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环保

  • B模式4.0

    作者:莱斯特·R·布朗

    《B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不是第一次拜读莱斯特·R·布朗先生的作品.却是第一次为其新书的中文版作序,深感荣幸。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以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身份,为各位关心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读者介绍和推荐这本《B模式4.0》。我们的团队也结合巾国情况,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在每一章末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 大自然的财富

    作者:马克•特瑟克(Mark Tercek,乔

    自然到底值多少钱?谁向其投资?投资自然能产生多高的回报率?自然资源保护难道不就是在积累自然资本吗?过去我们往往只从环保角度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而今天,同样的问题,正引导我们开启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 在《大自然的财富》一书中,大自然保护协会CEO、前高盛合伙人马克•特瑟克和畅销书作家乔纳森•亚当斯提出,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福祉的基础,更是全球各国企业和政府最明智的投资方向。通过分析美国、中国以及南太平洋等国家和地区的案例,从水资源、渔业资源、气候变化、海洋保护等多个层面,以商业的逻辑充分展示了自然作为一项绿色基础设施应该创造的价值。企业、政府及个人通过投资自然,可为商业找寻到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和突破口,从而推动全球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 绿色情商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绿色情商》简介:自“情商”风靡全球之后,“绿色情商”的概念再一次流行开来,它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态智慧高低的指标。绿色情商是21世纪全球增长的推动力。绿色情商是衡量未来企业是否具备最强劲的经济动能──绿色竞争力的标尺;生态不仅能拯救地球,还是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 你也许购买过某种天然环保型的洗发水,但你可曾知道这样的洗发水也有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你也许购买过所谓的“草本植物”香皂,但你可曾知道其中含有可以威胁人类健康、污染环境的工业化学物质?你也许给你的孩子购买过某种玩具,但你可曾知道,这些人见人爱的玩具很可能含有让人担心和恐惧的铅…… 你可曾知道,你身体周边的、现实生活中所有标榜为“绿色环保”的产品大多言过其实!我们这个世界是个漂绿的世界,是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世界。如果你的绿色情商低下,你不仅无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你的身心有时候也会深受其害。 被尊称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培养绿色情商:我们要了解自己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我们不要过度、盲目消费;我们要警惕自己购买的商品对环境、健康、社会的负面影响。戈尔曼通过本书,给消费者打开了生态智慧之门,让我们识别,什么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服务,标出的绿色标签只是“漂绿”,并非是真绿。要尽量做到对生态环境伤害最,每个人都要有这方面的智商。 想要提高你的生态智慧,想要过上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绿色情商》这本书你一定要读。
  • 假如海洋空荡荡

    作者:[英]卡鲁姆·罗伯茨(Callum Ro

    本书借助精心挑选的探险家、海盗、商人、渔民和游人的第一手资料,深情地重现了一再发生却又一再被遗忘的海洋生物历史伤痕,探讨了悠久的商业捕鱼史,展现了在人类贪婪的攫取下,海洋如何从过去的丰盈走向现今的空荡,带领读者穿越五个多世纪的历程,见证了海洋的衰亡。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并非一片黑暗,全书最后一章,在单独划出的海洋保护区,动植物已经恢复到过去一个世纪之前的程度,这样的成果表明,就像“寂静的春天”可以变得不再寂静,空荡的海洋同样可以变得不再空荡。
  • 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

    作者:〔美〕 彼得•索尔谢姆

    英国在19世纪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丰富的煤炭储备。煤炭不仅为工厂、船只和铁路机车的引擎提供动力,还用来取暖和烹饪。随着煤炭消费量直线上升,英国城镇迎来前所未有的浓密烟雾。 人们对“污染”的理解因工业革命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前,没人意识到煤烟问题。那时人们认为,“污染”意味着动植物尸体腐烂释放出无色有毒气体,而煤烟中的碳和硫是有消毒作用的,煤烟是消毒剂而非“污染”元凶。到了19世纪晚期,人们对“污染”有了全新的认识:污染不再是来自有机体腐败,而是来自煤炭燃烧。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催生了烟雾减排的治污运动,同时开启了人类、科技与环境之关系的新思路。
  • Collapse

    作者:Jared Diamond

  • 人类与垃圾的历史

    作者:卡特琳・德・西尔吉,刘跃进,魏红荣

    本书讲述了生活垃圾的奇遇和不幸,它们的存在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唤起了人们把废弃物改变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描述了垃圾正在扼杀、吞食着城市,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风景,给葡萄园带去生机,用于住宅取暖,延续千万贫困人口的生存,提供千百种小职业,养肥群猪,供孩子们玩耍,排解囚犯的孤独,给疯子和艺术家们以灵感,与朋友们纵情欢乐……
  • 大雾霾

