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环保

  • 家居产品环保设计创意1000例

    作者:Rebecca Proctor

    《家居产品环保设计创意1000例》内容简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了,因为这已经变成我们面对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当然,身体力行进行环境保护的方式很多,《家居产品环保设计创意1000例》就从家居产品方面给出了一个途径,即购买真正环保的产品。《家居产品环保设计创意1000例》介绍了1000例环保新设计产品,涉及家具、各种器皿、照明设备、厨房及浴室用品、装饰品、壁纸和地板、纺织品、消费品、户外家具及用品、儿童用品等。 《家居产品环保设计创意1000例》中介绍的产品是由知名设计师和工作室、新锐设计师以及一些顶级零售商设计的,可供各种产品设计师参考,激发设计灵感。
  • 再利用的幸福生活

    作者:生活專家(LIFE EXPORT)

    ◎9大類日常回收省錢妙招! 廚房用品、容器空罐、食物雜貨、家具、文具、衣服、化粧用品……二度利用不花錢,創新生活便利小物! ◎超簡單!懶人作法活用撇步 舊襯衫改成衣服防塵套、用白蘿蔔泥治療青春痘、硬麵包可當冰箱除臭劑、用過的茶包能消除泡泡眼……Step by Step趣味圖解,簡易步驟、一看就懂! 別再丟啦!只要利用一些小智慧,每天都可以輕鬆省錢! 牛奶喝完,丟!絲襪破了,丟!乾洗店的附贈衣架,丟!保特瓶、保鮮膜紙管、空罐子……舉凡廚房用品到衣服、雜貨、文具、化妝品、食品,我們每天要丟的東西真的是太多了。 只不過,在丟掉之前先等一下!!用完就丟不但可惜,而且也只會製造出更多垃圾。即使是你認為已經沒有用的東西,只要運用一些小智慧,就可以把糞土變黃金。 例如牛奶盒可以做成小飾品盒,小孩子的玩具,或是椅子。舊絲襪可以做成拖把或是刷子。保鮮膜紙管可以做成毛髮黏著器以及小花瓶。衣架可以做成曬棉被夾或是乾鞋架。廚房裡的蛋殼、果皮、茶葉渣等廚餘,也能透過生活小智慧,變成生活小幫手。 本書有許多你所不知道的生活智慧,要告訴你如何不花一毛錢,就可以將家中隨處可見的廢棄物,變成新的生活小物品,或是便利小物品。
  • 大败笔

    作者:老枪

    曾经,云南泸沽湖最美的时候,会让你的每一瞥都成为不能淡忘的经典 。没有新建的水泥建筑,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吵闹喧嚣,没有因为铜臭而变 质的民风。 周庄本是绝色美人,烟柳画桥、水边人家,曾经让三毛留恋,让陈逸飞 拜倒,但现在其过度膨胀的逐利行为却已经让这个美人褪去了颜色。…… 人文精神不是空话,它需要依托在具体的、能够体现民族文化、民族精 神、甚至是民族尊严的某些载体之上。
  • 绿镜头

    作者:汪永晨

    20多年来,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大漠、长江源头、藏北高原、云南雪山,都留下了汪永晨的足迹。本书通过数百幅精选的彩色照片和简洁质朴的文字,展示了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记录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与希冀。
  • 长江魂

    作者:杨欣

    以《长江魂》护长江之“身” 1986年,我第一次来到长江源,格拉丹冬雪峰周围的原野上,成百只一群的藏羚羊在奔跑;1993、1994年我再到同一地点,最多的一群只有11只。1993年,在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漂流中,我发现昔日山坡上的草地已变成一座座黄色的沙丘,非法淘金者破坏了这里的植被。 全球温室效应使青藏高原持续干旱,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湖泊消失…… 书中没有抒情,也没有说教,只有接近原生态的粗砺文字,但这已是长江边一座无形的保护站了,它让我们感念母亲河的慈爱,让我们自省儿女的责任与行为。
  • 与荒原同行

    作者:约翰·麦克菲

    美国,1960年代。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 “戴维•布劳尔。” 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在布劳尔担任执行董事期间,塞拉俱乐部的会员从七千增长到七万七千人。在他的领导下,俱乐部影响着美国有关土地、海洋和大气利用方面的立法。对于美国垦务局而言,布劳尔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他以一己之力,将大峡谷中两大水坝的建设至少推迟了两代人的时间,并有可能永远都造不起来。 这本书记录的是布劳尔的三次荒原之旅。与布劳尔同行的分别是: 查尔斯•弗雷泽,“美国最顶级的两位地产开发商之一”,自认为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觉得很多所谓的环境保护分子,其实是环境保存分子。 查尔斯•帕克,美国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他认为,“如果在白宫底下发现铜矿,那么白宫就该移走”。 弗洛伊德•多米尼,美国垦务局局长,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建造两百米高的大坝。他觉得“大自然毫无恻隐之心”,而布劳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保存主义者”。 三场旅行,一个时代的声音。危机与变革、环境与发展、争执与妥协,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与荒原同行?
  • 封闭的循环

