许多其他人之间的,包括莱纳斯·鲍林(当时最伟大的化学家),理查德·费曼(加州理工玩小鼓的焦点人物),尤其是乔治·伽莫夫,长得像熊一样嗜饮威士忌的俄国物理学家,他将他那惊人的智慧转到了遗传学领域;和伽莫夫——此外还是一个无法抑制的恶作剧者——沃森成立了传奇性的RNA领带俱乐部。 但是沃森——二十五岁已经中了遗传学研究的头奖——同样为另一个目标而困惑:寻找爱情,以及一个能和他非凡名声相匹配的妻子。在他和一群来自全世界的调皮的年青同事一起做着重要研究时,他们也攀比金钱,并相互抱怨缺乏合格的配偶。在狂热的寻找当时还很神秘的RNA分子的作用中,沃森的想法几乎不曾远离他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一个迷人的斯沃斯莫尔女生,她刚巧也是哈佛最杰出生物学家的女儿。 半科学实习,半感情教育,《基因·女郎·伽莫夫》深刻地揭示了伟大的科学是如何完成的。同时,它也是一本有趣的一个年青男子关于全部野心的自我剖析。 -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
DNA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本书告诉你这个伟大发现是如何发生的。本书是最经典的生命科学科普图书之一,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沃森的大作。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详细介绍了DNA双螺旋这个惊人发现的全过程,提供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与思路,无论是痴迷于科学 世界的青少年,还是一般生物学工作者、科学史工作者,都会从中得到启发、有所获益。 译者刘望夷研究员是我国资深的生物学家,他翻译的上一个译本出版于1984年,是我国出版的第一个译本,面市后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本书是该译本的全新面市! -
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
In this classic, originally published 25 years ago and now reprinted with a new Afterword by the author on how he came to write the book, Judson tells the story of the birth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the US, the UK and France. In particular, the fascinating account of the remarkable golden period from the revelation of the double helix structure of DNA through to cracking the genetic code and solving the basic problems of how genes are regulated, is told largely in the words of the main players in the unfolding drama, all of whom were interviewed extensively by Judson in preparing this acclaimed volume. As well as the new Afterword that appears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urrent edition contains the material added by the author to the earlier "Expanded Edition" (CSHL Press 1996) on some of the principal figures involved, particularly Rosalind Franklin, together with the Afterword added at that time which sketch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into the era of recombinant DNA. -
The Double Helix
在线阅读本书 The classic personal account of one of the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f the century. By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e of DNA, the molecule of life, Francis Crick and James Watson revolutionized biochemistry and won themselves a Nobel Prize. At the time, Watson was only twenty-four, a brilliant young zoologist hungry to make his mark. His uncompromisingly honest account of the heady days of their thrilling sprint against other world-class researchers to solve one of science's greatest unsolved mysteries gives a dazzlingly clear picture of a world of brilliant scientists with great gifts, very human ambitions, and bitter rivalries. With humility unspoiled by false modesty, Watson relates his and Crick's desperate efforts to beat Linus Pauling to the Holy Grail of the life scienc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 of life. He is impressed by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young man he was, but clear-eyed about his limitations. Never has such a brilliant scientist also been so gifted, and so truthful, in capturing in words the flavor of his work. -
双螺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学界同类! 甚至过之! 很多国人把科学看作象牙塔, 其实塔里的肮脏就跟唐僧的最后一站是佛祖的玩笑。。 -
What Mad Pursuit
The widely-praised memoir of the co-discoverer of the double helix of DNA. Crick describes the experiences that brought him to the field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 failures and frustrations preceding his triumph, and the peculiar distortions that crept into popular accounts of the event. Illustrated. -
和黑猩猩在一起
这是一部非凡的非洲旅行记,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猩猩故事及知识,新奇、惊险、刺激、过瘾,使你足不出户却又身临其境地进行一次非洲探险。珍.古道尔和黑猩猩的经历,以及她在黑猩猩方面的重大发现为她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和尊敬。 -
一只会思想的萝卜