    作者:〔澳〕 彼得•布林布尔科姆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 垃圾之歌

    作者:【美】威廉·拉什杰,库伦·默菲

    从纽约市斯坦导海滨的巨大垃圾山开始,作者揭示了垃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奥秘。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例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类的生活风貌。它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小市民的爱与怨恨。 本书以富于风趣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的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真正的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
  • 古老阳光的末日

    作者:(美)哈特曼

    跋 古老阳光的末日 本书讲的是这世界正往何处去,而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结局是乐观的,但书中多处可见负面的事情,而若能借着了解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近在咫尺、正面的、改变人的工具——多与生活方式和世界观相关——这些坏消息其实是好消息。 罪恶感和沮丧并非本书的目的,我是抱着创立正面且持续性变化的希望而写的。 本书始于描述世界现况:人口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一路破坏我们的“窝”。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一个少有人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山雨欲来,很多人却无所警觉。 为了此书而与我共事的人告诉我,书还没读完三分之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已全盘改变,对于为何事情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若不赶紧有所行动,未来将会如何,他们有了新的、令他们不安却又无法逃避的看法。却也是在此时,因为感到不安与困扰,一些读者决定回头,不再继续走向刚发现的那条从过去直通未来的道路。 第二部分解释我们如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我相信,知道这根本原因是拯救未来之钥,能打开新答案的大门,而这些答案已经证实为可行的。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检视,究竟能利用前面得来的新理解做什么。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得到切实的、以事实为根据的信心,知道只要我们做得对,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请与我一同吧,正如吾友格温·费希尔所说的“希望乃成熟之基础”,这是一本希望的书,只要我们能了解现况及其来龙去脉,就能为更光明、更有意义与更快乐的未来提供具体答案。
  • 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

    作者:Co+Life

    《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内容简介:100幅值得珍藏的瞬间图景,100条气候变化的深刻警示,100张难以忘怀的地球面孔,100个即将消失的美丽地方,在繁忙、快捷的生活之外,请顺便关注那些正远离我们的山川、河流、大海、蓝天。那些神奇而珍贵的动植物。在世界的尽头,在地球的角落,有一些地方我们也许永远到不了,但是,这一本书,可以让我们尽情领略它们的绝妙风采。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人类的生命还很长,因此。今天的人类,有责任让这些地方永世长存。地球只有一个,巴黎、芝加哥、奥林匹亚、威尼斯也只有一个,一旦玳瑁、麝牛、北极熊等生物物种灭绝,一旦热带雨林、冰川、湖泊、大块陆地消失,人类就将处于不可逆转的十字路口,热浪、寒潮、暴雨、干旱、飓风、地震……面对气候变化的种种警示。面对地球家园未知的明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到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 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

    作者:Frances Moore Lappe,

    三十年前,《一座小行星的飲食》改變了數百萬人的地球觀,它是本書前身,探討的是:富饒的地球為甚麼會有飢荒?三十年後,作者帶著女兒安娜(梵文「食物」的意思),走訪世界各個角落,繼續探尋著人、食物與地球之間環環相扣的意義,以及食物資源匱乏的解決之道。一場新的意識形態戰爭,決定了人類會有甚麼樣的星球,更決定我們將擁有甚麼樣的心靈。這不僅是改造地球的契機,更是一趟意義非凡的心靈之旅,它? A6示著:我們雖然只有一個地球,它的繁盛未來牽繫於我們此刻的作為。這本書和希望有關,也和幸福快樂有關。 三十年來,數百萬人轉向以素食為主的有機飲食,同時有更多人吃下比以往還要多的肉。這其間,全球更首度出現飢民與過食者人數相同的矛盾現象,反映著全球經濟在創造前所未有的富足同時,卻也使貧窮挨餓的人痛苦加劇。一股新的趨勢因而竄起,那就是撙節自然資源,以維護全人類而非少數人的福祉。本書涵蓋了兩個世代的觀點,由一對自稱在「希望邊緣」遊走的母女所完成。這趟旅程以食物為出發點,決定她們想去? B識誰,或見識哪些事。主角包括此行遇到的人們,他們證明了許多可能,並朝著希望邁進。不同的文化、氣候與飲食習慣,卻有一群人對人類該如何生生不息抱持著相同看法,他們將經濟生活與永續經營地球的概念結合,為肯定生命的價值與社群注入了新血,更從對食物的用心觀察中,發掘了新的世界觀。
  • 海鮮的美味輓歌