    作者:(美)巴里.康芒纳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非常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对美丽荒野的细致描绘、对家园毁
  • 365只企鹅

    作者:让吕克·弗蒙塔 文,若艾丽·若力维 图

    新年第一天,早上九点整,门铃叮咚一响,邮递员送来一个包裹。 我打开包裹:一只企鹅。 是谁给我们寄的这个奇怪的礼物? 我们想在盒子上找出寄信人的名字。 可是没有名字。 第二天早上:叮咚!第二只企鹅…… 直到第365天,门铃又响了……
  • 环境伦理学

    作者:戴斯・贾丁斯

    该书是讨论当代环境伦理问题的优秀导论。作者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层次上更进一步,精确审视了环境问题之下的哲学争议。精彩的个案抓住了重大环境问题深层的哲学和伦理的分歧,极富讨论性,其理论涉及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深伦理学”和“生态女权主义”,是案例与理论联璧的典范教材。 强力推荐:Environmental Ethics: An Invita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英文原版火热发售
  • 为无告的大自然

    作者:梁从诫,梁晓燕

  • 中国水危机

    作者:马军

    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 -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唯一出路 上下五千年来,特别是过去50年间,我们用水、治水上确实有太多的教训值得总结。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一味试图以水利工程治水。本来上游滥伐森林,中下游侵占湿地,围河、围湖造田,才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几千年来,我们一再强化这些错误作法,一味试图用堤坝堵水。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生产力的飞跃,水库大坝等技术的推广,使得我们对水利工程更加依赖,在工程治水的老路上越走越远。 50年来,我们在全国打造了8万座以上的水库,修造的堤坝足够垒起几十座万里长城。但是,当大片的森林已经从祟山峻岭间消失,无数湖泊湿地萎缩甚至干涸的时候,我们浩大的工程,却难以阻止中华大地上一条条河流病魔缠身,忽然断流,忽然洪水,甚至很多已经常年干涸。 然而,就在一些明显气息奄奄的河流上,投资动辄数亿、数十亿元的水坝和引水工程的建设依然在加紧进行,上游开荒,下游撩荒,有限的资金白白消耗,而上游的森林植被却因无钱保护而灭亡。 面对水危机的严重局面,很多人依然热衷于谈论浩大的工程措施。喧嚣一时的原子弹炸喜马拉雅山的宏论虽然无疾而终了,修建壅水坝使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倒流入黄河的计划却正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你会看到西南脆弱的生态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工程,而如果西北、华北的人们不改变目前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四江调水也于事无补。 中国有限的财力物力,不应再消耗于这样劳民伤财的水利工程上了。 所幸的是,中国政府已经看到了生态治水的极端必要性。江泽民主席提出要"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而朱 基总理则多次深入长江、黄河的中上游地区,强调"一棵树也不能砍"。'98洪水后,中国政府开始全面禁伐天然林。这是蕴含极大勇气的决定,是上下五千年来中国人对中国生态的最大让步。 请历史记住这个时刻,这也许正是中国五千年生态恶化趋势的转折点。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变征服自然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平衡,这正是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唯一出路之所在。
  • 自然的终结

    作者:麦克基本

    《自然的终结》是一部有关于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的诸多后果的优美、诙谐和悲剧性的著作,分为两个部分:“现实”和“不远的将来”。作者比尔·麦克基本在该书的10周年纪念版序中写道:“当我在80年代末撰写《自然的终结》时,我进行了两方面的观察。首先,我们错误的表述了时间———我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在无限缓慢地改变着,但事实上这一改变现在正在加速———作为我们自身的改变而导致的后果,地球的改变是急剧的、危险的和神秘的。其次,我们的有关空间的概念也是错误的———我们曾经认为人类是渺小的,而地球是巨大的,但是,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反的情况已经发生了。”
  • 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

    作者:田松

    《有限地地球时代的怀疑: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收集了作者关于全球化、现代化、工业文明、传统的价值等问题的文章,从科学哲学及科学史的角度出发,通过若干具体的案例,对当下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对于当下大众话语中的一些流行观念进行了解构,并对传统的价值进行了重估。
  • 失窃的收成