内容提要 本书以睿智的犀利笔法、饱满的轶事风格,描写 了作者的一生及其生活的时代,引领读者从里约热 内卢到洛克菲勒研究所、牛津和伯明翰,向读者介绍 了诸如他那不平凡的哥哥菲利普等极具特色的人 物,波普尔和霍尔丹等杰出人物,以及他的妻子琼和 他们的家庭。作者对学习环境、科学发现、科研管理 和衰老研究的见解,尤为发人深思。读者将有机会 领略“一只会思想的萝卜”。 -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前言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 祖述宪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3)是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纽约的一个医生家庭,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曾经在许多著名的大学医院行医,主持研究和领导教学工作。他亲身经历了本世纪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做出过许多创造性业绩。他的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托马斯的兴趣广泛,关心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并且爱好音乐,长于诗文。70 年代初,他应美国最负盛名的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主编之约,为该刊撰写专栏文章,笔触所及纵情宇宙万物,讴歌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对医疗技术和保健体制的论述鞭辟入里,富有远见。这些寓意深刻、情理交融、文笔清新的科学随笔,后来集成《细胞生命的礼赞》和《水母与蜗牛》;中文译本近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纳入“第一推动丛书”出版。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The Youngest Science: Notes of a Medicine Watcher)是刘易斯•托马斯继上述随笔之后所写的回忆录。此书记述了从本世纪早期至70年代作者亲历的美国医疗职业的变化、科学研究活动和医学的进步,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哲理浓厚,启迪思考。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思维、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公共卫生和大学管理诸方面都有很多真知灼见。此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现代医学发展以及医疗职业、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了解,而且使人增长智慧,加深对时下我国医学和医疗现实的认识。意大利医学史家卡斯蒂格略尼说:“医学思想始终保持着明显的历史统一,只有具备了对过去历史的知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和判断今天的医学。”(《世界医学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第5页)因此,这本书特别值得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细读体味,青年医生、教师和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教益。 人类试图认识和解释疾病现象、创造疗病的医术,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由此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传统医学或民族医学。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可以说是欧美的传统医学;它历经漫长的蒙昧幼稚阶段,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肩上逐渐成长发展,最后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科学的医学,即现代医学,有时称为西方医学或西医。虽然建筑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医疗实践仍然存在相当的技艺成分,即除了运用系统的科学原理和技术之外,还需要从实践经验获得的、难以言传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然而,医学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医疗主要还是一种技艺。当时医生能够做的只是诊断、向病人解释预后和安慰作用,以及不要把极少数有有效治疗的疾病漏诊了。 1933年托马斯还是一个医学生,他回忆说:“在这些医院(指哈佛大学的几所著名的医院)的病房里我们逐渐明白了:我们对真正有用的东西了解甚少;我们虽然繁忙地对疾病进行分析,但却无法改变它们的大多数的进程。表面上看来很有学问的医疗专业,实际上却是个十分无知的行当。”(见该书第24页)1937年磺胺药临床应用产生的奇迹才是医学革命的开始,其后青霉素和抗结核病药物相继问世,才真正改变了医疗的面貌。由于其他科学技术发展对医学的推动,托马斯认为本世纪50年代初期才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因而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 现代医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科学的基本特征,即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实践上的可检验性,能够自我验证和自我改正,不断弃旧创新,向前发展。这里指称的实验包括疾病的认定、病因的确立和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等,其中对照的临床试验是评定疗效的试金石,它的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治疗方法的革新和进步。一切声称有效的医术都必须接受它的检验。此书中提到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威廉•奥斯勒教授(W. Osler, 1849 -1920),是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他对那个时代常规应用的各种疗法,如放血、导泻、发疱、拔火罐、药草煎剂和大量的药物方剂等,勇敢地提出了挑战,抨击这类治疗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扬起了治疗虚无主义学派的旗帜。这是医学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历史已经证明奥斯勒的创新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这些庸医陋术现今仍在流行。近半个世纪之前,北京的协和医院的外科学家们曾经写道:“以往在外科学界里,我们作了很多不必需或无意义的工作,我们曾信靠和应用许多的方法或药物,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依据真理,而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新兴的东西,或是传统遗留下来的习惯,我们若用真理作标准,重新衡量这些东西时,就可以发现很多错误。(《现代外科基本问题》序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0:第1页)这种宝贵的自省精神,不仅出于医学家的学识和智慧,而且发自责任感,因而它是创造力的一种源泉。然而,现今许多庸医陋术又以各种形式沉渣泛起,蔓延流行,而我们的许多医学家由于懦怯失去了鉴别力和批判力,趋同媚俗,社会责任感消失;甚至由于利益的诱惑,良知动摇,导致各种医疗骗术大行其道。面对前贤们我们应当感到汗颜。 科学是一元的,不分国界,全球认同。如吴宓所说:“原夫天理人情物象,古今不变,东西皆同。盖其显于外者,形形色色,千百异状,瞬息之顷,毫厘之差,均未有同者。然其根本定律,则固若一。”(《论新文化运动》,1920)医学也毫不例外,现代医疗在设定的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重复性与可检验性,好医生虽然需要经验,但绝无玄机与秘术。所以,真正科学的东西,在现代不可能长期被科学界所拒斥,只有伪科学才囿于狭窄的范围里要求“权威”承认和政策支持。