    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

    一本讓你餓到受不了的推理小說! 懸疑驚悚的推理+活色生香的描述 構成這部獨一無二的驚人作品! 本書獲得日本第六屆「這本推理小說真了不起」大獎! 小葉日本台、飲食作家葉怡蘭、作家韓良露……垂涎欲滴吮指推薦! 據說,原本貓熊和人類一樣,屬於懂得享受美食的物種;但因為觸怒了天神,落得只能啃食植物的命運,那深植靈魂中,對美食的禁斷慾望,則永遠蠢動著無法獲得滿足… 保有先祖食肉臼齒的貓熊,是否會趁著上帝不注意時,偷偷吃肉呢? 美味當前,挑戰你的欲望極限! 驚「餓」交錯,掀起美食推理新風暴! 想像一下您面前擺著下列法式佳餚:   綠蘆筍凍襯香煎鵝肝醬,佐雪白慕斯作為前菜;主菜是網燒牛尾魚,搭配一九八六年份的Corton Charlemagne;還有翡翠焗乳鴿,搭配一九八二年份的Chateau Petrus;分享婚禮蛋糕前,讓您清口的甜點是添加「月山錦」黃皮櫻桃的舒芙蕾和冰沙…   面海的神戶港灣教堂旁,有這麼一間被稱做「神之料理」的法式餐廳「Cuisine de Dieu」,知名美食雜誌莫不給予滿分評鑑,經常一位難求。在該餐廳小開的婚禮上,與會賓客各個沉醉在前述令人銷魂難忘的美味料理中,沒有人留意到新郎的父親在婚宴上缺席了。而就在婚禮隔天的早晨,帶狗散步的主婦在浪漫美麗的神戶港邊,發現了一具被刺身亡的浮屍…
  • Toms River

    作者:Dan Fagin

    The riveting true story of a small town ravaged by industrial pollution, Toms River melds hard-hitting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a fascinating scientific detective story, and an unforgettable cast of characters into a sweeping narrative in the tradition of A Civil Action,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nd 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One of New Jersey’s seemingly innumerable quiet seaside towns, Toms River became the unlikely setting for a decades-long drama that culminated in 2001 with one of the largest legal settlements in the annals of toxic dumping. A town that would rather have been known for its Little League World Series champions ended up making history for an entirely different reason: a notorious cluster of childhood cancers scientifically linked to local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For years, large chemical companies had been using Toms River as their private dumping ground, bury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leaky drums in open pits and discharging billions of gallons of acid-laced wastewater into the town’s namesake river. In an astonishing feat of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Dan Fagin recounts the sixty-year saga of rampant pollution and inadequate oversight that made Toms River a cautionary example for fast-growing industrial towns from South Jersey to South China. He tells the stories of the pioneering scientists and physicians who first identified pollutants as a cause of cancer, and brings to life the everyday heroes in Toms River who struggled for justice: a young boy whose cherubic smile belied the fast-growing tumors that had decimated his body from birth; a nurse who fought to bring the alarming incidence of childhood cancers to the attention of authorities who didn’t want to listen; and a mother whose love for her stricken child transformed her into a tenacious advocate for change. A gripping human drama rooted in a centuries-old scientific quest, Toms River is a tale of dumpers at midnight and deceptions in broad daylight, of corporate avarice and government neglect, and of a few brave individuals who refused to keep silent until the truth was exposed.
  • 寂静的春天

    作者:蕾切尔•卡森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还没有“环境保护”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兴起与一位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有关,她就是——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书中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可能的未来的画卷——地球将不再有干净的水、土壤和空气,也不再有健康的快乐的飞禽走兽,世界将一片荒芜,毫无生机。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它唤醒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保护问题上升为国家议题。1972年6月12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剩食

    作者:陳曉蕾

    「大部分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根本不是垃圾。」 . 「好些國家禁止廚餘送入堆填區,這些廚餘可以捐贈、堆肥、用作飼料、發電……但在香港,無不困難重重。」 . 全港三個堆填區,即將飽和,裡頭超過三分一都是廚餘。 . 我們可以做什麼? . 每一位香港人,都不得不面對。 . 本書講解什麼是「廚餘」,如第一部份探討工商界產生廚餘的成因,第二部份探討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目前如何處理廚餘。第三部份關注的是家居廚餘。
  • 環球綠色行