    作者:范达娜·席瓦,Vandana Shiva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水火不容? 面对国际经济霸权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围绕这些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展开论述,这本以环保和公民运动为主题的小册子甚至可以用“激进”来形容:满腔义愤,激情四溢。 作者深入剖析了农业、渔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各大领域的现状,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不容乐观的图景:跨国企业掌控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秩序,利用转基因技术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农民,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破坏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日趋贫困为代价获取暴利。 作为知名社会活动家,作者也穿插介绍了印度人民和非政府组织如何通过各种公民运动来抵制跨国集团的剥削和压迫,以争取自身权利,再造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作者:[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一书之后又一引起世界轰动效应的新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新著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3)(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4)能源日益匮乏(石油、煤炭不可再生);(5)(人口爆炸性增长、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作者以及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对五大发展趋势可能对未来地球及生命造成危害甚至毁灭的前景感到深刻的担忧。呼吁对石油、煤炭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能源——作者称之为地狱能源——减少和限制使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等——作者称之为天堂能源。作者认为必须跳出传统国家发展模式的臼巢,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求发展,在全球掀起一场新的“绿色能源革命”,以价格杠杆和政府干预行为全力推广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普及使用,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类与地球长久存续的保障。“绿色能源”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机遇和制高点,前景广阔,财富无限,将 “拥有无往不利的力量”
  • 为公益而共和

    作者:杨鹏

    《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治理之路》是一部讲述中国企业家组成的环保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的专著。该协会由100多位中国企业家参与组建,旨在治理沙尘暴和阿拉善生态,并推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治理之路》详尽记录了组织从2004年2月筹备到2010年1月这五年的发展历程与经历的各种风雨,并力图在这一过程中梳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民主组织模式的经验,提供一些公民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案例。
  • 增长的极限

    作者:(美)丹尼斯·米都斯

  • 沙郡年记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

    《沙郡年记》是美国著名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作品。《沙郡年记》讲述了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
  • 无用设计

    作者:

    《无用设计:32位国际顶尖设计师创意访谈录》内容简介:“无用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它提倡为消费者、社会或世界创造更直接的价值,提倡设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Sustalnability)可谓当前全球重要的议题之,设计界也不例外,开始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过度设计(overdesign)的状况,用完即丢的消费习性也受到挑战,提倡可持续设计,成了设计界当前重要的趋势。为了地球的可持续未来,这也是消费者应该认识的21世纪重要议题。《无用设计:32位国际顶尖设计师创意访谈录》邀集32位国际顶尖设计师的构想与作品,涵盖了艺术、时尚、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出版、广告、摄影、网站等不同方面,以“可持续设计”(slastainable Design)为主题,强调设计要能创造出价值;让读者认识到为了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设计所扮演的角色与发展方向。《无用设计:32位国际顶尖设计师创意访谈录》适合时尚、平面、产品、网页、广告等相关领域的设计师阅读。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无用设计:32位国际顶尖设计师创意访谈录(修订版)
  • 边做环保边撒谎

    作者:冯永锋

    本书是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撰写的第五本环保时事作品。几乎每一次,他都把笔探到了许多人关注,却往往关注不到位的地方。从《拯救云南》到《没有大树的国家》,一直如此。作者总是能提前告诉读者一些“真相”。 读本书之前,你一定会问:“纯自然”的森林、草原、湿地、河流,与似乎算不上“自然”的垃圾场、变电站,这中间有什么共同关系?它们都遭受了哪些共同的困难? 你也同样会问,阴阳五行与环境保护有什么相通之处?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中国生态危急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沦落的过程?而中国生态复壮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焕发的过程? 中国的草原正在退化为农田和工业基地,中国的湿地正在干涸,中国的森林正在成为人工纯林,中国的河流正被大坝拦截成“湖泊”,中国的城市正遭受垃圾的进攻,中国城市里的变电站、高压线正被市民一遍遍地质疑。 该书用传统文化的“五行”概念,考察了森林、草原、河流、湿地、城市垃圾等五个“最虚弱的点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作者认为,当今中国,“发展权”部分回归到了个体生命,但“保护权”仍旧没有回归,这是中国生态灾难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权利回归”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方法。按照“权利回归”的理论,作者调研了许多案例,既有动人的故事,又有鲜明的观点,对中国公众维护个人的环保权益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欣喜地发现,遭遇困难的过程也是解决困难的过程,自然被伤害的过程也是自然开始重振元气的过程。在书里,你能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环境即将由全面恶化转向有所好转的时代,中国公众的环保能力在提升。作者用一个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他的发现:中国环保很大一部分希望,在无处不在的“草根”那里。同时,作者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草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