如今再把医学分成西方医学和东方医学是不适当的;一切地域的传统医学,如果其中存在积极的因素,最终必将汇入现代医学,在此之前不能称为科学。把一个民族的人口繁衍不衰归功于传统医学,完全是出于缺乏生物学常识的一种主观臆断。对于传统应当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批判地加以继承;不崇古恋祖,不敝帚自珍,才是科学的态度。虽然希波克拉底以他的睿智和敏锐的观察,合乎逻辑的推理,提出过至今犹不失其意义的一些医学理念,记述了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的临床观察,创造过医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并且成为现代医学传统的源头,因而被尊为医学之父或医圣,然而现代的医生决不会从《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去寻找灵丹妙药或灵感的。 当今医学处于鼎盛时期,人类正在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己和生命,许多昔日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有了治愈、缓解和预防的良术。然而,无论医学怎样发达,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不治之症永远都会存在。现代医学作为科学,敢于承认有其真能亦有所不能。这给庸医和江湖骗子留下广阔的空间,于是他们声称无所不能,针对医学的缺陷与不能设计医疗骗术。因此,如今许多庸医和江湖医术在欧美等国也有抬头的趋势,更不用说在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里猖獗蔓延了。许多未经科学评价的和无效的医术或疗法,被冠上委婉的术语鱼目混珠。在“备择或异类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 还有人译作替代医学,实际应译作旁道医术) 或“互补医学” (complementary medicine)这类含混不清的词语掩饰下,为各种江湖骗术鸣锣开道,推波助澜。实际上这些医术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许多正是托马斯在书中所说的陈腐医术的衍生物。这些东西至多起点安慰剂的作用,甚或无益有害。因此,这些名称名不副实,这些医术也根本不能成为现代医学的替代或补充,无助于人们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错误的信念可能有令人惊奇的生命力,它无视经验,也无须任何阴谋的帮助而能延续千万年。科学史,尤其是医学史,提供我们许多范例。”(《猜想与反驳》第10页。)温故可以知新。相信读者在读了本书之后,一定会对医学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 -
酶的情人
重组DNA引发了一场永远改变生物学属性的革命。作为当代极少数顶尖生物学家之一的阿瑟·科恩伯格,是这场革命的先驱。1959年,他因发现DN A聚合酶而与人分享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科恩伯格在本书中自述其在酶研究领域中的不懈求索,也展示了酶化学的发展历程。正如作者在回顾那些成就辉煌的研究时所言,他和他的同事们面临挑战,却最终解决了问题。本书也记述了许多重要的科研史实,读者能从中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战略,这些战略已经在20世纪应用于解决系列重大的生命科学课题。 -
Time, Love, Memory
A fascinating history--. Literate and authoritative--.Marvelously exciting. --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Jonathan Weiner, winner of the Pulitzer Prize for The Beak of the Finch , brings his brilliant reporting skills to the story of Seymour Benzer, the Brooklyn-born maverick scientist whose study of genetics and experiments with fruit fly genes has helped revolutionize or knowledge of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NA and behavior both animal and human. How much of our fate is decided before we are born? Which of our characteristics is inscribed in our DNA? Weiner brings us into Benzer's Fly Rooms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here Benzer, and his asssociat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finding answers, often astonishing ones, to these questions. Part biography, part thrilling scientific detective story, Time, Love, Memory forcefully demonstrates how Benzer's studies are changing our world view--and even our lives. -
希望的理由
本书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简·古多尔的回忆录,鲜活生动、发人深省。在这部著作中,她详细回顾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乃至个人精神上的漫漫旅途,她对人生的深刻观察并不亚于她在坦桑尼亚贡贝溪动物保护区研究黑猩猩时所进行的深刻观察。在蹒跚学步起,她就对世上的各种生命形式充满了好奇。在长大成人过程中,她受到《人猿泰山》和《丛林故事》的鼓舞。她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工作,在贡贝的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而最终成了对我们的知识世界最有影响的贡献者之一。在本书中,她不仅详细地叙述了40年前向世人介绍贡贝黑猩猩的故事,而且 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讲到她的母亲、儿子、已故的丈夫、她的朋友以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给她的爱和支持。她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谈了我们为什么可以而且必须向我们自己心灵中的圣贤敞开心扉。简·古多尔博士酷爱自然,但却面临着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险、不公平、物欲、种族屠杀的挑战。她提出了自己对这些危险的独到见解,称赞了为地球的新生而奋斗的人们。这就是希望的理由。 -
双螺旋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内容简介: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英雄世纪,一大批别具一格的科学大师风云际会,相继登场,使科学的舞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风采。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催生的原子弹,使社会公众了解了科学的巨大威力,也促使人类认真地审视科学,了解到科学必须要与人类的良知,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于人类,才能有利于和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携起手来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是20世纪阶级社会发展观进步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