    作者:唐錫陽

    唐锡阳的代表作是和马霞合著的《环球绿色行》。 由于马霞生前留下了10000美元,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捐助10000美元,还有其他热心环保事业的朋友鼎力相助,含中国和外国两卷的新版《环球绿色行》才得以面世。为此作者除以较低的价钱卖给普通读者以外,还赠送1000部给大学生绿色营,通过义卖作为他们的活动经费。 唐锡阳说,《环球绿色行》不是写出来的,是走出来的。从1980年创办《大自然》杂志到1997年去西藏,整整走了十八年。 这部书有纲领,有理性,有激情,有阅历,有博识。中、外、古、今兼叙,图、文、情、识并茂,书中不仅充满着绿色的体验和情结,还蕴藏着许多人生、伦理和哲学的感悟。因此有人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绿色经典,是中国的《寂静的春天》。许多读者读到书中《马霞和我们同行》的时候,都感动得流泪。这也说明了这部书不仅是经历了十八年,而是从风风雨雨的一生中走出来的,不只是用腿,而且用心,用情感,用生命。 新世界出版社决定出版《环球绿色行》英文版,老编辑陈有升先生审读完以后,热情地给作者写信说:“近年来美国有一种为持续冷战服务的观点,认为21世纪将是西方的基督文化与东方的伊斯兰文化和儒教文化的冲突。其实,只要读读您的著作,就不难雄辩地看出东西方文化共同点大于冲突点,西方的思想也不难在东方中国找到共鸣,尤其在环保绿色革命中,地球村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这部书已经卷入到中国的绿色浪潮,成为激发群众绿色觉醒、催化群众环保行动的一种物质力量。北京建国饭店青年职员常仲明读了这本书以后,用自己的积蓄在昌平租借了一片荒地,创办了一个个人的自然保护区,惨淡经营已经三年;桂林工学院青年教师张佩华以这本书为指针,强化了“徐霞客俱乐部”的绿色主题,积极开展了中外青年合作考察西北的野外活动;北京一批著名环保人士还倡议了一个捐赠活动,要让全国的自然保护区都拥有这部书;影响更深更远的,还是他和马霞亲自发起和组织的大学生绿色营活动。 本書共有中國卷及外國卷, 全兩卷。 詳情請看: http://gbj.grchina.net/txy/txy.htm
  • 摩登原始人

    作者:[美] 科林·比万 (Colin Bea

    按照符合环保效率的方式生活,真的有可能吗? Colin Beaven试图通过自己的无公害项目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拖着年幼的女儿、携着穿普拉达的妻子踏上了征途。他放弃了塑料,投入了有机的怀抱,成了自行车疯子,切断了家里的电源,尝试把地球从环境危机里拯救出来。他就是无公害侠,这就是他的冒险—一个有趣、好玩又感人的故事:他拿定了主意铁了心,他要在纽约过正常的生活,同时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这意味着不制造垃圾,不往水里排放有毒物质,不使用电梯,不搭乘地铁,不购买带外包装的产品,不用空调,不看电视,不用厕纸…… 过无公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坚持得下去吗?这么生活,让人满意,还是让人生气?我们都注定要变成大手大脚的消费者吗?我们的社会能减少通往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障碍,让它就像换个灯泡那么简单容易吗?这些就是本次疯狂尝试的核心问题,科林·比万希望藉此告诉我们:无公害的生活,很值得过—它用钱少,更充实,更丰富,更叫人满足。
  •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作者:Jonathan Watts

    An essential and incisive discussion on China today - a country on an environmental precipice that will affect the entire world.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tells the story of China’s – and the world’s – biggest crisis. With foul air, filthy water, rising temperatures and encroaching deserts, China is already suffering a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Now it faces a stark choice: either accept catastrophe, or make radical changes. Traveling the vast country to witness thi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Jonathan Watts moves from mountain paradises to industrial wastelands, examining the responses of those at the top of society to the problems and hopes of those below. At heart his book is not a call for panic, but a demonstration that – even with the crisis so severe, and the political scope so limited – the actions of individuals can make a difference. Consistently attentive to human detail, Watts vividly portrays individual lives in a country all too often viewed from outside as a faceless state. No reader of his book – no consumer in the world – can be unaffected by what he presents.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tells the story of China’s – and the world’s – greatest crisis. With filthy water, choking emissions and an unsustainable appetite for resources, China’s development has taken our planet to the environmental edge. Now it faces a stark choice that will affect us all: accept catastrophe or make radical change.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award-winning correspondent Jonathan Watts travels from mountain paradise to blasted desert, through eco-cities, coal mines and industrial wastelands, examining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ose at the top of society and the problems and hopes of those below. His travelogue will interest anyone concern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security, globalisation or climate activism. At heart, it is not a call for panic, but an expression of hope that – despite political constraints – individual choices can make a difference. Consistently attentive to human detail, Watts vividly portrays the diversity of a country too often viewed as a faceless machine. No reader of his book – no consumer in the world – can be unaffected by what he presents.
  • 我们的国家公园

    作者:约翰・缪尔,郭名�

    《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是由一个最合适不过的人帮助创造的,对于约塞米蒂和其他那些了不起的公园的激动人心的展示。跟随约翰·缪尔快步穿行于国家公园之后,以往的旅游者想以新的视角重访故地,而不曾造访过的人则按捺不住向往之情。 新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5557/